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毒理学 第四章

合集下载

法医学基础理论

法医学基础理论
法医学基础理论
目录
• 法医学概述 • 死亡与尸体现象 • 损伤与致伤物推断 • 中毒与毒物分析 • 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 • 法医病理学其他领域简介
01
法医学概述
法医学定义与发展
法医学定义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和法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理论 和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轻微伤
指损伤程度较轻,对人体健康影响不 大,恢复较快的损伤。
轻伤
指损伤程度较重,对人体健康有一定 影响,但一般不会危及生命或遗留严 重后遗症的损伤。
重伤
指损伤程度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严 重影响,可能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后 遗症的损伤。
致命伤
指直接导致死亡的损伤,或者虽经抢 救治疗但仍无法挽回生命的损伤。
鉴定方法
法医毒理学采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对毒 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和尸 检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谢谢聆听
鉴定方法
法医物证学采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检材 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为案件的侦查和审判提供证据。
法医毒理学概述
1 2 3
研究对象
法医毒理学主要研究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毒物对机体的损害机制和 中毒症状。
研究内容
通过对中毒案件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毒物的种类 、来源和中毒原因,为案件的侦查和审判提供证 据。
司法鉴定服务
为司法机关提供科学、客观、公正的鉴定 意见,协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06 法医病理学其他领域简介
法医临床学概述
研究对象
法医临床学主要研究活体损伤,包括交通事故、工伤事故 、家庭暴力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伤害。

法医学笔记整理

法医学笔记整理

法医学笔记整理法医学是研究法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学科,主要包括法医学基础知识、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临床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法医学的一些笔记整理:1. 法医学基础知识:- 法医学的定义:法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应用医学和科学知识,帮助司法机关破解和解决刑事案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 法医学的任务:确定死亡原因、发现伤害机制、鉴定人的身份、计算损伤程度和刑事责任能力,以及辨别真伪、鉴定罪恶的手段和痕迹,提供司法科学的证据,维护社会正义。

- 法医学的发展历史:法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而现代法医学主要发展在20世纪。

法医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经验法医学阶段、科学法医学阶段和综合法医学阶段。

- 法医学的相关法律:法医学与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侦查法等密切相关,在司法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2. 法医病理学:- 死亡诊断:通过尸体的外观、内部器官的观察、尸检等手段,确定尸体的死亡时间和死因。

- 伤害鉴定:通过分析伤口的特征、形态、数量和程度等,确定伤害的性质、原因和时间。

- 遗体解剖:对尸体进行解剖,研究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便发现病变和异常现象。

- 病理组织学:研究疾病的组织学变化,比如癌变组织的形态特征、细胞学改变等。

3. 法医毒理学:- 毒物分类:毒物可以分为有机毒物和无机毒物两大类,有机毒物包括药物、化学品、毒品等,无机毒物包括重金属、无机酸碱等。

- 中毒机制:毒物进入人体后,会对细胞和器官产生损害,导致中毒现象。

中毒机制有多种,包括直接损害细胞、酶的抑制、代谢的干扰等。

- 毒物鉴定:通过检验血液、尿液、毛发等样本中的毒物含量,确定中毒的毒物种类和剂量。

- 毒物药理学:研究毒物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毒性表现、中毒程度等。

4. 法医精神病学:- 精神疾病鉴定:根据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行为特征、心理评估等,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 精神病鉴定的标准:精神病鉴定需要参考国际上通用的精神疾病分类标准,如《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法医学重点总结——临床医学

法医学重点总结——临床医学

第一章医生与法医学重点掌握:1.法医学概念;2.司法鉴定概念;3.现代法医学主要分科。

1、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 legal medicine)是一门医学科学,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涉及医学专门问题的学科。

法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不是社会科学。

尽管各国法律制度不同,但是,为法律服务的法医学基本理论和技术在全世界都是相同的。

2、司法鉴定: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3、现代法医学主要分科:法医物证学(包括法医遗传学、法医人类学、法医牙科学等)、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掌握:1.法医学的任务;2.研究对象,医生与法律的关系;3.鉴定人和证人的区别1、法医学的任务:1.为治安、刑事和民事案件提供科学证据;2.为处理医疗纠纷和非法行医提供科学证据;3.为抚恤、保险提供科学依据;4.发现传染病、职业病或食物中毒;5.为国家立法提供技术咨询;6.促进医学科学的全面发展2、法医学的研究对象:1.尸体检验;2.活体检查;3.人体检材;4.现场勘查;5.文证审查医生与法律的关系:1.提供证据(普通公民、职业特点);2.担任鉴定人;3.普通被告4.职业被告3、鉴定人和证人的区别:1.鉴定人根据需要可以指派或更换;2.鉴定人必须具备专门知识或技能;3.就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通过鉴定作出判断性结论,而证人只陈述自己了解的案件事实;4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时要回避,证人则不需;5.可以要求阅览案卷材料;6.几个鉴定人可以互相讨论,证人之间不能讨论。

熟悉:1. 法医鉴定书和鉴定结论;2. 终止鉴定、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3. 法医学简史。

1、法医学鉴定书:鉴定的问题、提交的鉴定材料、鉴定的时间地点、采用的科学方法、对鉴定情况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鉴定意见、鉴定单位和鉴定人签名。

2、终止鉴定:用途不合法或违背社会公德;材料不真实或取得方式不合法;材料不完整,损坏或拒绝补充;鉴定要求超出能力;委托人不履行义务或被鉴定人不配合;不可抗力;委托人主动终止;委托人不支付费用;协议书约定的其他情况。

法医毒理小结

法医毒理小结

绪论法医毒理学: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以自杀、他杀为目的和意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一门学科,也研究药物滥用、环境污染和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引起法律纠纷的中毒。

研究方法包括法医毒物分析及法医病理学。

主要任务:①确定是否发生了中毒;②确定何种毒物引起中毒;③确定进入人体内毒物的量,并判断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④分析毒物进入机体的时间、途径和形式;⑤推断中毒或中毒死亡方式,是自杀、他杀、意外灾害抑或其他类型中毒。

结合案情、现场、活体或尸体检验、毒化分析等。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 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与生物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及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分类:按毒作用方式、来源及用途可分~~~按化学性质可分~~~~按毒理作用可分~~~~按应用范围可分~~~~中毒:生物体因毒物作用而发生的组织器官病理改变或功能紊乱的疾病状态。

由此造成的死亡称中毒死。

其原因主要有:自杀,他杀,以外,药物滥用,环境与食品污染,医源性药物中毒等。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毒物本身(量,理化特性,相互作用:独立、相加、协同,进入机体途径如静脉最快)、机体因素(年龄,性别,体重,健康,营养、过敏、体内蓄积等)毒性:指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分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中毒案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毒物种类急速增加;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常见毒物种类不同;投毒方式多样化,多见智能化投毒;案件性质多样化。

基本程序:中毒的案情调查(哪些);中毒案例的现场勘验(检材);根据主要中毒症状推测毒物种类;全面系统的尸体检验;病理学检验和毒物检验;综合分析检验结果和排查其它死因;得出鉴定意见或分析意见。

注意区别中毒与自然疾病致死,中毒与损伤致死,药物中毒与过敏性休克,中毒病变与中毒后并发症病变等。

法医毒物分析结果的评价:1、阳性结果:达到致死量/致死血浓度,一般可肯定为中毒死。

《法医病理学教案》课件

《法医病理学教案》课件

《法医病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法医病理学概述1.1 法医病理学的定义介绍法医病理学的概念和作用解释法医病理学在法律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1.2 法医病理学的历史回顾法医病理学的发展历程介绍著名法医病理学家及其贡献1.3 法医病理学的基本步骤解释法医病理学的基本流程强调法医病理学家的工作职责第二章:尸检技术2.1 尸检的准备工作介绍尸检前的准备工作强调尸检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措施2.2 尸检的步骤详细解释尸检的具体步骤强调尸检中的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2.3 特殊尸检技术介绍火化尸检、冷冻尸检等特殊尸检技术解释这些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三章:法医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3.1 尸体解剖观察介绍尸体解剖观察的常用方法解释如何记录和分析解剖发现3.2 显微镜检查介绍显微镜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解释如何进行组织切片和显微镜观察3.3 分子生物学技术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解释如何利用DNA分析等方法进行身份鉴定第四章:法医病理学常见死因分析4.1 疾病引起死亡介绍疾病引起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分析解释常见疾病如何导致死亡4.2 外伤引起死亡介绍外伤引起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分析解释不同类型外伤对人体的影响4.3 毒物中毒引起死亡介绍毒物中毒引起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分析解释不同毒物的毒性和检测方法第五章:法医病理学案例分析5.1 案例一:意外死亡分析一个意外死亡的案例解释法医病理学家如何确定死因5.2 案例二:他杀案件分析一个他杀案件的案例解释法医病理学家如何确定死因和凶手身份5.3 案例三:自杀案件分析一个自杀案件的案例解释法医病理学家如何确定死因和动机第六章:法医病理学中的法医毒理学6.1 法医毒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法医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解释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6.2 毒物检测方法介绍常见的毒物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免疫学检测和色谱技术强调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3 常见毒物及其作用机制介绍常见毒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解释不同毒物的毒性和影响第七章:法医病理学中的法医毒物动力学7.1 法医毒物动力学的概念解释法医毒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介绍毒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7.2 毒物浓度与死亡时间的关系解释毒物浓度与死亡时间的关系介绍如何利用毒物浓度推断死亡时间7.3 毒物的代谢和排泄规律介绍毒物的代谢和排泄规律解释如何利用毒物代谢产物推断死因第八章:法医病理学中的法医昆虫学8.1 法医昆虫学的概念介绍法医昆虫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解释昆虫在死亡现场的作用和意义8.2 昆虫的生长和发育介绍昆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解释如何利用昆虫的生长周期推断死亡时间8.3 昆虫的种类和特征介绍常见昆虫的种类和特征解释如何利用昆虫的种类和特征推断死因第九章:法医病理学中的法医植物学9.1 法医植物学的概念介绍法医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解释植物在死亡现场的作用和意义9.2 植物的毒性及其影响介绍常见植物的毒性和影响解释如何利用植物的毒性推断死因9.3 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介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规律解释如何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分布规律推断死亡地点第十章:法医病理学的法律和伦理问题10.1 法医病理学的法律地位和责任解释法医病理学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法医病理学家的法律责任和伦理要求解释报告的重要性和用途10.3 法医病理学的伦理问题讨论法医病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尸体处理等强调法医病理学家应遵循的伦理准则重点解析重点:1. 法医病理学的定义、历史及基本步骤。

法医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法医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 毒化或活化:有的毒物经生物转化后产生比原形毒物毒性更强的中间代谢产物,称为活化或毒化。

2. 中毒量(toxic dose):凡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量。

致死量(lethal dose):凡能致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则称为该毒物的致死量。

3. 中毒(poisoning,intoxication):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4. 死后毒物再分布(postmortemredistribution):是指毒物在尸体,内浓度的改变过程,特别是指心血中毒物浓度的变化。

5. 蛋白黄色反应(Xanthoprotien reaction):在硝酸中毒时,因硝酸能与环状氨基酸(苯丙氨酸、洛氨酸、色氨酸等)化合形成硝基化合物,使接触部位的组织变成黄色,称为蛋白黄色反应。

6. 雨点样色素沉着(rain drop pigmentation):慢性砷化合物中毒时有的手掌、足趾皮肤角质增生或色素沉着,后者常见于颞部、眼睑、颈部或胸部等处皮肤,与色素脱失相间存在,称雨点样色素沉着。

7. x性肺水肿:x或吗啡过量急性中毒死亡者常见肺显著淤血、水肿。

其重量从600g~2500g不等,重而实,被称为“x性肺水肿”。

8. 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是指部分急性CO 中毒者意识障碍恢复后,经2~3周的假愈期后,又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也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发症。

9. 毒品(drugs,illict drugs):是指国际禁毒公约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精神药物的总称。

10. 药物身体依赖性(phychicdependence):又称生理依赖性,是指反复连续用药使机体处于一种适应状态,这种状态使一旦中断用药即可产生一系列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出现由于生理功能改变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法医毒理学和毒物分析

法医毒理学和毒物分析
在某些药物合用后会产生协同作用,这些药物包括巴比妥类、地西泮、氯氮棹等苯骈二氮杂棹类安眠药、吩噻嗪类安眠药、甲喹酮、格鲁米特、甲丙氨酯、阿片类毒品及其他呼吸功能抑制剂或麻醉剂。
慢性乙醇中毒可发生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脑病、酒精性心肌病、并发高血压、中风、冠心病、慢性胃炎及胰腺炎。乙醇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中毒,有饮酒习惯的母亲易生育智能迟钝的子代或畸形胎儿,称为胎儿酒精综合症。
法医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常见的毒物的性状、中毒的原因、毒理作用、中毒量和致死量、中毒血浓度、中毒性病变、毒物化验检材采取、保存、送检,中毒或中毒死亡方式的法医学鉴定等。
法医毒理学的任务:1.确定是否发生了中毒;
2.确定是何种毒物引起中毒;
3.确定进入体内毒物的量,并判断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
死后再分布机制不明,有以下几种可能:1.梯度浓度扩散;2.死后血液流动;3.微生物作用。
死后再分布的存在不否认心血在毒物鉴定中的作用,单纯取心血中毒药物浓度推断中毒血浓度可能会出现偏差。常同时去外周血或骨骼肌进行参照检测,并结合案情、现场情况及尸检所见综合评定。
毒物死后产生(postmortem production of poison)是指由于腐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解,在尸体和保存检材中产生醇类、硫化氢或氰化物等生前未服用毒物的现象。主要机制为碳水化合物分解和蛋白质分解。受尸体或检材埋藏时间、方式、地点、温度、死亡原因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巴比妥类:
巴比妥
苯巴比妥
戊巴比妥
异戊巴比妥
司可巴比妥(速可眠)
丙烯巴比妥
环已巴比妥(安眠朋)
四、其他弱安定药物
甲丙氨酯(安宁、氨甲丙二酯)、格鲁米特(道力顿、苯乙哌啶酮、戊亚胺)、甲喹酮

法医学(绪论)课件(1)

法医学(绪论)课件(1)
1. 亲权鉴定 在婚生或非婚生子女抚育责任或 财产继承;产院调错婴儿的纠错;强奸致孕 案罪犯的认定;碎尸案中的身源认定;失散 亲人的寻找等涉及刑事。民事及行政部门解 决有关问题中提供依据
2. 个人识不能排除同一性; 足够的遗传标记的型别相同则可以肯定同一 性
证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迹。 五.书证检验
第四节 法医学鉴定
鉴定与鉴定人
➢ 接受司法或行政机关的委托,对交付的有关材 料,依据专门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检验。认定, 就某些专门性问题作出结论并以鉴定书的形式 报告委托机关的过程称为鉴定。被指派聘请委 托进行检验和鉴定的专门人员,称为鉴定人。
➢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鉴定无等级之分, 不同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书具有相同的法律效 力,最终作为证据是否被采纳,须在法庭经过 质证后有法官决定。
经过的时间; 4. 推定致伤物; 5. 个人识别 确定某活体或尸体的身份称为个人识别; 6. 医疗事故的鉴定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 门规章和诊疗互利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 的事故;
(二)法医物证学
➢ 法医物证学是就涉及法律问题的生物性检材 进行检验,解决个人识别和亲权鉴定问题的 法医学分支学科。
三.临床医生与患者
➢医生有时会接触到一些教特殊的患 者,他们可能是某些刑事或民事案 件的当事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 能夸大或隐瞒病情.自伤或诈病。如 吞食异物或毒物,造成腹疼症状; 伪装精神病等。
四. 临床医生与保险医学 五. 临床医生与医疗纠纷
第三节 法医学的工作内容
一.现场勘探 二.活体检验 三.尸体解剖 四.物证检验 ➢ 物证检验是对案件的真实情况有
(三)临床法医学
➢临床法医学是应用临床医学和法医 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并解决与法 律有关的人体伤,残及其他生理病 理状态等问题的法医学分支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医毒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醇类中毒
单选题
1( )含量的多少是酒度高低的标志。

A乙醇 B 乙二醇 C 丙醇D丁醇
2饮酒后乙醇大部分由()吸收
A十二指肠和空肠B胃C大肠 D 以上都是
3对于体重相同的人()比()者血中乙醇浓度高,()比()血中乙醇浓度高。

A肥胖者,瘦者,女性,男性B瘦者,肥胖者,女性,男性C肥胖者,瘦者,男性,女性C 瘦者, 肥胖者, 男性, 女性D都有可能
4乙醇的主要毒理作用是首先抑制()A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B网状结构下行激动系统C网状结构下行抑制系统D 网状结构上行抑制系统
5( )是重度乙醇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A呼吸中枢麻痹B 自我控制减退C虚脱D以
上都错
6急性乙醇中毒兴奋期浓度()
A30-100 mg/dl B 100-200 mg/dl C 50-100 mg/dl D 100-150 mg/dl
7急性乙醇中毒的共济失调期浓度()A100-200 mg/dl B 30-100 mg/dl C 50-100 mg/dl D 100-150 mg/dl
8急性乙醇中毒抑制期浓度()
A300-500mg/dl B 30-100 mg/dl C 50-100 mg/dl D 100-150 mg/dl
9()被称为工业酒精
A甲醇B乙醇C丙醇D丁醇
10乙二醇尿中检出主要是()
A乙醇酸和草酸盐B乙醛酸C乙醛酸和草酸盐D草酸盐
多选题
11甲醇中毒特有的征象()
A突然失明B出现中央暗点C实盘先后苍白D头痛
12急性乙醇中毒的分期()
A兴奋期B共济失调期C抑制期D衰落期
名词解释
1急性乙醇中毒
2慢性乙醇中毒
3甲醇中毒
解答题
1急性乙醇中毒概念和临床表现
1 急性乙醇中毒俗称酒醉,是由一次饮入过量乙醇或酒类饮料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

乙醇对成人的中毒量由于个体差
异很大。

大多数成人致死量为纯乙醇250~500ml。

饮人的乙醇80%由小肠上段吸收,饮酒后2小时可全部吸收入血液。

除引起中枢神经抑制外,还可影响糖代谢,抑制糖原异生,并使肝糖原明显下降,导致低血糖。

临床主要表现为眼部充血,颜面潮红或苍白,兴奋多语,感情用事,或语无伦次,手足乱动,共济失调。

甚者出现昏睡、昏迷,呼吸、循环衰竭。

长期嗜酒、酗酒,可引起慢性中毒,导致肺脏、心脏、脑、内分泌腺及其他器官营养不良,机体代谢出现显著紊乱。

尤其是脑的损害更为突出,以致引起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痴呆等症状。

2乙醇中毒的检材采取
2因采血测定乙醇浓度,以周围静脉血为宜,因为死后胃内乙醇会弥散到邻近器官,溺死尸体因液体进入肺内,心血被稀释,亦应采周围血。

烧死尸体,接近体表部位可受热作用,应采取深部血。

颅内血肿酒精浓度与受伤时血中浓度相似,亦可作为检材。

内脏组织脑最佳,其次是肺,肝肾等;体液以尿最佳,乳汗次之。

与血液乙醇含
量相近的还有睾丸,前列腺,尤其排泄阶段血液乙醇含量与睾丸内含量极为接近,因此大量失血尸体,严重机械性损伤尸体及碎尸,收集睾丸,前列腺检测乙醇含量有重要意义。

肌肉组织不易腐败,其中乙醇含量较为稳定,以臀部肌肉最好。

所取检材应低温保存,及时送检,及时检测,勿超过一昼夜。

对活体,可采呼出的气体检测乙醇含量,但较差。

3乙醇中毒法医学鉴定要点
3答案 1.了解饮酒习惯,此次饮酒种类(乙醇含量),饮用量及饮酒时间,发病时间。

精神兴奋还是抑制,烦躁还是昏睡,有无昏迷、呕吐、共济失调、大小便失禁等。

2.检查注意呼气气味、神志、瞳孔、心肺情况。

取血、尿、呕吐物测定乙醇含量。

3综合判断,与疾病,外伤,窒息,机体状态等的关系
4甲醇中毒临床表现
急性甲醇中毒后主要受损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视神经及视网膜。

吸入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1~72小时,也有96小时的; 口服中毒多为8~36小时; 如同时摄入乙醇,潜伏期较长些。

刺激症状:吸入甲醇蒸气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中枢神经症状:患者常有头晕、头痛、眩晕、乏力、步态蹒跚、失眠,表情淡漠,意识混浊等。

重者出现意识朦胧、昏迷及癫痫样抽搐等。

严重口服中毒者可有锥体外系损害的症状或帕金森综
合征。

头颅CT检查发现豆状核和皮质下中央白质对称性梗塞坏死。

少数病例出现精神症状如多疑、恐惧、狂躁、幻觉、忧郁等。

眼部症状:最初表现眼前黑影、闪光感、视物模糊、眼球疼痛、畏光、复视等。

严重者视力急剧下降,可造成持久性双目失明。

检查可见瞳孔扩大或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乳头水肿,周
围视网膜充血、出血、水肿,晚期有视神经萎缩等。

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严重者出现紫绀、呼吸深而快呈Kussmaul 呼吸。

消化系统及其他症状: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可并发肝脏损害。

口服中毒者可并发急性
胰腺炎。

少数病例伴有心动过速、心肌炎、S-T 段和T波改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严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 意识朦胧、谵妄、抽搐和昏迷。

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答案
选择题1-10 AAAAAAAAAA11ABC 12 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