对牧民定居背景下影响城镇多民族间交往因素的分析_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为例
游牧民定居视角下的村庄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

文章编 号: 1 0 0 9 - 6 0 0 0 ( 2 0 1 3 ) 0 9 - 0 0 7 0 — 0 5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4 文献标 识码 : B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 然基金地 区项 目 ( 4 1 2 6 1 0 4 2 ) j 2 0 1 1 年度省属高校基本 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项目 2 0 1 0 年度甘肃省高校 研究生导 师基金项 目 ( 1 0 0 1 — 2 2 )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
v i l l a g e s i n He z u o c i t y , a l l o f t h e v i l l a g e s wi l l 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f o u r c l a s s e s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t r e n g t h
F u n c t i o n o f Wa t e r S u p p l y Ar e a s ” . Th e r e f o r e ,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e t t l e me n t s o f n o ma d i c p o p u l a t i o n , s p a t i a l
d i s p l a c e me n t a n d s p a t i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a n d s e t t l e me n t mu s t b e g u i d e d . Th i s a r t i c l e s e l e c t s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 , g e o g r a p h i c c o n d i t i o n s , a n d ma n y o t h e r i n d i c a t o r s . Us i n g AH P me t h o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s t r e n g t h o f 4 1 a d mi n i s t r a t i v e
影响甘肃地区政治稳定的民族因素分析——以甘南藏族地区为例【最新法学论文】

以下为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201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准备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而现在已然是一名大学生一年有余了(当然,如果按开学时间来算自然是不大到一年),弄不清是什么时候褪去的“新生”的外衣,但是这会儿却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
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让人猝不及防。
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是啊,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心总大学生论坛大学生交友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
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
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
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聚会那天中午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大家无话不说,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两个同学大一一年利用空闲时间自己挣了不少工资,更重要的是他们藉此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个同学就在这个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收了五六十个即将上高中的学生,保守估计一个暑假下来净赚几千元。
其间,“社会”一词必然成为话题的重中之重,彼此交流闯荡社会的经验、趣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一顿饭的工夫,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相当落后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恐怕多半是纸上谈兵吧!因此,我自是沉默而少言,有同学禁不住问我这个暑假没出去打工?我如实诉说,不想同学竟帮我出主意,他们比较了解我的性格,有些内向,所以出的主意多半是要我突破自己,多和人打交道,说在社会上不会交际是不行的!最后,一同学说暑假有很多商场都在搞活动,恰好他姨市某大型超市的经理,说可以帮我问问她那要不要人。
甘南藏族游牧民定居研究

甘南藏族游牧民定居研究2023-10-27CATALOGUE目录•绪论•甘南藏族游牧民的历史与文化•甘南藏族游牧民定居的背景与动因•甘南藏族游牧民定居的模式与问题•甘南藏族游牧民定居的对策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绪论甘南藏族游牧民定居的历史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改变,甘南藏族游牧民的定居过程逐渐得到推进。
甘南藏族游牧民定居的意义通过研究甘南藏族游牧民的定居过程,可以了解藏族游牧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变化,对于保护藏族文化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甘南藏族游牧民定居的历史过程、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定居对藏族游牧民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藏族游牧民定居。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收集、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甘南藏族游牧民定居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研究目的与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甘南藏族游牧民的定居过程、定居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藏族游牧民的定居。
研究内容本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包括甘南藏族游牧民定居的历史过程、现状和问题分析;结论部分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推进藏族游牧民定居的建议。
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框架02甘南藏族游牧民的历史与文化甘南藏族游牧民的起源与发展起源甘南藏族游牧民主要源于古代吐蕃部落,他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游牧文化。
发展甘南藏族游牧民的发展历程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政治经济变迁密切相关。
他们在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组织制度。
语言文字甘南藏族游牧民使用藏语,并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口头文学,如史诗、民歌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生活。
宗教信仰甘南藏族游牧民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教的教义,如转经、念佛等。
服饰建筑甘南藏族游牧民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藏族地区民汉合校模式下提高普通类学生藏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与探索研究——以合作市中学为例

《长江丛刊》2018.0381藏族地区民汉合校模式下提高普通类学生藏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与探索研究——以合作市中学为例■当增扎西/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中学摘 要:本文根据日常的学校管理,对民汉合校模式下,如何提高普通类学生藏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民汉合校 藏语口语 交际能力一、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为保证“双语”教师得到有效培训,学校还设置专项专款,保证在经费方面满足“双语”教师接受各级培训和购买相关学习资料,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促进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扎实开展,深入推进。
共选送20名教师参加 “双语”骨干教师培训,18名“双语”教师参加了高考研讨会,60余人次参加国家、省、州、市级各类短期培训、集中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远程教育培训。
二是校本培训。
让校内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理论水平高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通过开展讲座传授课堂教学经验、示范课展示教学技能、座谈会交流教学心得等形式,让青年教师从中学习体会和感悟,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
三是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在省、州级语文、藏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优质课竞赛中30人次获奖,近两年在省级以上刊物中发表论文80多篇,校刊《耕耘》出刊8期,登载教师作品200余篇。
认真编撰《藏语日常用语汇编》校本教材,并得到了广泛阅读应用。
四是观摩学习。
在“双语”教学工作中,广泛组织开展本校及到兄弟学校进行“双语”观摩课、公开示范课、对比课活动。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双语”教师互相交流、沟通、学习,快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业务水平,许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学科民汉教师“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进行“一帮一”活动,每个教研组为每位藏、汉“双语”教师安排一位汉族或汉语水平较高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每周上一节指导课和听一节帮扶“双语”教师的课,“双语”教师每周要听两至三节指导教师或其他同学科汉语教师的课。
对牧民定居背景下影响城镇多民族问交往因素的分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为例

国学者 罗伯 特 ・ 克 ( b r. . ak 是 较 早研 究 移 民及 民族 关 系 的社会 学 家 , 帕 Ro etE P r ) 他认 为 由移 民产 生 的
[ 稿 日期 ] 2 1 -62 收 0 10 —1 [ 金 项 目]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部 民族 地 区牧 民定 居 点 可 持续 发 展 研 究 ” 批 准 号 :0 MZ 5 ) 基 西 ( 1C 2 2 [ 者 简 介 ] 刘 巍 文 (9 1 ) 男 , 肃 天 祝 人 , 理 研 究 员 , 作 18 , 甘 助 主要 研 究 中 国 少 数 民 族 经 济 ; 艾 (9 2 邓 1 6 一) 男 , 肃 肃 , 甘 南 人 , 授 , 要 研 究 中 国西 部 区域 经 济 。 教 主
民族 间的广 泛 接触 , 民族 融合 的基 础 。美 国学 者戈 登 ( l nGo tn 将社 会 交 往 或社 会 结构 的相 互 是 Mi o ro ) t
渗 入视 为衡 量 民族 关系 的重 要指 标 之一 _ 。美 国学者 英格 尔 以美 国 的移 民社 会 为背 景提 出 了影 响种 族 2
强 度 进 行 了定 量 检 验 。 回 归 结果 表 明 影 响 城 镇 多 民族 间 交 往 的 有 利 因 素 依 次 为 : 民 族 政 策 越 加 了 解 , 围 的 通 婚 越 对 周 多, 家庭 规 模 越 大 , 住 在 多 民族 社 区 , 化 程 度 越 高 , 庭 为 多 民族 构 成 ; 利 因素 为 : 居 文 家 不 民族 偏 见 、 视 和 非 当地 主 体 民 歧
镇 多 民 族 间 交 往 问题 突现 。本 文 基 于甘 南藏 族 自治 州合 作 市 实地 调 查 资料 , 用 计 量 经 济 学方 法 , 影 响 合 作 市 城 区 多 采 对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和 良好 的社会风 尚,为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
复 杂 ,民族 关 系 的 和谐 发 展 直 接关 系到 国家 与社 会 的稳 定 与发 展 ,对建 设 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 会 具有
重要 意 义。
次赴甘肃民族地 区深入 调研 ,比较全 面地 了解 了
当前 民族地 区 民族 关 系 发展 面临 的 现状 ,系 统 地 梳 理 了构建 和谐 民族关 系 的影 响 因素 。 民族 地 区 构 建 和谐 民族 关 系 ,应 该 坚 持 “ 二 十 字 ”方 针 ,
中图分类号 :D 6 3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 : 1 6 2 7 . 3 1 6 3( 2 0 1 5 )0 2 . 0 0 4 0 . 0 6
民族关 系是 民族生存 和发 展过 程 中相 互交
往 、相 互 影 响 的关 系 ,是 涉及 民族 共 同体 的地 位 和 待 遇 、民族 社 会 利益 群 体 的 权利 和利 益 、民族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2 — 2 5
作者 简 介 :甘肃 省委 统战 部 、中 国统 一 战线 理论研 究会 民族 宗教 理 论甘 肃研 究基 地联合 课题 组 。组 长 :陈元 龙 ,甘 肃 省委 统战 部 副部 长 , 甘肃 社会 主 义学 院党组 书 副组长 : 苟天 宏 , 甘肃 省藏 区工 作领 导小 组办公 室 专职 副 主任; 成 员: 巩凌 宇
、
现 状 之 分 析 :对 当前 民族 地 区 民族 关 系
同 民族 在平 等实 现 程 度 上 的不 均 衡 , 由于少 数 民 族 在 经 济 、文 化 、教 育上 落 后 的现 实无 法很 快 根
发展 态 势 的基本 判 断
近年来 ,在 民族地区各级党委 、政府 和各族
甘南牧区藏族生态移民社会融入问题解析

教育文化论坛
2 0 1 4年
第 5期
J i a 0 Y U We n Hu G Lu n Ta n
的饮 食 主要 是 牛 羊 肉 、 酥油茶 、 酸奶 ; 搬迁 之后 , 自
基金项 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支持计划项 目“ 甘青牧 区藏族 生态移 民产业 变革与文化适应研究 ” ( 项 目编号 : N C E T一1 2—0 6 6 4) ; 北方 民族 大学重 点学科建设项 目“ 生态移 民社会适应及 可持续青海 三江 源地 区藏 族生态移 民社会适应存在 问题及对 策研究—— 以一个藏族生态移民社区为例” 。 作者简介 : 王玉强 ( 1 9 9 0一) , 男, 宁夏吴 忠人 , 北 方民族 大学文史 学院民族学 专业硕 士生, 主要研究方 向: 民族社会学 。 冯雪红 ( 1 9 6 8一) , 女, 宁夏 中宁人 , 北方 民族 大学学报 编辑部 教授 、 博 士, 硕 士生导 师, 主要研究方 向: 民族社会学 。
态移 民工 作取 得 了长 足 的进 步 , 不 仅 使 移 民 的数 量 增多 , 且迁 出地 生 态 的恢 复 、 移 民 的 就业 、 生态 移 民
定居 建设 等 方 面都 有 了 良好 的 发 展 。但 在 强 调 经 济改 善 、 基础设施 完善 的同时, 从 牧 区迁 出 的生 态 移 民在 面 对 定 居 及 城 镇 化 过 程 中表 现 出 的 不 适 应
民族特别是藏 族发展进 程 中的重 大事项 , 它对藏 族千 百年沿袭 下来 的生产和 生活 方式 的改变将 产生十 分重 大的影
响 。随 着生态移民工程 的 实施 , 甘 南牧 区生 态移 民在 生产 生活方 式、 思 想观念 等方 面发 生着 巨大变化 , 文章试 图运
牧区寄宿制小学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现状及成因探究

牧区寄宿制小学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现状及成因探究随着牧区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子女选择寄宿制小学接受教育。
与此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牧区寄宿制小学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分析1. 形成小圈子:由于学生在学校寄宿,与家庭和同村的交往减少,容易形成互相依赖的小圈子,对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意愿较低。
2. 沟通交流困难:由于牧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方言和习俗,语言沟通上存在困难,影响交流和交往。
3. 矛盾纠纷频发:在寄宿制小学中,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缺少家庭的监督和引导。
有些学生缺乏相互理解和尊重,矛盾和纠纷频发。
二、成因分析1. 家庭教育差异:牧区农牧民家庭教育方式较为传统,重视孩子的听从和服从,但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交往能力关注较少,导致学生在交往中缺乏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2. 文化差异:牧区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他们的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差异较大,造成了在交往中的障碍。
3. 学校管理不到位:寄宿制小学通常规模较小,管理力量和资源有限,学生在学校的交往和生活需要得不到充分的指导和关注,容易产生问题。
三、对策建议1. 引导家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情感和人际交往,培养孩子的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构建多元化文化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交流机会,例如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和展览,组织学生交流团队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3. 加强学校管理和服务: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和纠纷的途径。
学校应组织多样化的团队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和共同努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提供专业的师资力量:牧区寄宿制小学需要配备专业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他们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的交往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关心。
牧区寄宿制小学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现状及成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调查范围和结果
(一 )研 究 区 域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甘、青、川三 省 交 界 处,是 全 国 10 个 藏 族 自 治 州 之 一。 全 州面积4.5万平方公里,辖合作市、碌曲、码曲和夏河 4 个纯牧业县(市),迭 部、卓 尼 2 个 半 农 半 牧 业 县 和舟曲、临潭2个农业县,总人口66万多人,其中,少 数 民 族 人 口 占 65%,藏 族 人 口 占 48%。 调 查 地 合 作市建于1996年,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 州 政 治、经 济、文 化 中 心,全 市 面 积 为 2670 平 方 公里。合作市辖6乡4个街道办事处、37个村民委员会、8 个社 区 居 民 委 员 会。 全 市 共 有 人 口 7.77 万 人,其中,农村人口3.46万人,占总人口的44.5%;城 镇 人 口 4.31 万 人,占 总 人 口 的 55.5%;藏 族 人 口 4.33万人,占总人口的55.7%,此外,还有大量汉、回、蒙等 常 住 及 流 动 人 口。 在 牧 民 定 居 工 程 背 景 下, 合 作 市 城 镇 化 进 程 不 断 加 快 ,民 族 成 份 日 益 增 加 ,汉 族 及 少 数 民 族 人 口 不 断 增 长 。 合 作 市 人 口 民 族 分 布 上为藏、汉、回格局,这同西北各地藏区城镇人口分布格局大致相当,选 择 合 作 市 为 研 究 区 域,具 有 一 定 的代表性。 (二 )调 查 内 容 及 范 围 调查问卷共36个问题,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现居住社区类 型、同 其 他 民 族 的 交 往 情 况、周 围 的 通 婚 情 况 、偏 见 和 歧 视 、民 族 政 策 了 解 情 况 等 内 容 ;调 查 方 式 为 个 人 访 谈 ;调 查 范 围 为 合 作 市 3 个 街 道 办 及 甘 南州统战部、合作市报社、合作市电视台、银行、学校、工厂、藏 传 佛 教 寺 院、汉 传 佛 教 寺 院、清 真 寺 等;被 调 查 者 职 业 上 有 干 部 、职 员 、教 师 、工 人 、离 退 休 人 员 、僧 侣 、个 体 商 贩 、农 牧 民 和 无 业 者 等 ;共 完 成 有 效 问 卷 398 份 ,这 些 问 卷 的 民 族 分 布 为 藏 、汉 、回 、满 族 ,同 合 作 市 人 口 的 民 族 分 布 相 一 致 (见 表 1)。 (三 )城 镇 民 族 间 往 来 情 况 调 查 结 果 问卷中将城镇各民族人口的往来 情 况 划 分 为 3 个 层 次:① 一 般 的 聊 天;② 相 互 帮 助;③ 互 为 客 人。 这 3 种 交 往 方 式 的 程 度 逐 步 加 深 ,即 从 聊 天 → 相 互 帮 助 → 互 为 客 人 的 过 程 ,是 民 族 间 交 往 不 断 加 深 的 过 程 。 将 交 往 频 率 从 少 到 多 分 为 4 个 阶 段 ,即 从 不 → 极 少 → 偶 尔 → 经 常 。 从 调 查 结 果 看 ,同 其 他 民 族 人 口 从不聊天的占6.03%,经常聊天的占33.42%;从不帮助其他民族的占 8.04%,经常帮助其他民族的占
国外学者对城市民族交往问题的探讨,源于社会学家对人口 迁 移 过 程 中 民 族 关 系 问 题 的 研 究。 美 国学者罗伯特·帕克(Robert.E.Park)是 较 早 研 究 移 民 及 民 族 关 系 的 社 会 学 家,他 认 为 由 移 民 产 生 的
[收 稿 日 期 ]2011-06-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民族地区牧民定居点可持续发展研究”(批准号:10CMZ252)
三、数据处理和计量模型
(一 )数 据 处 理 。 对 程 度 递 增 或 递 减 的 变 量 ,按 其 划 分 的 等 级 顺 序 进 行 编 码 ,是 计 量 分 析 中 常 用 的 方 法 。 世 界 价 值 观 调查问卷(WVS)及联合国人类 发 展 指 数 等 的 编 制 中 均 采 用 这 一 方 法 (傅 红 春、文 燕 平 译,2005)[7]。 本 文中,按照交往层次由低到高(聊天→相互帮助→互为客人),依次编码为 1→2→3。 按照交往频率由少 到多(从不→极少→偶尔→经常),依次编码为0→1→2→3→4。 表 3 反 映 一 问 卷 对 某 被 调 查 者 同 其 他 民族交往情况的记录,其中行表示交往频率,列表示交往方式。从记 录 看,该 被 调 查 者 有 时 和 其 他 民 族 居民聊天(√)、经常帮助其他民族居民(√)、有时接受其他民族居民的帮助(√)、经 常 到 其 他 民 族 居 民 家 庭 做 客 (√ )、其 他 民 族 居 民 有 时 也 到 他 家 做 客 (√ )。 以 某 行 和 某 列 对 应 编 码 的 乘 积 ,表 示 包 含 交 往 方 式 及 相 应 交 往 频 率 的 数 量 编 码 ,仍 以 该 被 调 查 者 为 例 ,他 有 时 和 其 他 民 族 居 民 聊 天 ,其 中 ,“聊 天 ”的 编 码 是1,“有时”的编码是3,那么“有时聊天”就可编码为(1×3),同样,经常帮助其他民族 居 民 可 编 码 为(2 — 40 —
[关键词] 牧民定居;城镇化;民族交往;OLS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5140(2011)05-0044-07
一、引 言
自2004年开始,国家为了加强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 保 护 与 治 理,开 始 实 施 较 大 规 模 的 牧 民 异地搬迁定居工程,在政府统一规划下,一部分牧民从牧区迁出,到 城 镇 附 近 的 牧 民 定 居 点 定 居。 在 此 期 间 ,合 作 市 6 个 牧 业 乡 的 大 量 牧 民 也 陆 续 迁 入 到 了 合 作 市 城 区 ,实 现 了 定 居 。 这 一 进 程 加 速 了 合 作 市 城 镇 化 进 程 ,随 着 牧 民 的 不 断 定 居 ,来 自 州 内 外 的 务 工 经 商 等 人 员 也 相 继 增 加 ,致 使 城 区 人 口 增 加 ,民 族 成 份 日 益 增 加 ,城 区 逐 渐 形 成 了 多 民 族 共 同 生 产 生 活 的 格 局 ,各 民 族 间 的 接 触 及 往 来 增 多 。 但 是 在 这 一 进程中,城区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及各民族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及隔阂等 ,而广泛的民族间交 往 可 以 增 强 不 同 民 族 相 互 理 解 ,消 除 误 会 (文 化 方 面 的 误 解 常 常 是 造 成 民 族 隔 阂 的 重 要 原 因 ),在 交 流 和 互容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融 洽 的 关 系[1]。这 是 调 解 和 化 解 矛 盾 隔 阂,实 现 城 镇 各 民 族 和 谐 共 处 的 基 础。 因此,在牧民定居背景下,研究影响城区多民族间交往的有利和不利因 素,怎 样 促 进 各 民 族 间 广 泛 的 往 来 与 沟 通 ,以 构 建 和 谐 的 城 镇 民 族 关 系 ,显 得 极 其 重 要 。
— 39 —
21.36% ,从 不 接 受 其 他 民 族 居 民 帮 助 的 占 9.55% ,经 常 接 受 其 他 民 族 居 民 帮 助 的 占 15.58% ;从 不 到 其 他民族居民家庭做客的占12.56%,经 常 到 其 他 民 族 居 民 家 庭 做 客 的 占 19.35%(见 表 2)。 总 体 上 看, 随 着 交 往 程 度 的 加 深 ,交 往 层 次 的 提 高 (聊 天 → 相 互 帮 助 → 互 为 客 人 ),交 往 人 数 相 应 下 降 ,但 是 ,就 4 种 交 往 方 式 看 ,每 一 种 交 往 方 式 下 ,经 常 和 有 时 交 往 的 人 数 要 多 于 从 不 和 极 少 交 往 的 人 数 。
[作者简介] 刘巍文(1981—),男,甘肃天祝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邓 艾(1962-),男,甘 肃 肃 南 人 ,教 授 ,主 要 研 究 中 国 西 部 区 域 经 济 。
— 38 —
民 族 间 的 广 泛 接 触 ,是 民 族 融 合 的 基 础 。 美 国 学 者 戈 登 (Milton Gorton)将 社 会 交 往 或 社 会 结 构 的 相 互 渗入视为衡量民族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 。 [2] 美国学者英格尔以美国的移民社会为背景提出了影响 种 族 和族群成员特征变化的14个变量,主要包括文化 差 异、教 育 水 平、族 群 歧 视、居 住 格 局 等 内 容 。 [3] 我 国 著 名 学 者 马 戎 (1990)认 为 应 从 居 住 形 式 、民 族 同 校 、工 作 单 位 的 民 族 构 成 3 方 面 来 考 察 民 族 之 间 接 触 交 往 的 情 况 ,并 以 此 研 究 了 拉 萨 市 藏 、汉 民 族 之 间 相 互 交 往 状 况 ,指 出 目 前 拉 萨 市 藏 、汉 民 族 居 民 之 间 交 往 较少的关键原因是,现有的居住格局使得他们缺乏 相 互 交 往 的 基 础 条 件 。 [4] 马 戎 等 还 通 过 对 西 部 6 个 重要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研,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目前西部城市中流 动 人 口 民 族 关 系 和 民 族 交 往 问 题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尊 重 风 俗 习 惯 、了 解 国 家 民 族 政 策 、语 言 相 通 及 通 婚 是 影 响 流 动 人 口 民 族 关 系 及 民 族 间 交 往 的 有 利 因 素 ;而 生 活 习 惯 不 同 、语 言 不 通 、互 有 成 见 及 歧 视 等 是 造 成 民 族 关 系 紧 张 、民 族 交 往 较 少的主要因素 。 [5] 马忠才、郝苏民(2006)对兰州市流动人的调查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 论 。 [6] 此 外, 尚有大量研究成果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