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教案

《数一数》教学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学生交流)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
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
如:3架木马……4、用点子图表示数。
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畅所欲言)③探索:什么物体的数量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的数量?三、寓教于乐,兴趣体验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校园中去玩吧!1、找找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目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目录【1】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1、比多少
2、比长短
3、比高矮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5的认识
2、比大小
3、几和第几
4、 2-5的分与合
5、加法
6、减法
7、 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圆
第五单元分类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 6和7的认识
2、 6、7的分与合
3、和是6、7的加法与6、7减几
4、解决问题
5、 8、9的知识
6、 8、9的分与合
7、和是8、9的加法和8、9减几
8、解决问题
9、 10的认识
10、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11、填()
12、连加连减
13、加减混合
14、整理和复习(一)
15、整理和复习(二)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读数
2、写数
3、 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 9加几
2、解决问题
3、 8、7、6加几
4、解决问题
5、 5、4、3、2加几
6、整理和复习
第十单元总复习:
1、 20以内的数
2、 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
3、认识图形
4、认识钟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基于互联网搜索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背景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
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1.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
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2.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
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3.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
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
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4.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
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
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我班共有学生27名,15男12女。
平均年龄不到6.5岁。
22名来自本校学前班,3名来自校外学前班,降级2名。
通过学前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数数识数能力,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同时通过网络,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我相信,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达成本内容的教学目标会顺利的。
教学目标:(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四)让学生感知网络的便捷和奇妙,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观察比较,讲授法。
教学准备:(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三)相关网址。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
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u76/v_NTY0MzIxNDQ.html】(二)学习新课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C8%CB%BD%CC%B0%E6%D2%BB%C4%EA%BC%B6%CA%FD%D1%A7%C9%CF%B2%E1%CA%FD%D2% BB%CA%FD%B2%E5%CD%BC&in=11038&cl=2&lm=-1&pn=17&rn=1&di=130906675140&l n=1280&fr=&fm=&fmq=1323868839406_R&ic=0&s=0&se=1&sme=0&tab=&width=&he ight=&face=0&is=&istype=2#pn17&-1&di130906675140&objURLhttp%3A%2F%2Fv %2Fvrw%2Fsc%2Fsctx%2F790178166099.jpg&fromURLhttp%3A%2F%2 %2Fxzy%2Fsctx%2F92858.htm&W675&H480】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01《数一数》说课稿

《数一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
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
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
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
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动手操作学习。
“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数一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数一数一、找朋友。
二、数一数.画一画。
三、数一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四、手牵手。
五、圈一圈。
六、看图,数一数下列物体的数量。
七、在每组图中,把与左边同样多的部分圈起来。
八、生活中的数真多啊!1.我们只有个地球。
2.世界上有个人最爱我们,他们是爸爸和妈妈。
3.我的名字有个字,是4.我今年岁了。
5.一星期有天。
6.小汽车有个车轮。
7.我家有口人。
8.我有条腿、双手、根手指。
9.蜻蜓有只翅膀。
10.一只螃蟹有条腿。
九、数一数,摆一摆。
1.请你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
2.把10颗米粒摆2排。
3.坐公共汽车时数出6个车站。
4.剥2根香蕉,1根给爸爸,1根给妈妈。
5.洗7个小柿子送给奶奶吃。
参考答案【拓展资料】(一)小学整数知识。
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二)小学分数知识。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第一单元 数一数》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数一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基本数字的认识与理解;2. 提高学生数数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4. 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家庭作业:请学生在家中数一数家里的各种物品数量,例如:碗筷、水果、玩具等。
每数一个物品都要用笔记录下来,同时请家长辅助记录,以便于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 课堂作业:在课堂学习中,老师会准备一些实物图片,例如: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让学生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数数。
同时,老师也会提供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们通过识别数字来练习数数。
3. 实践活动:老师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校或社区内数一数各种物品的数量,如树木、车辆、人数等。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对数字的实际感知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沟通能力。
三、作业要求1. 家庭作业:请家长监督学生完成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并能够正确使用数字进行表达。
2. 课堂作业:请学生们在数数时保持安静,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同时注意不要重复或遗漏。
老师会根据学生们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实践活动:请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注意安全,并尊重他人。
老师会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也会鼓励学生们在后续的活动中积极参与。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是评价的主要标准。
老师会根据这些标准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并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2. 评价方式:老师会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两种方式进行。
口头评价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针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书面评价则是在作业完成后,老师会给出相应的评语和分数,以便于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们可以通过作业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如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数数的能力等。
老师会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以便于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通用1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通用16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5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3、1~10各数的数字卡片共10张。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
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
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二、新授1、教学“学校开学图”。
出示放大图。
(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3)问:图上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
问: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板书“1”,全班同学读两遍。
)(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拉单杠?(2个同学) 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看书,2个同学在观看踢足球……它们的数量都是2。
(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
)(5)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3个小朋友)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小结:3个小朋友踢足球,3条凳子,3个女孩跳绳,它们的数量都是3。
(板书“3”,全班跟读两遍。
)(6)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7)问: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老师板书“5”)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5朵花)(8)问: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9)师: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
(板书“7”,全班跟读两遍。
)(10)问: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板书“8”)(11)师: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板书“9”,跟读两遍)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
(图上有9个女同学)(12)问: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数一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一数》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掌握10以内的数字。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较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学生对数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具体的物品上,需要引导他们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数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掌握10以内的数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10以内的数字。
2.难点:理解数字的抽象意义,能够脱离具体物品进行数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实践,从而掌握10以内的数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实物图片、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小物品(如小棒、小球等)、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自带的小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物品的数量,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字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展示10以内的数字,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数字。
同时,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数数,检查对数字的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数字接龙”、“捉迷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数字。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数字还可以表示什么?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运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10以内数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