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上下)
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单

理科实验操作考查生物实验报告单(一)
县(市)学校年级班姓名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永久玻片标本
实验目的: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永久玻片标本
实验器材、药品:显微镜、永久玻片标本
实验步骤:
1.取镜(取镜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托镜座)
2.安装目镜和物镜(选用低倍镜)
3.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载物台的通光孔。调节遮光器,使用合适的光圈。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为止。)
4.放置永久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
5.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
6.收显微镜。
实验结论: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永久玻片标本。
实验考查得分:
监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监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上

鱼鳍类型想一想,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背鳍保持平衡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打算前进的方向臀鳍保持平衡胸鳍保持平衡,转换方向腹鳍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把握平衡保持平衡试验一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目的要求】1.生疏鱼的外形;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
2.设计探究鱼各种鳍在游泳中不同作用的试验方法。
3.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连续培育实事求是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方法步骤】腹鳍保持平衡3.设计试验方案进展探究试验操作步骤观看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背鳍失去平衡而侧翻,仍能游动保持平衡尾鳍鱼前进受阻碍,而且不能转弯产生前进的动力,把握前进的方向臀鳍鱼体略有倾斜,仍能游动保持平衡胸鳍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把握平衡保持平衡,转换方向4.全都,缘由可能是:鱼的个体有差异,试验操作有差异。
结论:胸鳍,腹鳍,背鳍能维持鱼体身体平衡;尾鳍有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把握前进的方向【试验作业】1.通过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将鱼的胸鳍或腹鳍捆绑固定后,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把握平衡,可见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2)当鱼的背鳍被捆绑后,鱼体会因失去平衡而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可见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3)通过捆绑鱼的尾鳍或模拟试验,证明鱼的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把握运动的方向。
2.不完全。
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摇摆,击动水流,产生运动的动力,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起关心作用。
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摇摆而向前运动【问题争辩】模拟试验的优点是:(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试验方法解决的难题;(2)模拟试验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模拟试验的缺点是:其争辩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肯定完全牢靠。
一般来说模型与试验对象的相像程度越高,试验的效果越好。
试验二饲养和观看蚯蚓【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看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看蚯蚓的运动。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完整版.doc小学教育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完整版.doc - 小学教育资料资料八班级生物试验报告指导老师:资料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假设。
假设的依据。
三.制定并实施方案:1.观看鸟的体形。
它的体形。
这和飞行的关系。
2.观看鸟翼,将鸟的翅膀轻轻绽开,鸟的羽毛有特点。
鸟翼是。
这与飞行的关系。
3.摸摸鸟的胸肌,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胸肌的发达程度。
这与飞行的关怀。
4.观看鸟的骨骼结构,有。
推想飞行的特点。
观看鸟的骨骼与恐龙的骨骼相比,有哪些飞行的特点。
四.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五.表达与沟通:。
资料八班级生物试验报告指导老师:八班级生物试验报告资料指导老师:八班级生物试验报告资料资料指导老师:八班级生物试验报告资料指导老师:八班级生物试验报告资料资料指导老师:八班级生物试验报告资料指导老师:资料八班级生物试验报告资料1.看外形取一枚鸡卵,观看鸡卵的外形。
这种外形有什么意义?。
2.探究卵壳单手握鸡蛋,看看会不会轻易捏碎,思索是什么结构在起作用?。
3.观看鸡蛋的内部结构(1)用镊子后端将卵壳钝端轻小扣出裂痕,用镊子剥开卵壳。
观看白色的卵壳膜,卵壳膜的功能。
(2)用镊子当心的除去外层卵壳膜,可见一小室,这就是气室。
气室的作用是。
(3)预备好培育皿,放入适量的水。
将鸡卵放入水中。
用镊子进步扩大破口,将气室下面透亮的一层薄膜剪破,沿着鸡卵的长轴将鸡蛋壳剪成两半,使鸡卵悬浮于水中。
认真观看鸡蛋的卵白、卵黄、系带等各部分结构。
(4)观看卵黄上有没有一个乳白色小圆点。
这是。
作用是。
(5)用牙签先轻轻的按压卵黄,再把卵黄刺破并拨出来,感受卵黄膜的存在。
资料指导老师:八班级生物试验报告资料资料指导老师:八班级生物试验报告资料资料资料。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提高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材料:1.4个小花盆2.土壤3.相同数量的种子(比如小麦或豌豆)4.光源5.温度计6.注射器或水壶三、实验步骤:1.把土壤均匀地填充到4个小花盆中,每个小花盆的土壤都应该相同。
2.在每个花盆上面撒上相同数量的种子,确保每个小花盆种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一样。
3.对照组:给第一个小花盆提供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作为对照组,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4.光照组:给第二个小花盆提供充足的阳光,其余条件和对照组一样,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5.温度组:给第三个小花盆提供适宜的温度,其余条件和对照组一样,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6.水分组:给第四个小花盆提供适量的水,其余条件和对照组一样,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我们记录了不同组别中种子的萌发情况。
结果如下:1.对照组:80%的种子萌发了。
2.光照组:90%的种子萌发了。
3.温度组:75%的种子萌发了。
4.水分组:70%的种子萌发了。
五、实验分析和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充足的阳光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
光照组的种子萌发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增加,说明阳光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
这是因为阳光中的光合作用能够提供给种子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
2.适宜的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影响。
温度组的种子萌发率略低于对照组,说明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种子的萌发,适宜的温度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适量的水分也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影响。
水分组的种子萌发率较低,说明过多的水分会引起窒息,从而抑制种子的萌发。
过少的水分会导致种子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进行萌发。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以及适量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
2.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够充分利用光合作用进行生长和发育。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目的要就认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实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皿中培育不好的青霉,液体、镊子、显微镜、解剖学针、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观测现象并记录1、仔细观察酵母菌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2、在盖玻片的一侧几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迎合,对酵母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测。
观测被染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3、观测青霉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
4、观察青霉用解刨针挑取少许短存有孢子的菌丝,做成之南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测。
交流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酵母菌的细胞具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著生状态存有什么特点?青霉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
3、你与否在某个酵母菌的菌体上看见大小不一的凸起?这就是什么?就是。
这就是芽体。
实验名称制作孢子印(书上78页)实验目的1、了解真菌的生殖。
2、学会制作孢子绣的方法。
实验器材新鲜蘑菇,解剖刀,白纸,培养皿,放大镜。
实验步骤1、挑选出一个很大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学抠将菌砌从菌柄上投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孢子印被风吹散。
3、第二天,拎上开培养皿和菌砌,就可以看见在白纸或玻璃板上遗留下与菌褶排序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4、孢子绣就是由菌褶上堆放下来的孢子共同组成的。
用放大镜观测孢子,它们呈圆形淡灰色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鱼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实验结论了解了真菌的生殖和制作孢子印的方法。
讨论与交流1、通过制作孢子绣,你存有哪些体会?通过实验我认识了什么是孢子印,同时学会了制作孢子印。
进一步了解了真菌的特点。
2、根据你所制作的孢子绣,预测一个蘑菇能够产生多少个孢子?15~16亿个。
3、为什么实验建议挑选一个小蘑菇?小蘑菇没用吗?4、不行。
生物报告模板初二

生物报告模板初二一、实验目的在本实验中,我们的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呼吸系统和如何测量呼吸频率。
二、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需的器材如下:•计时器•纸袋•手表•笔•纸张三、实验步骤1.测量呼吸频率1.1. 首先,坐在椅子上,然后在颈部或肩部放置一只手指。
1.2. 使用计时器计时15秒钟,记录呼吸的次数。
1.3. 将数字乘以4,得到每分钟的呼吸频率。
2.测量呼吸容积2.1. 轻松坐在椅子上,接下来用一只手掌覆盖住口鼻。
2.2. 呼吸一次新鲜空气,并在呼吸的过程中将用另一只手掌指尖拇指戳破的纸袋张开。
2.3. 再次呼吸并将空气呼出,观察袋子大小。
这将显示出呼气的容积。
四、实验结果我们记录了不同参与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容量:序号呼吸频率呼吸容积1 16次/分钟300毫升2 18次/分钟400毫升3 14次/分钟250毫升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人类呼吸系统的组成,并学会如何测量呼吸的频率和容积。
结果显示,不同的参与者呼吸频率和容积不同,这是由于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不同所导致的。
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以了解更多人类的呼吸系统和健康状况相关的信息。
六、实验注意事项1.不要鼓起你的大肚子,否则你的呼吸次数可能被人工降低。
2.如果你感到头晕或不舒服,请告诉实验人员或老师。
3.记录所有的数据和测量值,以备将来参考和比较。
4.尽可能舒适地坐着,以便呼吸会相对平稳。
5.实验完成后,将实验室归还所有的器材和物品,并保持实验室整洁。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观察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引言: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
本次实验我们将观察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以探究生物体对能量的获取和利用过程。
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原理;2. 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作用速率变化;3. 探究不同因素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1. 酵母菌培养液;2. 糖溶液;3. 水;4. 试管;5. 水浴锅;6. 气球;7. 温度计。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酵母菌培养液倒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糖溶液,并用胶塞密封试管口。
2. 实验一:将试管放入水浴锅中,调节水温为25℃,记录下酵母菌呼吸作用开始时的温度。
3. 实验二:将试管放入水浴锅中,调节水温为40℃,记录下酵母菌呼吸作用开始时的温度。
4. 实验三:将试管放入水浴锅中,调节水温为10℃,记录下酵母菌呼吸作用开始时的温度。
5. 实验四:将试管放入水浴锅中,调节水温为50℃,记录下酵母菌呼吸作用开始时的温度。
6. 实验五:将试管放入水浴锅中,调节水温为25℃,将试管倒置,将气球套在试管口上,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后,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分析:实验一、二、三和四的结果表明,酵母菌呼吸作用的速率与温度密切相关。
当温度较低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速率较慢;当温度适中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速率较快;当温度过高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速率又会下降。
这是因为温度对酵母菌的酶活性有直接影响,适宜的温度可以提高酵母菌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呼吸作用的进行。
实验五的结果表明,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使气球膨胀。
这是因为酵母菌在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糖产生二氧化碳,而气球可以收集到这些二氧化碳气体,使气球膨胀。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酵母菌的呼吸作用速率受温度的影响,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呼吸作用的进行;2. 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使气球膨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气孔的开合情况。
二、实验材料和准备
实验材料:盆子、白纸、红橡胶等。
准备:准备一枝有气孔的植物。
三、实验步骤
1.将植物放在一个白纸上,用红橡胶将植物叶片封住,使植物叶片上气孔全部被封闭。
2.将植物放入一个盆子中,观察气孔的开合情况。
3.盆中不断加入水,观察气孔开合情况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
1.气孔封闭后,植物叶片上气孔完全被封闭,植物叶片上没有出现开合现象;
2.当盆中的水不断增加时,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开始逐渐开合,植物叶片上出现了微风吹起的开合现象。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植物叶片气孔的开合与水的作用有关,当水不断增加时,植物的气孔会随之开合,从而调节气体在叶片表面的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玻璃缸、细线、木板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1)捆绑鱼的背鳍和臀鳍,鱼开始失去平衡,不能保持垂直,开始倾斜。
(2)用硬纸板夹住鱼的尾鳍,鱼前进受阻碍,而且不能转弯。
(3)捆绑住胸鳍和腹鳍,鱼失去平衡,发生侧偏。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2.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 .数数从蚯蚓的到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的 ,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 .(3)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 .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的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 .3. 观察蚯蚓的运动.(1)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想想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变化,并与它在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实验后,别忘了将蚯蚓放归自然环境中.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十字花科植物的叶、菜青虫(卵)、滤纸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1)到十字花科植物中去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
可以到未施过农药的菜地,也可以在菜市场寻找。
找到后要将菜青虫卵做隔离饲养。
等卵孵出幼虫后就可以做实验了。
(2)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榨取部分汁液并将汁液涂在一小块滤纸上。
用未涂菜汁的滤纸作对照。
也可以用其他种类的植物叶片作对照,如芹菜叶、菠菜叶、莴笋叶等。
看看菜青虫更趋向于去哪里取食。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小米、家鸡、木棍、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1)将木棍固定在地面上,用绳的一端绑住家鸡的一条。
(2)把绳绕木棍若干周并将另一端固定在地上。
(3)把小米洒在家鸡能看见却无法原地啄食的地方。
(4)放开家鸡,观察。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蚂蚁的通讯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蜜糖、鱼缸、纸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用蜜诱集蚂蚁,把蚂蚁饲养在阳台上并且用鱼缸装着,实验前饿饲前一段时间。
实验时,在离蚁穴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事先在食物与蚁穴之间铺上纸片,侦察蚁出来进行侦察后返回蚁穴时,把侦察蚁在纸片上返穴的途径做上标记,待大批工蚁出穴时,改变做了标记纸片的位置,并进行观察蚂蚁的行动。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酵母菌实验目的: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酵母菌的芽体、练习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液、吸管、吸水纸、烧杯和试管、鲜酵母、蔗糖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1、制备酵母菌的培养液。
实验前2~3天,将一小块鲜酵母溶于3%~5%的蔗糖溶液,然后置于22℃左右的温暖处培养。
2、制作酵母菌的临时装片。
用吸管从酵母菌培养液的上面吸一小滴液体,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在液滴上。
3、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临时装片。
先用低倍镜找到酵母菌,注意找到长出芽体的个体。
然后换高倍镜,仔细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4、染色观察。
在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一小滴碘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酵母菌染色。
染色后继续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霉菌实验目的:练习制作霉菌孢子和菌丝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孢子和菌丝、认识霉菌的孢子生殖方式。
实验器材:生长霉菌的面包片、培养皿、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透明胶带、甘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1、霉菌的临时装片剪去一小块透明胶带,用镊子夹住胶带在长有菌丝的面包上轻轻地涂一下,然后将黏着孢子囊的胶带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孢子囊和孢子。
2、用镊子夹取部分长在面包里的菌丝,放置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甘油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菌丝的形态。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目的:细菌和真菌的培养与检测实验器材: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1.制作培养基:课前制作琼脂培养基,上课时加热融化备用;准备高温灭菌的小培养皿。
2.提“问题”写“标签”,粘贴在小培养皿的底部3.练习无菌操作:(强调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演示在酒精灯前双手配合倒平板的方法、冷却4.接种5.恒温培养:各组上交接种完成的培养皿,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制作孢子印实验目的:会制作孢子印方法实验器材:新鲜蘑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1.选一较大的新鲜蘑菇和香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从菌柄上取下来.2. 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以免散落的包子被风吹散。
3. 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的孢子印.4. 孢子印是由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
用放大镜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
另选用有颜色的纸制作孢子印作品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发酵现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糖、酵母、温开水、杯子、透明瓶子、小气球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1.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搅拌。
2.将这杯液体倒入透明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内,再往瓶中加些温开水。
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
3.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看看瓶中液体会不会冒出气泡,气球会不会胀大。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扦插材料的处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用茎繁殖成活率高的植物,如柳枝、玫瑰枝、葡萄枝、枳壳枝等一年生新枝。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对枝条的处理:1、上下两端至少各有一个芽。
上芽利于长茎叶;下芽利于长根。
2、上端切口角度是45度,而下端切口是斜向的扦插的要求:茎插入角度为45度,保证上端切口与地面呈90度角。
对变量的处理10天后20天后实验组对照组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目的:认识鸡卵的形态结构,认识鸟卵的形态结构与鸟类在陆地上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实验器材:鸡卵、培养皿、解剖器、放大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1、取一个鸡卵,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
2、将新鲜的鸡卵放在40度的水温中,观察出现的现象。
3、将鸡卵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将破裂的卵壳和外壳膜除去,观察卵壳下面的气室和内壳膜。
4、将蛋清和蛋黄一块轻轻地倒入培养皿中,观察识别鸡卵的主要结构。
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大小花生各30粒,圆规,一把直尺,两个直角三角板,记录本和绘图纸(设计好统计表和绘图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统计时的要求(1)要做到随机取样。
(2)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每一个样品建议不少于30粒。
(3)如以果实大小为研究性状时,测量果实长度时应以长轴为准,以毫米计,四舍五入。
(4)测量工具:用一把直尺和两个直角三角板测量较好。
(5)绘制曲线图:以水平轴为果实长度,以纵轴为样品数量个数长度年级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各种颜色的大彩纸,各种颜色的小彩纸片,黑色和白色磁钉各2个,磁性黑板、白板各1块。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1. 把黑、白两个磁钉吸附在黑板上面,让学生回答磁钉的数量,有学生回答2个、3个、4个,“为什么黑色磁钉在黑色的板面上不容易被发现?学生回答:“因为黑色是保护色。
”2.把黑色和白色磁钉吸附在白板上,黑色磁钉很容易被发现,相反白色不容易被发现。
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颜色的小磁钉在哪一颜色的板上容易找到,或不容易被发现,从而理解保护色的含义。
3.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6人一组,选择一张大彩纸作为“生活环境”,在上面均匀地撒上4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0片,象征4种不同体色的动物。
其中3个学生为“捕食者”,从大彩纸上捡起小纸片,“捕食者”不能特意去寻找,注意速度要快,每“猎”一次“猎物”交给后面的同学记录。
另外3个学生记录猎物的体色、数量和被猎的先后顺序。
各组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量。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纸片颜色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