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理科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完整版)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实验总结,推荐文档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讲析物理实验六大步骤分析一,清楚实验目标(题目、提出问题):探究理解:1,为什么要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压时产生电流的原因,可能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那么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这是我们学习电学必须研究清楚的问题。

2,探究谁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某一定值电阻的,电流、电压、电阻都是对同一导体在同一时间的对应值而言,即I是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是U时的电流。

所以我们要测的电流是定值电阻R的电流,电流表要与R串联;要测的电压也是定值电阻的电压,电压表要并联在R两端。

3,实验思维导向:(1)电路中电压变化可能会导致电流的变化,电阻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电压、电流同时变化,所以,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就要保证电阻不变,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就要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2)要研究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定量关系,我们需要知道导体两端电压数值不会是导体电流的队医数值怎样变化;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定量关系,我们需要知道在同一电压下导体电阻值变化时导体中对应电流怎样变化。

所以我们需要电流、电压表来测量准确的电流、电压数值,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同一导体的电压产生变化,也需要同一电压是导体电阻值产生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滑动变阻器和不同阻值的电阻。

二,明了实验原理;1,探究同一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探究同一电压时不同阻值的导体中电流与导体阻值的关系:导体阻值不同对电流阻碍作用不同。

三,合理选择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三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若干导线。

4、科学设计实验步骤,准确收集数据:1,设计电路,并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2,分步研究:(1)保持电阻不变,测量电阻两端电压U和电流I,记下数值;改变电阻两端电压,重复三次以上,记下多组数据;(2)保持电压不变,测量电流并记下阻值R和对应的电流值;改变接入电阻的大小,重复三次以上,记下多组数据。

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1(09金华)小明同学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电路图与实物图如图所示。

已知电源电压和电阻R1的阻值均恒定,电流表A的量程为0~0.6安,电压表V1的量程为0~3伏,电压裘V2的量程为0~15伏,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1A”的字样。

(1)小明按电路图将实物连接起来,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右端(填“左”或“右”)。

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A与电压表V1的示数为零,电压表V2的示数不为零,若是电路中的电阻R1或滑动变阻器R2发生故障.则故障是滑动变阻器R2断路。

(2)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电流表A与电压表V1的示数,得到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结论:当导体的阻值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实验中,记录电流表A与电压表V2的示数,得到一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I图线(实线部分),如图所示。

则该实验中,在保证实验器材安全的前提下,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3 安。

2(09潍坊)(4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电阻R/Ω 5 6 10 15 20 30电流I/A 0.6 0.5 0.3 0.2 0.15 0.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滑动变阻器R′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调整R′的阻值,使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3(09安顺)(6分)刘阳同学想利用图8 所给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在电压表尚未接入电路之前,已存在两处明显的连接错误,请你指出。

(2)假如错误已纠正,且原电流方向不变,则电压表将接在电路中a、b、c、d 四点中的哪两点才能测量R1两端的电压。

(3)上表是刘阳同学用R1实验得出的几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什么结论?写出简要的分析过程。

(4)本实验操作完成后,如果将电阻R1换成一只小灯泡,还能测量小灯泡的什么物理量?答案:(1)电流表正负接线错误,滑动变阻器接线错误(2)bc(或bd)(3)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新人教版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生实验报告

新人教版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生实验报告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1、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导体中的电流I和导体两端的电压U2、需要什么测量工具?电流I——电流表;电压U——电压表3、怎样设计实验电路?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一:控制电阻一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1、控制电阻一定,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注意:连接电路前先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值处,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正确的接线柱。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成整数倍增加(如分别为1V、2V、3V),依次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二:控制电压一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2、控制电压一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注意:连接电路前先断开开关,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值处,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正确的接线柱。

)2、记下电阻值(如5Ω),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某一值(如2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更换一个新的电阻,记下其阻值(如10Ω),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如仍为4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再更换一个新的电阻,记下其阻值(如15Ω),重复上次实验。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6、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7.(1)、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不变;(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后,下一步操作是.具体做法:实验操作要点一,实验前:1,开关断开;2,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大阻值处;3,仪表是否正确使用,电路是否连接正确;4,电流表量程选择:根据定值电阻阻值与电源电压;5,电压表量程选择:根据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阻值与变阻器最大阻值的比例关系。

6,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选择(定值电阻最大电阻值选择):定值电阻最大阻值要小于变阻器最大阻值,一般变阻器最大阻值是定值电阻最大阻值2倍。

欧姆定律实验报告11最终

欧姆定律实验报告11最终

欧姆定律实验报告11最终一、实验目的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以及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验证欧姆定律。

2、学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欧姆定律指出,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I = U /R,其中 I 表示电流(单位:安培,A),U 表示电压(单位:伏特,V),R 表示电阻(单位:欧姆,Ω)。

三、实验器材电源、定值电阻(5Ω、10Ω、15Ω 各一个)、滑动变阻器(20Ω,1A)、电流表(0 06A,0 3A)、电压表(0 3V,0 15V)、开关、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一上一下),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2、首先,选用5Ω 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1V、2V、3V,记录每次对应的电流值。

3、更换10Ω 的定值电阻,重复步骤 2,测量并记录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

4、再次更换15Ω 的定值电阻,再次重复步骤 2,测量并记录相应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电阻(Ω)|电压(V)|电流(A)||::|::|::|| 5 | 1 | 02 || 5 | 2 | 04 || 5 | 3 | 06 || 10 | 1 | 01 || 10 | 2 | 02 || 10 | 3 | 03 || 15 | 1 | 007 || 15 | 2 | 013 || 15 | 3 | 02 |以电压为横坐标,电流为纵坐标,绘制出不同电阻的 U I 图像。

通过分析数据和图像,可以发现:对于给定的电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六、实验误差分析1、读数误差:在读取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时,可能存在人为的读数偏差。

2、电表精度误差:电流表和电压表本身存在一定的精度限制,可能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存在误差。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原理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原理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原理示例文章篇一:哎呀,我的天呐!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又好奇的问题呀!我们先来说说电流吧,就好像是一条河流里流动的水。

那电压呢,就像是推动水流动的力量,电压越大,是不是就像推动水流的力量越大呀?而电阻呢,就好比是河流中的石头和杂草,会阻碍水流的顺畅。

有一次上物理课,老师带我们做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我和同桌小明都兴奋极啦!老师把器材发给我们,那一堆电线、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哎呀,这可怎么弄啊?”我着急地叫了起来。

小明倒是很镇定,说:“别慌,咱们一步一步来。

”我们按照老师说的,先把电路连接好。

我手忙脚乱地摆弄着电线,心里直犯嘀咕:“这能行吗?”好不容易连好了,打开电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开始跳动。

“哇,动起来啦!”我高兴地喊着。

我们改变电阻的大小,发现电流也跟着变化。

这不就像是,如果河流中的石头多了,水流就会变小吗?接着,我们又改变电压,电流又有了新的变化。

这难道不像加大了推动水流的力量,水流就会变快吗?通过这个实验,我算是明白了,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

这不就跟我们跑步一样吗?动力越大(电压越大),跑得就越快(电流越大),路上的阻碍越多(电阻越大),跑得就越慢(电流越小)。

所以说呀,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思考,就能搞明白啦!示例文章篇二:哎呀,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这个好奇宝宝来和大家一起探究探究这个神奇的实验原理吧!有一天,在科学课上,老师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个有趣的实验。

老师说:“孩子们,电流就像一条奔跑的小河,电压就像是推动小河流动的力量,而电阻呢,就像是小河里的石头和杂草,会阻碍河水的流动。

”这可把我给迷住啦!老师拿出了电池、导线、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这些神奇的道具。

我瞪大眼睛,心里想着:“这到底能变出什么花样来呢?”老师先把电池、电阻器和电流表用导线连了起来,就好像在搭一个小小的城堡。

实验报告: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报告: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报告: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 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2. 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3. 了解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I与两端电压V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即:I = V / R三、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压表;3. 电流表;4. 电阻箱;5. 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1. 将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依次连接成电路,确保连接正确;2. 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电阻值下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3. 分别测量多组电阻值、电流和电压的数据,确保数据准确;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5. 总结实验结论。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电阻值(Ω):10、20、30、40、50;2. 电流(A):0.4、0.2、0.15、0.12、0.1;3. 电压(V):4、8、12、16、20。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电流-电压曲线,并得出以下结论:1. 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2. 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3. 欧姆定律在实验范围内得到验证。

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导体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2. 欧姆定律正确描述了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3. 电阻对电流和电压有显著影响。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出现短路现象;2. 测量电阻值、电流和电压时,要确保数据准确,可多测量几组数据;3. 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八、实验拓展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2. 研究非线性电阻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3. 探讨欧姆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

九、实验报告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电阻值下的电流和电压数据,验证了导体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证实了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同时,实验还揭示了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报告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报告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测量电流的变化,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电阻与电流之间呈线性关系,遵循欧姆定律。

引言:电流(I)是电荷通过导体单位时间内的流动量,单位为安培(A)。

电阻(R)是导体阻碍电荷流动的程度,单位为欧姆(Ω)。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I=V/R,其中V是电压,单位为伏特(V)。

本实验通过改变电阻值,测量电流的变化,来验证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欧姆定律。

材料与方法:1.实验仪器:电源、电流表、电阻箱、导线等。

2.实验材料:各种规格的电阻。

实验步骤:1.将电阻箱连接到电源和电流表上,组成电路。

2.调节电阻箱中的电阻值,依次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值。

3.改变电阻值,并重复步骤24.绘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表。

实验结果:以下是实验数据的部分示例:电阻(Ω)电流(A)50.2100.4150.6200.8...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图表。

图表显示电流与电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加而增加。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电流与电阻之间呈线性关系,符合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表明,电流随电阻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电阻阻碍电荷流动,当电阻增加时,电子受到更大的阻力,电流减小。

当电阻为零时,电流将无限大;当电阻非常大时,电流将接近于零。

实验误差可能来自于电流表的精确度和电路连接不稳定。

为减小误差,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并加强电路连接的稳定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探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电流与电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符合欧姆定律。

电流随着电阻的增加而减小,这是由于电阻阻碍电流的流动。

实验结果对于理解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电路设计和电子器件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报告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时间年月日
实验课题
指导教师
实验目标
认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或药品
实验设想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观察记录
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前,先将滑片移到位置。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不断改变电压表的示数,读出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
电阻R/Ω
电流I/A
实验结论
电压U/V
电流I/A
实验结论
班级姓名时间年月日
实验课题
指导教师
实验目标
认识电流与电阻的关,电流与电阻成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观察记录
1、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前,先将滑片移到位置。
3、在电路中R=5Ω、10Ω、15Ω的电阻,移动滑片P使电压的示数为3V不变,读出相应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1接好电路,将开关、滑动变阻器与5欧姆的定值电阻串联,将电流表接入 电路,将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
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改变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 相应数据。断开开关,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再移动滑片,记录相应数据,直 到准备的所有规格的定值电阻都试验完毕。
理科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01
实验项目名称
1、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证明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学号
12
姓名
吴雨非
年级、班级
初三1106
实验地点
1106班
指导教师
王军辉
时间
2013. 11.25一、实验的及要求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
2、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
通过保持导体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导体长度,观察电流的变化,证明了长 度一定,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越小。
五、分析与讨论
1、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3、横截面积一定,材料相同时,长度越短,导体电阻越小
4、长度一定,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越小。
3、证明横截面积一定,材料相同时,长度越短,导体电阻越小;
4、证明长度一定,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越小。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两节干电池,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其中有两根附有金属夹子) ,四根横截面 积不同的铜丝,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阻值分别为5欧姆、10欧姆、20欧姆、30欧姆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通过保持导体电阻恒定,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使电流发生改变,探究出了导体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通过保持导体两端电压恒定,改变导体电阻使电流发生改变,探究出了导体两 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
通过保持导体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导体长度,观察电流的变化,证明了横 截面积一定,材料相同时,长度越短,导体电阻越小
2、闭合开关,移动铜丝右端的金属夹子,记录左端夹子与右端夹子之间的铜 丝长度(铜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以及对应的电流表示数。
3、上述操作完毕后,将右端金属夹子移动至一定位置,使铜丝接入电路长度 为5cm,记录电流表示数。
4、断开开关,换用横截面积不同的的铜丝,且接入电路长度为5cm,记录电流 表示数。直到准备的所有规格的铜丝都试验完毕。
3、 上述操作完毕后,再将滑片进行移动至一定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为2V,记 录此时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和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 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回到2V,记录相应数据,直到准备的所有规格的定值电阻都 试验完毕。
(二)证明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1接好电路。将一个定值电阻、开关、电流表、一根铜丝(两端用导线上的 金属夹子夹住)串联。
5、本次实验用到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并进行了重复实验,使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