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零售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20年消费金融年中报告

2020年消费金融年中报告

2020年消费金融年中报告2020年,是中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的第十年,同时,消费金融领域也迎来考验之年。

在年初疫情的冲击之后,又面临最高法以4倍LPR为标准来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考验。

在此情况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近日,蚂蚁消费金融获批筹建,成为全国第31家获批筹建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7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最近开业的一家为阳光消费金融。

国内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富银消费金融、冀银消费金融以及易生华通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已开业27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共有19家消费金融公司对外公布了业绩数据。

除今年刚批复开业的阳光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外,捷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公司仍未披露业绩情况。

截至目前,国内共有消费金融公司27家,其中,捷信、招联、马上消费金融属于行业第一梯队,总资产在500亿元以上。

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此次披露了 2020年半年度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16家披露了资产业绩情况,其中,招联消费金融的总资产为920.76亿元,以断层式优势稳居头部,仅招联消费金融一家的资产规模就占16家公司总资产规模的近三分之一。

兴业、中银、中邮消费金融3家公司处于中部,总资产规模在300亿元左右,位列行业第二梯队。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与中小规模公司之间分化愈加明显。

图1:截至2020年6月底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情况(单位:亿元)从整体来看,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拥有消费金融牌照的26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同比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较上年增长30.5%。

截至2020年6月,16家已披露总资产的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2864亿元,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总资产与2019年年末相比有所缩水。

在资产规模整体缩水的情况下,中小规模消费金融公司在疫情的影响下抵抗住压力,资产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十大行业财务分析报告(3篇)

十大行业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行业的财务状况,本报告选取了十大行业进行财务分析,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服务业、信息技术业、能源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零售业和医药业。

通过对这些行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制造业1. 财务状况概述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0.6万亿元,同比增长5.9%。

2. 财务指标分析(1)营业收入:2019年,我国制造业营业收入为76.5万亿元,同比增长5.9%。

其中,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3%,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增长5.5%。

(2)利润总额:2019年,我国制造业利润总额为5.9万亿元,同比增长4.6%。

其中,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4%,民营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1%。

(3)资产负债率:2019年,我国制造业资产负债率为55.6%,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3. 财务状况评价制造业整体财务状况良好,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表明行业风险可控。

三、房地产业1. 财务状况概述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1.5万亿元,同比增长9.9%。

2. 财务指标分析(1)营业收入:2019年,我国房地产业营业收入为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2)利润总额:2019年,我国房地产业利润总额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6.5%。

(3)资产负债率:2019年,我国房地产业资产负债率为74.5%,较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

3. 财务状况评价房地产业财务状况良好,但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表明行业风险有所增加。

四、金融业1. 财务状况概述金融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2020年富国银行零售业务分析报告

2020年富国银行零售业务分析报告

2020年富国银行零售业务分析报告2020年6月目录一、富国银行概况 (4)1、富国银行发展历程 (4)2、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 (5)3、股东结构 (6)二、依托零售业务低负债,并购整合快速扩大经营范围 (7)1、1852-1980年:剥离快递业务,成为加州最大的社区银行 (7)2、1980-1994年:并购百家金融机构,区域性商业银行成型 (10)3、1995-2008年:并购大中型银行,成为全国性商业银行 (12)4、2009—至今:全国性综合商业银行 (17)三、他山之石:富国银行的战略特色和零售银行核心优势 (23)1、零售银行定位:人口数量和消费趋势的红利 (24)2、商店化建设的社区银行:低成本提升客户覆盖率 (25)3、交叉销售:降低销售的边际成本,提升单户贡献率 (27)4、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批电子化 (30)5、运用并购完成“补短板” (33)本报告分析了富国银行的商业模式演变和零售业务优势。

富国银行通过零售业务积累起的资金成本优势,使得其可以在次贷危机中通过并购逆势提升公司业务规模,股价水平及估值水平较美国主要上市银行更为稳定。

通过对标富国银行,我们将探讨我国银行业零售业务的发展阶段、方向和未来估值潜力。

富国银行:美国国内定位零售业务的综合性大型商业银行。

截至2019财年,公司社区银行营业收入占比超过50%。

次贷危机中,富国银行股票收益率及估值水平在四大银行中最稳健。

核心优势:交叉销售+低成本管控+并购整合扩大规模。

营业网点设置带来低成本负债:1)营业网点设立在人口密集的小区内部或小型商业中心,毗邻客户群体;客户情愿牺牲利息来获取时间空间的便利,带来大量低成本负债。

2)商店化社区银行采用O2O运作模式,客户从公司网站上挑选、签约和使用理财产品,节约了信息搜索成本、签约成本和履约成本。

3)采用小规模“零售商店”和“商店内设银行”的模式,网点经营成本约为银行门店成本的1/4。

交叉销售提高单一客户贡献率:通过与家庭客户和公司客户维系深入长久的关系,跟踪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变化,为客户提供与当前需求最相关的金融产品、服务、和指导意见。

银行业2020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中长期贷款增势迅猛,货币活化提速

银行业2020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中长期贷款增势迅猛,货币活化提速

2020年8月11日银行业中长期贷款增势迅猛,货币活化提速——2020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行业简报8月11日,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M2同比增长10.7%,增速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上月末提升0.4个百分点。

新增人民币贷款9927亿,同比少增631亿;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69万亿,同比多增4068亿元。

◆短期信用负增长,中长期增势迅猛,基建和地产仍是主力。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信用呈现以下特点:(1)零售贷款保持较好增势,住房按揭贷款增势稳定。

居民购房需求将逐步释放,银行供给意愿强,后续投放预计持续稳定。

(2)对公短期信用负增长,短贷、票据、未贴现票据合计负增长4572亿,既有年中之后的季节性效应,也有挤压空转套利后的低基数效应;对公中长期信用供给(含中长期贷款、中长期信用债、政府债券)保持较好增势,随着政府债券融资的拨付,基建投资强度有望保持较好。

(3)非银贷款管控力度加强。

金融机构新增信贷优先保障符合国家政策的中长期制造业、普惠金融领域。

◆低基数效应助力社融增速提升。

7月社融增速12.9%,比6月提升0.1个百分点。

结构方面:(1)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票据负增长,7月份以来监管“回头看”,对影子银行打击力度加大。

(2)企业债净融资额为2383亿,同比少增561亿,这既有债券利率上行后企业发债意愿下降影响,也与政府债券发力形成的“挤出效应”有关,后续受短融、超短融的净发行负向拉动,将拖累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

股票融资同比多增主要与7月股市火爆有关。

(3)政府债券净融资额为5459亿,同比少增968亿元,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特别国债发行的影响。

◆◆M2与M1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货币活化提速。

7月M2同比增速下降,主要受到信用增长(信贷和企业债)放缓以及缴税因素影响。

M2与M1剪刀差为3.8%,较6月份下降1.8个百分点,既反映出货币活化速度开始提升,同时也与房地产市场销售较好,造成居民储蓄存款向对公活期存款迁徙有关。

金融统计数据分析报告(3篇)

金融统计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统计数据已成为衡量金融运行状况、制定金融政策、评估金融风险的重要依据。

本报告通过对金融统计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为政策制定者和金融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官方机构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金融统计数据库。

(3)数据转换:将部分数据转换为所需形式,如将金额单位转换为元。

三、金融统计数据分析1. 货币供应量分析(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2010年至2020年,M2年均增长率约为13.6%。

这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支持经济增长。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析如图2所示,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M1)近年来也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相对较慢。

2010年至2020年,M1年均增长率约为8.2%。

这表明我国货币供应结构有所调整,流动性逐渐从M1转向M2。

2. 信贷数据分析(1)人民币贷款分析如图3所示,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自2010年以来持续增长,2010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率约为16.6%。

其中,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是贷款增长的主要动力。

(2)外币贷款分析如图4所示,我国外币贷款余额自2010年以来呈波动下降趋势。

2010年至2020年,年均下降率为3.5%。

这表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外币贷款占比有所下降。

3. 股票市场分析(1)股票市场总市值分析如图5所示,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自2010年以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2010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率约为22.6%。

这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股票市场成交额分析如图6所示,我国股票市场成交额自2010年以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2020年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7月目录一、国内银行业现状 (4)1、我国经济发展概况 (4)2、我国银行业市场格局 (4)3、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6)二、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体制 (7)1、主要监管机构 (7)(1)中国人民银行 (7)(2)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9)(3)地方金融国资监管机构 (11)(4)其他监管机构 (12)2、银行业监管内容 (12)(1)市场准入监管 (12)(2)业务监管 (12)(3)产品及服务定价 (13)(4)审慎性经营的要求 (13)(5)风险管理的要求 (13)(6)公司治理的要求 (13)3、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3)(1)基本法律法规 (13)(2)行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4)4、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影响 (16)三、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18)1、我国银行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8)2、行业监管趋严 (19)3、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 (21)4、综合化经营有序推进 (22)5、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将成为重要业务领域 (23)一、国内银行业现状1、我国经济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整体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下表列示了2015-2019年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的基本情况:2、我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银行业整体保持稳健发展的趋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资料,2015年至2019年,我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3.99%和9.93%,外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33%和4.84%。

下表列示了所示年度我国银行业人民币与外币存贷款总额: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披露口径和监管职能划分,我国银行。

银行行业跟踪:银行业经营分化,继续看好零售银行及优势区域中小行

银行行业跟踪:银行业经营分化,继续看好零售银行及优势区域中小行

DONGXING SE CURITIE S 行业研究据银保监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2020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同比下降1.8%。

而目前已披露业绩快报的8家上市银行则均实现了2020年全年利润正增长。

由此可见银行业经营效益分化较为明显,上市银行在收入增长和资产质量把控上有更为突出的表现。

我们看好银行板块,主要逻辑有三: (1)宏观大环境趋于利好。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未来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随后央行货币政策例会表示会巩固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成果,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我们认为,相较2020年,政策层面更加有利于银行经营,有望缓释银行信用风险、流动性压力和资产利率下行压力。

(2)基本面拐点显现。

相较2020年,货币政策趋于常态化带来2021年资产增速稳中略降;国内经济持续修复推升资金需求支撑银行资产端定价水平,息差有望企稳回升;在普惠小微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支持以及银行主动优化贷款结构之下,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考虑上市银行拨备计提较充足且监管对银行资本补充将更加重视,2021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速有望回升至5%左右。

(3)当前静态、动态估值均处于历史底部,后续长期资金加持有望推升板块估值。

综合来看,宏观环境向好将成为推升银行估值的主要逻辑,逐步得到市场验证。

我们重点推荐零售银行以及具备区位优势的中小银行。

热点聚焦: 银保监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全年净利润同比-1.8%,较前三季度明显改善 1月22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介绍了2020 年银行业经营状况: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高。

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万亿,同比增长10.1%。

总负债293.1万亿,同比增长10.2%。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万亿,同比多增2.8万亿元。

民营企业、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5.7万亿、2.2万亿。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0.9%、20.1%、14.9%。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伍典2019.12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大放异彩36Kr-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2019.1236Kr-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行业前景广阔,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不同细分领域各有所长•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渗透率将达25.1%,与美国40%渗透率相比,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从整体来看,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

在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均有领先的优势企业出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资金需求方、资金供给方、消费金融服务商、消费供给方、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共同构成消费金融产业链•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中,上游为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中游为消费金融服务商,下游为消费供给方。

此外还有对产业发展起到监管与支持作用的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包括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征信机构,大数据、云计算及金融科技公司等。

•金融科技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借贷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价值链。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

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监管收紧,消费金融领域历经多年规范与洗牌,利润空间收窄,对客户需求和风险点识别要求更加精准,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

报告摘要相关研究报告36Kr-“AI+医疗”行业研究报告(2019.12)36Kr-2020年中国新经济趋势洞察报告(2019.10)36Kr-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2019.08)案例分析公司数禾科技金融科技服务商B 轮2019年2月捷信消费金融持牌消费金融服务商拟IPO 2019年7月SoFi学生贷款再融资,个人理财解决方案服务商E 轮以后2019年5月目录C ontents•定义与分类•市场空间•行业竞争格局•发展驱动力•资本分析•产业链图谱•产业链分析•金融科技的应用•金融科技对消费金融的影响•数禾科技•捷信消费金融•SoFiCHAPTER Ⅰ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概况•定义与分类•市场空间•行业竞争格局•发展驱动力•资本分析•消费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报告仅研究狭义范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8)》所示,消费金融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定义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零售金融行业
分析报告
2020年1月
目录
一、银行理财长期仍是零售金融王者,保险吸引力显著提升 (6)
1、银行理财:资管新规框架下竞争力被削弱 (6)
2、保险成为唯一合法“刚兑”:长期储蓄型产品吸引力逐步提升 (11)
3、金融监管及利率趋势共振,居民资产配置向保险及权益倾斜 (14)
4、中国零售金融长期还看银行!客户渠道及信用优势难以超越 (16)
二、中国零售金融市场并不均衡,看好高端及基层市场空间 (19)
1、存款Vs保费:地区差异显著恰恰构成零售金融未来增长空间 (19)
2、寿险基层及高端市场有望接力增长,总体配置比例仍然较低 (22)
3、从市场分层寻找机遇:布局“两端”的金融机构已在兑现增长 (24)
三、看好零售金融变局下银行&保险发展机遇 (26)
1、工商银行 (26)
2、建设银行 (27)
3、招商银行 (28)
4、平安银行 (28)
5、中国平安 (29)
6、友邦保险 (29)
四、主要风险 (30)
1、宏观经济压力冲击居民收入及理财投资 (30)
2、财富管理机构投资收益率持续承压,或负债成本上行 (31)
3、互联网巨头切分传统金融机构市场份额 (31)
近年来,金融公司前赴后继转型零售,中国的零售金融市场确实具备高成长空间,但我们也观察到资管新规体系对居民理财思维的深远影响,进而影响各金融子行业(银行/保险/基金等)的经营。

本报告从银行理财与保险的对比视角,展望中国零售金融的变局与分层。

银行理财收益率跌破4%,资管新规削弱理财产品竞争优势,边际利好储蓄型保险销售。

1)2017年至2019年6月,银行理财22万亿规模停止增长,但考虑其中同业理财从6.7万亿大幅压降至1万亿,实际上零售理财仍持续增长,并非卖不动!但我们推断本轮增长主要由现金管理类产品驱动(收益率超过3%),然而监管前期发布的新规超预期严格,预计后续该产品收益率将下行趋近于货基(2019年平均领先100BP),4~5万亿规模也将收缩。

2)传统理财在资管新规体系下收益率下行+净值化破刚兑,我们看到2019年3个月/6个月/1年期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下行56/59/56BP,目前将跌破4%,竞争力明显削弱。

拉长期限后的净值化新产品销售比较困难(努力1年仅平均拉长47天),预计理财规模短期面临下行压力。

3)储蓄型保险成唯一合法“刚兑”产品,并锁定长期收益率,吸引力明显边际提升,叠加高通胀+低利率,居民开始关注稳定的长期投资回报(感谢代理人频繁在朋友圈传播焦虑)。

我们预计销售环境改善将推动一季度寿险NBV约10%平均增长,且未来两年仍将受益。

长期而言居民权益及保险配置比例将提升,但银行凭借客户+信
用优势仍是零售金融王者。

1)银行依然拥有最广阔的渠道优势+庞大客户资源沉淀+天然信用背书,22.86万个银行网点的辐射面远大于约750万保险代理人,同时近年来P2P等非正规金融体系频繁“爆雷”令老百姓更加看重财富安全性,生动的风险教育推动社会资金持续回流银行体系。

2)储蓄型保险虽然边际受益,但收益率的确毫无优势!我们测算年金险刚性给付现金流IRR仅1%~2%,叠加5.3%万能险后综合IRR 约2.5%~3.5%(其实居民购买时也只看万能险收益),但万能险收益只保底2.5%,超额不保证(即未来可能下调),同时监管也下调了年金险定价利率4.025%上限,基本锁死了产品提升收益的空间。

考虑现实中多数居民天然追求短期高回报率及资金流动性(受制于财富规模),要理性看待储蓄型保险的发展瓶颈。

存款Vs保费!零售金融的地区差异显著恰是未来发展空间,当前更看好基层及高端市场。

1)通过对比各省市新增存款和新增保费的市占率差异,判断中国零售金融市场发展非常不均衡,许多地区居民财富仍以银行存款为主,同时许多地区保险需求却已相对透支(体现为前几年保费贡献度持续高于存款贡献度)。

通过数据对比,当前更看好高端和基层两类零售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预计布局“两端市场”的金融机构将持续分享红利。

2)寿险过去五年高增长主要依靠“代理人扩张、挖掘身边亲友资源(也可能先挖掘自己)、资源耗费后自然脱落”的粗放式模式,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