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评论》百年生日评出20篇最佳论文AER

合集下载

学术是与生俱来的使命

学术是与生俱来的使命

学术是与生俱来的使命出生于宁夏银川的贾攀乐目前就职于美国常春藤联盟高校之一的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

在此之前,她工作于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系,截止到目前,依然是该校经济系教师中唯一的黄种人。

2006年,毕业自耶鲁大学的贾攀乐凭借其求职论文(job market paper)《当沃尔玛走向城镇发生了什么:一项基于零售企业的实证研究》,拿下当年几乎所有常春藤学校的接收函,成为全美经济学博士的求职明星。

以该文为核心内容的博士论文被美国统计协会(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评定为当年的全美策尔纳最优博士学位论文。

贾攀乐选择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

同年,她在博士期间撰写的论文《评价全球药物专利保护技术的效应:来自印度喹诺酮类药品的证据》,发表在经济学类的最高期刊《美国经济评论》上。

两年后,她的求职论文发表在经济学公认的前五大期刊之一的《计量经济学》杂志上。

近年来,她还相继在《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美国经济学》、《兰德经济学》等经济学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下载论文网贾攀乐一直致力于实证产业组织的研究。

她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基于实证产业组织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型――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安格斯?迪顿(Augus Deaton)与其合作者约翰?米尔鲍尔(John Muellbauer)共同提出的“几近理想的需求系统(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AIDS)”模型。

该模型巧妙且不失一般性,从数量上分析了消费者对不同消费品的选择,直到今天在学术领域和实际政策评估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贾攀乐在该文中,运用并发展了传统的AIDS模型,并用最新的印度药品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

该文的选题背景是:1995年,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必须承认并实施包括技术、药品在内的所有领域的产品专利保护协议。

然而,当该协议进入实施阶段时,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却都在药品市场上做出了例外的选择,原因在于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必须的、用于救命的药物是独一无二的选择,而跨国公司的药品因价格偏高导致国民福利的极大损失。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全推 断代 理 人 的 真实 行 为 , 因而 他 对代 理人 的能 力 、 代理 人 根 据 委托 人 的利 益 采 取 行 动
的程 度 等无 法 获 得 准确 的了 解 。 因此 , 斯 蒂
格利 茨等将 委 托 一 代理 关系 的 特 征描 述 为 :
委 托人 由于 部分 非对称 信 息 的存 在 而具有 的
·
0
年 诺1 贝 尔奖 专 题
2
心经 济 学动 态》 印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约 瑟夫 · 斯 蒂格 利 茨及 其新 凯恩斯 主 义 经济理 论
— 0 0 年1度诺 贝 尔经 济学 奖2 得 主 学术 贡 献评 介之 一 胡怀国
编者 按 瑞 典 皇: 家科 学院 于 田 年 0 1月 01 日 宣1布 , 将 本年 度 的2 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授 予 美
2以刀 年 第 9 期 拟 定 出 一批 潜在诺 贝 尔 经 济 学得 主 名 单 , 并 据 此 开 设 了 “ 潜 在 诺 贝 尔 经 济 学 奖
得 主 学术贡 献评 介 ” 系列 专栏 。 今年 的 三 位诺 贝 尔经 济学 奖得 主 均 被 本刊 列 入拟 定 的 “ 潜在 诺
贝 尔经 济 学奖 得 主 ” 名 单 , 其 中 , 《乔 治 · 阿 克 洛 夫 新 凯 恩 斯 主 义 经 济 思 想评 介 》一 文 已 于 本 刊
的单 调 函 数或 连续 函数 ” 。 显然 , 不连 续性将 削弱 人们 对 市场 机 制 的 自信。 此外 , 他 们认
为非 市场 因素 会使 得道 德 风险 间题进 一步 加 剧 。 为此 , 阿诺 特 和 斯 蒂格 利 茨 ( 19 1) 所 得
出的结论是 : “ 当发 生 明显 的市 场失 灵 时 , 非

经济学核心期刊

经济学核心期刊

经济学核心期刊1.经济研究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2.经济问题13.现代财经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国际经济学期刊四大金刚:AER、Econometrica、JPE、QJE国内经济学期刊四大金刚:《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世界经济》国外主要刊物1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美国经济评论美2 The Economist 经济学家英3 Econometrica 计量经济学美4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经济学杂志美5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经济学季刊美6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经济文献杂志美7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金融经济学杂志瑞士8 The Economic quarterly 经济学杂志英9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经济研究评论英10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美11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计量经济学杂志瑞士12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经济理论杂志美13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布鲁鑫斯经济活动论文集美14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货币经济学杂志荷兰15 The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 法学与经济学杂志美16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学杂志荷兰17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国际经济评论美18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发展经济学杂志荷兰19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经济史杂志英20 Economics letters 经济学快报瑞士21 Economic inquiry 经济探究美22 Oxford economic papers 牛津经济论文集英23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剑桥经济学杂志英24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国际货币与金融杂志英25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美26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风险与不确定性杂志荷兰27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比较经济学杂志美28 Econometric theory 计量经济学理论英2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 国际博弈理论杂志德30 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苏格兰政治经济学杂志英economy31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世界经济评论德32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制度与理论经济学杂志德国内主要刊物1、《中国社会科学》2、《经济研究》3、《经济学家》4、《经济学动态》5、《改革》6、《世界经济》7、《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8、《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9、《经济日报》10、《财经科学》11、《经济科学》12、《经济评论》13、《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4、《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6、《经济研究参考》17、《财经研究》18、《南开经济研究》19、《中国经济问题》20、《宏观经济》21、《财经问题研究》22、《当代经济科学》23、《当代财经》24、《国际经济评论》25、《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6、《战略与管理》27、《学习与探索》28、《江苏社会科学》29、《社会科学战线》30、《江海学刊》31、《社会科学研究》32、《学术研究》33、《北京社会科学》34、《社会科学》35、《江汉论坛》36、《浙江学刊》37、《探索与争鸣》38、《求索》39、《社会科学辑刊》40、《天津社会科学》41、《研究与发展管理》42、《当代经济研究》4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44、《理论经济学》(人大复印资料)45、《政治经济学评论》46、《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经济学季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读书笔记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A Case Study of the FastFood Industry in NJ and Pennsylvania

读书笔记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A Case Study of the FastFood Industry in NJ and Pennsylvania

读书笔记——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A Case Study of the Fast-Food Industry in New Jersey and Pennsylvania一.作者简介David Card:加拿大劳动经济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劳动供给、最低工资、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和不平等上升、国外移民对迁入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等。

Alan B. Krueger: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2011年8月29日被总统奥巴马提名为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候选人。

2011年11月3日正式就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二.内容概要1992年4月1日,美国新泽西的最低工资从4.25美元每小时提高到5.05美元每小时,然而与之毗邻的宾夕法尼亚的最低工资仍然保持4.25美元每小时。

为了评估此次最低工资提高的影响,Card和Krueger 在最低工资上涨前后分别在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东部调查了410家快餐店。

经过调查,二人得出的结论是,尽管新泽西的最低工资上升了将近20%,可是新泽西的快餐工人就业情况相对于宾夕法尼亚来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那些原本有很多最低工资员工的快餐店,与原本大部分员工工资都高于5.05美元的快餐店相比,前者因最低工资提高而受到成本压力更大,但在雇佣行为上却与后者差不多——雇佣都增加了,而不是减少。

三.别出机杼在研究最低工资的效应时,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识别问题——你无法判断一个地区的就业上升或者下降是来自最低工资的变化,还是来自经济状况的好转或恶化。

这两种因素无法被截然分开。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Card在此篇论文中选取了替代性较强、技术含量较低并且大部分员工只能领取最低工资的快餐行业,采用了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s in differences)。

由于新泽西的最低工资从4.25美元上升至5.05美元,而与之地理位置、经济状况都接近的宾夕法尼亚并没有最低工资的变化,于是将宾夕法尼亚的就业变化作为基准时间趋势,从新泽西的就业变化中减去,就能得到在新泽西的最低工资的纯粹效应。

杨小凯教授简介

杨小凯教授简介

杨小凯教授简介2004年7月7日,北京时间7时49分,在与晚期肺癌抗争了三年后,一个传奇人物走完了他坎坷而又卓越的一生。

他就是被学界普遍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华裔教授之一的杨小凯。

去世前,杨小凯的学术职位包括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递增报酬和经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他的论文见诸于《美国经济评论》(AER)、《政治经济学杂志》(JPE)、《发展经济学杂志》(JDE)、《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JEBO)等国际一流经济学刊物,已出版的中英文专著包括《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经济发展与分工》、《分工和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等。

作为一个内地长大的华人学者,杨小凯被认为是“首位冲击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中国内地经济学家”。

对经济学有关分工中「超边际经济学」的研究使他获得了世界级的成就和同行的推崇。

他挑战了新古典经济学,开创出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崭新学派,试图“消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包纳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一代经济学宗师。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詹姆斯.布坎南赞誉杨为“当今最好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被匿名审稿人评论为:“这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和新颖性的研究,激动人心而又令人屏息以视。

杨是世上少有的几个有能力思考这类问题的人之一,也是世上仅有的几个有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人之一……在整个经济学面临剧变的时代,他处于这个剧变的最活跃部分。

”休克疗法设计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特别顾问杰弗里.萨克斯在他为杨小凯所著《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所作的序言里(题为《杨小凯的贡献》),表示,“作为序言的作者,还有杨小凯一直以来的同事和值得托付的朋友,是我的幸运。

”杨小凯早年历经坎坷,在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就读于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当时年仅14岁的他曾以一篇名为《中国向何处去》的大字报被点名批判,1968年起被判刑十年。

5本顶级学刊的发文变化情况

5本顶级学刊的发文变化情况

5本顶级学刊的发文变化情况职称评定期刊投稿《美国经济评论》(AER)、《计量经济学杂志》(ECA)、《政治经济学杂志》(JPE)、《经济学季刊》(QJE)和《经济研究评论》(RES)的发文情况。

1,投稿量翻番。

1990—2011年,五大杂志的总投稿量,从大约2800篇增加到5800篇。

QJE和RES增长最快。

但2011年JPE的投稿量几乎与1987—1989年的情况相当。

2,采用率低。

目前的采稿率仅相当于1970年代初的1/3。

1970年代末,五大每年共发表论文约400篇,到2010—2012年,大约只发表300篇。

(对争取tenure的人来说真是个悲剧)3,AER发文量占比上升。

因为只有AER每年出版增刊,但这也没办法,以前论文很少超过20页,现在很少低于30页,放不下。

AER刊发的论文数量在五大期刊发文总量中的占比,由1970年的25%上升到目前的40%。

好处是,现在AER比过去的影响更大了。

(都赶紧出增刊和子刊吧,如果不能电子化出版的话)4,文章变长。

1970年代初刊发的一篇文章大约排16页,2011—2012年增加到48页。

从理论到计量,从labor到IO,没有文章不变长的。

(缩短文章需要所有人努力,真心觉得有些东西没有必要写那么长,尽管长文章通常的质量要好一点,所以玩微博就是死路一条,写blog,比如作者目前正在做的这件事,也是通向死路的)5,合作者增加。

采稿率低,版面又不够,那么每篇文章的作者人数直线增加就是非常理性的选择。

1970年代初,五大发表的论文中,75%是一位作者写的,平均一篇文章的作者人数是1.3人。

2011—2012年,超过75%的论文至少是两位作者合作的,平均一篇论文的作者人数为2.2人。

五大总作者人数从1970年代初约400人增加至目前的600人。

6,QJE引用率增加。

利用谷歌学术,QJE引用率上升最快。

1994—2004年QJE的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中位数,比AER和JPE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中位数几乎大两倍,比ECA和RES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中位数几乎大三倍。

《美国经济评论》20篇百年经典经济论文导读

《美国经济评论》20篇百年经典经济论文导读

《美国经济评论》20篇百年经典经济论文导读2014-09-13经济学茶座由美国经济学联合会主办的《美国经济评论》创刊于1911年,是在美国影响最大,也是世界知名遐迩的经济学期刊之一。

为纪念创刊100周年,期刊特邀了阿罗(K.J.Arrow)、伯恩黑姆(D.Bernheim)、费尔德斯坦(M.S.Feldstein)、麦克法登(D.L.McFadden)、波特巴(J.M.Poterba)与索洛(R.M.Solow)等六位著名经济学家,成立了“20篇最佳论文”评选委员会,在该刊100年来刊登的数千篇文章中,甄选出对经济学发展与实践产生深远、重大影响,且富有创造性的20篇最佳论文。

2011年第1期《美国经济评论》出版了百年纪念特刊,开辟了百年论坛专栏,并公布了中选结果。

膺选论文都名重一时,代表了每一时期经济学的最高学术水平,同时整体再现了百年来在经济学领域艰辛跋涉、不断探索的历史发展轨迹,反映了美国主流经济学的基本走向。

为了提选最具开创意义和积厚流广的论文,评委会首先使用了JSTOR (JournalStorage)系统的论文引用和查询数量作为参考指标进行初选。

其后,为避免因论文引用与查询数量指标的内在缺陷可能导致早期刊发的经济学家的文章被漏选或误选,评委会对若干著名经济学家的相关文章也给予了重点关注。

最后,评委会每个人以自己对于质量和重要性的判断为标准,从已选论文中再作遴选,授予20篇论文为百年最佳论文。

其中,12篇论文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独著或合著的经典论文。

现给出这20篇膺选最佳论文的导读,以飨读者,让读者感受这些经济学经典文献所蕴含的内在价值。

论文导读按文章发表先后顺序排列:《生产理论》(1982)C.W.柯布与P.H.道格拉斯著本文研究了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的资本、劳动与产出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劳动与资本两类要素对产出的影响,首次提出并使用了此后以其名字命名的不变弹性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P=ALαKβ,式中,P、L、K分别为产量、劳动、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

公共经济学的新贡献_2009年度克拉克奖获得者伊曼纽尔_塞斯的学术贡献

公共经济学的新贡献_2009年度克拉克奖获得者伊曼纽尔_塞斯的学术贡献

公共经济学的新贡献———2009年度克拉克奖获得者伊曼纽尔・塞斯的学术贡献罗良文 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430233) 内容摘要:本文从伊曼纽尔・塞斯(Emmanuel Saez)的学术生平出发,简要地概括了其出道以来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1)最优化税收理论,主要包括最优税收、最优转移支付计划和已婚夫妇的税收问题。

(2)收入分布的测度,主要是对美国和其他21个国家的收入分布进行测度,分析收入分布的演化,这被学术界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3)税收的行为反应,塞斯测度了边际税率的变化对应税收入的影响,在测度其关键参数应税收入弹性上做了大量的研究,评估了所得税体系造成的行为反应。

(4)退休计划,塞斯分析了雇员导向型退休计划参与者的行为,开创性地研究了雇员在退休储蓄存款计划的参与和投资决策中,同群效应是否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最优税收 收入分布 行为反应 退休计划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9)07-0105-007 2009年4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系的伊曼纽尔・塞斯教授荣获素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the John Bates Clark Medal)”,从而成为第31位获得该奖项的经济学家,这对于非本土的年轻经济学家来说,实属不易。

在颁奖颂词中,美国经济学会对他评价是“伊曼纽尔・塞斯对公共经济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着重于从理论和经验的角度处理公共政策问题,一方面他将最优政策的特征和经济与行为的可测量方面联系起来,对现有的理论进行了精炼;另一方面,他进行了谨慎和创造性的经验研究设计,填补了对税收理论的识别测量这一空白。

他的一系列研究使得税收理论与实际的公共政策制定更为接近,激发了学术界对税收研究的兴趣。

”下面我们将从伊曼纽尔・塞斯的学术生平出发,力图言简意赅地概括出其出道以来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

一、伊曼纽尔・塞斯的学术生平 1972年,伊曼纽尔・塞斯出生于法国,23岁数学本科毕业,两年后在法国获得经济学硕士, 199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 I T)获得经济学博士,并与同年6月加盟哈佛大学经济系,2002年7月离开那里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任教,2005年取得正教授职位,曾先后兼任《公共经济学》(Journal of Public Econom ics)的副主编和共同主编以及《经济学杂志》收稿日期:2009-05-30(Econom ic Journal)的副主编,目前兼任《数量经济学》(Quantitative Econom ics)和《国际税收与公共财政》(I nternati 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的副主编以及《公共经济学》的主编,并且也是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欧洲经济顾问组织(CESif o)等著名研究机构的资深研究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经济评论》百年生日评出20篇最佳论文
《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在迎来百年生日的时候于2011年2月推出了百年来的20篇最佳论文。

这20篇论文是由一个遴选委员会负责海选的。

该委员会的成员包括Kenneth J. Arrow、B. Douglas Bernheim、Martin S. Feldstein、Daniel L. McFadden、James M. Poterba 以及and Robert M. Solow等著名的经济学家。

以下是这20篇最佳论文。

100 Years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The Top 20 Articles
Alchian, Armen A., and Harold Demsetz. 1972.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2(5): 777–95.
Arrow, Kenneth J. 1963.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5): 941–73.
Cobb, Charles W., and Paul H. Douglas. 1928. “A Theory of Produc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8(1): 139–65.
Deaton, Angus S., and John Muellbauer. 1980. “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3): 312–26.
Diamond, Peter A. 1965. “National Debt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5(5): 1126–50.
Diamond, Peter A., and James A. Mirrlees. 1971. “Optimal Taxation and Public Production I: Production Efficien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1): 8–27;Diamond, Peter A., and James A. Mirrlees. 1971. “Optimal Taxation and Public Production II: Tax Rul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3): 261–78.
Dixit, Avinash K., and Joseph E. St iglitz. 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3): 297–308. Friedman, Milton. 1968.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8(1): 1–17.
Grossman, Sanford J., and Joseph E. Stiglitz. 1980. “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3): 393–408.
Harris, John R., and Michael P. Todaro. 1970. “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0(1): 126–42.
Hayek, F. A. 1945. “The Use of Knowledge in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5(4): 519–30.
Jorgenson, Dale W. 1963. “Capital Theory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2): 247–59.
Krueger, Anne O. 1974.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4(3): 291–303.
Krugman, Paul. 1980. “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0(5): 950–59.
Kuznets, Simon. 1955.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5(1): 1–28.
Lucas, Robert E., Jr. 1973.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Output-Inflation Tradeoff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3): 326–34.
Modigliani, Franco, and Merton H. Miller. 1958.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3): 261–97. Mundell, Robert A. 1961. “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4): 657–65.
Ross, Stephen A. 1973. “The Econo mic Theory of Agency: The Principal’s Proble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2): 134–39.
Shiller, Robert J. 1981. “Do Stock Prices Move Too Much to Be Justified by Subsequent Changes in Dividend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 42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