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赏析(优.选)

合集下载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和文学家,她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著称。

以下是一些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通过描绘溪亭日暮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词中的“兴尽晚回舟”和“误入藕花深处”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美景而忘返的心情。

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则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想要回归却不得的苦闷心情。

1.《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惶的我。

这首词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通过“谁伴明窗独坐”和“影儿俩个”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孤独无依的境况。

而“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则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和寂寞的恐惧。

1.《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以“寻寻觅觅”开头,通过描绘冷清凄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失落和悲伤的心情。

词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描写了作者借酒浇愁和孤独寂寞的感受。

而“满地黄花堆积”则通过描写凋零的菊花,表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悲伤。

以上是对李清照经典诗词的一些赏析,她的作品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李清照宋词赏析

李清照宋词赏析

李清照宋词赏析(一)《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作品介绍】也题作《浣溪沙·闺情》,被选入《全宋词》。

此词以清丽的风格,寓伤春之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格高韵胜,富有诗的意境。

可以“唐风”、“庚调”论之。

【原文】浣溪沙·闺情作者:宋·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1、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3、飞:《历代诗余》作“偎”4、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5、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6、一面:整个脸上。

7、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8、韵:标致。

9、笺:纸,指信笺、诗笺。

【简析】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

“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

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

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

宋词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宋词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篇1: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诗词全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诗词全集:《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篇2: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李清照诗词全集:《点绛唇·寂寞深闺》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诗词全集:《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诗词全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诗词全集:《永遇乐·落日熔金》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诗词全集:《声声慢·寻寻觅觅》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文学_李清照最有名的诗词鉴赏

文学_李清照最有名的诗词鉴赏

李清照最有名的诗词鉴赏李清照诗词鉴赏(一)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婉约派诗词李清照婉约词有赏析(精选5篇)整理

婉约派诗词李清照婉约词有赏析(精选5篇)整理

婉约派诗词李清照婉约词有赏析(精选5篇)整理婉约派诗词李清照婉约词有赏析(精选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婉约派诗词李清照,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婉约派诗词李清照婉约词有赏析篇1词牌名:念奴娇|朝代:宋朝|: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味道。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周,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念奴娇·萧条庭院》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别本题作“春恨”、“春情”等。

从一场春雨中引发出种种难以排解的愁绪。

上片由春闲引发对远人的思念。

下片通过抒写春寒之日的凄清,反映百无聊赖的心情。

李清照作为婉约派词风的代表,尤以描写细腻、细中见情为特长,本词可见其功力。

婉约派诗词李清照婉约词有赏析篇2词牌名:如梦令|朝代:宋朝|: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受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定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早晨她急迫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马虎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照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订正其观看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全词充分体现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进展,跌宕起伏,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婉约派诗词李清照婉约词有赏析篇3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李清照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李清照诗词解析

李清照诗词解析

李清照诗词解析摘要:一、李清照概述二、李清照诗词赏析1.如梦令2.一剪梅3.声声慢三、李清照诗词的艺术特点四、李清照诗词的价值和影响正文:一、李清照概述李清照(1084 年- 约1155 年),字易安,号称秋爽斋主人,生于北宋晚期,是中国古代著名女词人。

她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为进士、知名诗人,因此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

李清照的词作主题丰富,包括爱情、离别、闺怨、忆旧、寓言等,以豪放、清新、婉约、含蓄等多种风格交织,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坚韧,成为宋词的一朵奇葩。

二、李清照诗词赏析1.如梦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一剪梅《一剪梅》本篇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

上阕从秋日独自泛舟出游写到明月高照闺楼,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出外或者归家,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心上之人,盼望他从远方寄来锦书”。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词中以秋景、秋声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故国、故人、往事的深切怀念。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李清照诗词的艺术特点李清照的诗词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如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绘、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她的词作既有豪放的气魄,又有婉约的柔美,展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和情感世界。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我在此整理了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11、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3、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一起来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何况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并言,并言?应当就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双数两句,言面上虽然只写下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毕宿酲尚未天下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醉酒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心看见明朝海棠花胡,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尝了过量的酒,直至今朝尚有余醉酒。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并言?并言?应当就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馈电,也像自言自语:这个贪玩的丫头,你晓得不晓得,园中的海棠必须就是绿叶茂盛、红花稀疏才就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拾起一地残香——李清照诗词赏析【卷首语】她是最有才华的女人。

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蕴育了她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她的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她是最幸福的女人。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她也是最落迫的词人,目睹国破家亡,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她用婉约的词无力的控诉着国破与家亡,和着泪,写下斑斑的长句。

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性,她的词迷醉了苍生,却迷醉不了自己,悲凄一生怎一个愁字了得!让我们一同走入她的诗词,走入她的人生……【诗人简介】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

少年时即作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

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过着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的生活。

后金人大举南侵,发动“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

夫赵明诚患疾卒于建康,李清照只好携带书帖典籍出逃,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散失大半。

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

晚年的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绍兴四年,她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其间大量词作堪称千古绝唱。

绍兴二十六年,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经典赏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真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

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练习】1、词作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里读到的?2、任选一句从用词的角度加以赏析。

⑴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其早期词作。

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昨夜雨疏风骤⑵,浓睡不消残酒⑶。

试问卷帘人⑷,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⑸。

【注释】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练习】1、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绘词中之景。

2、“绿肥红瘦”句自古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③溪亭④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⑤深处。

争渡,争渡⑥,惊起一滩鸥鹭⑦。

【注释】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③常记:长久记忆。

④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⑤藕花:荷花⑥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⑦鸥鹭:泛指水鸟。

【练习】1、该词包含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2、本词寥寥数语,但意境深远,请任选一处从用词的角度进行赏析。

声声慢该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

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练习】1、请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句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诗人生平具体要析“愁”的具体内容。

念奴娇·萧条庭院《念奴娇·萧条庭院》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别本题作“春恨”、“春情”等。

作者从一场春雨中引发出种种难以排解的愁绪。

上片由春闲引发对远人的思念。

下片通过抒写春寒之日的凄清,反映作者百无聊赖的心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①。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②,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③。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④,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⑤,更看今日晴未⑥。

【注释】①“又斜风”二句: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里反用其意。

重门:多层的门。

②险韵诗:以生僻而又难押之字为韵脚的诗。

人觉其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并无凑韵之弊。

③玉阑干:栏杆的美称。

④“清露”二句:此系引用《世说新语·赏誉》篇的成句。

⑤烟敛:烟收、烟散的意思。

烟,这里指像烟一样弥漫在空中的云气。

⑥晴未:天气晴了没有?未,同否,表示询问。

【练习】1、词中的景灵动飘渺,请任选一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2、词中包含着多种情,请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清平乐·年年雪里《清平乐·年年雪里》是一首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

此词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

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悲苦之感和亡国之忧,感慨深沉。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⑴,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⑵,萧萧两鬓生华⑶。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释】⑴挼(ruó):揉搓。

⑵海角天涯:犹天涯海角。

本指僻远之地,这里当指临安。

⑶萧萧两鬓生华:形容鬓发华白稀疏的样子。

【练习】1、请简要分析此词表达的情感。

2、请结合写作背景简要分析“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一句的表达效果。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薄雾浓云①愁永昼,瑞脑②消③金兽。

佳节又重阳④,玉枕纱厨⑤,半夜凉⑥初透。

东篱⑦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⑧黄花⑨瘦。

【注释】①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②瑞脑: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详见《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注。

③消:《花草粹编》等作“喷”。

④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⑤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 厨,《彤管遗篇》等作“窗”⑥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⑦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

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⑧比:《花草粹编》等作“似”⑨黄花:指菊花。

《札记·月令》:“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练习】1、请分析“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的表达效果。

2、结尾三句历来广为传诵,请简要要析原因。

武陵春⑴·风住尘香花已尽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

风住尘香花已尽⑵,日晚倦梳头⑶。

物是人非事事休⑷,欲语泪先流⑸。

闻说双溪春尚好⑹,也拟泛轻舟⑺。

只恐双溪舴艋舟⑻,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⑴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⑹“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