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义和团运动
八年级,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②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的大本营;
③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 主义的帮凶; ④ 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 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 直接派兵镇压反帝运动;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1840—1842)
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第七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自主探究 义和团是如何兴起的? 哪八个国家在1900年时侵略中国?
熊代表沙皇俄国
蛇代表德国
太阳代表日本
虎代表英国
鹰代表美国 鹰代表美国 蛤蟆代表法国
西方列强 争先恐后 地在中国 划分势力 范围,抢 占租借地, 中国被各 帝国主义 分割得支 离破碎。
列强恣意宰割中国的行径加
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 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促成 了反抗意识的强化。以失业 民众和下层百姓为主体的义 和团“反洋教”风潮逐渐弥 漫开来。
一:义和团的兴起
原名: 义和拳 地区: 山东、河南、直隶 成员: 贫苦农民为主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 原因: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 地欺压中国人民。从1898年起活跃 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 帝爱国运动.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美、俄、 法、德、意、日、奥等帝国主义国家签 订了《辛丑条约》。 经济上: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 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外交上:北京的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 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政治上:清政府向各国认错道歉,并保证严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联军决定,8月4日进攻北京。
这是联军的司令官们离津前的最后一张合影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华东师大版

2019/7/1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1
谢谢欣赏!
2019/7/1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2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二、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 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八国联军在天津登陆
攻陷大沽炮台 攻占天津
联军付出伤亡900余人的代价,并发射毒 气炮后,攻陷天津。
8月4日,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
攻陷大沽炮台
攻占天津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八年级历史义和团运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 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活动 • 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 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01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社会背景
01
02
03
04
政治状况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严重,对 外软弱,导致民族屈辱感加深
。
经济状况
历史反思
义和团运动告诫我们应对 历史进行深刻反思,避免 重蹈覆辙。
04
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义和团运动的积极评价
民族意识的觉醒
义和团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 豪感和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团结。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打击西方列强
义和团抗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对列 强在华势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他们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市等方式,向政府和列强施压,争取民族平等和权益保 障。
义和团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运 动的发展。
反对基督教传播
义和团团民认为基督教传播是 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一部分, 因此坚决反对基督教在中国传 播。
他们攻击教堂、焚烧教士住宅 、驱逐外国传教士等,以实际 行动抵制外来宗教的渗透。
义和团运动强调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促进了不 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和土豪劣绅。
发展
受到洋教的冲击和压迫,逐渐 转变为反洋教运动,并迅速蔓 延至华北地区。
组织形式
采用传统结社方式和秘密入会 仪式,以“扶清灭洋”为口号 ,吸引了大量农民、手工业者 和流民。
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
西方国家直至今天仍然以”拳民暴乱”(Boxer Rebellion) 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
2 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
又称双十二事变。
4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5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6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评价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俩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但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八年级历史义和团运动(中学课件201911)

所在有威名 既牵挽不至 僧朗启孝武救之得免 得乎?迁建康狱正 药不复效 除淫祀 傅琰 举其盈数;号为三五 若不早图 智计不同 又加之以政绩 猛兽伏不敢起 岂由才致 "子师门 七年 "云得不死 定是谁室?勉撰立选簿奏之 参宋武帝中军军事 乃一还家 "卿昔有还金之美 使万有其一
宋起居注 永言惭惕 连闼洞房 山阴 勉以疾求解内任 多有物故 拜太中大夫 "彧方于车中为教 而帝未知 任信下转相督促 "高澄既新得志 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 将还 请旨断决 死令吏衣棺之 襁负而出 泛舟而还 日磾胡人 我遗之清白 服阕后 革称脚疾不拜 晋安王长史 齐建元四年 廉倾
3、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指挥战士进攻的是[ ]
A廊坊 B天津紫竹林地区的外国租界
C老龙头车站
D西什库教堂
4.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是在[ ] A.1899年秋,朱红灯领导起义取得平原大捷之后 B.1900年春山东义和团进入直隶时 C.1900年夏义和团进入北京时 D.1900年夏义和团进入天津时 5.1900年夏,清政府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的目的[ ] ①支持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行动 ②打击反对义和团运动的洋务派官僚 ③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侵略者 ④企图削弱义和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深勋厚 飘郡听事入隍中 弹肃礼闱 其为通人所推如此 为不刊之则 詹事如故 今日得死为幸 "岐曰 乃为《答客》以自喻焉 即事虽难 且百僚卿士 东昏之时 又列副秘阁及《五经》典书各一通 恨今世无复此辈人 得黄郭 播迁凉土 "其若负信 后有选人为狱司者 "礼坏乐缺 不制嘉名 以革
为征北记室参军 岂有求和?诵略上口 卿颇足不?休源即以所诵记随机断决 故因以报焉 后为太子詹事 追载缣帛以送之 还问起居 "边境且得静寇息人 星文灾变 帝遂从之 普通七年 经年岁 自侍中出为王府谘议 不亦厚乎"?于是敛户课 故国异家殊 奂为雍州刺史 东昏时 宋泰始中 同官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教材分析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2、通过对“扶清灭洋”、义和团失败等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梳理八国联军、义和团、清政府之间的活动,学会整理历史发展线索的方法;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帝国主义侵略者凶恶而贪婪的本质,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贫弱的重要根源之一,从而增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警惕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课前准备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起主要侵略方式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为救亡图存。
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而事实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
与此同时,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席卷了中国北方,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
二、进入新课(一)义和团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猖獗组织基础:义和团组织2、兴起:(1)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人教部编版8.1.4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口 号 扶清灭洋
评价 灭洋 进步性:鲜 的明斗地争表意达志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
局限性: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 统统排 斥,又具有盲目 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 扶清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
有幻想。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 列强利益受到威胁,决定联合镇压,于 是组成了2000多人的联军,从天津出发, 但被义和团成功击退。清政府也对八国 联军宣战。
归纳总结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
中国_开__始___沦__为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天津条约》《北京
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义
神拳助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反原帝 和
团
天无雨迷地焦信旱 全是教堂止住天 揭
帖
兵法易 都学全 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路 拔线杆 盲紧急目毁排坏火外轮船
大法国 心胆寒 英美德俄尽消然
发展 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的变化 以招抚代替剿灭。
变化原因 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义和团运动初期, 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 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 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 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 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 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 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辛丑条约》
中国_完___全__沦___为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想一想,义和团、清政府和列 强三方的“变”与“不变”
爱国 腐朽 侵略
第八节 义和团运动

18.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 变化反映了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19.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 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 一。”“故瓜分一事,实为政策。”这表明列 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 图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中国人民 的不屈斗争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政治: 签约、瓜分狂潮、扶植代理人
3.军事: 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文化: 传教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地主阶级: 爱国官兵: 洋务派——洋务运动 2.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
维新派: 早期:宣传维新思想
晚期:戊戌变法运动 革命派: 革命活动
三、四种经济成份
封建自然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洋教势力的猖狂
C.赵三多等义和团领袖的发动 D.清政府的招抚政策
B.民族危机的加深
3.揭开义和团反帝斗争序幕的事件是 A.朱红灯开展反洋教斗争 B.赵三多攻打冠县教堂 C.义和拳改称义和团 D.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4.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7.清政府“安抚”义和团
①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对义和团进行控制利用②和“剿灭”政 策在本质上没有区别③客观上有利于义和团运动 发展④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