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及其防治红火蚁入侵与控制

合集下载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又称为进口火蚁,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蚂蚁。

它们原产于南美洲,但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入侵物种。

红火蚁对人类、动物和农作物造成为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扩散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一、红火蚁的外观和生活习性红火蚁的工蚁体长约2-6毫米,身体呈红褐色。

它们建立巢穴,通常在土壤中或者树木下方。

红火蚁是肉食性的,以昆虫、蛇、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蛋为食。

它们的蚁巢通常由一个或者多个女王控制,每一个巢穴中可以容纳数千只工蚁。

红火蚁的蚁群具有高度的侵略性,对于入侵其领地的动物和人类会进行攻击。

二、红火蚁的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对于红火蚁的预防,宣传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媒体、社区和学校等渠道,向公众普及红火蚁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可以组织专家讲座、举办宣传活动,向居民提供相关资料和宣传品,匡助他们了解如何预防红火蚁的入侵。

2. 强化边境检疫红火蚁主要通过人类活动和货物运输传播。

因此,在边境和港口等地方加强检疫工作,对进口货物进行检查和筛查,防止红火蚁的传入。

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红火蚁的跨国传播。

3.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红火蚁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握红火蚁的分布情况和传播趋势。

对于发现的红火蚁巢穴,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红火蚁的进一步扩散。

4. 加强园林管理红火蚁通常在园林、公园和农田等地方繁殖和扩散。

因此,加强园林管理,及时清除垃圾和积水,修剪植物,减少红火蚁的栖息地。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对可能存在红火蚁的区域进行喷洒,有效控制红火蚁的数量。

三、红火蚁的控制方法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是一种有效的红火蚁控制方法。

例如,引入食肉昆虫和寄生蜂等天敌,可以匡助控制红火蚁的数量。

这些天敌能够寄生红火蚁的巢穴,繁殖后代,从而减少红火蚁的数量。

10害虫及其防治(6)红火蚁入侵与控制

10害虫及其防治(6)红火蚁入侵与控制

Hyphantria cunea
Oracella acuta Lymantria dispar Phthorimaea operculella
朝鲜
美国 美国 美国
8
9 10 11
苹果绵蚜
吹绵蚧 埃及吹绵蚧 香蕉根茎象
Eriosoma lanigerum
Icerya purchasi Icerya aegyptiaca Cosmopolites sordidus
2、被入侵生态系统的特点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或多或少都有外来 物种的入侵,但其中一些生态系统更容 易遭到入侵。与外来入侵种一样,这些 容易遭到入侵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一些共 同特点。 (1)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 (2)缺乏自然控制机制; (3)人类进入的频率高。
3、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 依据外来入侵种的传入途径以及入侵种和 生态系统的特点,可以预计在我国外来种 容易入侵的区域。 (1)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 两侧。经国际货运传入的外来种往往首先 在港口、口岸附近登陆,遇到适宜的环境 条件建立小的种群而后开始扩散;轮船的 压舱水排放和营附着生活的海洋物种也常 常在港口落脚;火车、汽车携带的外来种 则容易在铁路、公路两侧定居、扩散。
Sitophilus granarius Araecerus fasciculatus
非洲
印度
二. 入侵红火蚁--南美红火蚁 南美红火蚁( Red imported fire ant)分类上属于:
膜翅目 Hymenoptera, 蚁 科 Formicidae, 家蚁亚科 Myrmicinae, 火家蚁属 Solenopsis 入侵红火蚁Solenopsis wagneri Santschi (1916) 国内外许多文献中沿用的学名为: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1972; Bolton(1995)根据分类学命名优先率法 Solenopsis invicta是Solenopsis wagneri的同 物异名。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红火蚁是一种侵入性外来物种,由于其繁殖能力强、攻击性强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害虫。

为了保护农作物、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红火蚁的生物学特征和危害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红火蚁属(Solenopsis)。

其体长约为2-6毫米,体色为红褐色,头部呈黄褐色。

红火蚁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巢穴一般建筑在地下或者树木底部。

红火蚁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危害:红火蚁会攻击农作物的根系,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同时,它们还会攻击农作物上的果实,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2. 生态环境破坏:红火蚁在入侵地区会对原生动植物造成很大的威胁,破坏生态平衡。

它们会消耗大量的昆虫、鸟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3. 人类健康危害:红火蚁的蚁螫会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

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和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严重反应。

二、红火蚁的预防措施1. 加强入境检疫:由于红火蚁是外来物种,其传播主要通过人为活动,特别是货物和运输工具的国际贸易。

因此,加强入境检疫是预防红火蚁传播的重要措施。

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进口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检查,对可能携带红火蚁的物品进行隔离处理。

2. 提高公众意识:公众教育是预防红火蚁传播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向公众普及红火蚁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通过媒体、宣传册、社区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并告知如何预防红火蚁的入侵。

3. 加强园林管理:园林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公共绿地和花坛的管理,定期巡查并清除红火蚁的巢穴。

同时,选择抗红火蚁的植物进行绿化,减少红火蚁的栖息地。

4. 防止红火蚁扩散:对于已经发现红火蚁的地区,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其扩散。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一、红火蚁的分布与危害红火蚁是一种重大检疫性害虫;危害性很大;原分布于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后经不断传播扩散;现已分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并造成了严重危害..取食农作物的种子、幼芽、果实和根系;危害农业生产;捕食其他生物;破坏环境生态平衡;破坏供电、电信、农田、堤坝等公共设施;造成电线知足或设施故障;受到干扰时会攻击人、畜、严重威胁人畜安全..二、红火蚁的识别形态特征:红火蚁外形象变通蚂蚁;具有多种形态;成熟蚁巢中有蚁后、雄蚁、兵蚁和工蚁;还有具翅的雌、雄繁殖蚁;工蚁体长2.5--4.0毫米;体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兵蚁体长6--7毫米;体桔红色;上颚发达..一般肉眼难以区分红火蚁形态特征;可结合蚁巢特征进行判断;如有疑似种类;立刻向所属村委会或镇农技中心报告..蚁巢特征:蚁巢常筑于荒地、杂草丛、田埂、堤坝、道路绿化带、垃圾堆和园艺场等场所;成熟蚁巢外观呈以土壤堆成的高10--40厘米;直径30--50厘米的沙堆状隆起称蚁丘;但初期蚁巢并不明显..攻击特征:蚁巢在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冲出蚁巢;群体攻击“入侵者”..蚁巢被触动;红火蚁迅速涌出巢攻击危害特征:红火蚁主要以刺针叮螫和口器咬伤危害植物、动物、人体..人体被其叮螫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甚至会出现灼伤般的水泡;8--24小时后被叮螫成脓包..三、防范红火蚁叮螫及处理方法不要长时间在蚁丘附近停留;在红炎蚁发生区劳作时;要做好充分的防护准备;切勿扰动破坏蚁巢蚁丘;以防被红火蚁叮螫;不慎被红为蚁叮螫后;伤口会有灼伤般疼痛;严重的作品会产生绕路和脓包等症状;用肥皂水清洗并涂沫清凉油或皮康霜即可缓解和恢复;或作品出现脓包;不要将脓包弄破;避免细菌二次感染;个别体质过敏者被叮螫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热、头晕现象;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即可恢复..四、红火蚁的传播扩散途径自然扩散:爬行、飞行或随水流扩散;人为扩散:随带土的花卉、苗木、盆景、草皮、介质等植物调动传播;还可随土壤、垃圾、余泥、堆肥、农耕机具设备、包装物、货柜和运输工具等传播..五、红火蚁的发生规律每年5--10月为红为蚁发生为害高峰期;常发生在农田、荒地、绿化带、路边、河边、曾被洪水淹没的地带、果园、公园、高尔夫球场、堤坝、塘边;也可见于建筑物内;在炎热和干旱季节会迁移至室内..六、红火蚁防控技术清理红火蚁的滋生地:人人齐动手;清理住宅区的垃圾和杂物;保持环境整洁..药剂防治:可选用红火蚁专用饵剂或粉剂防控红火蚁..。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来自南美洲的入侵性物种,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扩散,采取一系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以期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了解红火蚁的生物特征在制定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计划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红火蚁的生物特征。

红火蚁是一种小型蚂蚁,身体呈红色至红褐色,体长约2-6毫米。

它们的蚁巢通常位于土壤中,可以建造高达1.5米的土丘。

红火蚁具有高度的侵略性和攻击性,会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刺痛和疼痛,并且对农作物和其他昆虫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预防红火蚁扩散的措施1. 加强边境检疫加强边境检疫是预防红火蚁扩散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在港口、机场和陆路口岸加强检疫工作,检查进口货物和旅客的行李,可以防止红火蚁通过国际贸易和旅行传播。

同时,建立健全的检疫制度和流程,对来自红火蚁疫区的货物和旅客进行特殊检疫,确保不会带入红火蚁。

2. 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是预防红火蚁扩散的重要手段。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和利用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红火蚁的危害和防控知识,教育人们如何识别红火蚁,如何采取措施防止其扩散。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活动,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对红火蚁的认识。

3. 加强监测和报告加强红火蚁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红火蚁的扩散。

建立红火蚁监测网络,定期进行红火蚁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红火蚁的分布和扩散情况。

同时,建立健全的报告制度,对发现的红火蚁进行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4. 加强国际合作红火蚁是一种跨国界的入侵物种,加强国际合作是预防和控制红火蚁扩散的必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共同制定和实施红火蚁的防控措施。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机制的建设,加强对红火蚁的联合监测和控制,共同应对红火蚁的威胁。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一、概述红火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入侵性昆虫,其蚁后数量庞大,攻击性强,对人畜造成威胁。

为了防止红火蚁的传播和控制其种群数量,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红火蚁的特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小型蚂蚁,身体呈红褐色,身长约2-6毫米。

其具有独特的蚁后数量控制机制,即多蚁后制度,使得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三、红火蚁的生活习性1. 红火蚁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草坪、花园、公园等。

2. 红火蚁以昆虫、蚂蚁蜜露、植物种子等为食物来源。

3. 红火蚁的蚁后数量庞大,具有攻击性,一旦受到威胁,会迅速发起攻击,并在攻击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蚁酸。

四、红火蚁的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红火蚁防控意识。

可以通过媒体、社区宣传、网络等渠道,向公众传达红火蚁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2. 建立红火蚁监测体系,定期检查可能受到红火蚁侵袭的区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加强入境物品的检疫工作,特别是对来自红火蚁疫区的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和处理。

4.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及时清除可能成为红火蚁栖息地的草坪、花园等地的垃圾和杂草。

5. 鼓励居民在家庭花园中种植对红火蚁具有抑制作用的植物,如薄荷、马齿苋等。

五、红火蚁的控制措施1. 机械控制:使用专业的红火蚁灭蚁工具,如灭蚁剂、灭蚁粉等,对红火蚁巢穴进行喷洒或撒布,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2. 生物控制:引入红火蚁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蚁等,进行生物防治,减少红火蚁的种群数量。

3. 化学控制: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对红火蚁进行喷洒或撒布,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杀虫剂,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物理控制:通过热水、高温蒸汽等物理手段对红火蚁巢穴进行处理,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六、红火蚁的处理方法1. 当发现红火蚁巢穴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红火蚁的进一步扩散。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一、引言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入侵性的昆虫,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介绍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二、红火蚁的特征与危害红火蚁是一种小型蚂蚁,身体呈红褐色,体长约2-6毫米。

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巢穴,对农作物、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类造成伤害。

红火蚁的咬口器非常锋利,咬人会引起剧痛和皮肤瘙痒,甚至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此外,红火蚁还会损害电线、电缆等基础设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三、红火蚁的预防措施1. 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预防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传达红火蚁的危害性和防治方法。

2. 早期监测建立红火蚁的监测系统,及早发现入侵情况。

可以利用专业设备和技术,对潜在的红火蚁入侵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测,发现红火蚁巢穴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防止传播加强对红火蚁传播途径的管控,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强检疫措施,对运输的土壤、植物等进行检疫,防止红火蚁通过货物传播。

4. 生态调控通过调整生态环境,减少红火蚁的栖息地。

可以采取植被管理、水源管理等措施,降低红火蚁的生存条件,从而减少其数量。

四、红火蚁的控制方法1. 物理控制物理控制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消灭红火蚁。

常见的方法包括热水浸泡、高温熏蒸等。

例如,将红火蚁巢穴浸泡在高温水中,或者使用高温蒸汽对巢穴进行熏蒸,以达到杀灭红火蚁的效果。

2.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指利用天敌或病原体来控制红火蚁的数量。

可以引入天敌昆虫或寄生菌等,与红火蚁进行竞争或感染,从而减少其数量。

例如,引入食蚁兽等天敌,或者使用红火蚁特异性的寄生菌进行控制。

3. 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指使用化学药剂来消灭红火蚁。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杀虫剂、诱杀剂等。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注意选择对红火蚁有高效杀灭作用的药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红火蚁是一种对农作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其侵袭范围广泛,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与控制红火蚁的角度出发,为您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了解红火蚁的生活习性1.1 红火蚁的生活环境:红火蚁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

1.2 红火蚁的繁殖方式:红火蚁繁殖速度快,一只蚁后每年可产卵数十万只。

1.3 红火蚁的食性:红火蚁以植物汁液、昆虫等为食,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二、预防红火蚁的侵袭2.1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理院落、田地等周围的杂草和垃圾,减少红火蚁的栖息地。

2.2 封堵入侵途径:检查房屋、围墙等建筑结构,及时修补裂缝,阻止红火蚁的入侵。

2.3 种植防火蚁植物:在庭院周围种植一些对红火蚁有驱避作用的植物,如薄荷、马鞭草等。

三、化学防治红火蚁3.1 使用杀虫剂:选择对红火蚁有特效的杀虫剂,喷洒在红火蚁活动的区域,如土壤和植被上。

3.2 定期喷洒预防:定期对可能受到红火蚁侵袭的地区进行喷洒,防止红火蚁的滋生。

3.3 寻找专业公司: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寻找专业的灭蚁公司进行防治,确保效果。

四、生物防治红火蚁4.1 引入天敌:引入对红火蚁有天敌作用的昆虫,如蚁狮、蚁榛等,控制红火蚁的数量。

4.2 利用植物:种植一些对红火蚁有驱避作用的植物,如茶树、洋葱等,减少红火蚁的侵袭。

4.3 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平衡,增加红火蚁的天敌数量,减少红火蚁的繁殖。

五、监测红火蚁的情况5.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庭院、田地等可能受到红火蚁侵袭的地方,及时发现问题。

5.2 观察红火蚁的活动:观察红火蚁的活动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5.3 建立档案:建立红火蚁防治的档案,记录每次防治的情况和效果,为下一次防治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预防与控制红火蚁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括了解其生活习性、采取预防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监测情况等。

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红火蚁的侵袭,保护农作物和人类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专家们根据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计算 的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态 系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 损失每年为1000.17亿元,其中对生态 系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资源造成的经 济损失分别为998.25亿元、0.71亿元 和1.21亿元。
▪ 两项相加,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造成的 总经济损失为每年1198.76亿元,为国 内生产总值的1.36%。
外来入侵种影响生态系统
▪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 失去生存空间。
▪ 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 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
▪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 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 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
我国主要外来入侵害虫物种名录(环保总局2002年11月发布)
▪ 2、被入侵生态系统的特点
▪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或多或少都有外来 物种的入侵,但其中一些生态系统更容 易遭到入侵。与外来入侵种一样,这些 容易遭到入侵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一些共 同特点。
▪ (1)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
▪ (2)缺乏自然控制机制;
▪ (3)人类进入的频率高。
▪ 3、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
13 梨黄瘤蚜
Aphanostigma piri
14 天蛾蚕
Antheraea yamamai
15 紫胶蚧
Laccifer lacca
16 谷斑皮蠹
Trogoderma granarium
17 谷象
Sitophilus granarius
南美 日本 日本 朝鲜 美国 美国 美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非洲 印度
编号
中文名称
学名
原产地
1
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2
松突圆蚧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3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ysophilus
4
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
5
湿地松粉蚧
Oracella acuta
6
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 (2)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人类活 动可直接带来外来种。森林、草原等生态 系统本来是稳定的,严重的人为干扰如乱 砍滥伐、过度放牧使生态系统退化、多样 性下降,给外来种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条 件。
▪ (3)物种多样性较低、生境较为简单的岛 屿、水域、牧场。物种多样性低,自然抑 制力也低,天敌种类少,外来种容易生存, 种群容易扩增。
▪ 依据外来入侵种的传入途径以及入侵种和 生态系统的特点,可以预计在我国外来种 容易入侵的区域。
▪ (1)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 两侧。经国际货运传入的外来种往往首先 在港口、口岸附近登陆,遇到适宜的环境 条件建立小的种群而后开始扩散;轮船的 压舱水排放和营附着生活的海洋物种也常 常在港口落脚;火车、汽车携带的外来种 则容易在铁路、公路两侧定居、扩散。
4. 外来生物入侵及对生态的影响
▪ 外来生物在原产地不造成危害,进入新的地区后 却可能造成不良影响。某种生物在甲生态系统中 由于受到生境、天敌、物种之间竞争和人为干扰 等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与外界环境已构成协调的 生态系统,因此该物种在甲生态系统表现得很 “温和”;当人们有意识地把这个种引入(或无 意地带入)到乙生态系统这一新的环境中,引入 或带入的仅仅是该物种,没有(也不可能)将它 在原产地的生境、天敌、竞争和干扰等限制因素 也一同引进或同时带入,因此该物种就可能在乙 生态系统更适宜的环境中暴发性发展,对乙生态 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8 咖啡豆象
Araecerus fasciculatus
二. 入侵红火蚁--南美红火蚁
南美红火蚁( Red imported fire ant)分类上属于:
▪ 膜翅目 Hymenoptera, ▪ 蚁 科 Formicidae, ▪ 家蚁亚科 Myrmicinae, ▪ 火家蚁属 Solenopsis
▪ (4)受突发性的自然干扰,如火灾、洪 水和干旱等破坏后的生态环境。在这些 生态环境中,生态系统短时间内受到严 重破坏,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得简单, 入侵种极易迅速占据大量的生态位而成 为优势物种。
▪ (5)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好的地区。如 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的地理和气候条 件,常常给外来入侵种的大爆发提供良 好的条件。
▪ 一个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最后是 否形成入侵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进入新环境 的外来物种的自身特点,以及这个环境是否容 易被这个物种入侵。
▪ 1、外来入侵种的特点
▪ 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如果温度、湿度、 海拔、土壤、营养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自行 繁衍。许多外来物种虽然可以形成自然种群, 但多数种群数量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不会造 成危害。造成生物灾害的外来入侵种往往具有 以下特点:(1)生态适应能力强;(2)繁殖 能力强;(3)传播能力强。
7
马铃薯块茎蛾 Phthorimaea operculella
8
苹果绵蚜
Eriosoma lanigerum
9

吹绵蚧
Icerya purchasi
10 埃及吹绵蚧
Icerya aegyptiaca
11 香蕉根茎象
Cosmopolites sordidus
12 菠萝洁白粉蚧 Dysmicoccus brevipes
入侵红火蚁Solenopsis wagneri Santschi
(1916) 国内外许多文献中沿用的学名为: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1972;
一.有害生物入侵
有害生物入侵最根本的原因是 人类活动把这些物种带到了它们 不应该出现的地方。造成这种错 误的原因常常是人类的一些对生 态环境安全不负责任的活动,外 来入侵物种的问题的关键是人为 问题。
▪ 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中国国民经济有 关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98.59 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160.05亿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47亿元,水 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87亿元, 人类健康29.21亿元。以物种论,美 洲斑潜蝇、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 烟粉虱、温室白粉虱、造成损失均数 以亿计,是危害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 外来入侵物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