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值法

合集下载

数据插值方法

数据插值方法

数据插值方法
数据插值方法是用于填补数据缺失或缺失值的一种技术。

常用的数据插值方法包括:
1. 线性插值法(Linear Interpolation):通过已知数据点之间
的直线,对缺失值进行估算。

2. 多项式插值法(Polynomial Interpolation):使用多项式函
数来拟合已知数据点,进而求得缺失值。

3. 样条插值法(Spline Interpolation):通过光滑的曲线来插值,可分为线性样条插值、二次样条插值等。

4. K近邻插值法(K-nearest neighbor Interpolation):基于已
知数据点的距离进行插值,找出最近的K个数据点,并计算
插值值。

5. 拉格朗日插值法(Lagrange Interpolation):使用拉格朗日
插值多项式来估算缺失值。

6. 牛顿插值法(Newton Interpolation):使用牛顿插值多项式
来估算缺失值。

7. 分段插值法(Piecewise Interpolation):根据已知数据点的
特征,将数据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并在每个区间内进行插值计算。

以上是常用的数据插值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插值方法需要考虑数据的特点以及具体需求。

插值方法

插值方法
就是对应点上的函数值。这种形式的插值称作为拉
格朗日(Lagrange)插值。
2.n=2
线 性 插 值 只 利 用 两 对 值 (x0,y0) 及 (x1,y1) 求 得
y=f(x)的近似值,误差较大。
p2(x0)=y0,p2(x1)=y1,p2(x2)=y2
p2(x)是x的二次函数,称为二次插值多项式。
第1章 插值方法
插值法是一种古老的数学方法。早在 1000多年前,我国历法上已经记载了应用一 次插值和二次插值的实例。 拉格朗日(Lagrange)、牛顿 (Newton)、埃特金(Aitken)分别给出了 不同的解决方法。
1.1 拉格朗日插值公式 1.2 牛顿插值公式 1.3 埃特金插值公式 1.4 存在惟一性定理 1.5 插值余项 1.6 分段三次埃尔米特插值 1.7 三次样条插值 1.8 应用实例
[a,b],有与x有关的ξ(a<ξ<b)存在, 使得
其中ω(x)=(x-x0)(x-x1)…(x-xn)。
[例5] 设f(x)=lnx, 并假定已给出值表试近 似计算ln(0.6)的值,并指出精度。 值表 0.4 -0.916291
x lnx
0.5 -0.693147
0.7 -0.356675
0.8 -0.223144
(x∈[-5,5])。
取等距节点xi=-5+i(i=0,1,…,10), 试建立插值多项式 L10(x), 并作图形, 观察L10(x)对f(x)的逼近效果。
图1-3 例6的图形
1.6 分段三次埃尔米特插值
为了避免 Runge现象的发生 , 我们很自 然地会想到把区间[-5, 5]等分为10个小区 间, 在每一个小区间内应用低次插值。但由 于每个小区间只有两个端点(插值节点) , 按照我们已知的方法, 得到的将是一个分段 线性插值函数。

插值法

插值法

余项表达式只有在 f ( x)的高阶导数存在时才能 应用.
当n = 1时,线性插值余项为 1 1 R1 ( x ) = f ( ) 2 ( x ) = f ( ) ( x - x0 )( x - x1 ), [ x0 , x1 ] 2 2 当n = 2时,抛物插值的余项为 1 R2 ( x ) = f ( ) ( x - x0 )( x - x1 )( x - x 2 ), [ x0 , x 2 ] 6
1.2 二次插值
n=2
1.2.1 待定系数法 已知 x0 , x1 , x2; y0 , y1 ,y2 , 求 P2 ( x) = a0 a1 x a2 x 2
使得 P2 ( x 0 ) = y0 , P2 ( x1 ) = y1 , P2 ( x2 ) = y2
为求P2(x),将三点代入其表达式,即可得到三个方程式, 方程组的解是否存在? 若存在解,是否唯一?! 从而联立方程组解出系数a0, a1, a2即可:
插值
在离散数据的基础上补插连续函数,使得这条连 续曲线通过全部给定的离散数据点。插值是离散 函数逼近的重要方法,利用它可通过函数在有限 个点处的取值状况,估算出函数在其他点处的近 似值
早在6世纪,中国的刘焯已将等距二次插值 用于天文计算。17世纪之后,I.牛顿,J.-L. 拉格朗日分别讨论了等距和非等距的一般插 值公式。在近代,插值法仍然是数据处理和 编制函数表的常用工具,又是数值积分、数 值微分、非线性方程求根和微分方程数值解 法的重要基础,许多求解计算公式都是以插 值为基础导出的
插值法就是一种基本方法 一般地,构造某种简单函数代替原来函数。
当精确函数 y = f(x) 非常复杂或未知时,在一 系列节点 x0 … xn 处测得函数值 y0 = f(x0), … yn = f(xn),由此构造一个简单易算的近似函 数 g(x) f(x),满足条件g(xi) = f(xi) (i = 0, … n)。这里的 g(x) 称为f(x) 的插值函数。

几种常用的插值方法

几种常用的插值方法

几种常用的插值方法常用的插值方法包括线性插值、多项式插值、样条插值和径向基函数插值等,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方法。

1.线性插值:线性插值是最简单的插值方法之一,它假设函数在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变化是线性的。

对于给定的两个点(x0,y0)和(x1,y1),线性插值公式为:y=y0+(x-x0)*(y1-y0)/(x1-x0)其中,y是需要插值的点对应的函数值,x是插值点的横坐标。

2.多项式插值:多项式插值方法通过在给定的一组点上构建一个多项式函数来进行插值。

常用的多项式插值方法包括拉格朗日插值和牛顿插值。

- 拉格朗日插值通过构建一个n次多项式来插值n+1个给定的点。

具体来说,对于给定的n+1个点(x0, y0), (x1, y1), ..., (xn, yn),拉格朗日插值公式为:y = Σ(yk * lk(x))其中,lk(x)是拉格朗日基函数,计算公式为:lk(x) = Π((x - xj) / (xi - xj)),(j ≠ i)- 牛顿插值通过构建一个n次插值多项式来插值n+1个给定的点。

具体来说,对于给定的n+1个点(x0, y0), (x1, y1), ..., (xn, yn),牛顿插值公式为:y = Σ(Π(x - xj) / Π(xi - xj) * finDiff(yj))其中,finDiff(yj)是每个节点的差商,计算公式为:finDiff(yj) = (ΣΠ(xj - xi) * yj) / ΣΠ(xi - xj),(i ≠ j) 3.样条插值:样条插值方法通过使用分段函数来逼近给定的一组点。

常用的样条插值方法有线性样条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

-线性样条插值在每两个相邻点之间使用线性函数进行插值,保证了插值函数的一阶导数是连续的。

-三次样条插值在每两个相邻点之间使用三次多项式进行插值,保证了插值函数的一阶和二阶导数都是连续的。

三次样条插值具有良好的平滑性和精度。

4.径向基函数插值:径向基函数插值是一种基于局部函数的插值方法,它假设函数值仅取决于与插值点的距离。

插值法的最简单计算公式

插值法的最简单计算公式

插值法的最简单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插值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用于通过已知数据点推断出未知数据点的值。

在实际问题中,往往会遇到数据点不连续或者缺失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插值法来填补这些数据点,以便更准确地进行计算和分析。

插值法的最简单计算公式是线性插值法。

线性插值法假设数据点之间的变化是线性的,通过已知的两个数据点来推断出中间的未知数据点的值。

其计算公式为:设已知数据点为(x0, y0)和(x1, y1),需要插值的点为x,其在(x0, x1)之间,且x0 < x < x1,插值公式为:y = y0 + (y1 - y0) * (x - x0) / (x1 - x0)y为插值点x对应的值,y0和y1分别为已知数据点x0和x1对应的值。

通过这个线性插值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中间未知点的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线性插值法的应用。

假设有一组数据点为(1, 2)和(3, 6),现在需要插值得到x=2时的值。

根据线性插值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y = 2 + (6 - 2) * (2 - 1) / (3 - 1) = 2 + 4 * 1 / 2 = 2 + 2 = 4当x=2时,线性插值法得到的值为4。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线性插值法的计算公式的简单易懂,适用于很多实际问题中的插值计算。

除了线性插值法,还有其他更复杂的插值方法,如多项式插值、样条插值等,它们能够更精确地拟合数据并减小误差。

在一些简单的情况下,线性插值法已经足够满足需求,并且计算起来更加直观和方便。

在实际应用中,插值法经常用于图像处理、信号处理、数据分析等领域。

通过插值法,可以将不连续的数据点连接起来,填补缺失的数据,使得数据更加完整和连续,方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插值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中线性插值法是最简单的计算公式之一。

通过这个简单的公式,可以方便地推断出未知数据点的值,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常见几种插值方法

常见几种插值方法

1、距离倒数乘方法距离倒数乘方格网化方法是一个加权平均插值法,可以进行确切的或者圆滑的方式插值。

方次参数控制着权系数如何随着离开一个格网结点距离的增加而下降。

对于一个较大的方次,较近的数据点被给定一个较高的权重份额,对于一个较小的方次,权重比较均匀地分配给各数据点。

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给予一个特定数据点的权值与指定方次的从结点到观测点的该结点被赋予距离倒数成比例。

当计算一个格网结点时,配给的权重是一个分数,所有权重的总和等于1.0。

当一个观测点与一个格网结点重合时,该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实际为 1.0 的权重,所有其它观测点被给予一个几乎为0.0 的权重。

换言之,该结点被赋给与观测点一致的值。

这就是一个准确插值。

距离倒数法的特征之一是要在格网区域内产生围绕观测点位置的"牛眼"。

用距离倒数格网化时可以指定一个圆滑参数。

大于零的圆滑参数保证,对于一个特定的结点,没有哪个观测点被赋予全部的权值,即使观测点与该结点重合也是如此。

圆滑参数通过修匀已被插值的格网来降低"牛眼"影响。

2、克里金法克里金法是一种在许多领域都很有用的地质统计格网化方法。

克里金法试图那样表示隐含在你的数据中的趋势,例如,高点会是沿一个脊连接,而不是被牛眼形等值线所孤立。

克里金法中包含了几个因子:变化图模型,漂移类型和矿块效应。

3、最小曲率法最小曲率法广泛用于地球科学。

用最小曲率法生成的插值面类似于一个通过各个数据值的,具有最小弯曲量的长条形薄弹性片。

最小曲率法,试图在尽可能严格地尊重数据的同时,生成尽可能圆滑的曲面。

使用最小曲率法时要涉及到两个参数:最大残差参数和最大循环次数参数来控制最小曲率的收敛标准。

4、多元回归法多元回归被用来确定你的数据的大规模的趋势和图案。

你可以用几个选项来确定你需要的趋势面类型。

多元回归实际上不是插值器,因为它并不试图预测未知的Z 值。

它实际上是一个趋势面分析作图程序。

使用多元回归法时要涉及到曲面定义和指定XY的最高方次设置,曲面定义是选择采用的数据的多项式类型,这些类型分别是简单平面、双线性鞍、二次曲面、三次曲面和用户定义的多项式。

第5章 插值法

第5章 插值法
10
5.3 差商与牛顿插值
二、差商的性质
性质1 如果f(x)是代数多项式,那么对 求1次差商,降1次幂。 是代数多项式, 次差商, 次幂 次幂。 性质 如果 是代数多项式 那么对f(x)求 次差商 对m阶多项式 阶多项式f(x)=a0+a1x+a2x2+……+amxm求n阶差商 + + 阶差商f[x,x0,x1,…,xn-1], , 阶多项式 阶差商 n<m时, f[x,x0,x1,…,xn-1]是x的m-n次多项式; < 时 是 的 - 次多项式; 次多项式 n=m时, f[x,x0,x1,…,xn-1]是f(x)的m阶项 mxm的系数am; 时 是 的 阶项a 的系数 阶项 n>m时, f[x,x0,x1,…,xn-1]恒为 。 > 时 恒为0。 恒为 如果f(x)不能用有限次多项式精确表示(如f(x)为三角函数),那么可能 不能用有限次多项式精确表示( 为三角函数), 如果 不能用有限次多项式精确表示 为三角函数),那么可能 无论对f(x)求多少次差商,结果也不会恒为 。 求多少次差商, 无论对 求多少次差商 结果也不会恒为0。 性质2 处的n阶差商也可以定义为 阶差商也可以定义为: 性质 f(x)在x0,x1,…,xn处的 阶差商也可以定义为: 在 f[x0,x1,…,xn]=∑
N
7
5.2 拉格朗日插值
n次拉格郎日插值对应的程序(1/2) 次拉格郎日插值对应的程序(1/2)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define MAXSIZE 50 void input(double x[MAXSIZE],double y[MAXSIZE],long n); void main(void) { double x[MAXSIZE],y[MAXSIZE],_x,_y,t; long n,i,j; printf("\n请输入插值节点的个数:"); scanf("%ld",&n); 请输入插值节点的个数: 请输入插值节点的个数 input(x,y,n); printf("\n请输入插值点:"); 请输入插值点: scanf("%lf",&_x); 请输入插值点 _y=0; for(i=0;i<=n-1;i++) { t=1; for(j=0;j<=n-1;j++) if(j!=i) t*=(_x-x[j])/(x[i]-x[j]); _y+=t*y[i];} printf("\n插值点 插值点(x,y)=(%lf,%lf)。",_x,_y);} 插值点 。

数值计算中的插值方法与误差分析

数值计算中的插值方法与误差分析

数值计算中的插值方法与误差分析数值计算是一门应用数学学科,广泛应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已知的离散数据点来估计未知的数值。

插值方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

插值方法是一种基于已知数据点,推断出未知数据点的数值计算方法。

常见的插值方法有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等。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这两种方法。

1. 拉格朗日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法是插值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是基于拉格朗日多项式的思想。

假设我们有一组已知的数据点(x1, y1), (x2, y2), ..., (xn, yn),我们想要估计一个未知点x的函数值y。

拉格朗日插值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插值多项式来逼近原函数。

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已知数据点构造Lagrange插值多项式:L(x) = Σ(yi * Li(x)), i = 0, 1, ..., n其中,Li(x) = Π((x-xj)/(xi-xj)), j ≠ i(2)计算未知点x对应的函数值y:y = L(x)拉格朗日插值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方便。

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插值多项式的次数较高时,多项式在插值区间外的振荡现象明显,容易引起插值误差。

2. 牛顿插值法牛顿插值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插值方法。

它是基于差商的思想。

假设我们有一组已知的数据点(x1, y1), (x2, y2), ..., (xn, yn),我们想要估计一个未知点x的函数值y。

牛顿插值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插值多项式来逼近原函数。

具体步骤如下:(1)计算差商:f[xi, xi+1, ..., xi+k] = (f[xi+1, ..., xi+k] - f[xi, ..., xi+k-1]) / (xi+k - xi)(2)根据已知数据点构造Newton插值多项式:N(x) = f[x0] + Σ(f[x0, x1, ..., xi] * Π(x - xj)), i = 0, 1, ..., n-1(3)计算未知点x对应的函数值y:y = N(x)牛顿插值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可以方便地添加新的数据点进行插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 f ( x )在[a, b]上连续可微, 则将f ( x )在x = a处作Taylor展开, 得
f ( x ) = f (a ) + f ′(ξ )( x − a ), a < ξ < x ,
两边积分,得

b
a
f ( x )dx = ∫ f (a )dx + ∫ f ′(ξ )( x − a )dx ,
可验证
16 1 Cn = S2 n − Sn , 15 15
其中C n为复化Cotes法的积分值.
64 1 Rn = C2n − Cn . 63 63 例.
表 4 − 4( P 89)
------ Romberg公式
(达到准确值 !)
3. Richardson 外推加速 法
实际上,使用Romberg公式提高精度的过程还可继续下去, 其理论依据是梯形公式的余项可展成下列级数的形式:
Δ
(4.3.9) (4.3.10)
= I + β 1 h4 + β 2 h6 + β 3 h8 + "
(此时消去了主要部分h2 项)
Δ
比较 (4.3.9)和(4.3.4), 即知上述方法得到的{T1 ( x )} 是
Simpson值序列.
根据(4.3.10),又有
⎛ h⎞ ⎛ h⎞ ⎛ h⎞ ⎛ h⎞ T1 ⎜ ⎟ = I + β 1 ⎜ ⎟ + β 2 ⎜ ⎟ + β 3 ⎜ ⎟ + " ⎝ 2⎠ ⎝ 2⎠ ⎝ 2⎠ ⎝ 2⎠
Romberg 算法:
所谓Romberg算法,就是在二分过程中逐步形成T 数表的具体 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 P 91) b−a (0) 步1. (初始步 ). 计算 T0 = f (a ) + f (b )] , 给点精度ε > 0, [ 2 令k = 1. 步 2. (求梯形值 ). 按递推公式(4.3.1)计算梯形值T0( k ) . 步 3. (求加速值 ). 按加速公式(4.3.13)逐个计算T 数表第k + 1 行其余各元素T j( k − j ) ( j = 1, 2," , k ).
0
4.2 Newton-Cotes 公式
1. Cotes 系数
n 1 2 3 4 5 6 7 8
Cotes系数表
1 1 2 2 1 4 1 6 6 6 1 3 1 8 8 8 7 32 12 32 90 90 90 90 19 75 50 50 288 288 288 288 41 216 27 272 840 840 840 840 751 3577 1323 2989 17280 17280 17280 17280 989 5888 928 10496 − 28350 28350 28350 28350
复化求积法的基本思想: 将积分区间分成若干个子区间, 在每个子区间上使用低阶求积公式.
f (b)]
复化求积公式的余项:
( b − a )3 − f ′′(η ) 12
JG f ′′(η k ) x k +1 ⎛ ( x − x k )( x − x k + 1 )dx ⎜ ⇒ RT = − ∫ x k 2 ⎜ 3 3 ( ) − x x h ⎜ k +1 =− k f ′′(η k ) = − f ′′(η k ) ⎜ ⎝ 12 12
7 90 75 19 288 288 27 216 840 840 2989 1323 17280 17280 4540 10496 − 28350 283 50
41 840 3577 751 17280 17280 928 5888 − 28350 28350
989 28350
当n ≥ 8时Cotes系数有正有负, 稳定性不好 . 因此在实际中一般不用高阶的Newton − Cotes公式 .
(0) 步4. 终止判别. 若 Tk(0) − Tk(0) < ε , 则算法终止, T −1 k 即为所求
结果;否则令 k := k + 1, 返回步 2.
4.4 Gauss (高斯) 公式
下面从分析Gauss点的特性入手研究Gauss公式的构造问题 .
0.
2. Gauss-Legendre 公式
( 0 < η < 1)
= 0.0003472
5. 推导下列三种矩形求积公式:
∫ ∫ ∫
证明.
b
a b
a b
a
f ′(η ) f ( x )dx = (b − a ) f (a ) + ( b − a )2 , 2 f ′(η ) f ( x )dx = (b − a ) f (b ) − ( b − a )2 , 2 ⎛ a + b ⎞ f ′′(η ) 3 f ( x )dx = (b − a ) f ⎜ b a + − ( ) . ⎟ 24 ⎝ 2 ⎠
4.3 Romberg (龙贝格) 算法
问题的提出 :
对于复化求积法对提高精度是行之有效的,但要求事先给出 合适的步长. 步长太大, 精度不能保证;步长太小,则导致计算 量增加. 而事先给出一个合适的步长往往有困难. 改进 : 采用变步长的计算方法, 即采用步长逐次分半.
将积分区间[a , b]分成n等份,在小区间[ xk , xk +1 ] 上,由梯形公式有
下面分析复化Simpson法 : 复化Simpson公式的误差为
知该误差近似地与h4 成正比, 于是当步长二分后, 有
1 即误差减至原有误差的 , 从而有 16
1 用S 2 n的误差 ( S 2 n − S n ) 作为S 2 n的补偿得到 15 1 16 1 S = S2 n + ( S2 n − Sn ) = S2 n − Sn 15 15 15
定理 3. 设f ( x ) ∈ C ∞ [a , b],则
T ( h) = I + α 1 h 2 + α 2 h4 + α 3 h6 + " + α k h 2 k + " ,
(4.3.7)
其中系数 α k ( k = 1, 2,") 与 h 无关 .
由(4.3.7)式有
⎛ h⎞ ⎛ h⎞ ⎛ h⎞ ⎛ h⎞ ⎛ h⎞ T ⎜ ⎟ = I + α1 ⎜ ⎟ + α 2 ⎜ ⎟ + α 3 ⎜ ⎟ + " + α k ⎜ ⎟ + " , ⎝ 2⎠ ⎝ 2⎠ ⎝ 2⎠ ⎝ 2⎠ ⎝ 2⎠
2. 偶阶求积公式的代数精度
3. 几种低 阶求积公式的余项
复习积分第二中值定理:
( b − a )3 − f ′′(η ) 12
4. 复化求积法
Newton − Cotes型积分公式的不足: (1) 当阶数n较高( n ≥ 8)时会出现数值不稳定; (2) 当积分区间过大时计算结果的误差较大 . 改进: 使用复化求积公式
2 4 6 2k
α1 2 α 2 4 l 6 ⎛ h⎞ Δ l k h2 k + " , 即 T⎜ ⎟ = I+ h + h + α 3h + " + α 4 16 ⎝ 2⎠
⎛ h⎞ 将T ( h) 与T ⎜ ⎟ 按以下方式作线性组合: ⎝ 2⎠ 4 ⎛ h⎞ 1 T1 ( h) = T ⎜ ⎟ − T ( h), 3 ⎝ 2⎠ 3
a a
b
b
∫ba来自f ( x )dx = ∫ f (a )dx + ∫ f ′(ξ )( x − a )dx
a a
b
b
因在 [a , b]上 x − a ≥ 0,所以由定积分第二中值定理有
= f (a )(b − a ) + ∫ f ′(ξ )( x − a )dx
4 6 8
⎛ h⎞ ⎛ h⎞ ⎛ h⎞ ⎛ h⎞ T1 ⎜ ⎟ = I + β 1 ⎜ ⎟ + β 2 ⎜ ⎟ + β 3 ⎜ ⎟ + " ⎝ 2⎠ ⎝ 2⎠ ⎝ 2⎠ ⎝ 2⎠ =I+
Δ
4
6
8
β1
16
Δ
l h6 + β l h8 + " h4 + β 2 3
若令
16 ⎛ h ⎞ 1 T2 ( h) = T1 ⎜ ⎟ − T1 ( h), 15 ⎝ 2 ⎠ 15
Δ
则消去h4 项,从而有
T2 ( h) = I + γ 1 h6 + γ 2 h8 + "
比较上式和(4.3.5), 即知上述方法得到的{T2 ( x )} 是
Cotes值序列.
一般地, ⋅⋅⋅⋅⋅⋅,继续下去,每加速一次,误差的量级就提高二阶. ⋅⋅⋅⋅⋅⋅,
按公式
4m 1 ⎛ h⎞ Tm ( h) = m Tm −1 ⎜ ⎟ − m Tm −1 ( h) 4 −1 ⎝ 2 ⎠ 4 −1 Δ ⎛ ⎞ 其中 T ( h ) T ( h ) = ⎜ ⎟ 0 经过m ( m = 1, 2,")次加速后,有 ⎝ ⎠
{T0( k ) }的m次加速值,则由递推公式(4.3.11)有
(k ) Tm m 4m 4 ( k + 1) (k ) = m Tm − T k = 1, 2," m −1 , −1 m 4 −1 4 −1
(4.3.13)
利用上式可逐行构造出 T 数表:
T0(0) T0(1) T1(0) T0( 2) T1(1) T2(0) T0( 3) T1( 2) # # T2(1) # T3(0) # %
1 −x
⎤ ⎛a+b⎞ ⎜ 2 ⎟ + f (b)⎥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