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上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目的要就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实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1、仔细观察酵母菌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被染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3、观察青霉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

4、观察青霉用解刨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交流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酵母菌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青霉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

3、你是否在某个酵母菌的菌体上看到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什么?是。

这是芽体。

实验名称制作孢子印(书上78页)实验目的1、了解真菌的生殖。

2、学会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实验器材新鲜蘑菇,解剖刀,白纸,培养皿,放大镜。

实验步骤1、选取一个较大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孢子印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4、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

用放大镜观察孢子,它们呈淡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鱼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实验结论了解了真菌的生殖和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讨论与交流1、通过制作孢子印,你有哪些体会?通过实验我认识了什么是孢子印,同时学会了制作孢子印。

进一步了解了真菌的特点。

2、根据你所制作的孢子印,预测一个蘑菇能产生多少个孢子?15~16亿个。

3、为什么实验要求选择一个大蘑菇?小蘑菇不行吗?4、不行。

大个蘑菇的外部形态规则,制作出来的孢子印才清晰、美观。

实验名称制作米酒(书上85页)实验目的了解制作米酒的方法及过程。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

心缘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册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校班级姓名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实验名称实验三: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提出问题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流线型适于飞行、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鸟身体的重量……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得出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2、学会用多种方法探究鸟为什么能飞?实验用具实验过程<一>、探究的问题一及实验方案<二>、探究的问题二及实验方案预期结果实验较成功完成实验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一>、探究的问题一及实验方案<二>、探究的问题二及实验方案<一>假设:鸟的体型为流线型适于飞行。

用纸飞机代替鸟做模拟实验:1.制作两个不同形状的纸飞机,一个是尖头的流线型身体,一个是平头的;2.放飞其中一个纸飞机,测量其落地地点与放飞点的距离,为避免偶然性,重复5次取平均值;3.放飞另一个纸飞机,测量其落地地点与放飞点的距离,同样重复5次取平均值。

结果:结论:鸟的身体为流线型,有利于它们在空中飞行。

<二>假设:鸟的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

实验设计:1.用麻醉剂局部麻醉鸟的胸肌;2.在地上铺上厚垫子,防止鸟摔伤;3.把它举在手上进行放飞。

结果:结论:实验结论讨论交流1、鸟所吃的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就随粪便排出,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2、鸟的心脏占体积的百分比较大,心博次数多,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心缘中学八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单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实验名称实验六:蚂蚁的通讯提出问题蚂蚁是怎么进行通讯的?作出假设蚂蚁可以通过气味进行通讯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对蚂蚁通讯的探究,加深对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理解和认识。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上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上

鱼鳍类型想一想,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背鳍保持平衡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打算前进的方向臀鳍保持平衡胸鳍保持平衡,转换方向腹鳍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把握平衡保持平衡试验一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目的要求】1.生疏鱼的外形;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

2.设计探究鱼各种鳍在游泳中不同作用的试验方法。

3.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连续培育实事求是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方法步骤】腹鳍保持平衡3.设计试验方案进展探究试验操作步骤观看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背鳍失去平衡而侧翻,仍能游动保持平衡尾鳍鱼前进受阻碍,而且不能转弯产生前进的动力,把握前进的方向臀鳍鱼体略有倾斜,仍能游动保持平衡胸鳍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把握平衡保持平衡,转换方向4.全都,缘由可能是:鱼的个体有差异,试验操作有差异。

结论:胸鳍,腹鳍,背鳍能维持鱼体身体平衡;尾鳍有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把握前进的方向【试验作业】1.通过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将鱼的胸鳍或腹鳍捆绑固定后,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把握平衡,可见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2)当鱼的背鳍被捆绑后,鱼体会因失去平衡而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可见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3)通过捆绑鱼的尾鳍或模拟试验,证明鱼的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把握运动的方向。

2.不完全。

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摇摆,击动水流,产生运动的动力,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起关心作用。

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摇摆而向前运动【问题争辩】模拟试验的优点是:(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试验方法解决的难题;(2)模拟试验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模拟试验的缺点是:其争辩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肯定完全牢靠。

一般来说模型与试验对象的相像程度越高,试验的效果越好。

试验二饲养和观看蚯蚓【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看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看蚯蚓的运动。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目的要就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实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育不好的青霉,液体、镊子、显微镜、解剖学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观测现象并记录1、仔细观察酵母菌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在盖玻片的一侧几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迎合,对酵母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测。

观测被染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3、观测青霉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

4、观察青霉用解刨针挑取少许短存有孢子的菌丝,做成之南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测。

交流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酵母菌的细胞具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著生状态存有什么特点?青霉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

3、你与否在某个酵母菌的菌体上看见大小不一的凸起?这就是什么?就是。

这就是芽体。

实验名称制作孢子印(书上78页)实验目的1、了解真菌的生殖。

2、学会制作孢子绣的方法。

实验器材新鲜蘑菇,解剖刀,白纸,培养皿,放大镜。

实验步骤1、挑选出一个很大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学抠将菌砌从菌柄上投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孢子印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拎上开培养皿和菌砌,就可以看见在白纸或玻璃板上遗留下与菌褶排序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4、孢子绣就是由菌褶上堆放下来的孢子共同组成的。

用放大镜观测孢子,它们呈圆形淡灰色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鱼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实验结论了解了真菌的生殖和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讨论与交流1、通过制作孢子绣,你存有哪些体会?通过实验我认识了什么是孢子印,同时学会了制作孢子印。

进一步了解了真菌的特点。

2、根据你所制作的孢子绣,预测一个蘑菇能够产生多少个孢子?15~16亿个。

3、为什么实验建议挑选一个小蘑菇?小蘑菇没用吗?4、不行。

生物八年级上BS版实验探究报告册-初稿

生物八年级上BS版实验探究报告册-初稿

八年级生物上 BS版实验报告册目录实验一饲养和观察蜗牛实验二制作并观察纸飞机的落地实验三观察猪的长骨实验四涡虫对光的行为研究实验五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实验六探究蜜蜂对荠菜结实的积极作用实验七探究手上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实验八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九自制泡菜实验十饲养家蚕实验十一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十二植物的营养繁殖实验十三参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实践活动实验十四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实验一观察蜗牛的运动实验目标1.学会观察几种动物的运动;2.初步判断动物的运动方式;3.认识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实验准备一、知识回顾绝大多数动物能迅速改变自身的位置,这一特征有别于植物。

动物通过运动扩大了生存空间,增加了利用资源的机会,对其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生活环境大体上可以分为水、陆地和空中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因此,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注意事项1.将捕捉到的蜗牛饲养在较为黑暗潮湿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

2.观察蜗牛运动时不可撬开蜗牛的壳进行观察,以免蜗牛死亡。

三、实验器材饲养或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瓷砖﹑纸板线、直尺、墨水、放大镜等。

探究过程一、实验过程1.把一只蜗牛放在透明的玻璃板上,将玻璃板举起或竖起,观察蜗牛运动时足部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况。

在蜗牛的足部滴一滴墨水观察会更清楚。

2. 用放大镜观察蜗牛运动后在玻璃板上留下什么物质,想一想这种物质有什么作用?3.测试蜗牛运动的速度。

首先把饥饿的蜗牛放在玻璃上,旁边摆一直尺,用细线系小块苹果去引诱它,食物放在蜗牛范围内5 ~ 6厘米左右,一会蜗牛出壳发现苹果朝食物爬去,沿直尺边缘平行轻缓地拉动细线,诱使蜗牛不停沿直尺往前爬。

以蜗牛腹足尾部为起始点和终点,60秒后,从直尺读取爬行的距离,计算出爬行的速度。

在瓷砖﹑纸板上做同样的试。

二、数据记录1.尝试用简笔画表示蜗牛的运动,画两个图分别表示足部肌肉的收缩动态。

八上生物实验报告

八上生物实验报告
(2)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胸鳍。
(3)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腹鳍。
(4)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臀鳍。
(5)用细纱布绑住鱼的尾鳍。
1.现象:鱼的身体向两侧倾斜,并且靠在玻璃缸一侧不再游动。
2.现象:鱼的运动不协调,身体不稳定,数秒后侧翻在鱼缸中。
3.现象:鱼的运动也不协调,身体不稳定,向一侧倾斜。
4.现象:鱼的运动同样不协调,但是仍然能缓慢游动。
3.把它举在手上进行放飞。
结果:经反复实验,发现鸟在空中时用力地扇着一对翅膀,可最终还是掉了下来。
结论:鸟的胸肌发达,这与飞行生活是相适应的。如果没有了胸肌的帮助,鸟是飞不起来的。
实验结论
流线型适于飞行、胸肌与鸟的飞行生活相适应、鸟身体的重量
讨论交流
1.鸟所吃的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残渣,1.5小时就随粪便排出,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2.确定的研究对象是公鸡和狗,在这两种动物和食物之间设置障碍物,实验前让动物饿12小时候,再进行观察和记录。
1.在实验前,让鸡饿12小时,然后在一只上面有红色插片的食物杯里放上几粒谷子,再把杯子靠近鸡,鸡欲啄食时,迅速将红色插片盖上。当鸡啄倒黑色插片时,拉开插片,杯里无谷粒。当鸡啄到红色插片时,拉开插片,便可吃到谷子。通过多次训练后,鸡就会只啄红色插片,而再也不去啄黑色插片了。与错误才能径直走到食物跟前,做好记录。
将培养皿洗净晾干后,用牛皮纸包好,和培养基一起放到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30min,取出,冷却。
预期结果
实验较成功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1.配制好培养基
2.采集细菌和真菌:
组别
采样地点
接种方法
一组
土壤
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有黏液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册答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册答案【篇一:八年级上生物实验与探究报告】s=txt>观察水螅1页三、材料用具:水螅活体、水蚤、放大镜、水螅捕食视频等2页四、方法步骤:1、培养皿、出售。

3页2、(1)水蚤、(2)2厘米(3)消化腔讨论与交流1、不能。

2、由于水螅是附着生活的,而猎物和捕食者可能来自各个方向,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利用触手捕食水蚤并将水蚤送入口中。

食物在水螅的消化腔里,有两种消化方式。

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观察蚯蚓5页三、材料用具活蚯蚓、糙纸、棉球、放大镜。

6页:四、方法步骤1、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落叶。

2、(1)长圆筒形、环形体节、13节;(2)感觉粗糙、放大镜3、玻璃板7页讨论与交流1、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白天在土壤中穴居,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

蚯蚓的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

2、因为蚯蚓体内没有呼吸器官,是靠皮肤接触水来完成气体交换。

即呼吸通过体表来完成。

3、这样做不合适。

因为蚯蚓没有专门在水中呼吸的器官,如果蚯蚓完全浸没在水中,也会窒息死亡。

4、蚯蚓身体分节,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自如;刚毛在运动过程中起到了支持和固定的作用。

5、将蚯蚓放归自然环境。

8页1、前端变细变长,向运动的前方伸展。

随后,前端固定,并变粗变短,同时后端变细变长,然后,后端变粗变短,整体向前蠕动。

2、没有成熟的蚯蚓没有环带。

3、蛇不是环节动物,因为它不具有环节动物的特征。

蛇是爬行动物。

观察软体动物9页三、河蚌(扇贝、缢蛏文蛤等)、解剖器、解剖盘、清水。

10页四、方法步骤:2、外套膜;(1)鳃、4个(2)没有(3)足;运动。

讨论与交流1、保护柔软的身体。

11页2、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3、乌贼的贝壳退化成内壳。

4、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经身体的一些器官后,在通过出水管排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气孔的开合情况。

二、实验材料和准备
实验材料:盆子、白纸、红橡胶等。

准备:准备一枝有气孔的植物。

三、实验步骤
1.将植物放在一个白纸上,用红橡胶将植物叶片封住,使植物叶片上气孔全部被封闭。

2.将植物放入一个盆子中,观察气孔的开合情况。

3.盆中不断加入水,观察气孔开合情况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
1.气孔封闭后,植物叶片上气孔完全被封闭,植物叶片上没有出现开合现象;
2.当盆中的水不断增加时,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开始逐渐开合,植物叶片上出现了微风吹起的开合现象。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叶片气孔的开合与水的作用有关,当水不断增加时,植物的气孔会随之开合,从而调节气体在叶片表面的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目的要求】1.认识鱼的外形;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

2.设计探究鱼各种鳍在游泳中不同作用的实验方法。

3.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继续培养实事求是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原因可能是:鱼的个体有差别,实验操作有差别。

结论:胸鳍,腹鳍,背鳍能维持鱼体身体平衡;尾鳍有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前进的方向【实验作业】1.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将鱼的胸鳍或腹鳍捆绑固定后,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掌握平衡,可见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2)当鱼的背鳍被捆绑后,鱼体会因失去平衡而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可见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3)通过捆绑鱼的尾鳍或模拟实验,证明鱼的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控制运动的方向。

2.不完全。

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运动的动力,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

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问题讨论】模拟实验的优点是:(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2)模拟实验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模拟实验的缺点是:其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

一般来说模型与实验对象的相似程度越高,实验的效果越好。

实验二饲养和观察蚯蚓【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方法步骤】1、(1)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2)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2、蚯蚓身体分节,从蚯蚓头部到环带有13节粗糙3、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4、有【问题讨论】1.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

一般昼伏夜出。

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异体受精。

靠体壁中的环肌、纵肌和刚毛之间的配合运动,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3.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蚯蚓的体节就有上述功能。

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有所支撑,与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完成运动。

4.深层潮湿的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实验三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鸟有翼、鸟的身体比重小、鸟的胸肌发达【材料用具】各种挂图鸟类结构、飞行鸟类的视频、纸飞机【方法步骤】1、2、3、1.体形:流线形,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

3.肌肉:胸肌发达。

4.骨骼:薄而轻,长骨中空,有龙骨突。

5.消化系统:发达,食量大,直肠短,排便及时。

6.循环系统: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

7.呼吸系统:有独特的气囊,可协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实验作业】1、鸟类的身体呈梭形(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2、不会。

鸟类(如麻雀和家鸽)似乎总是在不停地找食吃,是因为鸟类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它们的食量都很大。

但是由于鸟类的消化系统结构完善,消化功能强,食物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残渣,并且很短的直肠可使粪便随时迅速排出。

因此,不会因取食增加重量而影响飞行。

实验四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材料用具】菜青虫、滤纸、十字花科的菜叶、其他科的菜叶【制定计划】第四步、菜青虫只取食十字花科菜叶第五步、菜青虫只取食十字花科菜叶,这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实验作业】1、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2、要一样。

选择一样的色彩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3、作对照【问题讨论】要爱护动物等等。

实验五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材料用具】木棍、绳子、公鸡,等【提出问题】公鸡会吃到食物吗?【作出假设】鸡有学习的行为,会吃到食物.【制定计划】1.鸡.在实验前把鸡饿一段时间.2.最好是新鲜的,有香味的,鸡爱吃的食物。

3.最好选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要比较安静,不能有影响鸡取食的因素.场所大小以鸡在不绕过障碍物吃不到食而一绕过障碍物就能吃到食物为准4.设障碍物,放好食物.用来拴鸡的绳子在1米5到2米左右,两根绳子和食物呈三角形放置,按书上的图放置好【实验结论】鸡有学习行为,经过若干次的“尝试与错误”, 它学会了绕道取食.【实验作业】1、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2、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3、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4、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问题讨论】1、先天性行为是简单的,出生时就有的,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行为学习行为是生物能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2、先天性行为比学习行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

3、不一样,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4、(1)动物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等,这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行为(2)动物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拉尿,会表演节目等,是生物能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5、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

同时,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实验六探究蚂蚁的通讯【材料用具】面包屑、【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作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

【制定计划】(1)在有蚁穴的地方挖掘(2)可以用鱼缸(3)面包屑、小虫等【实施计划】(1)、把面包屑放在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的时候的必经之路。

(2)、等侦察蚁侦察完毕后,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侦察蚁的毕经之路,然后跟着蚂蚁返回蚁穴。

(3)、等到看见大批蚂蚁工蚁出动要去搬食物的时候,返回放面包屑的地方,将小纸片重新排列,排列成以面包屑为圆心的圆形。

(4)、观察蚂蚁的行动【得出结论】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交流。

【实验作业】1、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2、动作、声音、气味,气味。

【问题讨论】1、没有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

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

2、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它不仅是群体的领导者,还往往享有取食、选择配偶上的优先权3、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

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4、老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

老虎捕食方式的缺点: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

优点: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

狼相反5、蜜蜂的跳舞6、相同点:都有分工,形成组织,还有等级不同点:人的社会行为更复杂更高等,人的交流有语言和文字,行为受到法律和道德约束.实验七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材料用具】【方法步骤】1.①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

②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土壤或擦取口腔内部、手心等处,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③将硬币放在细菌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2.我设置的培养环境:恒温培养两个培养皿是不是必须在同一环境下培养?为什么?答: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

因为对比不同环境中细菌或真菌的存在情况,属于单因素比较,所以除了采样地点是变量外,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如温度等,要保持一致。

【实验结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问题讨论】1.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目的是高温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可能存在的杂菌。

用无菌棉棒是为了避免棉棒上的细菌和真菌污染培养基。

2.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在这个探究中,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密封的培养皿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因为灭菌后一直处在密封状态。

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实验八制作孢子印【方法步骤】2.以免散落的孢子被风吹散。

3.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

4.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孢子很小,颜色一般为黑色。

【实验作业】1、真菌的特征是: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细菌的特征是:个体微小,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细胞内没有叶绿体2、真菌是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的,3、真菌的孢子在(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实验九制作甜酒【问题讨论】1、①制作甜酒的工具以及整个操作过程要保持清洁,切忌油腻。

②按照一定比例将酒曲与糯米搅拌要均匀。

③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以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2、打开容器,闻到酒香,看到米粒呈柔软状,食用时微甜而不酸,就说明甜酒的制作已经成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