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三代人”一起成长
祖孙三代传承的故事

祖孙三代传承的故事
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有一家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这个家庭以其独特的传统手艺和家族传承而闻名于世。
这个故事就是关于这个家庭的祖孙三代传承的故事。
第一代:祖父的技艺
这个家庭的祖父是一位著名的手艺人,他精通各种技艺,特别是木工技艺。
他的手艺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人们都愿意付高价请他制作家具和工艺品。
他不仅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了儿子,而且还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的手艺,将家族传承发扬光大。
第二代:儿子的创新
这个家庭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木工技艺,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
他学习了更多的现代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与传统手艺相结合,创造出了更加时尚和实用的产品。
他的创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家族的声誉也因此而提高。
儿子还收徒传艺,传承了父亲的手艺,也开启了这个家族新的篇章。
第三代:孙女的坚持
这个家庭的孙女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家族的技艺传承中,但是她对家族的历史和文化非常感兴趣。
她曾多次听爷爷讲述祖辈们的故事,深深地被这个家族的历史所吸引。
长大后,她选择成为一名历史学家和作家,通过文字记录下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手艺的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家族的故事。
— 1 —
这个家庭的祖孙三代传承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技艺、创新和坚持的故事。
祖父的技艺被儿子继承并创新,而孙女则通过文字记录下家族的历史和传统手艺的传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只有不断创新和坚持,才能让传承历久弥新。
— 2 —。
三代人的家庭教育观

代人的家庭教
■ 北 京师 范 大学 马 源
三
一 二是 在一般 意义 上 , 家庭 教育 是在 家庭 生 活 中 , 由家 长( 其 父 亲 的教 育 之所 以成 功 , 是培 养 了父 亲 的上进 心 , 中首先 是父母) 对其 子女 实施 的教育 。养儿 防老 、 教育子 女 出人头 地 、 宗耀 祖理念 传统 的家教 观念长期 以来 深 家庭 教育 观念 的变化在 笔者三 代
人的家 庭教育 中体现 的尤 为明显 。
暑 假 里爷 爷让 父 亲背 上 2 O斤玉 米 面走 2 里没 有 人 烟的 O
山路 , 到深山老林里的参场伐树 、 开地 、 种植人参 , 使父亲
爷爷 : 道德 说教 到重 视知 识 , 从 却不 知 因材 施教
劳 动 , 能忘 本 ”并 利 用节 假 日以身 示 范 , 着大 姑 夏 季 不 , 领 种 地 , 季砍 柴 , 冬 结果 是大 姑初 中毕业 当知 青 时很 快 就成
为农 田上 的行家里 手 。 以, 所 对大姑 来说 , 家庭 教育 成功 之
《 道难 》 蜀 等高 难度 长 诗 , 使她 根本 承受 不 了 , 到初 中毕 直 业 , 背诵 古诗 , 焦躁不 安 , 提起 她就 现在 写字还 达不 到一般
转 变为一 种 “ 劳动 技能 的教育 ” “ 和 道德 说教 ” 而 随着改 革 ; 开放 的大潮 , 爷爷逐 渐认识 到知识 的重 要性 而坚持 要父 亲 很 可惜 。
一
但教学方法不科学 , 还不如任孩子 自然成长。
爷 爷 对姑 姑们 和父 亲 的家 庭 教育 观念 是 根据 当时环
当时 的政治 风气 和 环境 , 直接 影 响 了 样显 得苍 白空洞 。 由于大姑 、 二姑读 书时 的上世 纪 五六 境 的变化 而 变化 的 , 是 由于 爷爷 随波逐 流 , 时髦 , 不重视 因材 施教 的缘故 。 赶 而
三代人传承的文案

三代人传承的文案1. 三代人,传承的不仅是家业,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2. 从祖辈到父辈,再到子孙,三代人的传承,见证了一个家族的辉煌历程。
3.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代人的传承,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家风。
4. 传承三代人的智慧与勤劳,我们将继续书写家族的辉煌篇章。
5. 三代人的传承,是对家族荣誉的坚守,也是对家国情怀的传递。
6. 从古至今,三代人的传承,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7. 传承三代人的精神,我们将勇敢地迈向未来,书写新的辉煌。
8. 三代人的传承,是一份对家族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9. 传承三代人的信念,我们将永远坚定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10. 三代人的传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耀。
我们将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11. 三代人的传承,是一种情感的延续,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深厚的亲情。
12. 传承三代人的智慧,我们将不断创新,为家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3. 三代人的传承,是一种对家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份独特的家风。
14. 传承三代人的精神,我们将勇敢地面对挑战,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15. 三代人的传承,是一种对家族历史的尊重,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珍贵的回忆。
16. 传承三代人的信念,我们将永远坚定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为家族的荣誉而努力。
17. 三代人的传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耀。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18. 传承三代人的智慧与勤劳,我们将不断创新,为家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9. 三代人的传承,是一种对家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份独特的家风。
20. 传承三代人的精神,我们将勇敢地面对挑战,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21. 三代人的传承,是一种对家族历史的尊重,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珍贵的回忆。
22. 传承三代人的信念,我们将永远坚定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为家族的荣誉而努力。
23. 三代人的传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耀。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24. 传承三代人的智慧与勤劳,我们将不断创新,为家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

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变迁
三代人,共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承载着家族的传承和发展。
他们的生活,
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时代的印记。
祖辈那一代,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他们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用双手创造
出一片家园。
农村的田野里,他们辛勤耕耘,种下一粒粒的希望,收获着丰硕的果实。
他们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却依然坚韧不拔,坚守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生活的希望。
父辈那一代,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
他们见证了国家的飞速发展,也经历了
城市化的浪潮。
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融入了现代社会的潮流。
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寻找着更好的生活和更广阔的舞台。
他们在城市里打拼,奋斗着,为了家庭的幸福和未来的美好。
我们这一代,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
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也承担着社
会的压力和责任。
我们追求着个性和自由,也注重着家庭和传统的温暖。
我们在城市里奔波,追逐着梦想和成功,也在家庭里承担着责任和关爱。
我们是时代的新人,也是家族的传承者。
三代人的生活变迁,是时代的进步和家族的传承。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
家族的历史和时代的篇章。
他们的生活,或许不同,却都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眷恋。
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却都闪烁着岁月的光芒和时代的风采。
三代人的生活变迁,是家族的传承和时代的印记。
他们的生活,或许平凡,却
都闪烁着岁月的光芒和时代的风采。
愿三代人,共同书写着家族的传奇,共同见证着时代的辉煌。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
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
”“阶层是会遗传的。
”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
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
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
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
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
“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
”(吴稼祥语)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
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
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
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
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总结自己家庭教育发展家庭收入吃穿住行三代的变化

总结自己家庭教育发展家庭收入吃穿住行三代的变化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的缘故,闲暇时我总愿意回想起家中的往事,把爷爷、父亲和我的生活进行对比,从中找出三代人“衣食住行”的变化,提醒自己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衣:爷爷的年代,一年只能穿上一件新衣服。
衣服大都是自家纺织的粗棉布,然后自行漂染上色。
冬天做成的棉袄,春秋时掏出棉花改成单衣,夏天再改成短袖,一年四季一身衣服。
老大穿完传老二,再传给老三,直到破的不能再穿也舍不得扔掉,拆洗以后用来打袼褙做布鞋。
父亲的年代,穿衣颜色不但打破了以蓝、灰、黑、白为主的绝对“统治地位”,而且还出现了“化纤”、“涤卡”、“的确凉”等比普通棉布要贵几倍的衣料。
不过还是要受凭票供应的限制,每年每人只发几尺布票,所以衣服上打补丁也是常有的事儿。
而今,我家的衣柜里,大大小小,高中低档,春夏秋冬,各式衣服不下百件,衣柜快要装不下了。
我在选购衣服时,不仅对衣服的款式、面料、颜色有更多的选择,而且还追求品牌,通过着装体现自身的个性和修养。
食:爷爷常说,他们这辈人是挨饿过来的。
爷爷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在粮食紧缺最严重的时候,用玉米叶和玉米瓤制作淀粉来代替粮食,到山上挖野菜、撸榆树钱儿,掺到玉米面里做成稀糊糊对付填饱肚子,很多人因此出现了全身浮肿现象。
等到父亲的时候,生产队还没有解体,虽然不挨饿了,但也就达到将就能吃饱的程度。
当时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是“够不够、三百六”,说的是生产队打下来的粮食按人头分,在人均一年口粮达不到360斤的情况下,由国家下拨返销粮,保证人均口粮达到360斤。
而到了我这一-代,大米白面成了每天的主食,大鱼大肉不再是日常生活中的奢望,相反吃饭时有意多吃点粗粮和清淡的蔬菜,讲究荤素搭配合理,还时时牢记专家的忠告“吃出健康来”,生怕患上脂肪旺之类的“富贵病”。
住:爷爷始终居住在自己出生的小山村,房子的结构是土坯墙,茅草顶。
夏天赶上连雨天,外面唏哩哗啦下大雨,屋里滴滴答答下小雨,只好把锅碗瓢盆派上用场。
家庭要在“三生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家庭要在“三生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作者:刘丽霞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08年第09期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大力倡导的“三生教育”,是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施“三生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行动,发挥各自的优势,帮助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
一、“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家庭是孩子生命的起源,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间,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环境。
家长(含监护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责任人。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任何人不可替代的。
人类文明史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早且最易铭记的启蒙教育,是教育之源。
而“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最直接、最普遍的教育内容,尤其是当孩子在生命、生存、生活方面遇到困难时所有家长都无法回避。
因此,每一个家长都必须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思考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的问题,承担起这一重要的责任。
二、“三生教育”必须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家庭中的“三生教育”不是用几个晦涩的概念或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就能解决问题的,应当使之生活化、常规化、具体化,并且必须贯穿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家长的日常事务。
(一)生命教育是根本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了解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对人对事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懂得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认识生命。
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机会,让孩子了解生命的自然规律,了解人类生、老、病、死的现实。
低龄段的孩子可以从花草树木的萌芽、茂盛、凋零到死亡的过程感知生命的周期。
青春期的孩子可以从自身的生理、心理变化感受生命的萌动和成长,还可以从亲人、朋友的健康、快乐和病痛、死亡中感受健康的可贵和死亡的遗憾。
2.尊重生命。
让孩子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认识善待生命的重要性,进而懂得在自我与他人、自然万物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尊重他人,扶持弱小,敬畏生命,爱护环境、保护生命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代同堂 让爱流动

心理健康二〇一八年五月【关键词】隔代教养;教学设计;体验活动【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0-0044-03【作者简介】施英,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江苏苏州,215000)培训处主任,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教师心理培训。
责任编辑董潇潇E-mail:jsjyxljk@ 专栏·苏老师杏坛三代同堂让爱流动/施英【课程背景】当今社会,隔代教养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或缺乏责任意识等原因,难以独立承担子女的养育任务,一方面依赖父辈带孩子,另一方面又对隔代抚养不利于儿童成长感到焦虑,时常因为两代人之间的家庭教养方式不一致引发家庭成员关系紧张。
笔者对本校家庭教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75.3%的家庭属于联合教养。
联合教养指祖辈和父辈一同养育孩子,祖孙三代住在一起,祖辈负责全家人的衣食起居,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较少,一般是下班后或周末才有时间教养孩子。
如何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让家庭中的爱流动起来,提高隔代教养质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是未来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基于此,我校进行了三代同堂课程的大胆尝试。
【课程目标】1.通过活动,让孩子和父母感恩老人对家庭的付出,融洽家庭关系。
2.通过活动,让三代人认识到相互理解与尊重是协调家庭关系的关键,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互相支持。
3.通过情境应对,学习在问题情境下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合理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营造感恩的课堂氛围,让家庭成员珍惜当下的拥有。
教学难点:用积极的态度寻找让三代人和睦相处并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方法。
【教法学法】在教学中,着力创设活动情境,突出体验性。
整堂课用四个体验活动串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注重体验活动形式的多元化,紧密围绕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采用游戏、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借助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家庭成员投入地参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三代人”一起成长
有一项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其中问到“你对父母最大的期望是什么”时,竟有不少学生这么回答:“如果你们期望我们好好学习,那么你们自己首先要天天向上。
”学生对我说:“每天早上第一个起床的是我,为了应付那么多习题,最后一个上床睡觉的还是我。
我的老爸老妈却从来不看书、不读报,对我的要求目标没有止境,考了95分,还要100分!真是太贪婪了!”作为父母,如果听到孩子这么说,心里一定会想:现在应该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时候了,天天八个小时上班、赚钱,来满足孩子的吃、穿、用,难道我们还……
是的,在当今终身学习的社会,当孩子难,做父母更难。
从猫的“第二门语言”说起
有个猫学狗叫的童话:一天,一只久经沙场的耗子,听到洞外几声狗叫声:“汪!汪!汪!”心想:“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管它也曾多次遭遇猫的威胁,但凭借它的机智灵活都一一化险为夷。
它一边想一边得意地慢悠悠地从鼠洞里探出小脑袋。
正在这时,它忽然感到有一个庞然大物向它扑来。
说时迟,那时
快,它的脑袋已被咬住了。
耗子定睛一看:站在它面前的不是狗,分明是一只大花猫!耗子鼓起勇气开口说话了:“你明明是猫,怎么也会学狗叫?”猫理直气壮地回答:“现在人都在终身学习,难道我不可以学第二门语言?”
这个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只有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只有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学习,才能使家庭拥有幸福,使孩子走向成功。
传统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孩子面前是一个教育者,但从现代家庭教育看,父母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
父母的双重角色,是与孩子的呱呱落地同时产生的。
所以家庭教育的过程,其本质是亲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孩子从婴儿到儿童,从少年到青年,有一个成长的周期,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作为孩子的父母,同样有一个发展周期。
三者的发展与成长应该是同步的、和谐的。
如果孩子成长了,父母仍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这样,父母就难以胜任养育教育孩子的职责,家庭教育的质量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
四种心态构建不同的家庭人文环境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孩子的好老师,不良的环境
是孩子的教唆犯。
很多问题少年,都是潜伏于家庭,显露于学校,危害在社会。
随着全社会物质生活的改善,每个家庭都有了住房的"宽度"、家用电器的"高度",却往往缺少人文关怀的"温度"。
家庭的人文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奠基作用,这是一种隐性环境,一种心理环境,是难以用金钱堆砌起来的。
每个家庭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家庭结构,由于他们对终身学习的不同态度,对自己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大致可以形成四种不同的心态。
“我行,你不行”——虽然重视自身学习,但不善于向孩子学习。
在这样的家庭里,亲子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父母难以尊重孩子的人格。
“我不行,你行”——父母将自己的失落,完全转嫁到孩子身上,以牺牲自己的发展来求得孩子的成功。
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不要自己天天向上。
“你不行,我也不行”——父母对子女没有希望,对自己也没有发展的目标。
可以这么说,在这样的家庭里每个成员都失去目标,失去信心。
ZhLzW.COM中華勵誌網
“我行,你也行”——不管在什么样的家庭里,也许文化层次较低,尚处在
经济水平不高的阶段,但有了这种心态,便会坚信:学习不仅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且还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有了这种心态,父母与子女都有自己的成长目标,相互之间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没有共同时间的家庭是虚拟的家庭
父母对子女爱的要素是什么?是共同时间。
有了共同时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才有可能沟通,相互之间才能说出欣赏的话语、感谢的话语、期待的话语和道歉的话语;有了共同时间,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才有可能围坐一起,共读一本书、讨论问题、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社会的竞争在加剧,那些只顾忙着拼命挣钱,忙着官场追求,忙着酒肉应酬的为人父母者,舍不得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借口工作忙,试图以金钱来弥补孩子zhLzw.COM中华勵志網。
他们没有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无法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会欣赏孩子成长的脚步,当然无法随时拨正孩子前进的方向。
其实,用现代的生活理念,我们如何对待时间的方式,是我们构建成世界的方式,营造家庭生活的方式。
家人相聚的时间的数量与品质是衡量家庭生活品质
的重要标志。
让我们来看看这一道独特的餐桌文化的风景线。
上海宝山的朱未家庭,每天利用一小时的晚餐做论坛,使全家每天拥有共同时间。
在忙碌的工作与学习之余,一家三口团团围坐在餐桌前,寻找一个轻松的话题给疲劳的心灵放个假,孩子闲谈校园生活,闲侃时事新闻,闲聊日后打算,父母静静地听着,赞赏、微笑,适时点头,或坦诚地发表意见。
晚餐论坛的话题大到“APEC会议”、“美国‘九一一’事件”、“我国加入WTO”、“库尔斯克沉舰”,小到“学校的饭菜”、“同学之间的嬉闹”、“老师的批评”……
当然,餐桌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但交流分享的内容是广泛的,对话背后的思考是无限的。
有时父母与子女对某些问题见解不一致,彼此各抒己见,虽然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大家都非常珍惜这个辩论的过程。
相互之间增进了解,亲子之间贴得更近了,孩子变得更爱思考了。
这是一种生活的学习,充满文化积淀的生活。
这种学习不仅是一道餐桌文化风景线,更是亲子之间共同学习,缩短两代人心灵距离的纽带。
在学习中实现自我改变
变,是永恒的真理,一切都在变:社会在变,家庭在变,孩子也在变。
做父母的只有不断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教育行为和态度,才能适应孩子的"变"。
如果孩子已从幼儿"变"为少年、青年,作为父母仍然停留在孩子的幼儿期,那么其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二发火后的道歉
一次,女儿的考试成绩得了79分,父亲见状,顿时很恼火,拒绝在手册上签名。
女儿满不在乎地说:"这次班上同学都考得不好,这个分数还算好的。
奇怪,不签就不签。
""什么?你再说一遍!"父亲当时一冲动,抽了孩子一个巴掌,孩子捂着脸哭了。
这是父亲对女儿第一次发这么大的火。
那天,女儿晚饭没吃就躺下了。
父亲喝着闷酒说闷话:"买了这么多书又不看,这是浪费爹娘的钞票zhLzw.COM中华勵志網,考得不好还要充胖子。
"
平时每天早晨总是父亲上班前叫醒女儿,这天他悄然走了。
下班回家才知道,女儿醒来已是8点多,她饿着肚子带着红肿的眼睛匆匆赶往学校。
当晚,女儿没有像往常一样叫"爸",父亲给她削好的一个苹果也原封不动地
放在写字台上。
真是没想到,小孩记大人仇。
女儿像哑巴一样做完功课便早早睡觉了。
父亲在橘黄色的台灯下,拎了拎女儿的书包,是如此的沉重。
父亲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加压、棍棒并非是有效的沟通,真正的沟通必须建立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
于是父亲铺开了纸,给女儿写一封道歉信--
洁洁:昨天,我硬硬心肠一巴掌,为的是让你进步。
其实,我伤害了你的自尊心,爸向你道歉。
你真幸福,爸爸像你这么大时,正遇上文化大革命,许多好书被打入冷宫。
我清楚记得,有个同学很爱看书,他把母亲给的早点钱,向卖瓜子的老头买下了做包瓜子用的已经没头没尾的书。
他被书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
夜已很深,他母亲一觉起来,看到自己的孩子还在看书,舍不得电费,把灯关了。
他轻手轻脚摸到一支蜡烛,点燃后继续看着,那本书正是文革中被批判的《苦斗》。
那个孩子不是别人,就是35年前你的爸!……
第二天,父亲在女儿的书桌上看到了女儿写的字条:"亲爱的爸:上次我对你不礼貌,惹你生这么大的气,我错了,今后我会珍惜读书机会,自觉学习……ZhLzW.COM中華勵誌網"
作为父母往往较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不断对孩子提出高期望、严要求。
其实,孩子成长关键在于父母自身的改变,而父母自我改变的前提离不开学习。
必须不断建立成长目标,不断自我改变,自我完善。
这是一个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感悟,提升智慧的过程,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