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762_人文地理学原理

合集下载

高中人文地理所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知识点总结四

高中人文地理所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知识点总结四

高中人文地理所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知识点总结四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城市土地资源的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地、交通用地等。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功能区划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因素影响下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城市区域功能区划是指城市内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竞争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区和文化区,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市政及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仓储区、景观及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也可以是空地、河流、消防车库、仓库。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2、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直接因素)高低历史文化(北京市);社会因素:种族宗教(黑人区,唐人街),人气,行政因素(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等)。

).3、功能区合理布局应注意:▷ 1.要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环境角度);▷ 3.在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四、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与城市区位大部分城市位于降水适中、气温适中的地区。

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温度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区。

在这个地带,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普遍优于内陆地区,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以至于世界城市大多集中在靠海的边缘地区。

气候恶劣的沙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城市很少。

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城市密度和规模都小于湿润季风气候的东南沿海地区。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解读一、人口地理学1.人口分布与密度:研究人口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分布情况,以及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2.人口迁移:研究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包括城市化、农村人口流出、劳动力流动等。

3.人口增长与控制:研究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及如何进行人口控制。

二、城市地理学1.城市发展与形态: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城市结构和城市形态的演变。

2.城市功能与区位:研究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以及城市选择一些区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如何规划城市的发展,如何进行城市的管理和改造。

三、农业地理学1.农业区位与农作物分布:研究农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区位选择,以及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类型。

2.农业发展与农业生产方式:研究农业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和影响。

3.农村地域规划与农村发展:研究如何规划农村地域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四、工业地理学1.工业区位与产业结构:研究工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区位选择和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

2.工业发展与城市化:研究工业化进程对地理环境和城市化的要求和影响。

3.工业区域规划与产业集群:研究如何规划工业区域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

五、交通地理学1.交通网络与区位选择:研究不同交通网络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和不同地区的区位选择。

3.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研究如何规划交通网络和进行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等。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地理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支持和参考。

人文地理学概述范文

人文地理学概述范文

人文地理学概述范文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人类活动和现象对地表空间的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改造和利用,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人类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内容,揭示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为人们提供了改善地球上人类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改造和利用,反过来也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定居、农业、工业、交通等活动,探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第二,人文地理学研究文化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不同文化群体在地理环境中如何形成、传承和演变的学科。

它关注文化群体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文化景观的形成和文化传承的机制。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群体的宗教、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人文地理学揭示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也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人文地理学研究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学科。

它关注城市的形成、演变和功能,以及城市内不同环境和社会群体的空间分布。

城市地理学通过研究城市的规划、建设、居住等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也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

研究者常常通过实地考察来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具体情况,也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来获取大量数据,进行模式分析和比较研究。

此外,人文地理学还借鉴了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丰富了人地关系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总之,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人地关系、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人们深入了解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同时,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改善地球上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知识支持。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人文地理学第二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门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学科发展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讨人类文化、经济、社会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人类的行为、价值观念和社会组织等方面,人文地理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变迁。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人文地理学关注土地如何被不同的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和政治力量所塑造和利用,以及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城市规划、土地所有权和土地利用政策等方面,揭示城市发展和地理环境演变的关系。

2.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的文化特征如何在地理环境中形成和传播。

通过研究宗教、语言、民俗等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和互动关系,文化地理学揭示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和变迁的作用。

3.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产业布局、劳动力流动和商业活动等方面,揭示了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为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4. 移民与人口地理学:移民与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人口流动、移民政策和人口分布等方面,揭示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5.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结构和功能。

通过研究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城市设计等方面,城市地理学揭示了城市环境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社会科学的兴起和地理学的分化,人文地理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20世纪,随着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整理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整理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整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涉及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城市发展、人口迁移、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人文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一、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密度的分布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都对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尤其是城市化现象的兴起,使得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

这导致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如城市贫困、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

二、文化地理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包括了语言、宗教、艺术、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地理研究的是文化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例如,不同地区的人们会因地理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它涉及到产业的空间分布、交通运输、贸易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工业区的产业布局就会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的便利性也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城市地理城市是人口的集中地,也是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地理的研究关注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城市化过程使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城市中心区域的功能逐渐多样化,郊区的发展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发展方向。

五、乡村地理乡村地理研究与农业、农村发展等相关的内容。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地区也在不断变化。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人口的流动以及农村经济的多元化都对乡村地理产生了影响。

乡村地理的研究旨在找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路径。

六、旅游地理旅游地理是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带动了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

旅游地理的研究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旅游对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人文地理——精选推荐

人文地理——精选推荐

⼈⽂地理⼈⽂地理资料1.1⼈⽂地理学:以地球表⾯⼈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指⽰⼈为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球分布的规律性的学科。

1.2狭义的⼈⽂地理学包括:⼈⼝地理学,聚落地理学,⽂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

关于⼈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3⼈⽂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关系,区域与空间研究,时间序列研究。

⼈地关系:⼈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变化与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以协调⼈地关系。

区域研究:⼈⽂地理学是从地的观点去研究⼈⽂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异,区域特性。

空间分析:⼈⽂地理学关注地球表⾯的⾃然现象和⼈⽂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

时间序列研究:探讨⼈⽂空间随时间的分布形成过程。

1.4⼈⽂地理学的学科性:a.社会性(与地理学的不同)b.区域性(与其他⼈⽂学科的差异)c.综合性,空间属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即横断学科)1.5⼈⽂地理学的发展A.古希腊:埃拉托⾊尼⾸创了”地理学“⼀词,并⼒图说明⼈类⽣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B.中国古代:⼈⽂地理记述包括《禹贡》等各种地理志。

C.各国⼈⽂地理学的发展: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兰⼠,⽩吕纳:注重⼩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德的”⼤陆腹地学说“和罗⼠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流派:森谱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候与⽂明》,苏尔的⽂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前苏联流派:罗蒙诺索夫提出的”经济地理“⼀词。

D.中世纪德国地理学⼤师:洪堡(地理学)使地理学成为⼀门独⽴的科学。

李特尔(⼈⽂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的开⼭⼤师。

1.6近代⼈⽂地理学中⼈地关系理论⾃然地理环境决定论唯意志决定论⼈地相关论A.⾃然地理环境决定论:背景经验背景:⾃然地理环境对⼈类⽣理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第1章绪论

人文地理学第1章绪论

经济与地理的关系
地域分工
01
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形成了地域间的分工和专业化
生产。
区位优势
02
企业选址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
资源等。
经济发展水平
03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
异。
社会与地理的关系
01
社会结构
地理环境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不同地区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存在 差异。
播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学者开始关注宗教教义在不同地
区的传播和影响。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探索。这一时期的学者开始关注人类社会和 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增加,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城市化、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等方 面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学者开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人文地理学研究。
现代方法
综合方法
人文地理学还注重综合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及实证和规范方法 ,以全面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和规律。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引入了遥 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使得对 地理现象的观测和分析更加精确和深入。
PART 02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REPORTING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问题 。这一研究领域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环境人文地理学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人文地理学成为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领 域的研究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活动和影响。

它涉及到人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地理现象和过程。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迁移和增长等方面的地理学科。

人口数量和分布是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人口结构、迁移和增长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 人口数量和分布:人口数量指的是某一地区或国家的总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情况。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差异主要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因素等影响。

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等特征进行分类和统计。

人口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

3.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现象。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内部迁移两种形式。

人口迁移对于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4.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人口增长率是人口地理学中常用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

二、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征等方面的地理学科。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功能结构、发展规律等问题。

1.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城市的形成通常与交通、经济、政治等因素有关。

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城市扩展、城市化、城市更新等现象。

2. 城市的空间分布:城市的空间分布是指城市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城市的空间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的空间分布通常呈现出集聚和分散的特点。

3. 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功能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组织关系。

常见的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教育区等。

城市的功能结构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4.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人文地理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人文地理学原理150分
4)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二)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三)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1)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1)文化的空间现象——文化区
(2)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3)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4)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5)文化景观
2. 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基本理论
(1)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2)人地关系论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确定研究课题
(2)制定研究计划
(3)收集整理资料
(4)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
(5)分析研究
(6)研究总结
(7)成果评审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论
(1)经验主义方法论
(2)实证主义方法论
(3)人本主义方法论
(4)结构主义方法论
3.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方法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1. 人口与发展
(1)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2)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3)人口与发展
2.人口分布与迁移
(1)人口分布
(2)人口迁移
3. 人种
(1)人种的划分
(2)人种与地理环境
4.民族
(1)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2)世界民族的分布
(3)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4)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5.民俗与流行文化
(1)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2)民俗与环境
(3)流行文化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农业的起源
农业起源的地点
2.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1)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2)传统农业——本质特征、形成、类型等(3)现代农业——基本特征、类型特征等3.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1)粮食生产布局
(2)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3)畜牧业生产布局
5.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1)农业景观
(2)农业区位论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1.工业的出现与发展
(1)工业的出现与初期发展
(2)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
2.产业类型及其分布
(1)第一产业中的工业
(2)第二产业及其分布
(3)其他产业及其与工业的关系
3.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
(1)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2)工业区位论
(3)工业分布的新变化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1.聚落起源与发展
(1)城市与乡村
(2)起源与发展
(3)城镇标准
2.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2)城市化的进程
(3)城市化的机制
(4)当代城市化特征
3.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
(1)城市区位与环境
(2)城市与自然环境
(3)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
4.城市体系及城市景观与感知
(1)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2)城市的景观与感知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1.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1)语言的产生
(2)语言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功能
(3)语言的发展
2.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1)世界语言谱系
(2)世界主要语言分布
3.语言的扩散与影响
(1)语言传播特性
(2)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3)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4.语言景观
(1)世界文字及其特点
(2)地名景观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1.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1)宗教的定义以及宗教在文化中的作用
(2)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3)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
(4)世界三大宗教
2.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1)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与宗教主要的传播形式(2)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关系
(3)宗教组织
(4)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3.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
(1)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2)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3)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4.宗教景观
(1)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
(2)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
(3)宗教景观的地载差异
第十章旅游地理
1.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1)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2)大众旅游的发展
2.旅游的区域特征
(1)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概念(2)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3.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1)文化的概念与旅游地文化(2)旅游地文化的要素
(3)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
4.世界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2)世界主要旅游地国家
5.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旅游对区域环境发展的影响(3)旅游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4)旅游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十一章政治地理
1.政治与政治地理
(1)政治地理现象
(2)政治地理单元
(3)政治地理结构
(4)政治地理过程
2.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1)国家的基本特征
(2)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3)国家的中心性区域
(4)边界与边疆
3.国家权力
(1)国家权力要素
(2)国家实力分析
4.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1)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2)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1.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1)环境知觉与认知的概念
(2)地理物象的概念及其规律
(3)物象评价与外在行为
2.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1)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
(2)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二)考试要求
《人文地理学原理》研究生入学考试,旨在考察考生对人文地理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要求分为两个层次——“了解”、“掌握”。

所谓“了解”,就是要求考生基本知道本考试大纲提及的社会、政治、城市与聚落、宗教、工业、农业、旅游等各方面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所谓“掌握”,就是要求考生必须熟悉本考试大纲所提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针对经济社会领域发展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参考书目
赵荣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