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

H7N9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及预防办法引言概述:H7N9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和致死率。

为了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文将介绍H7N9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办法。

一、H7N9禽流感的基本知识1.1 病毒来源与传播途径H7N9禽流感病毒主要来源于家禽和野生鸟类,通过与感染禽类接触或食用被感染禽类的肉类和蛋类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此外,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少量的传播可能,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1.2 症状与临床表现感染H7N9禽流感后,人体会出现高热、咳嗽、喉咙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1.3 高风险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感染H7N9禽流感,并发生严重病情。

因此,这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

二、预防办法2.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基础。

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禽类或禽类产品后;避免接触禽类粪便;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与患有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等。

2.2 食品安全与熟食消毒确保食品安全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购买禽肉和蛋类时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无证经营的禽类产品;食用禽肉和蛋类时确保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或半生食;烹饪前对刀具和砧板进行消毒等。

2.3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重要手段。

根据卫生部门的推荐,高风险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三、早期发现与及时就医3.1 提高健康意识公众应提高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了解相关症状和传播途径。

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接触史和旅行史。

3.2 避免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会削弱免疫力,增加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

因此,公众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3 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如果所在地区发生了H7N9禽流感疫情,公众应避免前往该地区,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预防H7N9禽流感讲解版

预防H7N9禽流感讲解版
• 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或死禽及 其分泌物的接触。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 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
• 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 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
• 暂时不要食用禽类产品。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 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预防控制H7N9禽流感知识培训
精品课件
1
H7N9禽流感的防控
禽流感是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在禽类间传 播的一种从呼吸系统疾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 病症,通常只感染鸟禽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H1N1)。
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不同亚型。迄今甲型流感病毒H 有16个亚型,N有9个亚型。
所有禽流感病毒都属于甲型流感病毒,根据禽流感 病毒感染禽类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分为高致病,低致病和非 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精品课件
3
H7N9禽流感的防控
病原学
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 病毒 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 径80~120nm,有囊膜 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 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
精品课件
4
H7N9禽流感的防控
传染源
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 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 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 3.病原学检测。
• (1)核酸检测。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 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或RT-PCR)检测到H7N9禽流 感病毒核酸。
• (2)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精品课件
22

人感染h7n9禽流感培训试题及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培训试题及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培训试题及答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以下哪种类型的病毒?A. 细菌B. 病毒C. 真菌D. 寄生虫答案:B2.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血液传播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H7N9禽流感的典型症状?A. 发热B. 咳嗽C. 腹泻D. 呼吸困难答案:C4. 预防H7N9禽流感,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 避免接触活禽B. 吃煮熟的禽肉C. 经常洗手D. 吃生禽肉答案:D二、填空题1. H7N9禽流感病毒首次在______年被确认。

答案:20132.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一般潜伏期为______天。

答案:1-73. 预防H7N9禽流感,应避免前往______。

答案:活禽市场4.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______。

答案:接触史三、判断题1. 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对/错)答案:对2.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不需要隔离治疗。

(对/错)答案:错3. 吃煮熟的禽肉不会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对/错)答案:对4. 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蚊子传播。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H7N9禽流感的预防措施。

答案:预防H7N9禽流感的措施包括避免接触活禽及其分泌物、及时接种疫苗、吃煮熟的禽肉、经常洗手、避免前往活禽市场等。

2.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H7N9禽流感,应该怎么办?答案: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H7N9禽流感,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接触史和活动范围,以便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讲义

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讲义

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讲义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禽鸟流行性感冒,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它主要传播于家禽和野生鸟类之间,并可通过空气或食物传播给人类。

二、禽流感的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包括:
- 发热
- 咳嗽
- 喉咙痛
- 肌肉疼痛
- 疲劳
- 呼吸困难
三、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接接触:与感染禽流感的鸟类接触,包括活禽、禽类的粪
便等。

2. 食品传播:食用未经彻底煮熟的感染禽流感的禽类或其制品。

3. 空气传播:呼吸感染禽流感病毒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

4. 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接触感染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禽舍、屠宰场等。

5. 露天市场传播:与感染禽流感的活禽或其粪便等直接或间接
接触。

四、禽流感的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下面是一些预防措施:
1. 食物安全:食用禽类及其制品前要确保彻底煮熟,避免生食。

2.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禽类之后要及时洗手。

3. 避免接触:避免与禽类接触,尤其是生病的禽类或野生鸟类。

4. 注意通风: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空气传播。

5. 定期消毒:定期对禽舍、屠宰场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6. 健康监测:及时报告可疑病例,接受相关部门的健康监测。

以上是关于禽流感防控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大家务必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对禽流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概述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该病毒对人类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本文将介绍H7N9禽流感的根本知识和防控措施。

什么是H7N9禽流感?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染疾病。

该病毒最早于2024年在中国被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于鸟类中。

禽流感主要通过禽类分泌物和污染的环境传播给人类,尤其是与禽类密切接触的人群容易感染。

H7N9禽流感的病症H7N9禽流感的病症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乏力等。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肺炎等严重病症。

对于疑似感染H7N9禽流感的个体,及早就医并进行相关病毒检测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1. 防止接触禽类尽量防止接触活禽、禽类粪便和污染的环境。

在接触禽类或其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并防止将手接触到口腔、鼻腔和眼睛等黏膜部位。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液清洁手部,尤其在接触禽类或污染的环境后。

同时,防止与患有流感或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过于密切接触。

3. 做好食品平安确保食品平安是预防禽流感的关键。

防止食用生禽肉和未煮熟的禽类制品。

在加工和烹饪禽肉时,确保彻底煮熟,防止生熟交叉污染。

同时,定期清洗厨房、餐具和食品加工设备,保持整洁卫生。

4.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禽舍、禽类的饮水器和饲料器,并进行消毒处理。

及时清理和处理禽类分泌物,防止禽类分泌物与人类接触。

对于禽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5. 加强监测和报告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掌握H7N9禽流感的疫情信息,加强对禽类流感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同时,加强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的追踪调查,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总结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传播,公众需要加强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遵循相应的防控措施。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培训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培训
–有条件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要对呼吸道标本开展H7N9病毒核酸检测,进 行病例诊断;
–没有条件开展核酸检测的医疗机构应当尽快利用快速抗原检测试剂进行甲型 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并将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的标本送当地流感监测 网络实验室进一步开展H7N9病毒核酸检测。
–标本采集、包装、运送等应当严格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45号令)等生物安全相关规定 执行。
• 各级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内的 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一、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 各级爱卫会要切实发挥议事协调作用,强化组织管理和督促检 查,结合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基层单位, 在城乡范围内深入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
• 要重点加强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着力解决活禽销售、宰杀方 面存在的突出卫生问题。
送国家流感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在2周内完成病毒分离和序列测定工作,并将 序列提交流感病毒序列数据库进行反馈。
• 各医疗机构采集的血清标本送当地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由当地 网络实验室将血清标本分别送省级疾控中心和国家流感中心开展 相关抗体检测。
• 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对活禽市场和家禽养殖场等重点地区环境标 本的采集与检测工作。
八、疫情形势研判建议
•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牵头部门的作 用,根据疫情形势建议当地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在未发生疫情的地市,建议采取活禽市场“一日一清洗 ,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措施; –在发生疫情地市,建议采取休市和彻底消毒措施; –在有条件的地市,鼓励采取季节性休市措施。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
传染源
• 传染源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课件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课件
H7N9禽流感防控 培 训
2017年
H7N9禽流感来袭
人感染H7N9禽流感
• 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并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性休 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 至导致死亡。 •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 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 、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人感染H7N9禽流感最新消息
全国H7N9疫情:
• 2017年截止5月2日,共报告537例H7N9病例,其中 死亡176例,病死率32.77%。与既往同期相比,发 病水平大幅上升,发病数占累计37.66% • 疫情总体呈高度散发、点多面广态势,病例主要 集中在华东和广东 • 近期呈稳中有降趋势,但发病强度仍高于往年
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 加工业等人员。
临床症状
•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 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 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 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 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 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 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解读 (2014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 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禽流感受关注的原因
1.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 2.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病死率高 3.可能会出现病毒变异 4.无特效药物和疫苗 5.目前对该疾病的感染来源、感染发病的 危险因素、传播途径、潜伏期、传染期、 临床特点以及该病毒人际传播能力尚不清 楚

H7N9防控知识培训

H7N9防控知识培训
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症状、体征和临床特点: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 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 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 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 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 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等表现。
一、基本知识
核酸检测。对可疑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或普通RT-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 酸,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早期识别中宜 首选核酸检测。对重症病例应定期行呼吸道分泌物 核酸检测,直至阴转。有人工气道者优先采集气道 内吸取物(ETA)。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甲型流感病毒 抗原快速检测阳性。仅适用于没有核酸检测条件的 医疗机构作为初筛实验。
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包括: (1)年龄>60岁; (2)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如心脏或
肺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免 疫抑制状态、孕妇等; (3)发病后持续高热(T>39℃)3天及3天以上; (4)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 (5) CRP、LDH及CK持续增高; (6)胸部影像学提示肺炎。
传播途径:具体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 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 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不排 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
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 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 。
一、基本知识
3.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三、防控措施落实
县卫计委接到报告后,应尽快组织我县 的专家进行会诊。县级专家会诊后,仍不能 明确诊断的,应立即报请地市级专家组进行 会诊。做出明确诊断的,由报告单位订正为 诊断疾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一、人禽流感基本知识1、禽流感基本知识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

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从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2、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二、人禽流感流行概况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现状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2003年2月,香港两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1人死亡。

2003年2月28日,荷兰暴发H7N7型禽流感疫情。

至4月,病毒感染800多家鸡场1100万只鸡。

83人感染,一名男子死亡。

2004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泰国和越南11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8人死亡,但未发现人际传染。

2004年4月6日,加拿大两名养鸡工人出现感冒症状,被确诊为感染H7N3禽流感病毒。

2004年8月,越南再添三人死于H5N1病毒感染。

2004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自9月初以来越南的首例人感染H5N1病毒病例。

2005年1月至2月,越南新发13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12人死亡。

2005年11月7日,印度尼西亚已确认9起人感染H5N1病例,其中5例死亡2、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鸽子、鸭、鹅等禽类,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易感人群:一般来说,人类呼吸道缺少与禽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因此人并不容易感染禽流感病毒。

但一旦感染,则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抗体、无抵抗力。

任何年龄均可能被感染。

高危人群: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去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以及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为高危人群。

3、病原学特点: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

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三、人禽流感临床表现及治疗1、临床表现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一)一般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血生化检查。

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病原学检测。

(1)核酸检测。

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或RT-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2)病毒分离。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

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

发生ARDS 时,病变分布广泛。

(四)预后。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

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

2、诊断标准●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可能。

与被感染的家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史者。

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有患病的可能。

●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与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在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甲型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检测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者并排除了季节性流感。

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或采用RT-PCR法检测到禽流感H7N9亚型病毒基因。

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者。

●重症病例:肺炎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重症病例。

3、鉴别诊断应注意与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4、治疗(一)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二)对症治疗。

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

(三)抗病毒治疗。

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选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或扎那米韦(Zanamivir),临床应用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1N1感染等有效,推测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应有效。

奥司他韦成人剂量75mg每日两次,重症者剂量可加倍,疗程5-7天。

扎那米韦成人剂量10mg,每日两次吸入。

●离子通道M2阻滞剂:目前实验室资料提示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耐药,不建议单独使用。

(四)中医药治疗。

(五)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

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

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六)重症患者的治疗。

重症患者应入院治疗,对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给予吸氧及其他相应呼吸支持,发生其它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呼吸功能支持:机械通气、体外膜氧合(ECMO)、其他: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维持满意氧合时,可以考虑俯卧位通气或高频振荡通气(HFOV)。

●其他治疗:在呼吸功能支持治疗的同时,应当重视其他器官功能状态的监测及治疗;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医院获得性感染。

5、怎样预防禽流感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关键要做到“五早”,指对疾病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四、人禽流感预防控制措施(一)控制传染源。

开展接触人群和禽类流感疫情监测。

一旦发现禽类或其它动物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二)切断传播途经。

对发现有禽类的养殖场、曾销售禽类的摊档、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对病死禽类等废弃物应立即就地销毁或深埋;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按禽流感、SARS标准做好隔离消毒;病人及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三)保护健康人群。

1、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

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2、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4、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5、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

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

对干燥、紫外线照射、汞、氯等常用消毒药都很敏感。

6、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7、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四)加强院感控制措施。

对于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人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应佩戴外科口罩,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对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应当加强室内通风及紫外线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