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牛顿第一定律

合集下载

新课标初中升高中衔接-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新课标初中升高中衔接-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例题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理想实验,他的设想步骤如下:图1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参考答案】②③①④B【试题解析】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而②是可靠事实,因此放在第一步,③、①是在斜面上无摩擦的设想,最后推导出水平面上的理想实验④.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例题2.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参考答案】AC【试题解析】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错,C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D错.例题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物体自由下落时,仅受重力作用,重力消失以后,物体将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物体将以重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例题4.关于物体的惯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火车速度变化慢,表明它的惯性大,是因为它的质量大,与是否静止无关,故B错误;乒乓球能被快速抽杀,表明它的运动状态容易发生改变,是因为它的惯性小,故C正确;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D错误.1.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接触面摩擦相当小,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参考答案】BD【试题解析】只要接触面摩擦存在,物体就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在水平面上就不能匀速运动下去,故A错误.没有摩擦是不可能的,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故B正确.若使用气垫导轨进行理想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精度,但是仍然存在摩擦力,故C错误;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故D正确.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参考答案】ABD【试题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A、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状态.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错误,D正确.3.某人用力推一下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便开始运动,以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A.力是维持物体速度不变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车原来静止,在力的作用下小车开始运动,是力使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用较小的力就能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推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为零的缘故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受力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B.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C.已知物体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1/6D.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A、B错误;物体的惯性大小仅由其质量大小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C错误,D正确5.关于惯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车行驶得越快,进站时越不容易停下来,这是因为火车运动得越快,其惯性越大的缘故B.匀速行驶的汽车存在惯性,加速行驶的汽车不存在惯性C.同一物体,放在地球上与放在月球上时的惯性大小是不一样的D.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只与质量有关.故A错误.B、惯性是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故B错误.C、同一物体,质量一定,放在地球上与放在月球上时的惯性大小是一样的.故C错误.D、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都无关.故D正确.6.如图,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明同学以背越式成功地跳过了1.70米的高度.若空气阻力作用可忽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上升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B.整个运动过程中重心一定都在小明身上C.起跳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D.小明起跳以后在下降过程中重力消失了,只有惯性【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A、小明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也是只受重力的作用,有向下的重力加速度,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正确.B、小明在空中姿态是不断变化的,整个运动过程中重心不一定一直都在小明身上,如最高点时;故B错误.C、在小明起跳过程中,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D、在小明下降过程,仍然受重力的作用,有向下的重力加速度,故D错误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参考答案】ACD【试题解析】A、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故A正确;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D、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故D正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认为质量一定的物体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B.亚里士多德认为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相同C.笛卡尔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物体将下落的同样快【参考答案】AD【试题解析】A、由F=Ma知质量一定的物体其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A正确,B、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快,B错误;C、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假设没有摩擦,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不会停止,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错误;D、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物体将下落的同样快,D正确3.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惯性也发生变化B.质量相同的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的惯性小C.物体仅在静止和匀速运动时才具有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原有速度沿直线运动【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着惯性,惯性只跟质量有关,跟其他因素没有关系,故A错误;B、质量相同的物体,惯性相同,跟所处位置无关,故B错误;C、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误;D、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车,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D.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惯性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B选项错误.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质量小,所以它的惯性小,故C选项正确.D、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受的重力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了,但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所以D选项错误.。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5.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外力做功的大小。

6. 势能定理:物体的势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保守力做功的大小。

7. 动能和势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8.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换。

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体现,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对外做的功。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热量传递需要消耗能量。

3. 热容:物体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时,温度变化的量。

4.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时,温度变化的量。

5. 热量传递:热量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6.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7.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现象。

8. 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的现象。

9. 热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的现象。

三、电磁学部分1.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高斯定律:通过一个闭合曲面的电通量等于该闭合曲面内部电荷量的代数和。

3. 磁场力:磁场对运动电荷或电流的作用力。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5.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的变化相反。

6.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7.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闭合电路中,各个电势差的代数和等于零。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另: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物理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

物理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7篇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7篇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7篇篇1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5. 动量定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等于系统中所有物体动量的矢量和,且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功的原理:功等于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7. 功率的公式: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即P=W/t。

η=Wu/Wt。

9. 压强的公式: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即P=F/S。

10. 液体压强的公式:液体压强等于液体的密度乘g乘液体深度,即P=ρgh。

11.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12. 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即F1l1=F2l2。

二、热学部分1. 温度的公式:温度等于物体的热力学温度减去273.15K,即T=t-273.15K。

2. 内能的公式:内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温度加273.15K,即E=mcT。

3. 热量的公式:热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温度的变化量,即Q=mcΔT。

4. 比热容的公式:比热容等于热量除以质量再除以温度的变化量,即c=Q/mΔT。

η=Wu/Wt。

6.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PV=nRT,其中P 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

三、电磁学部分1.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F=kQ1Q2/r^2。

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F=BILsinθ,其中F为安培力,B为磁感应强度,I为电流强度,θ为电流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之间的夹角。

3. 电磁感应定律:当穿过某一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该面积内产生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除以时间,即E=-ΔΦ/Δt。

马顿第一定律

马顿第一定律

马顿第一定律你可能是想说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 定律表述-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理解要点- “一切物体”:说明该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实际上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但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近似模拟这种情况。

例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球运动的距离越远。

- “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不需要力来维持。

如果物体原来是静止的,在不受力时就保持静止;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在不受力时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历程(物理学史部分)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例如,他观察到推一个物体时,物体才会运动,不推就会停下来,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2.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 实验设计:让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下,然后滚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斜面光滑,小球会上升到与原来高度几乎相同的位置。

如果将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减小,小球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就会运动得更远。

当第二个斜面变为水平面时,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 意义:伽利略的实验及推理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奠定了基础,他指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 笛卡尔的补充- 笛卡尔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 牛顿的总结- 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初中物理牛顿运动三定律图文详解

初中物理牛顿运动三定律图文详解

初中物理牛顿运动三定律图文详解牛顿运动三定律是物理学中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基本定律,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和预测各种物体的运动。

本文将通过图文详细解析牛顿运动三定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些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它,将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在没有受力时不会改变自己的状态。

以下图文解析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图1:[图片描述:一辆静止的小汽车][图片位置:文章中部]图1展示了一辆静止的小汽车。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这辆汽车,它将保持静止。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倾向于保持自身运动状态,可能是静止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图2:[图片描述:一个小球沿着直线匀速运动][图片位置:文章中部]图2显示了一个沿着直线匀速运动的小球。

同样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恒定的合力,并且没有其他力的作用,它将以恒定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运动。

这是因为物体保持自身运动状态的特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最著名的牛顿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是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以下图文解析将对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详细说明。

图3:[图片描述:一个悬挂在绳子上的重物][图片位置:文章中部]图3展示了一个悬挂在绳子上的重物。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这个例子中,物体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a,所以它所受的力F=ma。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时,它将产生一个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图4:[图片描述:用力推动一个物体][图片位置:文章中部]图4展示了一个人用力推动一个物体。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人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物体将受到一个力,力的大小取决于人的推力。

根据F=ma,物体的加速度将取决于所受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牛顿第一定律篇一(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l_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会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一些典型实例。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凶,和利用结论分析实例。

难点利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具小钢球、磁铁(条形)教学方法讲授活动讨论教学过程投影: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思考与讨论1.苹果未熟透前为什么不会从树上下落?2.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下落说明苹果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3.是什么原因导致苹果下落的?教师归纳苹果未熟透前,由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状态。

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说明苹果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而导致苹果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树对苹果的拉力没有了,苹果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即苹果原来的平衡状态破坏了,物体就沿着另一个力的方向运动起来了。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思考与讨论1.小孩用细绳拉住氢气球,一旦脱手,气球将升空。

你能说明气球升空的原因?小孩用细绳拉住氢气球时,氢气球由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静止。

但一旦脱手,氢气球失去了手的拉力,平衡就会破坏,此时氢气球就会升空。

2.水平道路上行驶的汽车(1)若发动机牵引力大小等于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汽车将怎样运动?(2)若此时驾驶员关闭了发动机,则汽车又将怎样运动?为什么?最后汽车的运动状态怎样?(3)如果要使停止着的汽车重新启动,则驾驶员应怎样做?此时,汽车受力平衡吗?(1)当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大小等于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时,汽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驾驶员关闭发动机,汽车失去了发动机的牵引力,则汽车会在阻力作用下逐渐减速,最后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3)要汽车重新起动,驾驶员应起动发动机(汽车受力不平衡),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汽车由静止运动起来。

实验或投影:磁铁的吸引力使钢珠改变运动方向(如图2—3—1)备注想一想从上述实例和实验中,你能总结出一条什么样的结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在______作用下发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利略还观察到: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 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他又推想了, 当球沿着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不增不减。通过 观察及推想,伽利略就意识到运动的物体,没有力也可 以继续以某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4、伽利略的理想自己的想法,于是他设计了众所 周知的理想斜面小球实验。实验用了两个对接的斜面。 实 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从斜面一侧由静止滚下的小球,若没有任何摩擦, 在另一侧斜面上将达到原来的高度。 第二步:还是没有摩擦,减小斜面倾角,为了达到原来的 高度,小球将经过更长的距离。 第三步:如果将另一侧斜面完全放平,贴着地面,小球为 了达到原来的高度,将永远运动下去。
有摩擦 力的实 际实验
逻 辑 推 理
无摩擦 力的理 想实验
思 考:
如果你是伽利略,当你发现自己的结论与亚里士多
德的不同时,你会怎么做? 不迷信权威,要有怀疑精神。
你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的错误? 科学家得出的一些理论是非绝对客观的,会受到他
的宗教信仰˴生活经验和知识所影响。
伽利略的这个结论也不够完善。 你们 觉得不完善在哪里呢?
只说了匀速运动的物体。
6、笛卡尔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
阅读(6):
笛卡儿(1596—1650)是伟大的法国 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 其拉丁文名字为 RenatusCartesius,出 生于都兰省拉艾地方的一个贵族家庭。他 经过研究明确指出: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 时,物体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 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思 考:
笛卡尔做出了怎样的补充?
科学探究的非权威性 科学探究的创造性 科学知识的累积性
伽利略的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加逻辑 推理
3、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 线运动或静止
问题:
伽利略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观点又 是怎样呢?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该观点完全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物体的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说法。 两种观点 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探究: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 次数
表面材料 阻力大小 运动距离
1
毛巾
最大
最短
2
棉布
较大
较长
3
木板
最小
最长
推理 想象
光滑表面
无阻力
无限长
播放按钮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远_ ,这说明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小_ 。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_不_变_的_速_度_一_直_运动下去
3、伽利略的探究过程
阅读(3):
伽利略很善于观察自然规律,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在斜面上 的运动时,发现:当球从一个斜面上滑下来又滚上第二个斜面 时,球所达到的高度与原来的高度几乎相等。而且,伽利略推 想:高度上的这点微小差别是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如果能将摩 擦完全消除的话,高度将恰好相等。然后,他又进行了推想: 在完全没有摩擦的情况下,不管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多么小, 即使放平了,小球也“想”运动到原来的高度,于是只好永远 运动下去了。
问题:
亚里士多德有关“力与运动”的观点是什么?
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外力停 止,运动也就停止。
教师演示生活实例:推粉笔盒
2、伽利略谈“力与运动”
阅读(2): 伽利略的意识里,他认为“直觉,有
时并不可靠”。伽利略把科学实验和数 学方法相结合用于动力学研究。 1638 年,他发表著作《关于力和运动两种新 学科的对话》,在其中,他提出,物体 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物体没有 力也可以继续以该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1)
想一想:
力与运动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1、亚里士多德关于 “力与运动”的描述
阅读(1):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科学和思想体系中
的地位类似于孔子在东方儒学界中的地位 , 他一生贡献极多。他主要是通过对事 物的观察而直接得出结论, 关于“力与 运动的关系 ”,他认为 :物体只有在外 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 止。 他还说了,运动总是一个推着一个 ,按此无限地追溯上去,就“必然存在第 一推动者”。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 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作曲线运 动,而只保持在直线运动。
7、牛顿的总结
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 出“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 保持静止状态”,并将所有的结 论总结成了一条基本定律——牛 顿第一定律。
小结
历史的回顾: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尔→ 牛顿
研究方法的核心:科学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
伽利略就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但在历史上,关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争论,并没有 如此轻易地就分出了胜负。这是由亚里士多德的地位和 当时的宗教信仰决定的。
5、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成就
阅读(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公元前 384 年诞生于爱琴海北岸的斯特基拉城。 他是希腊古典文 化的集大成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他的著作是古 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 《物理学》《天论》等。 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第一推动 者 ”,中古世纪的基督教说 “第一推动者 ”就是上帝, 所以,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和基督教教义结合,这样的结合让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为西方的权威学说,被誉为西方的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