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一)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今异义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3)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之后(4)至于颠覆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7)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小或少(9)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10)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12)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走路(1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而听细说持千金之资币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5.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数量是()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以货物与常⑤律知武终不可胁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匈奴诡言武死⑧武等实在⑨蹑足行伍之间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⑪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⑫朝夕遣人候问武A.1B.2C.3D.46.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粗双音节词语意义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动心)B.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公和婆婆)②传其事以为官戒(把……作为)C.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人力能做到的事)D.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它的果实)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7.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②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③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④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⑤故略上报(向上级汇报)⑥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⑦依乎天理(天然的道理)⑧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代指中原地区)⑨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⑩童子六七人(小孩)A.①②⑤⑦B.③⑥⑧⑩C.④⑤⑥⑧D.①③⑥⑨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①既窈窕以寻壑②悦亲戚之情话③感慨系之矣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气息奄奄⑥桂影斑驳A. 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④⑥D.②③⑤(二)通假字一、填空类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2)然则废衅钟与:()(3)王说,曰:“诗云……”:()(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7)无不为已:()(8)盖亦反其本矣:()(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无不为已:()(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选择类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鼓瑟希希:同“稀”,稀疏B.批大郤郤:同“隙”,隔阂,嫌隙C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D.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守或匪亲圣人无常师B.外连横而斗诸侯赢粮而景从君子生非异也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輮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吞二周而亡诸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夫子喟然叹曰B.距关,毋内诸侯令将军与臣有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不复一一自辨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振之以威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藉寇兵而赉盗粮河海不择细流乌江亭长檥船待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君冯轼而观之抚军亦厚赉成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乡师而哭堕军实而长寇仇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遂散六国之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5.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A隰则有泮偭规矩而改错鼓瑟希,铿尔辟邪说,难壬人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芳菲菲其弥章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扈江离与辟芷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击沛公于坐振之以威怒D.来吾道夫先路须臾成五采技盖至此乎遂散六国之从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皆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文言实词题题组训练一、基础题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迷涂知返,往哲是也 涂:通“途”,道路B.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 解:通“懈”,松懈C.秦舞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震惊D.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答案 B解析 解:解除包围。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①戍卒叫,函谷举攻占②杀人如不能举尽B.⎩⎪⎨⎪⎧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有时,偶然②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C.⎩⎪⎨⎪⎧ ①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偏指“我”D.⎩⎪⎨⎪⎧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欺负②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失败 答案 D解析 ①负:辜负,对不起。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左右欲刃相如 C.⎩⎪⎨⎪⎧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成以其小,劣之 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A 项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

C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

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实词。

(1)伐罪吊人:慰问(2)细大不捐:舍弃(3)洒扫庭除:台阶(4)聚讼纷纷:争论(5)何患无辞:担忧(6)严惩不贷:宽恕,饶恕(7)克日成功:严格限定(8)无所适从:到,去,归向(9)信手拈来:随意(10)童山秃岭:秃的,没有草木的(11)登峰造极:到达(12)无稽之谈:查考,考核(13)日薄西山:迫近(14)尸位素餐:不做事情,空占职位5.请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愚公移山》)古义:山川阻隔,中性词。

今义:把持和独占,贬义词。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古义:男子的通称。

2019高考语文强化提升 专题七 文言文专题精炼(一)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019高考语文强化提升 专题七 文言文专题精炼(一)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精炼2018年7月专题七文言文专题精炼(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标*为本考点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

卫有胥靡[注]亡之.魏,因为魏王之后治病。

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

五反.,魏不与.,乃以左氏易之。

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非子所知也。

夫治无小,乱无大。

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

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

”魏王闻之曰:“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

”因.载而往,徒献之。

(有删改) [注] 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刑徒。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五反.,魏不与反:往返,此处为“反复协商”B. 左右..谏曰左右:身边的大臣C. 法不立,诛不必.必:坚决D. 不听之不祥.祥: 通“详”,详细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卫有胥靡亡之魏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五反 魏不与相如闻 不肯与会C. 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D. 因载而往 徒献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非子所知也B. 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C.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D.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精讲(实词1-50)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

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精讲(实词1-50)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

大动干戈
【经典真题】
【经典真题】 19 、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 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 介绍汉字习性的演变特点。
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 、简明 、连贯;③不少于40字 。(4分)
汉字字形演变表
【答案】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 弱 、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 。从“⻥”“⻥ ” 等字来看, 小篆以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 相关,象形性强, 笔画繁复;之后象形 程度减弱, 字形逐步简化。
(2)李陵曰 “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2024新课标II卷】 (1)吾求公数岁, 公辟逃我, 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 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 【2024全国甲卷】 (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 :“霸所以能自立者, 以不为此也。” (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 以此负汝。
①劝请;②互相劝酒;③你们这些人;④类;辈;⑤撰写;⑥连 、跟着 。相随属:接连出现;
⑦类 、辈, 指某一类人
比较学习 赴,如 ,适 ,往,之
“如”与“适”“之”同义 。“如+地点”=“适+地点”=“之+地点”
“赴”的意义是将身投入,往往指投入水火 。 “往”多不接宾语(不用时期用法有差异, 了解即可)
B.亲,父母,可偏指父或母,与《孔雀东南 【我有亲父兄】 “亲”,有血缘关系的
飞》 “我有亲父兄”的“亲”意思不相同。
【陵事亲孝】 “亲”,父母
C.“彼之不死”与《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取独
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
【彼之不死】
“之”,取独
D.迨,等到,与《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 【迨诸父异爨】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文言实词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⑨群臣怪之⑩吾得兄事之火尚足以明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①④⑤/②⑦/③ /⑥⑩ /⑧⑨ B.①④⑤ //②⑦⑩/③/⑥ /⑧⑨C.①⑤ /②⑦⑩/③/⑥ /④⑧⑨ D.①⑤ /②⑦/③/⑥⑩ /④⑧⑨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还是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C.冀幸君之一悟希望 D.杀人如不能举尽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始速祸焉开始加速 B.暴秦之欲无厌满足C.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坚持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13.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万物C.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治理 D.虽董之以严刑判决14.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管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谨慎C.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判决D.邪曲之害公也危害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B.下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旧事C.辟邪说,难壬人谬论 D.胥怨者民也相互16.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虽有槁暴暴:晒干②暴殄天物暴:糟蹋、损害B.①而绝江河绝:横渡②乘小舟来此绝壁下绝:隔绝的C.①用心一也用:因为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当权D.①小人喻于利喻:明白②王好战,请以战喻喻:比喻17.对下列句子中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③出门如见大宾见:看见④饭疏食,饮水饭:吃。

十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反复考查的40个高频实词汇编助记(一)-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十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反复考查的40个高频实词汇编助记(一)-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2024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助记十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反复考查的40个高频实词汇编助记(一)01及(10年6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及:(2)(2021·全国甲卷)钦若至,未及.有言及:(3)(2021·新高考Ⅱ卷)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及:(4)(2020·浙江卷)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及:(5)(2020·全国卷Ⅱ)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及:(6)(2020·江苏卷)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及:【答案】(1)连词,和(2)来得及(3)等到(4)等到(5)考中(6)达到[课本回扣](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2)及其所之既倦(王羲之《兰亭集序》)(3)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4)前以降及物故(班固《苏武传》)【答案】(1)到(2)等到(3)比得上(4)连词,和02盖(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全国乙卷)盖.欲思之详熟故也盖:(2)(2021·浙江卷)盖.陈己之所守盖:(3)(2020·全国卷Ⅰ)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盖:(4)(2020·浙江卷)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盖:5)(2019·天津卷)盖.盛于先王之时矣盖:【答案】(1)连接上一句,表示解说缘由(2)连接上一句,表示解说缘由(3)大概(4)发语词,因为(5)大概[课本回扣](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3)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4)能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答案】(1)遮盖,掩盖,覆盖(2)同“盍”,何,怎样(3)古称“伞”(4)副词,大概,一般03故(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全国甲卷)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故:(2)(2021·新高考Ⅰ卷)故.不暇顾廉耻耳故:(3)(2021·全国乙卷)盖欲思之详熟故.也故:(4)(2020·全国卷Ⅲ)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故:(5)(2020·全国卷Ⅰ)故.官止于此故:【答案】(1)以前的(2)所以(3)缘故(4)旧的(5)所以[课本回扣](1)前以降及物故(班固《苏武传》)(2)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3)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5)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6)故遣将守关者(司马迁《鸿门宴》)(7)轩东故尝为厨(归有光《项脊轩志》)(8)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并序》)(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答案】(1)死亡(2)旧,与“新”相对(3)衰老(4)交情(5)原因,缘故(6)故意,特意(7)过去,从前(8)仍旧,仍然(9)所以04.归(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全国甲卷)所言归.地事极无名归:(2)(2021·浙江卷)有数顷田,必归.耕海上归:(3)(2021·新高考Ⅱ卷)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归:(4)(2020·江苏卷)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归:(5)(2020·全国卷Ⅱ)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归:【答案】(1)归还(2)返回(3)归附(4)辞官回家(5)归还[课本回扣](1)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有光《项脊轩志》)(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班固《苏武传》)(4)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司马光《赤壁之战》)【答案】(1)女子出嫁(2)返回,回来(3)送还 (4)归附,归向05 过(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过:(2)(2021·浙江卷)襄之为文,无能过.人过:(3)(2020·浙江卷)有不足以过.之者过:(4)(2020·全国卷Ⅱ)俟过.此,当为卿罢京过:(5)(2019·北京卷)若过.其序过:【答案】(1)错误,过失(2)超过(3)过头(4)度过(5)错乱[课本回扣](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司马迁《鸿门宴》)(3)日过午已昏(归有光《项脊轩志》)(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司马迁《鸿门宴》)(6)一日,大母过余曰(归有光《项脊轩志》)(7)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李密《陈情表》)【答案】(1)经过,通过(2)超过(3)时间过去(4)错误,过失(5)责备(6)探望(7)过分,过于06 如(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如:(2)(2021·全国甲卷)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如:(3)(2021·全国乙卷)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如:(4)(2020·全国卷Ⅰ)作文如.行云流水如:(5)(2019·全国卷Ⅲ)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如:【答案】(1)像(2)如果(3)像(4)好像、像(5)比得上【回扣课本】(1)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2)弟子不必不如师(韩愈《师说》)(3)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4)不如言,刑从之(司马迁《史记·夏本纪》)(5)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6)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答案】(1)像,如同(2)及,比得上(3)到……去,往(4)遵从,依照(5)连词,假如,如果(6)连词,或者07卒(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Ⅱ卷)今遣九军,锐卒.三万卒:(2)(2021·新高考Ⅱ卷)九月,卒.于雍丘卒:(3)(2020·浙江卷)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卒:(4)(2019·全国卷Ⅱ)卒.定变法之令卒:(5)(2017·天津卷)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卒:【答案】(1)士兵(2)死亡(3)最终(4)终于(5)同“猝”,突然,仓促【回扣课本】(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2)怀王卒行(司马迁《屈原列传》)(3)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并序》)【答案】(1)步兵(2)终于,最终(3)终,保全08 非 (10年5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非:(2)(2021·全国甲卷)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非:(3)(2020·全国卷Ⅲ)非.廷尉所料,不肯受非:(4)(2020·北京卷)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非:(5)(2019·全国卷Ⅱ)反古者不可非.非:【答案】(1)不能(2)不是(3)不是(4)不(5)否定[课本回扣](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3)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答案】(1)不,没有(2)不是(3)不对的,错误的(4)责难,认为不对09诚(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Ⅱ卷)大王诚.能命将出师(2)(2021·新高考Ⅰ卷)为吏受赂,罪诚.当死诚:(3)(2021·浙江卷)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诚:(4)(2020·浙江卷)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诚:【答案】(1)果真,如果(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4)诚心、诚意[课本回扣](1)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林觉民《与妻书》)(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司马光《赤壁之战》)【答案】(1)诚心,诚意(2)实在,的确(3)果真,如果10 本(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浙江卷)是故道为文之本.(2)(2020·全国卷Ⅱ)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3)(2020·天津卷)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4)(2019·北京卷)本.诸理,作《非国语》【答案】(1)根本(2)本来(3)根本(4)根据[课本回扣](1)抑本其成败之迹(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2)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并序》)(3)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4)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答案】(1)推究(2)本来(3)根本,这里指行王道仁政(4)根11当 (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为吏受赂,罪诚当.死(2)(2020·全国卷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当:(3)(2020·江苏卷)请佩此言当.韦当:(4)(2019·天津卷)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答案】(1)判处(2)应当(3)当作(4)符合[课本回扣](1)木兰当户织(《木兰诗》)(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司马迁《鸿门宴》)(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归有光《项脊轩志》)(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7)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贾谊《过秦论》)(8)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并序》)(9)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答案】(1)对着,面对(2)担当,担任(3)假使,如果(4)对等,比得上(5)遮挡,遮蔽(6)占据,把守(7)值,在,正在(8)将(9)掌握,主持12得 (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Ⅱ卷)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得:(2)(2021·全国乙卷)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得:(3)(2020·全国Ⅲ)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得:(4)(2019·北京卷)不以其道得.之得:【答案】(1)得到(2)能够(3)能够(4)得到[课本回扣](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苏洵《六国论》)(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归有光《项脊轩志》)(5)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6)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答案】(1)取得,获得(2)获得(3)同“德”,感恩,感激(4)能够,可以(5)适宜、得当(6)应该13病(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浙江卷)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病:(2)(2021·新高考Ⅱ卷)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病:(3)(2020·全国卷Ⅲ)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病:(4)(2020·全国卷Ⅰ)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病:【答案】(1)担心(2)疾病(3)生病(4)疾病[课本回扣](1)三岁余,王病(班固《苏武传》)(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3)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答案】(1)生病(2)担心,忧虑(3)感到痛苦14复(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全国甲卷)天下可复.保耶复:(2)(2021·全国乙卷)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复:(3)(2020·全国卷Ⅰ)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复:(4)(2020·全国卷Ⅲ)不肯受,与州相反复.复:【答案】(1)再(2)再(3)恢复(4)重复,反复[课本回扣](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3)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4)勿复重纷纭(《孔雀东南飞并序》)(5)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并序》)(6)复前行,欲穷其林(陶渊明《桃花源记》)【答案】(1)恢复(2)双层(3)重复,重叠(4)又,再(5)答复(6)继续15固(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浙江卷)若固.守而不移者固:(2)(2021·浙江卷)然使景山固.而不移固:(3)(2020·全国卷Ⅲ)大司马必当固.让固:(4)(2019·全国卷Ⅲ)美哉乎山河之固.固:【答案】(1)坚持(2)顽固,固执(3)坚持(4)坚固[课本回扣](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贾谊《过秦论》)(3)少年固强之(蒲松龄《促织》)(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答案】(1)巩固,安定(2)险要的地势(3)坚持、一定(4)顽固,固执(5)本来,确实16 顾(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故不暇顾.廉耻耳顾:(2)(2021·浙江卷)顾.事有先后耳顾:(3)(2020·天津卷)贫穷至而廉耻不顾.顾:(4)(2019·全国卷Ⅲ)顾.而谓吴起顾:【答案】(1)顾及(2)只是(3)顾惜 (4)回头[课本回扣](1)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归有光《项脊轩志》)(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4)虽放流,眷顾楚国(司马迁《屈原列传》)(5)大行不顾细谨(司马迁《鸿门宴》)【答案】(1)照看(2)回顾(3)拜访(4)顾惜,顾念(5)考虑17 患(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上患.吏多受赇患:(2)(2021·浙江卷)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患:(3)(2020·新高考Ⅱ卷)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患:(4)(2019·全国卷Ⅰ)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患:【答案】(1)担心(2)担心(3)害怕,担心(4)祸患[课本回扣](1)诸侯之所大患(苏洵《六国论》)(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司马光《赤壁之战》)【答案】(1)忧虑,担心(2)祸患(3)忌讳,顾忌18既(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既:(2)(2021·全国乙卷)而既.知其不可既:(3)(2021·新高考Ⅱ卷)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既:(4)(2020·全国卷Ⅰ)既.除丧,还朝既:【答案】(1)已经(2)已经(3)之后(4)之后【回扣课本】(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2)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3)既而得其尸于井(蒲松龄《促织》)(4)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答案】(1)过了(2)已经(3)不久,一会儿(4)既然19.即(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新高考Ⅰ卷)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即:(2)(2021·全国甲卷)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即:(3)(2020·全国卷Ⅰ)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即:(4)(2019·全国卷Ⅲ)即.之楚即:【答案】(1)登上,即位(2)立即(3)立即,马上(4)就[课本回扣](1)项伯即入见沛公(司马迁《鸿门宴》)(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司马迁《鸿门宴》)(3)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班固《苏武传》)(4)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答案】(1)立即,马上(2)当(3)登上(4)走近,靠近20.间(10年4考)真题呈现(1)(2021·全国乙卷)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间:(2)(2021·浙江卷)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间:(3)(2020·全国卷Ⅰ)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间:(4)又五千骑绝赵壁间.间:【答案】(1)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2)中间(3)中间(4)通道【回扣课本】(1)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2)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屈原列传》)(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6)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答案】(1)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2)离间(3)参与(4)间或,断断续续地(5)从小路(6)隔离(7)间隙,缝隙。

文言文实词虚词高中每日一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高中每日一练

文言文实词虚词高中每日一练以下是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供您参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贤毕至毕:全B. 列坐其次其次:其余的座位C.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D. 当其欣于所遇当:对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悟言一室之内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 所以游目骋怀 / 所以兴怀C. 或取诸怀抱 / 取诸此以同符前者乎D. 亦足以畅叙幽情 / 亦将有感于斯文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描绘了暮春三月兰亭的优美风光和盛况,“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等景物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B. 本文写到“群贤毕至,少长成集”“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畅叙幽情”等情形体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C. 本文先写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写作者由乐生悲的感慨和议论,点明全文的主旨。

D.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山水游记散文,把记事、写景和议论融为一体。

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文言实词专项训练
( )
竹之始生 ,一寸之萌耳 ,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 蛇 埘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生而有之 也。今 画者乃节节而 为之 ,叶叶而 累之 。岂复有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 成竹 于胸 中。执 笔熟视 ,乃见其所欲 画者 ,急起从之 ,振
笔 直 遂 ,以 追 其 所 见 。如 兔起 鹘 落 . 少 纵 则 逝 矣 。 与 可 之教 予如 此 。 予 不 能 然 也 。而 心识 其 所 以 然 。 夫既
层 之 台 ,起 于 累 土 ; 千里 之 行 ,始 于足 下… … 民之 从
事 ,常于几成 而败之 。慎 终如 始 ,则无败 事 。


阅读 下 面 的 短 文 , 回答 1 3 。 —题
(老子 : 十四章》 《 六 )
1 对 下列各 句 中加 点 的词解 释不 正确 的一项 是 .
c 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信 :明确 .
离巾 2 1 0 0年第 1 2期
是 ( )
④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倍 :通 “ ,离开 背”
A 已倍亲而仕 . 体现 ,显示
⑤少聚徒为盗 。乡里患之
2 下列句子 中加点字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 ( . )
B 令骑 驰射莫 能 中 ,见 惮如 此 见 :通 “ , . 现” C 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 . D 请寄无所 听 . A 面折大臣于朝 . B 至则族灭 氏首恶 . c 以危法 中都 .都免归家 .
3 把文 言文 中画横线 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 .
( )竹之始 生 ,一寸之萌耳 ,而节 叶具 焉。 1 ( )平居 自视了然而临事 忽焉 丧之 ,岂独竹乎 ? 2
二 、阅 读 下 面 短 文 ,回 答 1 3 。 —题
贵戚 ,列侯 宗室见都侧 面而视 。号 日 “ 苍鹰 ” 。 临江王征诣 中尉府对 簿。临江王欲得 刀笔 为书谢 上 ,而都 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 以间与临江王。临江 王既为书谢上 ,因 自杀。窦太后 闻之 ,怒 ,以危 法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一)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
(4)向使三国各爱其他(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
(2)然后得一夕安寝( )
(3)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
(4)衣食所安( )
(5)既来之,则安之( )
3.被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2)将军身被坚执锐( )
(3)被发行吟泽畔( )
(4)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
(5)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
(3)每逢佳节倍思亲( )
5 本
(1)盖亦反其本矣( )
(2)此之谓失其本心( )
(3)若止印三二本( )
(4)本末倒置( )
(5)抑本其成败之迹( )
6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3)孔子鄙其小器( )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
(4)左右欲兵之( )
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3)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
9。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
(2)虽不能察,必以情( )
(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5)人至察则无徒( )
10.朝
(1)朝服衣冠( )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
(4)于是入朝见威王( )
(5)两朝开济老臣心( )
(6)坐南朝北( )
【参考答案】
1.爱
(1)疼爱(2)喜爱(3)吝惜(4)爱惜(5)欣赏
2.安
(1)安稳(2)安逸(3)哪里(4)养生(5)使…安定
3.被
(1)被动词(2)通“披”,穿在身上(3)通“披”,散开(4)被子(5)覆盖4.倍
(1)通“背”,背叛(2)加倍(3)越发
5 本
(1)根本(2)原本(3)量词(4)根本(5)推究本源
6 鄙
(1)边界的地方(2)浅陋(3)轻视
7.兵
(1)兵器(2)军队(3)策略(4)用兵器杀人
8.病
(1)疾病(2)困苦(3)责备
9。


(1)仔细看(2)了解(3)洁白的样子(4)看清楚(5)精明
10.朝
(1)早晨(2)朝见(3)朝拜(4)朝廷(5)朝代(6)向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