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农村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农产品的竞争力则是决定农村经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农产品质量、价格、营销等角度,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一、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的质量对于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农村经济发展所生产的农产品应保证安全、新鲜、无污染,符合国际标准。

例如,对于水果蔬菜来说,是否有合格的农药残留,是否符合国际食品安全标准都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二、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的价格也是决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村地区应通过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以提供合理的价格竞争力。

此外,还需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价格,增加出口的竞争力。

三、农产品营销好的营销策略能够为农村经济带来更大的竞争力。

农产品的包装、品牌推广、营销渠道等都对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农村经济需要积极探索大数据、电商平台等新兴营销工具,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以增强竞争力。

四、农产品升级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升级农产品。

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引进,农村经济应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溢价能力。

例如,农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能够为农村经济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五、农产品多样化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多样化农产品。

通过种植和养殖的多样化,可以为农村经济提供更多的农产品选择,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多样化的农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六、农业旅游农业旅游能够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景观、特色农产品和农业文化,发展农业旅游可以为农村经济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七、农产品合作社农产品合作社能够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产品竞争力。

通过组织农民合作、优化生产方式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合作社可以提供更加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八、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二 、测算结果及评价
采 用 贸 易 竞争 力指 数 法 ,利 用 国 研 网 相 关 数 据 ,对 浙 江 省 农

产 品贸易竞 争力计算如下
参考文献 :
表 浙 省 产 贸竞 力 教 江 农 品 易 争指
22 0 。 0 26 0 28 值 0 23 O 0 O 27 0 均 0 0 《 5 0 0 0 2 2
羯 32 49 6 871倒 1523 20 6 4 52 O 1 68 1740 2 0 8 4 2 1 9 6 5 1 7 0 弱 2 3 4 8 5 6 3 4 0 0
帼 1 10 4 17 5 25 5150 稚 1 坞 14 9 23 7 3 1 卿 5 嘲 0 o 7 9 2 0 5 6 昭 5 0 7 9 2 0 8 34 彻 4髓 7 1 7g 必 = 3 35 o 栅8 1 5 8 率 i l 9 2 0 0 5 0 1 6 鼬 3 4
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评价
鞠 谷 尚勇 浙 江工 业大 学
『 摘 要]国际贸 易竞 争指 数计算结 果 表明,浙江省 的农产品
除 粮 油 产品 外 ,其 余各 大 类 农 产 品仍 具 有 很 强 的 国际 竞争 力;而
明 6 7 1 14 7 29 23 ㈣ 5 御 l 3 l4 0 3 40 2 2 3 6 2 1  ̄ 0 鼬 o 3 2 4 2 3 d 8 麟 2 2 3 5 f 94 6 5 1 9 8 2 9 9 9 2 1 3 哟 9 4 9 1 1 3 0 6 2 9 6 ∞ 幽 1。 0
出 口 因此 越 来 越 受置 于 部 分 国家 的 经 济 发 展 与 进 口需 求 , 江 省 浙
贸易竞争力指数法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国某产业的出 口额减去其进 口额之差 与该 国该产业 出1额加其进 口额之和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3 :

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进入21世纪,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虽然农产品国际贸易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而下降,但农产品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因为农产品的这种重要性,世界各国处于本能对本国农业进行保护,但农产品国际贸易正越来越趋于自由化。

各国在农产品进出口上存在激烈的竞争。

这意味着世界各国的农业,尤其是新世纪的世界农业,已不再是互无关联,而是愈来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一国农业往往会对其他国家的农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浙江虽然是一个以非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强省,但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农产品的竞争力依然与广大农民的利益休戚相关,所以研究农产品的竞争力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农产品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浙江农产品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为浙江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在从以往的价格竞争为主,转变为以质量、技术含量和价格的全方位竞争。

尤其是世界农产品市场,更是以质量和技术含量为主的竞争。

如何使浙江农产品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浙江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平台,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拟通过对浙江农产品竞争力的现状分析,进一步研究浙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应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变化的趋势,从而提出提高浙江农产品竞争力的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Joseph C Salvacruz(1996)采用国际市场份额、国际市场份额获利指数和出口比重三种竞争力衡量方法,比较了美国和东盟成员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结果表明,美国的竞争力保持稳定而东盟成员国的竞争力波动较大。

Buckley et al. (1998)首次区分了三种不同的竞争力衡量的概念,即竞争力绩效(Competitive Performance)、竞争力潜力(Competitive Potential)和竞争力实现(Competitive Process)。

“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开题
报告
题目: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贸易成为了我国外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了解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探究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我国农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案例比较、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究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原因,分析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内容:
1. 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 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因素及其对策。

4. 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探索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因素,以及了解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情况。

同时,能够对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加速,农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对浙江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掌握其优势和劣势,提高其竞争力,促进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和贸易。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以浙江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浙江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和消费等方面的因素,深入探讨其国际竞争力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浙江省农产品的特点和竞争优势分析;
(2)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分析;
(3)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和竞争力分析;
(4)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政策和环境分析;
(5)针对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方向。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三、预期成果和研究意义
通过对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预计可获得以下成果:
(1)掌握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和竞争优势;
(2)分析浙江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和市场份额;
(3)深入了解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和竞争力;
(4)提出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可行性建议和发展方向。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浙江省农产品的发展和出口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全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农产品市场国内外竞争力分析

农产品市场国内外竞争力分析

农产品市场国内外竞争力分析农产品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层面,分析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并在最后进行总结。

一、国内竞争力分析国内市场作为农产品的首要销售市场,其竞争力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内农产品市场中,竞争力的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农产品的质量、价格、供应链等。

首先,农产品的质量是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优质的农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能够占据市场份额。

因此,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其次,农产品的价格也直接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通过合理定价,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

最后,供应链的完善也对农产品的竞争力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个高效的供应链能够保证农产品的及时交付和良好的品质,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农产品市场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品质和品牌三个方面。

首先,价格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之一。

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他们在生产农产品时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出口到国际市场,从而形成了竞争优势。

其次,品质也是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国外农产品以其高品质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最后,品牌是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品牌营销,农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消费者。

三、提升国内竞争力的对策为了提升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抽检力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

其次,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加强农业供应链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为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并探讨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农产品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农业大国的激烈竞争。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品质、较低的成本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首先是品质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以其高品质、绿色、有机等特点,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我国的一些农产品在品质方面与之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是成本问题。

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农业大国的生产成本通常较低,他们能够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科技创新等方式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一些农产品在生产成本上存在一定的劣势,这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不足。

再者是品牌影响力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如何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质量管理和提升品质。

我国农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品质。

要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还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

其次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要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技术创新、降低物流成本等方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再者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取得了较快的增长,并且在国际市场上逐渐获得了一定的竞争力。

下面将从质量、价格、品牌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质量是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农产品在提高产量的也注重提高质量,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品质不断提升。

我国的农产品往往具有优质、绿色、健康的特点,能够满足国际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我国还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提高了监测控制能力,提高了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价格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农产品普遍价格较低,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规模效益,以及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也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贴息融资等,使得我国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具有竞争力。

品牌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在农产品出口方面逐渐树立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品牌,如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乳制品行业通过质量升级、品牌建设等措施逐渐恢复了市场信心,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我国还加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工作,通过品牌推广和建设,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竞争力。

市场开拓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积极开展对外投资,通过建立农业合作园区、设立农业合作企业等方式,加强了与一些农产品进口国的合作关系,扩大了对外贸易。

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展会、洽谈会等活动,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了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通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降低价格、树立品牌形象和积极开拓市场等措施,我国农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出口的良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立论依据开题报告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浙江省素有‚ 七山一水二分田‛ 之称,是一个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地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和浙江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较快。

且浙江省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而土地资源却相对较少,政府重视高效农业和外向农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各地开展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利用,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

种植进口品种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已发展为浙江省的农业优势产业,出口企业和广大种植户通过种植进口品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浙江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在进口方面,据海关监测,进口农产品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走高,检测费用的增加和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目前,农产品企业困难重重,许多出口企业已出现亏损,形势非常严峻。

本文主要基于浙江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实际,针对贸易的现状、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的相关因素、发展的趋势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运用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文献回顾和数据等实证分析,研究浙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予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其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改善。

2.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古典经济学中,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域或地区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资金、要素禀赋等各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

亚当〃斯密创立的绝对优势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都沿袭了这一看法。

对国际竞争力理论进行的系统的研究从 2 0 世纪8 0 年代已经开始,哈佛大学的Por t e r 教授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 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认为,分工是市场交换的基础,也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

分工和市场交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财富的增进。

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

斯密主张,各国都应该选择自身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相互交换,这对贸易双方都有好处。

但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释当绝对优势集中在一方时出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这一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多数国家必定会有相对优势。

如果国家在某一产品上的相对优势不是可持续的,那么这一相对优势就不是这个国家的竞争优势。

基于 1 0 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根据企业凭以竞争的生产率,第一次给出了理论解释。

诸如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之类的传统比较优势,波特解释了它们作为财富的源泉是如何被替代的,以及对于竞争力泛泛的宏观经济解释是不充分的。

国家竞争优势论通常被称为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以及公司战略。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也有相关的研究。

大多国内学者运用上述古典理论深入分析了浙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竞争优势。

李崇光 ( 2 0 0 0 ) 通过简要描述土地、劳动力、资金要素和技术进步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提出了在WTO框架下,我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应当转换思维,改变以往的初级型、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模式,变为高级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模式。

蔡秀玲 ( 2 0 0 2 ) 曾提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过小,而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过剩。

因此,她提出,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较大量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孙立新、秦富、白人朴(2002,2003)通过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的研究,得出结论:中国的大豆生产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而粮食等多种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则正逐步丧失比较优势。

而相对于土地密集型产品,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依然具有比较优势,是较有竞争力的农产品。

唐震、张玉洁(2006)利用贸易竞争指数对2000-2004 年期间通过实证估算我国11 类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根据TC值的大小将农产品分为极强竞争力、很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一般竞争力、弱竞争力、极弱竞争力这六类,并能预测变动趋势。

顾国达、张磊 ( 2 0 0 1 ) 对我国 6 大类共 1 0 种出口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研究发现我国畜产品的比较优势处在一个下降趋势之中。

除了活猪和蜂蜜具有较明显的出口优势外,其他几种畜产品正处于没有优势或者优势逐渐丧失的不利境地。

付洪良、王永龙 ( 2 0 0 7 ) 利用‚ 钻石理论‛ 分析了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状况,并提出了组织要素提升农产品生产主体竞争力、制度要素提升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信息要素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加入WTO以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对外开放的压力中有了明显的提高,李景霞提出了我国自加入WTO以后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的问题,严峻的外部环境、制约发展的内部体制等一系列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长期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我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及措施,以此使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能够继续得到有效的提升。

丛海彬(2006)针对技术贸易壁垒逐渐成为制约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及区域发展的瓶颈的背景下,提出了加大标准力度,采用、实施国际标准,建立基地、提升品质、建立品牌,促进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

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影响农产品贸易的因素逐渐增加,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环境将日趋复杂,许多国内外学者将有关国际竞争力的理论、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应用到对农产品的分析中,从不同角度考察了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浙江省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竞争优势有待进一步增强,应及时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中资本的形成并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提升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

通过对于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学者们对于浙江进口贸易结构以及它对经济的影响做了深入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际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总体来看,浙江省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竞争优势有待进一步增强,应及时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中资本的形成并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提升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

3.参考文献[1]孙立新,秦富,白人朴.我国大豆的竞争能力及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2003(5).[2]唐震,张玉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迁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9(4).[3]顾国达,张磊. 我国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7).[4]丛海彬.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3).[5]蔡秀玲.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与发展‚1.5产业‛[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7).[6]李崇光,于爱芝.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整合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2).[7]付洪良,王永龙.生产要素基础性重构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 ].商业时代,2007(30).[8]Michael.E.Porter.TheCompetitiveAdvantages of Nation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0.[9]AdamSmith.The Market and the state:essays in honour of Adam Smith[M].Oxford:Clare ndon Press, 19 76.[10]DavidRicardo.DavidRicardo:notesonMalthus's‘M easureofvalue’[M].Cambridge,New York : C ambri dge Uni ve rsity Press, 1992.[11]BertilGotthardOhlin.Interregionalandinternationaltrade[M].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 rsi ty Pre ss,1967.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 引言1 .1 国际背景1 .2 国内背景1 .3 理论依据2 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发展状况分析2 .1 浙江农业发展状况2 .2 浙江农产品进出口发展状况3 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3 .1 指标选取3 .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 .3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整体评价3 .4 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4 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存在的问题4 .1 农产品存在的问题4 .2 农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 .3 农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5 提高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本论文主要研究浙江农产品进出口国际竞争优势、进出口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的措施,同时结合一些实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所需文献、实证及数据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等数据库、浙江省统计局以及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协会网等网站查找。

进度计划:第7学期第19-20 周至第7 学期第1-5 周: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做好写作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

第 7 学期第 6 -1 2 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 7 学期第 1 3 -1 4 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 7 学期第 1 5 -2 0 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