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九章课件电子教案
通信原理教案【可编辑范本】

《通信原理》教案开课学期: 2006/2007学年(二)学期任课教师: 张伦所在系:通信工程开课班级: 04062401-04062404学时数: 72讲授62 实验10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第一章绪论授课时间:4学时教学参考书:《通信原理》教学内容:1.1引言1.2 通信系统的组成1。
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1。
4信息及其度量1.5主要性能指标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授课次序:1(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现代通信与信息社会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3、掌握通信系统的分类4、了解通信技术发展概况教学组织:1.1 引言(25分钟)1。
2通信系统的组成(25分钟)1。
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50分钟)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分类、通信系统的组成结合现实讲授。
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2(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度量2、熟练掌握消息的信息量度量3、熟练掌握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教学组织:1.4 信息及其度量(50分钟)1.5 主要性能指标(30分钟)1.6 数字通信的主要技术问题(20分钟)教学重难点: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消息的信息量度量、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用类比的方法,结合课件讲授)提问:无作业:习题4、7。
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授课时间:6学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2.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2.2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2.3平稳随机过程2.4 高斯过程2.5 窄带随机过程2。
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2。
7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授课次序:3(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教学组织:2。
1 引言(信号与系统基本概念)(25分钟)2。
2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25分钟)2.3平稳随机过程(50分钟)教学重难点: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提问:无作业:无授课次序:4(2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高斯过程的性质和相关特性2、理解窄带随机过程的相关特性教学组织:2。
《通信原理》 教案

《通信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2)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3)熟悉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4)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模拟实验和数字仿真,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3)结合实际应用,学习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信心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作用、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
2. 模拟通信系统:调制、解调、噪声及其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3. 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数字调制技术、数字解调技术、编码与解码。
4.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5. 现代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拟实验法:进行通信系统的模拟实验,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5. 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通信企业或科研单位,了解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通信原理》。
2. 辅助教材:《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3. 网络资源:通信技术相关网站、论文和视频资料。
4. 实验设备:通信原理实验装置。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的学习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论文:评价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通信原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通信原理教材配套课件-第9章

f ( n )
r e
r
2 n
2 n
– 载波同步中的相位误差将导致接收端解调性能 的下降 。
• 导致双边带调制信号解调输出的信噪比下降、误码 率上升。
• 导致残留边带和单边带信号的信噪比下降、误码率 上升,并且使得解调输出信号产生了畸变
– 载波同步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
• 同步建立时间
tc
2Q
0
ln
1 1 k
• 同步保持时间
ts
2Q ln
0
1 k
9.3 位同步
• 在接收端产生与接收码元的重复频率和相 位一致的定时脉冲序列的过程称为位同步 或码元同步,而这个定时脉冲序列就称为 位同步脉冲或码元同步脉冲。
• 位同步方法也有直接法和插入导频法 两种。直接法也包括滤波法和锁相法。
fC )]
V3
m(t )
cosct
cos(ct
)=1 2
m(t)[cos
cos(2ct
)]
V4
m(t )
cosct
sin(ct
)
1 2
m(t)[sin
sin(2ct
)]
V5
1 2
m(t) cos
V6
1 m(t) sin
2
V7
V5V6
1 8
m2 (t )
PE ( f )
1 4
[PS
(
f
fC ) PS ( f
fC )]
《通信原理》(第3版)课件CH9

二、基本概念
◼ 信道编译码 信道编码是使不带规律性或规律性不强的原始数字信
号变为带上规律性或加强了规律性的数字信号 信道译码器则利用这些规律性来鉴别是否发生错误,
或纠正错误。
❖ 差错控制:包括信道编码在内的一切纠正错误手段。 ❖ 差错控制的工作方式
➢ 前向纠错FEC、检错重发ARQ、信息反馈IF、混合纠错HEC
a0
(2)生成矩阵;
(3)此码的全部码字;
(4)此码的最小码距
d
及纠、检错能力;
0
(5)此码的编码效率 。
三、汉明码
汉明码是一种高效率的纠单个错误的线性分组码,其最小码距 d0 = 3。
0 0 1 0
0 0 0 1
a5
a4 a3
a2
a1
=
0 0 0 0
a0
H A = 0n−k n = 7列
监督方程即为约束关系
简记为
1 0 1 1 0 0 0 H = 1 1 1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n−k) = 7−3 = 4行
输入二进制信息{bi}
比特速率 Rb a3 , a2 , a1, a0
将 k位信息
分为一组
信道 编码器
长度为 k 的信息组
输出{bˆi }
比特速率 Rb
信道 译码器
编码输出 {di}
比特速率 Rc = Rbn / k b6 , b5 , b4 , b3 , b2 , b1, b0
长度为 n 比特的码字
k 比特信息 n − k 监督位
数字 调制器
有噪声 信道
长度为 n 比特的码字
解调输出{dˆi} 比特速率 Rc
通信原理课件

47
9.3.3 自同步法
2。从延迟解调的基带信号中滤取位同步分量
48
9.3.3 自同步法
3。延迟相乘——滤波法 将基带信号产生一个的延迟,让基 带信号和这个延迟相乘,产生归零的窄脉 冲,从窄脉冲中提取同步信号。
49
9.3.4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1。相位误差
静态相差:位同步信号的平均相位和最佳取 样点的相位之间的偏差。 静态相差越小,误码率越低
37
4。网同步
在一个数字通信网中,需要把各个方向传来 的信码,按它们的不同目的进行分路、合路 和交换,为了有效地完成这些功能,必须实 现网同步。
38
9.1.2 不同传输方式的同步
同步是一种信息
1。外同步
由发送端发送专门的同步信息,接收端 把这个专门的同步信息检测出来作为同步 信息的方法,称为外同步
8
例4.5-1两级单边带调制复用系统
9
时分多路复用
在数字通信中,模拟信号 的数字传输或数字的基带 传输信号的多路传输一般 都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方式 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10
TDM基本原理
由于单路抽样信号在时间上离散的相邻脉冲间 有很大的空隙,在空隙中插入若干路其他抽样信 号,只要各路抽样信号在时间上不重叠并能区 分开,那么一个信道就有可能同时传输多路信 号,达到多路复用的目的,称为多路时分复用 (TDM). 时分复用TDM与频分复用FDM在原理上的差别 是明显的。TDM在时域上各路信号是分割开 的,但在频域上各路信号是混叠在一起的。 FDM在频域上各路信号是分割开的,但在时域 上各路信号是混叠在一起的。 TDM信号的形成和分离都可通过数字电路实现。
16
关于设备复杂性
通信原理教案李白萍

通信原理教案李白萍第一章:通信原理概述1.1 通信系统的定义解释通信系统的概念强调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2 通信系统的分类介绍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区别解释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区别1.3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介绍发送端、接收端和信道的基本功能强调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1.4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介绍传输速率、误码率和信号失真度等性能指标解释这些指标对通信系统的影响第二章:模拟通信系统2.1 模拟通信系统的原理解释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强调调制和解调在模拟通信系统中的作用2.2 模拟通信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介绍模拟通信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强调模拟通信系统在特定应用场景中的适用性2.3 模拟通信系统的应用实例举例说明模拟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强调模拟通信系统在特定行业中的重要性第三章:数字通信系统3.1 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解释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强调编码、解码和数字调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作用3.2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强调数字通信系统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3.3 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实例举例说明数字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强调数字通信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第四章:无线通信系统4.1 无线通信系统的原理解释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强调无线传输技术和频率分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作用4.2 无线通信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介绍无线通信系统的优点和缺点强调无线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便利性和局限性4.3 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实例举例说明无线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强调无线通信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第五章: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5.1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介绍常用的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强调性能指标在评估通信系统性能中的重要性5.2 误码率的计算和降低解释误码率的计算方法介绍降低误码率的技术和策略5.3 信号失真度的分析和补偿分析信号失真度的原因和影响介绍信号失真度的补偿技术和方法第六章:信号传输技术6.1 信号传输的基本概念介绍信号传输的定义和目的强调信号传输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6.2 同轴电缆传输信号解释同轴电缆的结构和传输原理介绍同轴电缆在不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6.3 光纤传输信号解释光纤的结构和传输原理强调光纤通信系统的优点和应用领域第七章:调制与解调技术7.1 调制的基本概念解释调制的定义和目的强调调制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7.2 模拟调制技术介绍调幅、调频和调相的原理和应用强调不同调制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7.3 数字调制技术介绍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的原理和应用强调数字调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第八章:编码与解码技术8.1 编码的基本概念解释编码的定义和目的强调编码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8.2 模拟编码技术介绍模拟编码的原理和应用强调不同编码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8.3 数字编码技术介绍数字编码的原理和应用强调数字编码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第九章:信号接收与处理技术9.1 信号接收的基本概念解释信号接收的定义和目的强调信号接收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9.2 模拟信号接收技术介绍模拟信号接收的原理和应用强调不同接收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9.3 数字信号接收技术介绍数字信号接收的原理和应用强调数字信号接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第十章:通信系统的安全与隐私10.1 通信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解释通信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保护通信系统免受攻击的必要性10.2 加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介绍加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强调加密技术在保护通信系统安全中的重要性10.3 隐私保护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解释隐私保护的概念强调隐私保护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第十一章:多路复用与解复用技术11.1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解释多路复用的定义和目的强调多路复用在提高通信系统效率中的重要性11.2 模拟多路复用技术介绍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和波分多路复用(WDM)的原理和应用强调不同多路复用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11.3 数字多路复用技术介绍数字时分多路复用(TDMA)、数字频率分配(DAMA)和码分多址(CDMA)的原理和应用强调数字多路复用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2.1 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解释信号处理的目的和重要性强调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12.2 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介绍滤波器的作用和类型强调不同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12.3 信号处理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信号处理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强调信号处理技术在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中的重要性第十三章: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3.1 5G通信技术介绍5G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强调5G通信技术在推动通信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13.2 物联网(IoT)技术解释物联网的概念和应用领域强调物联网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前景13.3 边缘计算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解释边缘计算的概念和作用强调边缘计算在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中的重要性第十四章: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4.1 移动通信系统案例分析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强调移动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14.2 互联网接入技术案例分析分析互联网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强调互联网接入技术在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中的重要性14.3 卫星通信系统案例分析分析卫星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强调卫星通信系统在不同行业和场景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15.1 量子通信技术介绍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强调量子通信在提供绝对安全通信中的重要性15.2 集成光学通信技术解释集成光学通信的概念和优势强调集成光学通信在提高通信系统性能中的重要性15.3 通信系统智能化发展介绍通信系统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强调智能化技术在提高通信系统效率和可靠性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通信原理和相关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通信系统概述、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信号传输和接收技术、多路复用与解复用技术、编码与解码技术、通信系统的安全与隐私、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以及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信原理教案

通信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掌握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基本特性。
3、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5、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通信问题。
二、教学内容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基本特性。
3、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5、通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信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基本特性,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方法,了解同步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通信问题。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包括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3、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通信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如何改进教学效果等。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发送器、接收器、信道和噪声源。
确知信号的描述方法:波形图、相位图、频谱图等。
随机信号的描述方法:均值、方差、概率密度函数等。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限制:噪声、失真、串扰等。
数字信号的调制解调方法:ASK、FSK、PSK等。
多路复用的原理及方法: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等。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限制:误码率、频带利用率等。
信道的分类:有线信道、无线信道和其他信道。
传输介质的特性及比较:金属导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计算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原理的知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必备的素养之一。
通信原理第九章课件

第九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1.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系统框图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系统框图如图9-1所示。
A/D和D/A转换的步骤及其作用如表9-1所示。
表9-1A/D和D/A转换的步骤及其作用典型考研题1(北京科技大学2012年)简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的几个步骤,为什么?答案: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的目的是将模拟信号变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其步骤是抽样、量化、编码。
通过抽样将取值和时间都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时间离散,取值仍连续的抽样信号;通过量化将时间离散,取值连续的PAM信号变为时间和取值均离散的量化信号,通过编码将时间和取值均离散的量变换为二进制数字信号。
4.模拟脉冲调制(PAM)模拟脉冲调制(PAM)如表9-3所示。
(图表见视频)4.脉冲编码调制(PCM)和DPCM脉冲编码调制(PCM)和DPCM如表9-4所示。
(图表见视频)典型考研题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均匀量化PCM中,抽样速率为8KHz,当输入信号为零均值且服从均匀分布时,若编码后比特率由16Kb/s 增加到64Kb/s ,则信噪比增加多少dB 。
答案:36对于均匀量化的信号量噪比220020lg 6(),2N q q dBS S M N dB M N N ⎛⎫==== ⎪ ⎪⎝⎭其中,M是量化电平数,N是编码位数,故编码位数每增加一位,信噪比改善6dB,均匀量化出来的信号是二进制信号,传码率在数值上等于传信率,故当采样速率是8000Hz,编码后比特率由 16kb/s增加到64kb/s时,编码位数从2位增加到8位,增加了6位,故信噪比改善了36dB。
典型考研题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在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中,对话音信号采用13折线A率编码,设最小量化间隔为1个量化单位Δ。
(1)分析第2段和第7段的量化间隔∆∆27v和v;(2)计算压扩参数A;(3)若编码器的某个输入抽样脉冲幅度为719Δ,求这时PCM编码器输出的PCM码组。
解:(1)A率13折线的划分结果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长度相等,均为16Δ ,从第三段开始每段长度是前一段的2倍,各段段内又均匀分成16 分,故量化间隔的规律跟各段长度的规律是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第九章课件
精品资料
第九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系统框图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系统框图如图9-1所示。
A/D和D/A转换的步骤及其作用如表9-1所示。
表9-1A/D和D/A转换的步骤及其作用
典型考研题1(北京科技大学2012年)
,若以fs2fH的速率对m(t)等间(Ts=1/f
s
简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过程的几个步骤,为什么?
答案: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的目的是将模拟信号变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其步骤是抽
样、量化、编码。
通过抽样将取值和时间都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时间离散,取值仍连续的抽样信号;通过量化将时间离散,取值连续的PAM信号变为时间和取值均离散的量化信号,通过编码将时间和取值均离散的量变换为二进制数字信号。
4.模拟脉冲调制(PAM)
模拟脉冲调制(PAM)如表9-3所示。
(图表见视频)
4.脉冲编码调制(PCM)和DPCM
脉冲编码调制(PCM)和DPCM如表9-4所示。
(图表见视频)
典型考研题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均匀量化PCM中,抽样速率为8KHz,当输入信号为零均值且服从均匀分布
时,若编码后比特率由16Kb/s 增加到64Kb/s ,则信噪比增加多少dB 。
答案:36
对于均匀量化的信号量噪比
220020lg 6(),2N q q dB
S S M N dB M N N ⎛⎫==== ⎪ ⎪⎝⎭其中,M是量化电平数,N是编码位数,故编码位数每增加一位,信噪比改善6dB,均匀量化出来的信号是二进制信号,传码率在数值上等于传信率,故当采样速率是8000Hz,编码后比特率由 16kb/s增加到64kb/s时,编码位数从2位增加到8位,增加了6位,故信噪比改善了36dB。
典型考研题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在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中,对话音信号采用13折线A率编码,设最小量化间隔为1个量化单位Δ。
(1)分析第2段和第7段的量化间隔∆∆27v和v;
(2)计算压扩参数A;
(3)若编码器的某个输入抽样脉冲幅度为719Δ,求这时PCM编码器输出的PCM码组。
解:(1)A率13折线的划分结果是,第一段和第二段的长度相等,均为16
Δ ,从第三段开始每段长度是前一段的2倍,各段段内又均匀分成16 分,故量化间隔的规律跟各段长度的规律是一样的。
由于第二段的长度是16Δ,故量化间隔为Δ;
第七段长度是1024Δ,故量化间隔为32Δ。
(2)A率压扩特性曲线是
101ln 1ln 1,11ln {Ax x A A Ax x A A
y <≤++≤≤+=, 很显然,当 1/A ≤0<x,是线性的,由于13折线的第1,2段斜率相同,故第1,2段与 1/A ≤0<x对应,其压扩参数保持不变。
将第二段的终点坐标(1/64,1/4)代入
1ln Ax y A
=+ 可得A=87.6。
(3)
∆1
719>0c=1 ∆∆∆∆∆∆2
3
4
719>128c=1719>512c=1719<1024c=0 段落码为110,故该抽样值位于第六段,段落起始电平为512
Δ,量化间隔为32Δ.
8
∆∆⨯∆∆∆∆⨯∆∆∆∆⨯∆⨯∆∆∆∆⨯∆⨯∆⨯∆∆3221210719<512+232=768c5=0719>512+232=640c6=1719>512+232+232=704c7=1719<512+232+232+232=736 c=0所以,传输码组为:11100110,编码器输出电平为704Δ 。
典型考研题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已知最高频率为4KHz的模拟信号m(t)在( +1.0~ -1.0伏)量化范围内服从均匀分布,若采用PCM系统对其进行抽样、均匀量化和编码。
试问:
(1)若要量化信噪比大于30dB,求均匀量化器的量化间隔;
(2)该PCM信号的传码率和最小传输带宽;
(3)传输中产生的误码率-2e
P=10,计算PCM系统输出端的平均信号噪声功率比(00S/N)。
典型考研题4(东北大学2002年)
PCM和ΔM的量化噪声与哪些因素有关?用何方法可以防止或减小ΔM的过载? 答案:PCM的量化噪声与量化间隔有关,ΔM的量化噪声分一般量化噪声和过载量化噪声,跟译码器的最大跟踪斜率有关。
为了防止或减小ΔM的过载,要求译码器的最大跟踪斜率满足
max
()s dm t f dt σ≤⋅ 典型考研题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某简单增量调制系统输入信号 ωmm(t)=Acost,判决器的抽样速率为sf,
量化台阶为σ。
(1)画出该增量调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2)求该增量调制系统的最大跟踪斜率K和正常编码时输入信号m(t) 的幅度范围;
(3)若本地译码器采用理想积分器,该增量调制系统输出信号P(t)为11-1-1-1111-11,试画出本地译码器输出信号m′(t) 的波形(设初始电平为零);
(4)若抽样速率fs=64kHz,采用16QAM方式传输,试求16QAM信号频谱的主瓣宽度。
解:(1)增量调制系统框图
(2)最大跟踪斜率
max ()/s m K f dm t dt Aw σ=≥=
故正常编码时输入信号的幅度范围是
2s
m f A w σ
σ≤≤
(3)本地译码器输出信号波形
(4)增量调制输出信号传码率
BsR=f=64Kbaud
该信号为二进制信号,故传信率
bR=64Kb/s
则16QAM的传码率为
Bb2
R=R/log16=16Kbaud 当占空比为1时,16QAM频谱的主瓣宽度为传码率的2倍,即
B
B=2R=32KHz 5.时分复用(TDM)和PCM30/32路基群帧结构
(1)时分复用(TDM)的原理
定义:利用时间分片方式来实现在同一信道中传输多路信号的方法。
示意和原理图分别如图9-2和9-3所示
(图见视频)
(2)时分复用(TDM)和频分复用(TDM)的比较
①TDM是按时隙来区分信号的复用方式,它复用的各路信号在频域上是重叠的,而在时间上是分开的。
②FDM是按频率来划分信道的复用方式,它复用的各路信号在时间上是重叠的,而在频域上是分开的。
③TDM 中多路信号的复接和分路都是数字电路, 比 FDM 的模拟滤波器分路简单、可靠且易于集成,成本较低。
④FDM容易受信道非线性的影响,引起路间串话,TDM不易受信道非线性影响。
(3)PCM30/32路基群帧结构
①PCM30/32路基群帧结构如图9-4所示。
②传码率
··⨯⨯Bs
R=flN=8000328=2048K(波特)时隙宽度
32
()s T τμ≈=3.91s 码元宽度或比特宽度
()8τ
μ≈T=0.488s (4)PCM24路基群帧结构
①PCM24路基群帧结构如图9-5所示。
(图见视频)
②传码率
精品资料
l )()··(⨯⨯Bs
R=fN+1=8000248+1=1544K(波特)码元宽度或比特宽度
10.647(s)B
T R μ=≈ 时隙宽度
8 5.18(s)T τμ=≈
典型考研题1(西安邮电大学2007)
73
在30/32路PCM数字电话系统的帧结构中,第25路随路信令的位置 A F10子帧,Ts0时隙的前4比特
B F10子帧,Ts16时隙的前4比特
C F10子帧,Ts16时隙的后4比特
D F10子帧,Ts0时隙的后4比特
答案:C
典型考研题2(西南交通大学2005)
设单路语音信号的频率范围为 300 ~3400Hz,对其进行抽样量化编码后变换为二进制数字序列,设抽样速率为8KHz,量化电平数为64,试求:
a)输出二进制数字序列的速率;
b)采用二进制不归零矩形脉冲传输时的第一零点带宽;
c)采用二进制归零矩形脉冲传输时的第一零点带宽,设占空比为0.25;
d)对 10路这样的数字信号进行时分复用传输时,在满足无码间干扰的条件下,传输系统所需的最小带宽。
解:a)由于664=2,所以,编码位数N=6,传码率为
⨯Bs
R=fN=80006=48Kbaud b)二进制不归零脉冲的占空比为1,即τ/T=1。
因此,第一零点带宽就等于传码率
1
148B KHz T
τ=== c)当τ/T=0.25时,第一零点带宽为
1
4192B KHz T
τ=== d)10路信号复用后的传码率
8000106480B s R f lN Kbaud ==⨯⨯=
无码间干扰时,所需的最小带宽即奈奎斯特带宽
2402
B N R f K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