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态学试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物生态与耕作学真题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物生态与耕作学真题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物生态与耕作学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光周期对作物的生态作用主要是()。

(分数:1.00)A.影响作物花芽分化和开花√B.影响作物种子发芽C.影响作物器官形态建成D.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解析:2.碳的生物小循环是()。

(分数:1.00)A.碳从大气→植物→大气√B.碳从植物→土壤→植物C.碳从土壤→植物→土壤D.碳从大气→土壤→大气解析:3.下列作物属于耐热型作物的是()。

(分数:1.00)A.花生√B.甘薯C.大豆D.小麦解析:4.套作时,套种过早或前一作物迟播晚熟,会延长共生期,()。

(分数:1.00)A.抑制后作苗期生长√B.有利于后作增产C.抑制前作生长D.有利于前作生长解析:5.短日照会使长日作物()。

(分数:1.00)A.推迟开花√B.提早开花C.茎叶生长不良D.产量提高解析:6.不同质地的土壤适耕期含水量范围不同,一般适耕期含水量最窄的是()。

(分数:1.00)A.黏土√B.沙土C.壤土D.黏壤土解析:7.下列作物在生产上不宜连作的是()。

(分数:1.00)A.玉米B.甘薯C.烟草√D.大麦解析:8.下列作物不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分数:1.00)A.甘薯√B.高粱C.玉米D.棉花解析:9.作物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与作物的分布的关系一般表现为()。

(分数:1.00)A.耐性范围愈大,分布愈广√B.耐性范围愈小,分布愈广C.耐性范围大,分布范围小D.耐性范围对生物分布没有影响解析:10.下列作物属喜水耐涝型的是()。

(分数:1.00)A.玉米B.甘蔗C.水稻√D.陆稻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11.一个地区要提高复种指数必须考虑()。

(分数:2.00)A.热量条件√B.水分条件√C.肥力条件√D.劳畜力、机械条件√E.经济效益√解析:12.培养地力的方法有()。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农业生产技术B. 农业生物多样性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农业经济学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土壤B. 作物C. 农民D. 微生物答案:C3. 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是()。

A. 提高产量B. 增加农民收入C. 可持续发展D. 减少农业投入答案:C4.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物因素()。

A. 气候B. 作物C. 害虫D. 土壤动物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A. 实验模拟B. 统计分析C. 历史文献研究D. 市场调研答案:D二、填空题1.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______整体。

答案:动态2. 生态农业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模拟______的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关系协调的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自然3.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物链或食物链,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答案:太阳4.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是为了实现______、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目的。

答案:生物多样性保护5. 农业生态学的实践意义在于促进农业生产与______的和谐发展。

答案:生态环境三、简答题1.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答: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等。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等。

2. 阐述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

答: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包括:(1) 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2) 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 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4) 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生态学题库

作物生态学题库

逆境:(Stress)是指作物对生存、生长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作物对逆境条件的抵抗和忍耐力叫作物的抗逆性,是作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反应。

逆境逃避:作物对逆境条件的抵抗和忍耐力,是作物对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反应。

如,小麦在遇到高温干旱时提早开花成熟、玉米叶片在干旱时卷曲以减少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和减少蒸腾量等。

逆境忍耐: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由于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种抵抗叫逆境忍耐(Stress tolerance)土壤干旱:是由于土壤中可利用的水含量不足,根系吸水不能满足地上部蒸腾失水的需要,导致植株体内水分平衡失调。

土壤干旱的原因很多,久旱无雨、缺乏灌溉条件或灌溉不及时、土壤保水力差、长时间大气干旱都可造成土壤缺水。

土壤干旱对作物的影响很大。

大气干旱:是指空气湿度很小,温度较高,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气象条件。

大气干旱条件下,作物蒸腾强烈,土壤中虽有充足的可利用水分,但根系吸水量仍不能补充植株失水量,使植株水分入不敷出,发生水分亏缺。

大气干旱引起的植株水分平衡失调,在傍晚以后随蒸腾减弱可以得到缓解生理干旱:是由于土壤溶液中盐离子浓度较高或土壤温度过低,使根系吸水困难,造成植株水分亏缺。

作物的抗旱性:抗旱性是作物经受干旱时期的能力,或作物抗旱性是作物的一种适应反应,是指作物具有忍受干旱而受害最小、减产最少的一种特性。

这种能力是一种复合性状。

当原生质水势下降到引起伤害的临界值所用的时间越长(避免变干),以及原生质越能不受损伤地变干(忍受失水的能力),则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就越有生存的希望。

湿害:湿害也称渍害,是在土壤水分饱和的情况下发生的。

当土壤持水量太大,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分,土壤与大气的气体对流停止,土壤缺乏氧气,根系呼吸减弱(或发生无氧呼吸),严重时会发生霉烂或死亡。

涝害:在地面积水淹没作物全部或一部分时,产生的危害称作涝害。

涝害对作物的伤害包括生理伤害和生长受阻。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一、选择题1、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常见的食物链?(C) A. 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B. 植物→昆虫→鸟类 C. 植物→人类→熊 D. 植物→昆虫→寄生虫2、下列哪一种农业模式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A) A. 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 B. 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 C. 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 D.大量使用外来物种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哪一类问题?(A) A.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B.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C. 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D. 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估和评价二、简答题 4.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6. 阐述化肥和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论述题 7. 请论述如何通过合理的农业生态模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保护环境。

8. 阐述农业生态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参考标准答案:1、C 选项违反了食物链的常见规律,即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应该是逐步减少的,从植物开始,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而人类并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一环。

2、A 选项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即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而 B 选项的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容易导致生态失衡和病虫害;C 选项的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会破坏生态环境;D 选项的大量使用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3、A 选项正确,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即通过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能流和物质循环、互利共生和竞争等。

在农业生产中,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等。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 遗传B.变异C.选择D.漂变2. 作物育种的实质:()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3.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遗传学B.生物学C.植物学D.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不起作用B •起一定作用C •起主要作用D •起有利作用5.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 •系统育种B •抗病育种C •矮化育种D •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 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 •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E.时间性8. 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 .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 •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 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 •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4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 •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7. 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为了满足你的要求,我将为你撰写一个2000字的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文章。

由于题目是叙述性的,适合以问答的形式来呈现。

以下是文章的内容: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请选择下列哪项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要素?A. 植物B. 动物C. 土壤D. 空气答案:D. 空气试题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B. 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技术C.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D.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答案:A. 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D.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试题三: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A. 农药的合理使用B. 农业机械的高效利用C. 种植天然耐逆植物D. 大规模灌溉答案:D. 大规模灌溉试题四:什么是有机农业?答案:有机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为目标,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禁止或限制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合成肥料和转基因技术的农业生产方式。

试题五:请简要说明农业生态学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优化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试题六:请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土壤的相互关系。

答案: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氧气。

动物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生长提供养分;同时,动物的粪便和死亡体也为土壤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残体释放养分,同时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养分。

试题七:请简要介绍有机农业的优点和挑战。

答案:有机农业的优点包括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益。

作物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作物:广义: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狭义: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和杂等农作物。

作物生产:指通过人类的栽培活动,绿色植物将日光能转化为人类所需有机质的过程。

生长:指作物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是数量变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植株形态有规律的演化。

发育:指作物在一生中,其形态结构及机能的质变过程,包括作物单一器官及整个植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生育期:作物种子出苗到新的种子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

生育时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总是呈现阶段性的显著变化。

营养生长: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作物产量: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生物学产量:指在一定的生育阶段内或生长周期中,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产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收获指数(经济指数):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源: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产物的供应,它是作物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库:指贮藏冠光合产物的器官,同时也指贮存能量的器官。

流:指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它与作物体内输导系统的状况及其运转速度有关。

作物群体:指同一块地上的作物个体群。

基本苗:指作物播种后在田间单位土地面积上长出的幼苗数量。

群体密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密集程度。

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净同化率: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

光合势(叶日积):指在某一生育期间或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和数,积每日叶面积的累加。

光能利用率:指作物光合作用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其吸收太阳光能的百分数。

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配置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作物生态型:同种作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或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
趋异适应,形成了形态、生理功能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2.PAR:是光合有效辐射的简称,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的有效光谱成分(400-700nm)
的辐射量,约占太阳总辐射的50%左右。

3.GDD:为有效积温的简称,作物某一发育时期或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大于生长下限温度
(B)的日平均温度(Tday)与生长下限温度之差的总和。

4.光温生产力:作物生理状况处于最佳、水肥供应充足、无病虫草害时,只由光温条件所
决定的作物生产力。

受作物遗传特性限制,又叫生理生产潜力。

5.VPD:是饱和水汽压亏缺的简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空气中的实际水
汽压之间的差值,它表示的是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状态的程度。

VPD越大,蒸腾速率越大,是合理灌溉的参考因素。

6-作物水分利用率:作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的总干物质量,单位:KG/(ha mm)。

7.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即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

8.农田潜在蒸散:指农田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作物处于最佳生理状态时,封行作物田块的蒸散量。

其大小只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辐射能的多少和空气的干燥程度及风速)。

9.土壤养分平衡:土壤中养分(主要是N、P、K)的收入与支出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10作物生长的最小养分浓度: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其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限制。

当作物对养分吸收量超过一定量时,产量随养分吸收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速度减缓并逐渐趋于零。

此时养分在作物中达到饱和(最大养分含量),养分不再是产量限制因子,为作物生长的最小养分浓度。

二、问答题
1.试述有效积温对作物发育速率的预测指标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用有效积温预测作物的发育速率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

在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大田作物生产中或可控温室中环境温度处于作物最适宜以下时(此时作物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有效积温法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作物生育期的方法。

缺点:用有效积温预测作物的发育速率,一方面没有考虑日长对发育速率的影响;一方面假定发育速率与气温在发育上、下限温度之间遵循同一线性关系,而没有考虑高温对发育的迟滞作用。

此外,在作物发育的最适下限和最适上限温度之间,发育速率是不变的,而相应的有效积温却有很大的变化。

因此,用有效积温预测作物发育,在应用到建模以外的地区或品种时,预测误差较大。

2.为研究早稻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请根据作物生长的温度三
基点设计高温胁迫试验(包括试验处理、观测项目与观测方法和使用的仪器)?
答:1.试验处理:根据早稻抽穗期生长的温度三基点在大田早稻抽穗期通过控温装置设置4个温度梯度处理:分别是TBD(早稻抽穗期生长下限温度)值与TOD(早稻抽穗期生长最适温度)值之间一段温度范围(A)、TOD值左右一段温度范围(B)、TOD值与TCD(早稻抽穗期生长上限温度)值之间一段温度范围(C)、TCD值以上一段温度温度范围(D)、对照(E)(早稻抽穗期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温度变化范围不大,对照可能不能满足最大光合速率对温度订正所需的温度范围,所以加了前面三个温度(A、B、C)处理)。

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

2.观测项目、方法和仪器:
(1).早稻抽穗期、开花期每个处理每次重复每天测量光响应曲线(LI-6400光合仪)(开花期测量光响应曲线是为了了解早稻抽穗期在高温胁迫下是产生的应激胁迫还是生理胁迫)。

(2). 早稻抽穗期、开花期每个处理每次重复每天测量荧光(荧光仪)(开花期测量荧光是为了了解早稻抽穗期在高温胁迫下是产生的应激胁迫还是生理胁迫)。

(3).调查早稻每个处理每次重复抽穗期及以后每个生育期的生育期进程。

(4).早稻收获期每个处理每次重复调查:每平方米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

3.试述根据土壤水分平衡原理计算作物灌水量的方法?答:1.土壤水分平衡是指土壤收入
与支出的水分之差。

土壤水分收入:降雨P,毛管上升水C,灌溉I。

土壤水分支出:地表径流R,作物截流Int,作物吸收即蒸腾耗水Tr,土壤蒸发SEv,和渗漏D。

则土壤水分平衡方程:△S=P+I+C-Tr-Sev-R-Int-D。

其中(Tr+Sev)即为实际蒸散量。

2.要确定作物灌水量,需要确定作物实际需水量。

作物实际需水量的估算方法:目标产量法:作物实际需水量=目标产量/EY(作物水分利用率);潜在蒸散法:作物实际需水量=PET;也可以根据土壤水势的变化,来判断作物实际需水量。

3. 灌溉量=作物实际需水量-降水量+渗漏量+径流量
对某一特定地区,生长期内的降水量可通过历史气候资料统计确定,而作物的EY、土壤渗透率和地表径流均可以根据长期的实验资料确定,土壤水势也可以根据试验确定胁迫的临界值。

则根据上式可以确定不同种植制度下农田周年灌溉需求的水
4.试述大气CO2浓度升高对C3和C4作物生长的生理生态影响会有何不同?答:(1).
光合速率和光呼吸。

一般而言,大气CO2浓度升高,可以增加叶片的光合速率。

原因是高CO2浓度可以增加RuBp羧化酶的底物,减少O2对RuBp的竞争氧化,C3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有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而C4植物不然,这可能是由于C4植物具有浓缩CO2的C4途径,因而对环境中高CO2浓度响应较小的缘故。

大气CO2浓度升高,可以降低植物的光呼吸,同样对C3植物表现明显,而对C4植物影响较小。

(2)气孔导度、蒸腾作用。

大气CO2浓度升高,通常可以引起C3植物和C4植物气孔导度的降低。

高CO2浓度引起也片气孔关闭的想象并不是在所有的C3植物上均有发生,而对于一般的C4植物都能通过关闭气孔来对高CO2浓度做出反应。

由于气孔导度的降低,从而降低了蒸腾速率和减少叶片的蒸腾量,提高植物光合作物的水分利用率,由于C3植物的蒸腾系数较C4植物高,所以C4植物比C3在水分利用上更具有优势。

(3).温度、发育。

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同时提高植株的C/N,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植株的发育,一般而言,C4植物对高CO2浓度的反应要比C3植物要弱。

5.试根据土壤氮素平衡原理和作物氮素需求量(作物生长的最小氮浓度),描述计算作物
生长季的氮肥施用总量的方法?
答1.土壤氮素平衡是指土壤中收入与支出的氮素之差达到动态平衡。

作物生长的最小氮浓度是指当作物对养分吸收量超过一定量时,产量随养分吸收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速度减缓并逐渐趋于零。

此时养分在作物中达到饱和(最大养分含量),养分不再是产量限制因子。

2.首先确定该作物生长季对氮素的吸收需求量:需要明确该作物要实现的产量目标(Y),该作物经济产品中的氮素的最低浓度(MCY),该作物秸秆中的氮素的最低浓度(MCSTR),经济系数(EC)。

则该作物生长季对氮素的吸收需求量(NUR):NUR=Y*MCY+(1/EC-1)*Y*MCSTR。

3.确定该作物生长季氮肥施用总量(FA):需要明确作物养分基础吸收量(Nu)、该肥料养分利用率(RF)及该肥料中氮素含量(FNC)。

则FA=(NUR-NU)/(RF*FN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