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红火蚁解析

合集下载

红火蚁危害及其防治

红火蚁危害及其防治

红火蚁危害及其防治一、来源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州巴拉那河流域,1930年入侵北美,本世纪初传入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我国分布于台湾桃园、嘉义、台北(2003)、广东的湛江吴川(2004)、香港(2005)和澳门(2005)等地,为此农业部将红火蚁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我国最早在广东发现,属于四川省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

目前在东区、盐边县有发现。

二、红火蚁的形态特征红火蚁是隶属于膜翅目蚁科的一种昆虫和我们常见的蚂蚁是近亲,成虫体红褐色,体长为3~6毫米,头部的线呈倒“Y”形,大颚具4齿,中胸侧板有刻纹或表面粗糙。

复眼明显,由数十个小眼构成。

触角10节,锤节2节。

腹锤间有2节明显腰节(腹柄节与后腹柄节),无前伸腹节齿。

三、红火蚁的生活习性红火蚁为地栖型生物,一般於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田埂、堤坝、路边、村道、草坪、花园、高尔夫球场等较为阴暗的地方筑巢。

最容易的分辨方法是辩认蚁丘,其成熟蚁巢会以上土壤堆出高约10至40厘米,直径约30至50厘米的蚁丘,但新形蚁巢约在4至9个月后才会成熟而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

发现有高于10厘米以上的蚁丘,或有大规模沙堆状的蚁巢,或发现有大量红色蚂蚁出现地表活动,可初步怀疑为红火蚁。

此外,红火蚁巢内具明显蜂巢状结构,其它蚂蚁巢内较少见。

红火蚁族群数量庞大,繁殖极强,除春末夏初时的适宜条件下在土壤中挖掘小巢穴雌雄交配外,雌雄蚁还可飞到约90至300米的空中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完成交尾的雌蚁要通过受蚁巢污染的种子、苗、木、盆等带有土壤的园艺产品和培介质传播,集装箱箱体成或货物馐中黏附带有蚁巢的土壤及其它可带新交尾蚁后或蚁巢的物品进行人为运输传播也是其传播的重要途径。

红火蚁的危害四、危害:成虫食性广泛,其捕杀昆虫、蚯蚓、青蛙、蜥蜴、鸟类和小哺乳动物,还会取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与根系。

其进攻体型相对大的鸟类等的眼等要害器官。

红火蚁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方法PPT课件

红火蚁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方法PPT课件

联合执法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 开展红火蚁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高 全球防控能力。
加强国际间的联合执法,共同打击非 法贸易和走私红火蚁,防止其跨国扩 散。
防控经验分享
分享各国在红火蚁防控方面的成功经 验和做法,促进防控技术的普及和应 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红火蚁通常在地下建立大型的蚁巢,巢内结构复杂,有多个室和通道。它们通 过互相传递信息来协调行动,一旦发现食物源,会迅速召集大量工蚁前往觅食。 在遇到威胁时,红火蚁会倾巢而出,攻击入侵者。
繁殖特性
总结词
红火蚁的繁殖特性包括雌蚁和雄蚁交配后产卵,雌蚁产卵期长,数量多。幼虫孵 化后经过多次蜕皮成为工蚁或兵蚁。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深耕晒田、清除杂草、减少红火蚁的寄主植 物等。
农业防治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环保,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明显效 果。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天敌、 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红 火蚁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的目
的。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释放 红火蚁的天敌、使用微生物农药
详细描述
雌蚁在交配后开始产卵,每只雌蚁一生可产卵多次,数量可达数千粒。幼虫孵化 后经过多次蜕皮发育成为工蚁或兵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红火蚁繁殖迅速, 种群数量增长快。
02
红火蚁的危害
对人类的危害
01
02
03
叮咬与过敏反应
红火蚁会叮咬人类,引起 局部红肿、疼痛和过敏反 应,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
影响农业生产
科研技术的进步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 术,定向改造红火蚁的基因,从

红火蚁的识别与有效防控措施分析

红火蚁的识别与有效防控措施分析

红火蚁的识别与有效防控措施分析发布时间:2023-01-16T08:29:53.86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8期作者:宋岷[导读] 红火蚁属于入侵物种,是具有较大危害的物种之一宋岷德昌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凉山州 615500摘要:红火蚁属于入侵物种,是具有较大危害的物种之一,目前在我国多地都存在红火蚁的身影,为此,需要人们对其重视起来,对红火蚁进行有效识别,在发现红火蚁巢穴时及时上报,便于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如何识别红火蚁,其次分析红火蚁的危害,最后对红火蚁有效防控措施进行研究,进而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红火蚁;预防;识别;控制红火蚁原是2004年传入中国,首次是在台湾发现,随后在2004年9月在中国广东吴川发现,到2006年时,已经传到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对当地的土壤、农业以及人们生活都造成较大的影响,2005年初红火蚁传播至香港和澳门;2013年据中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红火蚁分布于中国7个省/区,169个县(市、区);截至2021年4月,红火蚁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区、市)448个县(市、区);四川省自2010年在攀枝花市盐边县首次发现红火蚁以来,已扩散到6个市(州),14个县(市、区)63个乡镇。

因此,需要对其扩散情况进行重视,选择适当的防治方法,避免红火蚁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防止其入侵到其他城市中。

一、红火蚁的相关识别红火蚁属于外来的生物的一种,是具有一定危害作用的生物,现阶段,其已经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所发现。

我国2004年于台湾首次发现红火蚁入侵,我县于2017年11月在永朗镇首次发现。

红火蚁的品级分为蚁后、兵蚁、工蚁及有翅雌、雄繁殖蚁,现阶段想要识别红火蚁则需要通过其外形、蚁巢形状以及攻击性等几方面进行分辨。

首先红火蚁外形呈现出多态型,但其中工蚁与丘蚁的形态存在一定区别,丘蚁整体呈现出橘红颜色,而工蚁腹部是棕褐颜色,头、胸、触角及各足均为棕红颜色;其次,蚁巢一般高十厘米到三十厘米,直径在三十厘米到五十厘米之间;最后,在红火蚁发展蚁巢受到攻击或干扰时,会迅速出动,对入侵或产生干扰的人进攻。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

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及发生原因与防控对策红火蚁是一种具有侵略性的蚂蚁,其分布范围较广,对人类和动植物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近年来,红火蚁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加剧的趋势,成为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从红火蚁疫情的特点分析、发生原因和防控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红火蚁疫情特点分析1. 蔓延迅速:红火蚁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繁殖速度极快,一旦某一地区出现红火蚁疫情,很快就会蔓延到周边地区,甚至形成大面积的爆发。

2. 对人畜造成危害:红火蚁具有侵略性,一旦受到惊扰,会进行攻击,对人畜造成刺痛和灼伤,甚至危及生命。

3. 破坏农林业生产:红火蚁主要以地面的种子、幼虫、蚁蜜等为食,它们疯狂掠食,对农作物和森林植被造成破坏。

4. 难以根除:红火蚁巢穴深藏地下,很难被发现和根除,因此一旦疫情爆发,防控难度大,难以迅速有效控制。

二、红火蚁疫情发生原因1. 生态环境恶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开发的增加,原本适宜红火蚁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这导致了红火蚁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从而迫使它们向人类聚居区域进攻。

2. 生物入侵: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外来物种。

由于人类的交通运输和贸易活动,红火蚁被带入了其他地区,导致其在这些地区大量繁殖,形成了疫情。

3. 卫生条件恶化:一些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垃圾、废弃物等长时间堆积,成为红火蚁的温床。

红火蚁在这些地方繁殖,很容易引发疫情。

4. 缺乏有效防控措施:由于红火蚁的狡猾和隐蔽,许多地方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当红火蚁疫情发生时,往往束手无策,导致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三、红火蚁疫情防控对策1. 增强监测力度:通过增加专业监测人员和设备,加强对红火蚁的监测力度,及早发现和提前预警疫情的爆发。

2.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红火蚁的认知,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3. 加强防控技术研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红火蚁防控技术的研究,寻求新的、更有效的防控手段。

4. 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红火蚁的生存条件。

培训教材:异物种入侵——红火蚁

培训教材:异物种入侵——红火蚁

被咬后如何急救
假如不慎被红火蚁咬伤怎么办?据医生建议,用清 水清洗伤口,再用皮炎平、皮康霜等含类固醇的药膏涂 抹患部,尽量避免搔抓患部,避免将脓泡弄破,以防伤 口的继发感染,并尽快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根据广东省卫生厅红火蚁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的 民间疗法,市民被红火蚁咬后,除了采用赤小豆外用或 内服外,还可以用鲜马齿苋或鲜夏枯草捣烂敷患处,有 较好的消炎止痛作用。
如何避免受到红火蚁的伤害当红火蚁活动或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攻击入侵者用尾部的螫针叮螫人将毒蛋白注入人的皮肤会立即引发剧烈的灼热感此种灼热与痒的感觉将持续1小时以上4小时后在被螫处将会形成水泡状此白色脓泡将会持续许多天大部分的人会在10天左右便可以复原但通常会留下一些疤痕若脓泡破掉则常常容易引起细菌的二次性感染
案例链接
红火蚁正以惊人的繁殖能力向广州各区蔓延,一度泛滥 成灾。近日,花都区将投入80万元进行红火蚁的防治和捕 杀。记者发现,位于白云机场附近的东湖村等三条村是红 火蚁的重灾区,村里不时有人被红火蚁咬伤,重者甚至危 及生命。蚁患骇人,村民连自家果园都不敢去,大片的龙 眼烂在了林子里。 为了灭蚁,每条村子都成立了专门的消杀队伍,每日 灭蚁八小时。由于蚁穴数量众多,六天过去,红火蚁还未 被全部消杀完毕。
认识红火蚁—— 什么是红火蚁? 什么是红火蚁? 认识红火蚁
红火蚁
如何区别红火蚁与一般蚂蚁
专业人士可借助显微镜根据形态区分红火蚁,一般 凭肉眼难以识别红火蚁与一般蚂蚁,但可以根据红火蚁 红火蚁 的蚁巢特征、是否叮螫伤人等情况区分。 的蚁巢特征、是否叮螫伤人等情况区分。 红火蚁成熟蚁巢明显隆起,以土壤堆成高10-30厘米、 直径30-50厘米的蚁丘。但仍要注意,入侵红火蚁族群在 30-50 未成熟前的蚁丘并不明显,容易与其他种蚂蚁的蚁巢造 成判断上的错误。新形成的蚁巢蚁丘经过4-9个月后才出 现明显小土丘状。 当红火蚁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 入侵者,行动远较一般蚂蚁迅速。 也可以根据被叮螫后是否出现皮肤明显痒痛、红肿 出现皮肤明显痒痛、 出现皮肤明显痒痛 症状区分红火蚁与一般蚂蚁。 症状区分红火蚁与一般蚂蚁。

红火蚁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红火蚁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

红火蚁形态特征及防治措施红火蚁﹙Solenopsis indagatrix Buren﹚,据报道,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在1920-1930年入侵了美国阿拉巴马州,随后在美国东南部传播;2001年跨越太平洋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及澳洲的布里斯班建立了新的种群;2004年中国广东省、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区相继被发现。

被入侵红火蚁被其叮咬后,如火烧般疼痛,并出现水泡脓疱,严重者甚至会因过敏而休克、死亡,它不仅取食作物,叮咬牲畜,还攻击人类。

该蚁的入侵和传播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恐慌,甚至会带来生态危机。

一、红火蚁分类红火蚁﹙Solenopsis indagatrix Buren﹚属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家蚁亚科﹙Myrmicinae﹚,火蚁族﹙Solenopsidini﹚,火蚁属﹙Solenopsis﹚。

二、红火蚁形态学特征1、头和身体的颜色为铜棕色,腹部的颜色较深;体型很小,在一个蚁巢内个体大小相差悬殊,从3-6毫米不等,这是红火蚁的一个显著特点;2、中躯与腹部间有2个明显结节;触角10节,锤节部份由2节组成、明显彭大;无前伸腹节齿;唇基中齿明;3、他们的巢为圆形的小丘,高达30-40厘米,在蚁丘之上没有明显的入口或出口,蚁丘常建在地上一些物品旁边或其下面,例如木材、原木、岩石、砖、铺路材料等等。

小丘一般很明显,通常可在开阔区域内发现,例如草坪、牧场、公路旁和未使用农田;小丘很少出现在经常耕作的地区。

三、红火蚁防治措施﹙一﹚检疫与监管为防范红火蚁的入侵和扩散,各市县要切实加强对红火蚁的检疫监管,严防该虫随寄主调运扩散危害,对其发生区做好疫情封锁、扑灭工作,防止进一步扩散蔓延。

﹙二﹚物理防治在轻度危害区域可以选择使用如热水浇灌的非化学处理方法来代替化学防治方法,以减轻药剂对于环境的冲击。

其方法是直接利用沸水处理可见蚁丘,沸水要尽可能浸湿蚁巢所有区域,每个蚁丘至少要使用 6 公升的沸水,连续处理 5-10天。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

红火蚁的预防与控制一、概述红火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入侵性昆虫,其蚁后数量庞大,攻击性强,对人畜造成威胁。

为了防止红火蚁的传播和控制其种群数量,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红火蚁的特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小型蚂蚁,身体呈红褐色,身长约2-6毫米。

其具有独特的蚁后数量控制机制,即多蚁后制度,使得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三、红火蚁的生活习性1. 红火蚁喜欢栖息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草坪、花园、公园等。

2. 红火蚁以昆虫、蚂蚁蜜露、植物种子等为食物来源。

3. 红火蚁的蚁后数量庞大,具有攻击性,一旦受到威胁,会迅速发起攻击,并在攻击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蚁酸。

四、红火蚁的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红火蚁防控意识。

可以通过媒体、社区宣传、网络等渠道,向公众传达红火蚁的危害和预防知识。

2. 建立红火蚁监测体系,定期检查可能受到红火蚁侵袭的区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加强入境物品的检疫工作,特别是对来自红火蚁疫区的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和处理。

4. 加强园林绿化管理,及时清除可能成为红火蚁栖息地的草坪、花园等地的垃圾和杂草。

5. 鼓励居民在家庭花园中种植对红火蚁具有抑制作用的植物,如薄荷、马齿苋等。

五、红火蚁的控制措施1. 机械控制:使用专业的红火蚁灭蚁工具,如灭蚁剂、灭蚁粉等,对红火蚁巢穴进行喷洒或撒布,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2. 生物控制:引入红火蚁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蚁等,进行生物防治,减少红火蚁的种群数量。

3. 化学控制: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对红火蚁进行喷洒或撒布,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杀虫剂,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物理控制:通过热水、高温蒸汽等物理手段对红火蚁巢穴进行处理,达到控制红火蚁种群数量的目的。

六、红火蚁的处理方法1. 当发现红火蚁巢穴时,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红火蚁的进一步扩散。

我国红火蚁的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

我国红火蚁的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

我国红火蚁的情况调查及防控措施红火蚁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存在巨大危害,自2003年起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这一物种,我国需高度重视红火蚁的危害及防治工作。

本文对红火蚁的特点、我国红火蚁的现状、目前的防治策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红火蚁的具体防治措施。

1 红火蚁的特点据Vinson 1997年介绍,红火蚁是一种群居性昆虫,其具有两种社会类型,一种是单蚁后的单后型,另一种是多蚁后的多后型。

据邵敬国等2008年的研究,我国多后型与单后型共存,但以多后型为主,其中多后型与单后型的比例为4:1。

红火蚁可以有多个蚁后,它们可以活6~8年,一年生产250,000只工蚁(Kate & Jeff,2015)。

红火蚁耐受最低温度为3.6℃,最高温度为40.7℃。

在气温为11~42℃时,工蚁均可外出至地表觅食,而在20~36℃时达到觅食活跃温度,通常凉爽季节的白天,尤其是中午时间,以及炎热季节的早晨、傍晚、和夜间,工蚁除外觅食比较积极。

当春天的周平均土壤温度升高到10℃以上时,蚁后开始产卵;当温度达到22℃和22.5℃以上时,工蚁和繁殖蚁开始出现化蛹和羽化;当温度达到24℃及以上时,繁殖蚁可发生婚飞,而婚飞的基本条件是气温达到24~32℃,空气相对湿度约80%。

红火蚁的自然扩散主要依靠繁殖蚁的婚飞。

当气温、湿度等气候和环境条件合适时,繁殖蚁会从成熟蚁巢中出巢,飞到大约90~300m的空中进行交配。

当完成交尾后,大部分雌蚁可飞行数百米,极少数可飞行3~5km,降落后寻觅构筑新巢的合适地点。

如有风力的助力,则可扩散至更远,最远数据可达16km。

建巢后,一般1~2个月会迁移一次,迁移的距离约为1~10m,大部分迁移距离为3~5m,而迁移的方向是随机的。

而多后型经常采用分巢的方式建立新群体,也就是一部分蚁后带领一部分工蚁离开原来的巢穴,在附近寻觅合适的地址建立新巢。

随着国际及国内贸易的发展,红火蚁的人为传播扩散也在逐渐增多,主要依靠苗木、花卉、草皮等植物的调运,以及垃圾、土壤、堆肥、农耕机具设备、包装物、货柜等物品或工具的运输而进行远距离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入侵生物-- 红火蚁Solenopsis indagatrix Buren
2018年10月5日星期五
1
引言
• 入侵红火蚁 ( 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因被其叮咬后如 火灼伤般疼痛而得名,拉丁文名称的意思是 “无敌的蚂蚁”。
4
5
分类地位
• • • • • •
红火蚁Solenopsis indagatrix Buren, 膜翅目Hymenoptera, 蚁科Formicidae, 家蚁亚科Myrmicinae, 火蚁族Solenopsidini, 火蚁属Solenopsis。
6
二、红火蚁的形态学特征
• 头和身体的颜色为铜棕色,腹部的颜色较深;体型很小, 在一个蚁巢内个体大小相差悬殊,从3-6毫米不等,这是 种行为在蚁巢附近特别明显。
• 他们的巢为圆形的小丘,高达30-40厘米,在蚁丘之上没
有明显的入口或出口,蚁丘常建在地上一些物品旁边或其 下面,例如木材、原木、岩石、砖、铺路材料等等。小丘
一般很明显,通常可在开阔区域内发现,例如草坪、牧场、
公路旁和未使用农田。小丘很少出现在经常耕作的地区。
7
头和身体的颜色为铜棕色, 腹部的颜色较深;
入侵红火蚁成熟蚁巢有明显的蚁丘;入侵红火蚁初期蚁巢
16
入侵红火蚁蚁巢内部构造
其它蚂蚁成熟蚁巢
17
三、生物学特征
1、种群
有翅雌蚁和雄蚁。一个蚁巢内通常包括50-数百万个个体,其
中包括1-数个蚁后。 • 蚁后:可生育的雌性蚂蚁要么是已交配的卸下翅膀产卵的蚁 后,要么是尚未交配的有翅蚁后。蚁后可活7年以上。蚁后对 整个蚁巢的生存起着关键作用。每天可产卵1500多粒。一些 卵为不育卵用来喂食工蚁和幼虫,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蚁,受 精卵可发育成不育的雌虫(工蚁)和有翅的生殖蚁。蚁后还 通过释放外激素来调控工蚁的行为。
8
二、红火蚁的形态学特征(续)
• 美国有4种本地火蚁,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 Fabricius和南部火蚁S. xyloni McCook最为常见,入侵 红火蚁进入德州后大量地取代本地种,引起人们的广泛 关注。
• 我国有3种火蚁属种类,猎食火蚁 Solenopsis
indagatrix与知本火蚁 S. tipuna 为两种本土产的火蚁种 类,但这两种的体型小(< 2.2cm),族群个体有限,且无
• • 1999年9-10月,台湾桃园与嘉义地区发现入侵红火蚁。 2001年成功跨越太平洋,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及澳洲的布里斯班建立 了新的种群,对受害地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

• • •
2004年中国大陆广东省的吴川地区发现。
2005年初香港地区发现。 广东吴川、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广西北海、南宁,湖南张家 界,福建龙岩等地区相继被发现 。 2014-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
18
• 红火蚁的一个族群由5种类型的蚂蚁组成-蚁后、工蚁、兵蚁、
• 工蚁:突出特点是体长变化很大,一个蚁巢内的成熟工 蚁体长可从2-6mm。工蚁可活2-3个月。工蚁的功能由其 龄期、大小和蚁巢的需要决定。新羽化的工蚁担当保育 员和喂食蚁后和巢内其他成员,随着年龄增长,其角色
转为维护、清洁和保卫蚁巢,最老的工蚁则是兵蚁。
10
3、无前伸腹节齿
A. 无前伸腹节齿 (RIFA)
B. 前伸腹节齿明显
11
• 4. RIFA具有明显的复眼,由数十个小眼组成。(相近 的猎食火蚁 Solenopsis indagatrix与知本火蚁 S.
tipuna 仅由数个小眼组成。)
猎食火蚁
红火蚁
南部火蚁
12
5、唇基中齿明显;6、兵蚁头部比例较小,7、后头 部平顺无凹陷;8、兵蚁大颚内缘有明显小齿
兵蚁亚品级,不具威胁性。另一种热带火蚁 S.
geminata ,体型大小与入侵红火蚁相似,也有兵蚁品级, 虽也具明显攻击性,但族群数量相对于入侵红火蚁则较
少,威胁也较小,不易引起过敏性伤害。
9
1、中躯与腹部间有2个明显结节
2、触角10节,锤节部份由2节组成 、明显彭大
分类 火蚁属 大头家蚁属 拟大头家蚁属 触角节数 10 12 11 锤节节数 2 3或4 2
• 有翅雌蚁和雄蚁:成熟的蚁巢会产生许多有翅的可生育 的蚁,雄蚁的作用就是与新蚁后交配。交配后不久,雄
虫便死去,而雌蚁则扩散建立新蚁巢。
入侵红火蚁唇基中齿明显;热带火蚁无唇基中齿
入侵红火蚁头部比例较 小,后头部平顺无凹陷
热带火蚁头部比例较大, 后头部凹陷明显
13
9、大小
入侵红火蚁 (RIFA) 与热带火蚁 (TFA) 的工蚁 (W) 与兵蚁 (S)
14
15
10、蚁丘
• 蚁丘也可作为快速鉴定入侵红火蚁的方法之一。入侵红火 蚁是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会以土壤堆出 高约10-30cm的蚁丘,甚至可达60cm,底部30-50cm。小丘 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没有明显的入口或出口。其他种类的 蚁丘不会高出地面10cm。但是,入侵红火蚁族群在成熟前 的蚁丘并不明显,容易与其它种蚂蚁的蚁巢混淆。
区的农业与环境卫生带来严重问题和巨大的经济
损失,每年估计损失约60亿美元以上,美国用于 红火蚁的化学防治费用每年需60-120亿美元;
3
虽然美国其它未被入侵的州及全世界各国皆极力
防范入侵火蚁的侵入,但因交通便利且世界贸易全
球化的趋势快速发展,防堵火蚁向外扩散的策略显
得力不从心,红火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
• 它不仅取食作物,叮咬牲畜,还攻击人类。被 它叮咬之后,火烧般疼痛,并出现水泡脓疱, 严重者甚至会因过敏而死亡 。
• 该蚁的入侵和传播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 心理恐慌,甚至会带来生态危机。
2
一、概述
•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 ( Parana ) 流域
(包括:巴西、巴拉圭与阿根廷);
• 在1920-1930年入侵了美国阿拉巴马州(Alabama) 的摩比尔港(Mobile) ,随后在美国东南部传播。 目前在美国南方已有12个州超过1500多万亩的土 地分布有入侵红火蚁,给美国南部这些受侵害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