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教学设计[1]
语文有关《母爱》优质教案

语文有关《母爱》优质教案语文有关《母爱》优质教案母爱,是天上的云,总让烈日,先从她的身驱穿过,给大地呼风换雨降祥和。
母爱,是雨后的霞,总让清洗过的大地,不弃的躺在怀里,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
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是润物的细雨,是相伴你一生的盈盈笑语,是你飘泊天涯的缕缕思念。
以下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有关《母爱》优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母爱》语文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深入体会老牛表现出的伟大的母爱。
2.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确读法,能抓住重点词句,揣摩语言,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重点难点:感悟老牛伟大的母爱;根据课文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达深深的母爱的写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伴奏音乐。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爱》。
(板书课题,齐读。
)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答)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打开书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自己读)你有什么感受(汇报)从哪看出来的(生答)师:几斤水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却是非常珍贵的,水真是太重要了。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认识了一位母亲,他是谁(老牛)它是位什么样的母亲读二、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生读书)师根据学生回答汇报并板书:慈爱、倔强(一)第二自然段师:现在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圈一圈,划一划哪些词句体现了老牛的这种倔强呢(先读书再汇报)随机出示:(1)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僵持着。
(2)人和牛就这样对峙着。
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师:僵持和对峙什么意思这两个词又有什么区别呢(对峙与僵持都能体现当时的紧张气氛。
但对峙的程度更深一些。
)谁能够把这种僵持、倔强的紧张场面读出来呢(读句子)生读(评价: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师:边读边感受老牛此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同桌读----再指生读。
部编版慈母情深的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知情深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从《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父爱如山,父爱如海。
请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父亲是力量,父亲是勇气。
那么,那千年万年亘古不变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读题)2、师在“深”字下标上着重号,提问:为什么老师要在“深”字下标上着重号?(再次深情朗读题)二、以学生归纳的主要内容为例,初步了解课文,引出对“深”的思考。
1、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这是两位同学进行本单元第一步预习时归纳的主要内容,你们看看谁归纳得比较准确?(师引导简练归纳)师过渡:拿钱给孩子买书,对于今天的母亲来说再平常不过了,可在作者梁晓声母亲的身上却是伟大的爱、无私的情呢?慈母的情到底深在何处?三、按要求默读,静思、动笔,自主体会1、静心默读,用心思考,动笔勾画要求:文中总有让你感动的地方,请用“”画出来。
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特别是从那些词语表现出来?并做上记号。
2、汇报提示:感动的地方多吗?谁来把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四、整体呈现孩子们朗读的片段,引导细致品味1、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些片段想象成一个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预计从两、三个画面中去深刻体会,主要是画面一、三、四)2、引导汇报形式:学生在汇报中,教师主要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细细感受画面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切入点:震耳欲聋(1)什么叫“震耳欲聋”?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可是,妈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你怎么知道?(从书中找证据)(3)指导朗读:从我进入,到我离开,母亲一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孩子,你知道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那么明天呢?去年、今年、后年……(4)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穿透云霄,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母爱 王祥夫

《母爱》王祥夫教学设计北京四中顺义分校咸慧师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细节描写,感悟平凡母爱的伟大。
2.赏析作者朴实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3.通过本文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
教学设计一、作者简介:王祥夫,辽宁省抚顺市人,现居山西大同.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蝴蝶》、《生活年代》、《种子》、《百姓歌谣》、《屠夫》、《榴莲榴莲》、《米谷》.小说集《永不回归的姑母》、《西牛界旧事》、《狂奔》、《油饼洼记事》,散文集《纸上的房间》、《何时与先生一起看》、《杂七杂八》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品文选刊》主编,大同市作家协会主席.短篇小说《上边》曾获第三届中国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顾长根的最后生活》获第二届赵树理文学奖.散文《荷心茶》获首届赵树理文学奖金奖二、疏通课文三、教学过程1.同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哪几件事?母亲给我倒酒母亲关心我睡觉的方向位子姿势2、文中“母亲”的哪一处语言或行动最使你感动?为什么?作者描写了很多细小的关于母亲对我的关怀的情节,文中1、24段中,“她常常咧咧趄趄走出屋门,再站在院门口,手扶着墙朝远处张望……”“常常站在院子门口朝外张望,手扶着墙。
”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关爱。
母亲“喘嘘嘘地上了四楼”,“倚着门喘息了一会儿”,母亲身体本已很衰弱,还整天牵挂“我”,关心我睡觉的情况,“灰尘多,迷了眼”,担心“地震”,“脸朝暖气太干燥,你嗓子受不了”,“对心脏不好”,母亲想得太周到,太仔细了,对“我”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母亲把“烫手的猪头肉给大儿子揪了一块儿,给二儿子揪了一块儿,给姐姐、弟弟再各揪一块儿,象只老鸟在喂它的小鸟。
”母亲忍住“烫”,“揪”肉给儿女们吃,确象“老鸟”一样辛勤哺育着“小鸟”。
3.文章结尾用来一个省略号,你试着用具体的语言把省略的内容描述出来。
“我”对母亲的感激外,还隐含了对老年孤独的母亲的愧疚之情。
4. 物思想感情往往就是在朴实的语言中,在不经意之间表达出来的。
母爱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母爱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阅读教学,学生将能够:1.了解母爱的伟大与深刻意义;2.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3.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与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围绕“母爱”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内容包括散文、诗歌、童话等多种文本形式。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引用一段关于母爱的经典名言,如"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以激发学生对母爱的兴趣。
2. 导读(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诗歌或小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母爱的不同表现方式,同时提问促使学生思考母爱的特点和影响。
3. 阅读与分析(30分钟)教师将准备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要求学生默读,并就以下问题展开探讨:- 文章中描绘的母爱有哪些感人之处?- 你认为母爱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 在你的亲身经历中,有没有感受到母爱的力量?4. 创作与分享(3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情感,创作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诗歌或小故事,并鼓励他们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
5. 总结与拓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在文学作品中,你觉得哪个角色的母爱最感人?为什么?”鼓励学生思考和阐述个人观点。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篇有关母爱的阅读任务,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报告或作业。
四、教学方法1. 集体讨论法: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创作与分享:通过学生的创作与分享,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学生对母爱主题的理解与思考的深度;3. 学生通过创作与分享展现的情感和心理。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

妈妈的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目:妈妈的爱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理解,理解妈妈对自己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感恩妈妈的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表达愿望的能力,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共同完成一个艺术作品。
2.教学准备:-妈妈的照片、妈妈的手写信或留言、一些回忆物品等。
-装饰工具如彩纸、剪刀、粘贴胶、颜料、画笔等。
-媒体设备如幻灯片或电子画板。
-学生的艺术创作材料如画纸、颜料、彩笔等。
3.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展示一些妈妈的照片或手写信给学生,引发学生对妈妈爱的思考。
-通过幻灯片或电子画板展示一个关于妈妈爱的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妈妈的爱。
(2)妈妈的爱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形式讨论妈妈的爱是什么?以及他们是如何感受到妈妈的爱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3)艺术创作:-教师提供艺术创作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妈妈的爱的感受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写诗、写小说、制作手工等形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4)展示和分享:-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一个小展览或分享会,让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作品。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或朗读作品的方式来分享。
(5)反思与感恩:-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妈妈爱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表达感谢之情,可以通过写一封感谢信或给妈妈表演一场感恩的小剧场等方式来表达。
4.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创作和分享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艺术作品和分享的内容是否能够真实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5.拓展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妈妈来班级,通过座谈的形式展示并分享她们对子女的爱和教育经验。
-学生和妈妈一起策划一场母爱主题的感恩晚会,以演唱、舞蹈、话剧等形式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加理解和感受到妈妈的爱的无私和付出。
通过艺术创作,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情感表达和合作意识。
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人格的发展。
由于群文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广度和文化视野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围绕母爱这一主题展开群文阅读教学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1.了解母爱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相关文本;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3.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发展。
三、教学内容1.选取与母爱相关的文学作品或文章,如《红楼梦》中贾母的形象塑造,某些新闻报道中的母爱故事等;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文本进行阅读。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一段温情的音乐和图片,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情感共鸣。
可以播放母爱相关的歌曲或家庭影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点滴,促使他们主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母爱的内容。
2.阅读理解将选取的文本分段呈现给学生,要求他们仔细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爱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再进行整体展示,既能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文本分析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内容后,引导他们进一步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意境和人物情感描写等。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4.情感体验让学生尝试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可以围绕母亲的形象、对母亲的情感表达、童年时的母爱体验等进行写作。
同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表达对母爱的感激和思考,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成熟。
五、教学评价1.基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设计作文评价指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2.定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演讲或写作指导等形式,了解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阅读态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与母爱有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儿子与情人》、《呼啸山庄》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解读能力;2.开展母爱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摄影、音乐创作等,让学生通过艺术表达和情感分享,进一步体验和感悟母爱的力量。
中学新诗单元教学设计——母爱

而是让 学生具备分 析及欣赏 新诗的能 力,通过 新诗
若要围绕赞颂人 间真情这个主题选择教学内容 , 评点练习 。学生可以用较客观的态度分析诗作。 由现 象图示学 发展而来 的 “ 变易学 习理论 ”认 歌颂母爱 的作 品必 为首 选。历来不少 诗人 以优美 的
,
文字 、真挚 的情怀 ,歌颂母 爱的伟大 无私。母亲是 为,学 习的过程需 要把新的事物 放在学 习者 原来所 最值得尊重 和感恩 的人 ,儿 女从孩提 呱呱坠地而 至 具备 的某个背 景中加 以比较 、区分 ,识别 出这 个事 . 长大成人 ,无时无刻不 活在母亲 的庇护下。母亲 的 物 的关键特征 ,然 后逐 渐对事物 产生新 的认识 和体 臂弯是最 安全的地 方,而且在任何情 况下 ,母亲 都 验 。本 主题单元 的设计 正是借鉴 和参考 了这一 学 习 支持 、安慰孩 子 ,不离不 弃。我 们都 感受过母 爱的 理 论 ,帮助学生 有效地学 习新诗。下文每个 阶段都 变易 图示 ” ,以方便读者对照理解这一理 力量 ,但如何 将这份对 母亲的感激化 为诗歌 ,那 就 附有一个 “
新 诗 评 点 。 每 一 个 阶段 必 须 依 次 完 成 。 第 一 阶 段 主
晾 在 有 阳光 的地 方 ; 干 净 的 衣服 摆 动 着 , 像 跳 舞 一样 , 好 像 是 在说 : 妈 妈 真 好 ,妈 妈 真 好 。
变 易 图 示
学习内容
变易范畴
关键特征
有 明确 主 题 :
变 易图 示 学 习 变易 内容 范 畴 想 象 力 接近 联 想 、相似 联 想 、相 反联 想 。 音 节 音 节 是 语 言 结 构 的 基本 单 位 ;节 奏 是 关键 特 征
新诗是较 为陌生 的表达 形式 .所 以在 选材时要 由浅 入深 ,让她们容易接受和掌握。《 妈真好 》正好切 妈
母爱初中优质课教案

母爱初中优质课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母爱》,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美好情感,增强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1. 课文《母爱》的阅读与理解。
2. 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
2. 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分享自己的母爱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母爱》,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情感。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 重点讲解课文中的母爱主题,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
2. 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母爱》,让学生深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堂讲解的准确性,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A版)《母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对峙、僵持、瘦骨嶙峋”等词语的意思,并参照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达深深的母爱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深入体会老牛表现出来的伟大的母爱。
2.能抓住重点语句,揣摩语言,从内容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点拨,体会母爱的深沉,从而理解生活中的母爱,让学生学会感悟亲情,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老牛为了小牛能喝到水而表现出来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品词赏句来揣摩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图片。
2.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3.教师过渡:不错,小羊羔知跪乳之恩,小乌鸦有反哺之义,那么老牛和小牛之间又会发生怎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母爱》(板书课题:母爱)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世界上,总有一个人,默默地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
母亲对子女的爱是默默奉献,不图任何回报的。
为了子女,母亲什么苦都愿意吃,什么罪都愿意受;当生死攸关的时候,母亲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
(学生再齐读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母爱》,一同去感受一头老牛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读着读着,哪一幕情景最让你感到揪心,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并反复读几遍,通过你的朗读把他表现出来。
3.指名读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
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
4.课件出示句子,全班齐读。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牛的主人是怎样地抽打?(狠狠)从哪里看出牛的主人是狠狠地抽打?
A、“扬起”
什么叫“扬起”?你能做一个“扬起”的动作吗?
别说抽打下来,光这个样子,我们看看都害怕。
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老师给你读前面——“后来,牛的主人来了……”
B、“瘦骨嶙峋”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C、“哀哀叫唤”
为什么会哀哀叫唤?在主人皮鞭的狠狠抽打下,老牛会是什么样子的?(皮开肉绽,伤痕累累,满是鲜血……)
老师想问这位同学:如果你面前有一个皮开肉绽、满是鲜血的情景,你敢看吗?
指导读出让人揪心的感觉。
“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
D、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可怜)
2.是啊!这真是一头可怜至极的老牛,可牛的主人为什么会“恼怒”呢?(读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回答。
A、“终于有一天,一头向来温顺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
”
所以主人很生气。
B、“老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紧急刹车。
老牛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么呵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
”
什么叫“僵持”?课文中怎么说的?
所以主人非常生气
C、“人和牛就这样对峙着。
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响喇叭,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
“对峙”是什么意思呢?
所以主人恼怒。
D、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
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
E、面对飞奔而来的军车,老牛动了吗?面对司机的呵斥驱赶,老牛离开了吗?面对主人毫不留情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动摇了吗?被打得哀哀叫唤的老牛放弃了吗?可怜至极的老牛退缩了吗?同学们,此时出现在你面前的还仅仅仅仅一头可怜的老牛吗?(倔强、坚强、令人佩服)
F、指导读
就请你把老牛的倔强、坚强、令人佩服读出来吧!
师:牛被打得哀哀叫唤
生:但还是不肯让开。
3.是的,这是一头可怜的老牛,是一头倔强的老牛,是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温顺的老牛,这仅仅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我们不禁要质问,主人啊主人,你为什么会如此地狠心抽打它呢?读读第一自然段。
A、你读懂了什么?(极度缺水)
怎样的才是极度缺水?(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几斤。
)
据查,当时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三斤,知道三斤水是多少吗?(出示三斤水)
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就是这样的三斤水,是人们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的全部用水;就是这样的三斤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水,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呀!不过,这头老牛现在想要占用这珍贵的水,这怎能不使主人——恼怒,再说主人为的仅仅是自己吗?纵使心中万般不忍,但是为了大家,却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B、再读:“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
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
C、我看见主人扬起了鞭子,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1下,2下,3下……(接着读)
主人更生气了,他的鞭子举得更高了,他再一次举起鞭子,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5下,6下,7下……(接着读)
恼羞成怒的主人失去了理智,他使劲了全身的力气,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10下,20下,30下……(接着读)
D、(范读)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老牛的倔强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人,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一向视军队纪律为生命的战士,最后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
四、延读课文,情感升华
同学们,看到此情此景,一向视纪律为生命的战士,忍不住哭了,他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
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面前。
老牛终于得到了半盆水——
A、教师深情朗读:“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
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
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
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在一片寂静中慢慢往回走去。
”
B、为什么你的眼中含着泪水?看得出你被感动了,为什么?
C、同学们,好好想一想:老牛流出的是什么泪?(慈爱的泪)小牛流出的是什么泪?(感恩的泪)
D、是什么让老牛不怕冒被汽车撞伤(或撞死)的危险冲上公路;是什么让老牛不顾司机的呵斥;是什么让老牛不惜被主人打得哀哀叫唤;是什么让老牛得到了水,却不舍得喝上一小口,全部给予了小牛。
(母爱)
E、同学们,你觉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一头可怜、倔强的老牛吗?(伟大、无私的母亲)
是呀,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啊!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老牛说吗?通过老牛你又想到了谁呢?
此时此刻,你一定又很多话想对母亲说,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把它写出来。
(课件出示图片及背景音乐《我爱妈妈的眼睛》)
五、朗读全文,深情总结
所有的母爱,其实表现出来都是这样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仅仅极其普通却又撼人心魄的细节!同学们,在我们收获爱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付出自己的爱!学会回报,学会感恩!
附:板书设计
28、母爱
洗衣
做饭
三斤水烧水
人畜饮用
老牛索水(极度缺水)小牛喝水
被驱赶
(流出慈爱的泪)被呵斥(流出感恩的泪)
遭鞭打
舔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