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探究叶片的气孔

合集下载

生物叶子结构实验报告

生物叶子结构实验报告

生物叶子结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叶子的结构与形态,探究其适应不同环境和生存需求的差异。

实验材料1. 多种不同植物的叶片样本(例如菊花、银杏、百合等)2. 手持显微镜3. 刀片4. 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5. 水杯6. 酒精棉球实验步骤1. 取一片新鲜的菊花叶片,冲洗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刀片。

2. 用消毒后的刀片从菊花叶片上切取一个小块,大小适中。

3. 将切取的菊花叶片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

4. 将载玻片盖好,放在显微镜上并调节显微镜镜头,观察叶片的细胞结构,注意形态特征。

重复以上步骤,可观察其他植物的叶片。

实验结果与观察菊花叶片菊花叶片呈扁长形,具有明显的叶脉,叶脉间有细小的网状突起。

观察其细胞结构时,发现菊花叶片由许多密集的细胞构成,细胞壁厚实,有明显的细胞质。

叶细胞排列紧密,形成一片整齐的细胞组织。

在显微镜下,我们还能清晰地看到叶片中的气孔,这些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

银杏叶片银杏叶片呈扇形,边缘有不规则的裂片。

观察其细胞结构时,发现银杏叶片的细胞排列相对稀疏,细胞间距较大。

细胞壁比较薄,细胞质含量也相对较少。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银杏叶片的气孔密集分布在叶片的两侧,而中脉部分却没有气孔。

百合叶片百合叶片为披针形,边缘光滑。

观察其细胞结构时,发现百合叶片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大小均匀。

细胞壁厚实,细胞质含量丰富。

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百合叶片的气孔分布不规律,呈现较为离散的状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植物叶子的结构与形态差异。

菊花叶片细胞排列紧密,叶脉明显,气孔密集分布。

银杏叶片细胞排列稀疏,细胞间距大,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两侧。

百合叶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形态均匀,气孔分布不规律。

这些差异可能与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有关。

菊花叶片的细胞结构与形态特征可能与其适应较为干燥的环境有关,细胞排列紧密有助于减少水分流失。

银杏叶片细胞排列稀疏,可能使得银杏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温和光照强度较高的环境。

《观察植物叶气孔的结构与分布》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观察植物叶气孔的结构与分布》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观察植物叶气孔的结构与分布》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XXX《观察植物叶气孔的结构与分布》说课稿一、使用教材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二、实验器材自制气孔模型、显微镜手机支架、手机、显微镜、透明指甲油、清水、滴瓶、镊子、解剖针、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菠菜叶片、其他各种新鲜植物叶片。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一)使用自制教具气孔的开闭是在显微状态下进行的,学生观察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耗时。

现有的模型只能帮助学生了解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但不能让学生对不同条件下气孔的开闭有直观的理解,因此我进行了改进,设计了这样的教具(如图2)。

此装置采用灌水的方法代替吹气,不仅防止了气球的炸裂,还使得模拟的气孔更形象逼真。

用安全套代替普通气球,它材质薄,易伸展,粘贴胶带也不易脱落。

用医用的盐水瓶代替普通塑料瓶,弹性更好,利于水的回流。

另外打包盒和筷子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帮助模型形成一个整体。

此装置操作起来简便,只需将它倒立气孔就打开,正立气孔就关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孔开闭的原理。

(二)改进观察的工具由于条件的限制,部分地区目前还用不上数码显微镜。

但是,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使用显微镜手机支架,将手机固定在目镜上(如图3),学生也可以截取到观察的最原始画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利用同频技术,还可将手机中拍摄到的图像传送至多媒体,进行全班的展示与交流,既方便又快捷。

(三)拓展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常规的方法是撕取植物的叶表皮,然而有些植物的叶表皮很难撕取,如罗汉松、酢酱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使用指甲油涂抹撕取法来代替常规方法。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取植物叶片,将无色透明的指甲油均匀涂抹于取材部位上,使其自然晾干3~8分钟左右,用镊子撕下已干的指甲油涂抹层,将其展在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即完成制作。

这种方法是使用指甲油将叶表面气孔的凹凸不平拓印下来,而不必再撕取叶表皮。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三章——《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探索之旅》说课文稿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三章——《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探索之旅》说课文稿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三章——《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探索之旅》说课文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二、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镊子、滴管、清水、吸水纸、解剖针、解剖刀、培养皿、大号注射器、紫鸭跖草叶片、睡莲叶片。

三、实验创新(一)教材中选择菠菜、蚕豆叶片作为实验材料,会受到季节影响,不容易获取到新鲜的叶片。

本实验选择校园中常见的紫鸭跖草和睡莲的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效果明显,一年四季均可获得,也能体现水生、陆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从微观角度让学生观察叶片表面确实存在气孔且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存在差异。

作为陆生植物紫鸭跖草,其下表皮气孔数量多于上表皮气孔数量;而睡莲为浮水植物,其下表皮气孔数量少于上表皮气孔数量。

(三)教材内容“试一试”中使用叶片浸在盛有70°C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叶片表面会不会产生气泡,若有气泡,请比较叶片正面与背面气泡的数目。

上述操作方法不易控制好水温,且观察叶片表面产生气泡效果不明显。

本实验将叶片放入注有清水的大号注射器中,推至针筒至无空隙,用力向下拉动针筒,利用负压法可以清晰观察到叶片上下表皮是否会有气泡产生,实验显现显著,从宏观角度让学生直观感受叶片表面确实存在气孔。

四、实验原理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且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上面有许多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可用撕取、刮取的方法将叶片上下表皮做成透明的薄片,并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以认识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的结构。

将叶片放入注有清水的大号注射器中,推至针筒至无空隙,用力向下拉动针筒,此时针筒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即为负压条件,此时叶片上下表皮会因气压差产生气泡。

学生根据观察到叶片上下表皮产生气泡数量,进而推测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差异。

五、实验教学目标根据2022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本实验涉及内容要求为重要概念4.2 植物通过吸收、运输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获取养分,进行物质运输,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次位概念为4.2.3 植物通过对水的吸收和散失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021年八年级生物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案 (5) 苏教版

2021年八年级生物 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教案 (5) 苏教版
3.拿起叶片,使下表面朝上,以一定角度撕取一部分下表皮。撕下的应是伸到叶片绿色部分以外的、窄而无色的边缘部分。
4.把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刀切成小块,滴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勿使表皮干燥。
5.在低倍境下找到一些气孔。换到高倍镜下观察。
6.估略出视野中气孔的数目。
7.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叶片的上表皮上的气扎进行计数,尽可能现察多种类型的叶。比较每类叶的上、下表皮上的每的气孔教目。
材料用具
显微镜、透明直尺(最小刻度为1mm)、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清水、滴管等;吸水纸、50%甘油、不同种的植物叶片等。
背景资料
表皮细胞是叶肉细胞外的一层细胞,外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角质层,对叶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表皮细胞中有成对出现的呈半月形的细胞,这对细胞就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孔就是气孔。保卫细胞的颜色比表皮细胞要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辨别,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的通道,在缺水的情况下可以自行闭合以减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学情分析
不同植物的叶、同一植物不同的叶、同一片叶的不同部位(包括上、下表皮)都有差异,且受客观生存环境条件的影响。浮水植物只在上表皮分布,陆生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可能有分布,一般阳生植物叶下表皮较多。可以让学生做多组实验。
实 验 过 程
【实验步骤】
1.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点。
2.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出、安装、调节好显微镜。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并且自己探究叶的哪一面气孔更多。
32202 7DCA緊630247 7627瘧S29354 72AA犪31755 7C0B簋]30331 767B登20955 51DB凛s+wQ8'
8.画出页表皮气孔的模式图。
讨论
1. 叶片上表皮不同区域每平方毫米的气孔数目有何不同?

探究植物叶表皮细胞气孔的开闭

探究植物叶表皮细胞气孔的开闭

探究光照对气孔开闭的影响
1.制作迎春花叶下表皮临时装片。先用纱布将载 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然后用滴管在载玻片中 央滴一滴清水,再将迎春花叶朝背面对折撕取一 小块透明的下表皮,置于清水中并展平,盖上盖 玻片,防止产生气泡。 2.使用低倍物镜观察装片。安放好显微镜,先调 节反光镜至看到明亮的视野,再将植物叶下表皮 临时装片置于载物台中央,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 和细准焦螺旋直至看到清晰的图像。然后用手机 连接显微镜,选择合适的拍摄视野。 3.打开台灯,照射装片,用手机连续拍摄6分钟 的视频。然后快进播放视频,观察气孔的开放。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课,学生对生物探究实 验的设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小组合作 能力得到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升; 实验数据分析和展示交流能力也得到显著 提高。 此外,通过实验工具(手机拍摄显微 图像)的创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兴 趣和积极性,课堂效果较好,达到了实验 预期的目标。
谢谢观看!
四、创新设计2
2.为了解决多人观察显微镜的问题,本人进行 了创新设计,将智能手机通过支架和显微镜连接 在一起,借助手机的摄像头拍摄或录制显微镜下 的图像,并利用手机屏幕直接呈现或放大显微镜 下的图像。这样,不仅节约购置(数码)显微镜 的成本,还可以将显微图像或视频等资料永久保 存下来,便于实验数据的统计。 若教师需将手机显微图像通过电脑和投影仪 向全班同学展示,则可以借助相关APP和软件,使 手机和电脑处于同一无线网下,实现屏幕共享。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植物叶表皮气孔的结构和 保卫细胞吸水和失水对气孔开闭的影响;熟 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能 画出叶的表皮气孔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植物叶表皮气孔的开 闭,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和 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理解水和光照对植物 叶表皮气孔开闭的控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 力和展示交流能力;养成对待科学探究认真 严谨的态度;能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的观点。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结论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结论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实验结论引言气孔是植物叶片表面的细小开口,它们负责植物的气体交换,包括水分蒸腾和气体吸收。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和特性对我们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新鲜植物叶片样本(例如苹果、草等)•显微镜•叶片切片刀•高锰酸钾溶液•镊子•盖玻片•试管•显微镜玻璃片•水方法1.选择新鲜的植物叶片样本,例如苹果或草。

2.使用叶片切片刀将叶片切割成薄片,尽量保持其完整性。

3.将切片置于高锰酸钾溶液中,用镊子轻轻搓揉几分钟以去除叶片表面的蜡质覆盖物。

4.将切片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5.用镊子将切片放置于盖玻片上。

6.在盖玻片上加几滴水,以尽量保持切片湿润。

7.轻轻覆盖一个延展片,以防止切片移动。

8.使用显微镜将切片放置在镜台上。

9.逐渐增加放大倍数,观察并记录切片上的气孔结构。

10.重复观察不同叶片样本,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与讨论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通过观察和分析切片样品,我们确认了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

气孔通常由两个成对的气孔皮层细胞围绕的孔径组成,这两个细胞被称为气孔口细胞。

气孔口细胞的数量和形状可以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气孔的功能气孔在植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先,它们负责植物的气体交换,其中包括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释放。

气孔通过调节气体的进出,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维持植物细胞内的合适的气体浓度。

同时,气孔也是植物水分蒸腾的主要通道,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程度,植物可以控制水分的丧失。

气孔的调节机制植物能够根据环境条件和生理需求来调节气孔的开合程度。

这个调节机制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水分状况等。

当光照强度增加时,植物通常会打开气孔以进行光合作用。

高温和干燥条件会导致植物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腾。

气孔结构与植物适应性气孔的数量和形状与植物的适应性有关。

一些热带植物拥有比较大的气孔,以便在高温条件下释放更多的水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气孔的开合情况。

二、实验材料和准备
实验材料:盆子、白纸、红橡胶等。

准备:准备一枝有气孔的植物。

三、实验步骤
1.将植物放在一个白纸上,用红橡胶将植物叶片封住,使植物叶片上气孔全部被封闭。

2.将植物放入一个盆子中,观察气孔的开合情况。

3.盆中不断加入水,观察气孔开合情况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
1.气孔封闭后,植物叶片上气孔完全被封闭,植物叶片上没有出现开合现象;
2.当盆中的水不断增加时,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开始逐渐开合,植物叶片上出现了微风吹起的开合现象。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叶片气孔的开合与水的作用有关,当水不断增加时,植物的气孔会随之开合,从而调节气体在叶片表面的交换。

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组成。

2. 观察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的微观结构。

3. 分析叶片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理功能。

二、实验原理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复杂且功能多样。

叶片主要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叶肉负责光合作用,叶脉则负责运输水分和养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蚕豆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清水、70%酒精。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数码相机。

四、实验步骤1. 将新鲜蚕豆叶洗净,用刀片切成薄片。

2. 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量清水,盖上盖玻片。

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微观结构。

4. 分别观察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记录观察结果。

5. 将观察结果与理论相结合,分析叶片的结构特点及其生理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叶片的表皮在显微镜下,叶片的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外表面具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

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观察结果显示,下表皮上的气孔多于上表皮上的,这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关。

2. 观察叶片的叶肉叶片的叶肉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组成。

栅栏组织细胞为长柱形,排列紧密,细胞内的叶绿体较多,负责光合作用。

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形状不规则,细胞内叶绿体较少,细胞间有较大的间隙,负责储存水分和养分。

3. 观察叶片的叶脉叶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组成。

维管束负责运输水分和养分,机械组织则起到支撑叶片的作用。

观察结果显示,叶脉呈网状分布,维管束直径较大,有利于物质的快速运输。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的微观结构,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叶片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水分养分的运输,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观察叶片的表皮时,应注意区分上表皮和下表皮,观察气孔的分布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实验探究叶片的气孔
编者按:查字典大学网为大家收集并发布了生物实验:
探究叶片的气孔,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实验:探究叶片的气孔
目的:让学生明白叶片上面有气孔,且背面比正面多。

材料器具:小烧杯、清水、几片完整的菠菜叶(叶柄可稍长些,最好用菠菜里面较健壮的叶。

)
背景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生已学到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生理现象,知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但气体是通过什么部位进出叶片,学生不甚了解。

因为气孔的结构是微观的,用肉眼看不到,虽然老师讲到叶片上有气孔,学生还是半信半疑。

进行本活动,可给学生一个直观、形象的印象。

方法步骤:
每人准备一个小烧杯(内装2/3的清水),几片完整的菠菜叶。

取一片叶,用洁净沙布把叶柄末端轻轻擦干净。

把这片叶的叶片完全浸沐于水中,并从叶柄末端用力吹气。

观察叶片表面有无气泡产生,是正面多还是背面多?
讨论:
叶片的背面比正面气孔多,这对植物有什么意义?
气孔除了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外,还有什么作用?
评析:
这一探究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容易操作且需要的材料简单好找的活动。

通过本次成功的探究活动,为其形象的理解“气孔”这一知识打下基础,也为后面教学及“观察叶片的下表皮”实验做了铺垫。

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