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毒理部分知识

合集下载

4-法医毒理学

4-法医毒理学
(5)神经毒: 引起中枢神经障碍的毒物, 如醇 类、麻醉药、安定催眠药以及士的宁、烟酸、 古柯碱、苯丙胺等。 三. 毒物的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四. 中毒症状
第二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一.案情调查 二.检材的收集与处理 三.毒物的分析 四.结果的判断
第三节 常见毒物的中毒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酒精中毒 安定类毒物中毒 有毒植物中毒 有毒动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氰化物中毒 农药及杀鼠药中毒 砷化物中毒 腐蚀性毒物中毒 毒品中毒
(3)功能障碍性毒物: 如障碍脑脊髓功能的 毒物,如酒精、甲醇、催眠镇静安定药、番 木鳖碱、阿托品、异烟肼、阿片、可卡因、 苯丙胺、致幻剂等;障碍呼吸功能的毒物, 如氰化物、亚硝酸盐和一氧化碳等。 (4)农药: 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除虫 菊酯类、有机汞、有机氯、有机氟、无机氟、 矮壮素、灭幼脲、百菌清、百草枯、薯瘟锡、 溴甲烷、化森锌等。
蛇毒
斑鹫
河豚
乌头碱
曼陀罗
夹竹桃
案 例
• 案情摘要:2010年年初某某身体不适,经浙江大 学附属妇产医院检查,诊断为“乳房小叶增 生?”。于2010年2月27日、3月27日服用了某私 人诊所开具的中药。7月初出现黄疸症状,7月9 日再一次服用中药,病情加重。送杭州市第六人 们医院医治无效于7月20日死亡。杭州市第六人 民医院医疗证明书诊断:药物性肝病(含黄药子 的中草药方,该药文献资料中记载有肝毒性), 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IV期,胆道感染,肺炎。 无既往史及家族史。
农 药
杀鼠药
七. 砷化物中毒
1 .机理: ①对消化道呈现直接的腐蚀作用,引起口腔、咽喉、 食道、胃的糜烂、溃疡和出血,进入肠道可导致腹泻; ②砷是细胞原浆毒物,与细胞酶蛋白的琉基结合,使酶 失去活性,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从而干扰细胞的呼吸 功能,使中枢神经发生功能紊乱;③麻痹血管运动中枢 和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使胃肠粘膜及各个脏器淤血及 出血,甚至全身性出血,并引起实质性脏器的损害。

法医毒理学

法医毒理学

法医毒理学:是一门主要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学科。

毒物:在日常接触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与生物体之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导致机体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损害的化学物质。

中毒: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我国毒物种类的特点:农药最为多见,其次为一氧化碳、催眠镇定剂、杀鼠剂、氰化物、有毒动植物、金属毒物等。

毒物毒性反应类型:1、局部和全身毒性效应2、速发性和迟发性毒性效应3、致敏和自体免疫反应4、特异质反应5、可逆性和不可逆性毒性效应6、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毒物相互作用:联合作用: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毒作用;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当同时接触两种有类似毒性效应的毒物时,其毒作用超过两者分别作用之和。

根据毒物进入机体后毒物作用的快慢,将中毒分为:急性中毒:24小时内,生物机体一次或多次摄入或接触毒物导致的中毒。

慢性中毒:少量多次接触或摄入毒物在3个月以上而导致的中毒。

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的中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金属盐、腐蚀性酸和碱、酒精、卤素、烟碱、乌头碱、甲醛、安替比林、苦味毒、绿黎芦碱、水杨酸盐、硼酸盐、氟化物、磷、酚、甲醇、毒茸、二甲苯、洋地黄。

阿司匹林、草酸、松节油、吗啡、滴滴涕、苯、有机磷剂、许多有毒植物(如雷公藤、发芽马铃薯、白果、苍耳子、桐油)及有毒动物(河豚、斑蝥等)。

抽搐:士的宁、马钱子碱、铰盐、苯丙胺(安非他明)、咖啡因、氨茶碱、有机氯剂、有机磷剂、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樟脑、可卡因、阿托品、烟碱、乌头碱、苦味酸、氰化物、氟化物、酚、安替比林,钡、山道年、鱼藤、发芽马铃薯、马桑、苍耳子。

昏迷:乙醇、巴比妥类、氯丙嗓类、阿片、吗啡、水合氯醛、氯仿、乙醚、氰化物、一氧化碳、水杨酸盐、烟碱、苯、阿托品、酚、蓖若碱、钩吻碱、硫化氢、有机磷及有机氯剂、煤油、苍耳子、白果、马桑、蛇毒。

01-法医毒理学绪论

01-法医毒理学绪论

法医毒理学- 绪论■毒理学(toxicology):一门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伤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外源性化学物质:泛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或人工合成的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生物体:包括人、动物、植物及其它各种生物。

■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icology):主要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意外或灾害事故中有关中毒的一门学科。

也研究药物滥用、环境污染和医源性药物中毒等问题。

㈠基本作用:①揭露以毒物作为暴力手段对人体造成的危害,②为侦破和审理中毒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③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④为有关部门对毒物管理及中毒防治提出建议和咨询意见。

㈡任务:①确定是否发生了中毒,②确定何种毒物中毒,③确定进入体内毒物的量,④分析毒物进入体内时间、途径和形式,⑤推断中毒死亡方式(自杀、他杀、意外、灾害事故等)。

■毒物(poison,toxicant):在日常接触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与生物体之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导致机体组织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损害的化学物质。

(所有物质都是毒物,唯一区别是它们的剂量)毒素(toxin):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体内形成,可损害其它生物体的物质。

■中毒(poisoning,intoxication):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受损而出现的病理状态。

(中毒死:因中毒导致的死亡。

)■毒物分类:㈠混合分类法(最常用):①腐蚀性毒物、②金属毒物、③脑脊髓功能障碍性毒物、④农药、⑤杀鼠剂、⑥有毒动物、⑦有毒植物、⑧细菌、真菌毒素等。

㈡化学性质分类法(毒物分析最常用):①挥发性毒物、②非挥发性毒物、③金属毒物、④阴离子毒物、⑤其他毒物。

㈢毒理作用分类法(研究常用):①腐蚀性毒物、②实质性毒物、③酶系统毒物、④血液毒物、⑤神经毒物。

㈣应用范围分类法。

◆我国毒物种类特点:农药中毒最常见(多见有机磷农药),其次为CO中毒(地区性和季节性),催眠镇静安定药,杀鼠剂、有毒动植物等也较常见。

法医人类学-0927-01_毒理学

法医人类学-0927-01_毒理学

十、氰酸及氰化物中毒
• 来源:氰酸(HCN),植物种子、果实、根茎能分解产生氰酸,有杏仁香, 无色,挥发性液体。 纯氰酸0.05克即可迅速致命。 • 作用:CN-离子与细胞呼吸必不可少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三价铁结合使细 胞缺氧,故血中含有多量的氧合血红蛋白;氰化物有腐蚀作用。 • 致死量:苦杏仁,大人40-60粒可致死;小孩10-12粒可致死。 • 主要症状: 吸入大量氢氰酸立即倒地,抽搐片刻而死;氰化物,惊叫倒地, 呼吸困难,瞳孔先小后大,眼球突出,数分钟内死亡。 • 尸体征象: 急速死亡者,尸斑呈紫红色。非电击型死亡者,尸斑呈鲜红色 (樱桃红);口唇、肌肉均可鲜红。 氰化物系挥发性毒物,在尸体上易分解、挥发,有时检验不出/
十三、有机磷类中毒
• 来源:广泛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公共卫生等行业灭虫。敌敌畏 具有刺激性大蒜味。 • 作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致乙酰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聚,致神经过度兴奋, 功能障碍。又快速转入抑制。因呼吸、心跳中枢麻痹而死。 • 致死量:严重中毒,经注射大量阿托品后脱险。 • 主要症状: 胆碱神经功能障碍。肺有啰音,死于呼吸、心跳衰竭。 • 尸体征象: 尸斑呈暗紫红色,尸僵强、口唇、指甲青紫,瞳孔缩小。大肌束 常有痉缩现象,腓肠肌痉缩如板。口服有机磷者,胃内容有大蒜的气 味,胃粘膜有腐蚀现象。呈暗褐色。
四、氯气中毒
• 来源:强烈刺激性气体,工业漏气。 • 作用:与水结合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烧灼、刺激呼吸道、肺水肿, 致呼吸、循环衰竭 • 致死量:空气中氯气含量5.6mg/m3时,10分钟内可死亡。 • 主要症状: 全身皮肤青紫,呼吸衰竭,可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立即死亡。 • 尸体征象: 呼吸道粘膜水肿、坏死脱落,静脉怒张、内脏淤血,全身窒息。
十七、可卡因中毒

法医学概论(毒理、毒物分析、牙齿、人类)

法医学概论(毒理、毒物分析、牙齿、人类)

马 钱 子
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
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 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 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 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 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 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 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 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 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 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 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 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水 煎服,连续服4剂。
见 血 封 喉
又名“毒箭木”、“剪刀树”,国家保
护的濒危植物,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种 类之一。 树汁呈乳白色,剧毒。一旦液汁经 伤口进入血液,就有生命危险。古人常 把它涂在箭头上,用以射杀野兽或敌人, 基本秒杀。原产东南亚。我国海南,西 双版纳植物园中可见。
夹 竹 桃
夹竹桃又名柳叶桃,有毒,含有强心毒

金 刚 石
金刚石具有疏水亲油的特性,当人服食
下金刚石粉末后, 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 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 疡, 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 是种难 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文艺复兴时期, 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 意大利豪门之间。
(二)毒物与中毒的概念
毒物(poison)
鹤 顶 红

法医毒理学 ppt课件

法医毒理学  ppt课件

1. 按毒物的理化学性质分类
(4)阴离子毒物: 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的毒物。如强酸、强碱、 亚硝酸盐等。 (5)其他毒物: 其他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 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2. 混合分类: 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性作用
(1)腐蚀性毒物: 包括有腐蚀作用的酸类、碱类,如 硫酸、盐酸、硝酸、苯酚、氢氧化钠、氨及氢氧化氨 等 。 (2 )毁坏性毒物: 能引起生物体组织损害的毒物。 如砷、汞、钡、铅、铬、镁、铊及其他重金属化合物。
(5)神经毒: 引起中枢神经障碍的毒物, 如醇类、麻醉 药、安定催眠药以及士的宁、烟酸、古柯碱、苯丙胺 等。 三. 毒物的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四. 中毒症状
第二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一.案情调查 二.检材的收集与处理 三.毒物的分析 四.结果的判断
第三节 常见毒物的中毒
一. 酒精中毒 二. 安定类毒物中毒 三. 有毒植物中毒
(3)功能障碍性毒物: 如障碍脑脊髓功能的毒物,如 酒精、甲醇、催眠镇静安定药、番木鳖碱、阿托品、 异烟肼、阿片、可卡因、苯丙胺、致幻剂等;障碍呼 吸功能的毒物,如氰化物、亚硝酸盐和一氧化碳等。 (4)农药: 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除虫菊酯类、 有机汞、有机氯、有机氟、无机氟、矮壮素、灭幼脲、 百菌清、百草枯、薯瘟锡、溴甲烷、化森锌等。
3. 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类:
(1)腐蚀毒: 指对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 如强 酸、强碱及酚类等;
(2)实质毒:吸收后引进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毒物, 如砷、 汞重金属毒。 (3)酶系毒: 物等。 抑制特异性酶的毒物, 如有机磷农药、氰化
(4)血液毒: 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 亚 硝酸盐及某些蛇毒等。

法医毒理学(概述)

法医毒理学(概述)
上述不同的吸收途径有助于初步判断毒物的类型及中毒途径。
⒉ 毒物的分布
随血液循环原则上相对均匀的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组织。
但由于毒物本身的理化性状及生物转化特点,对组织 器官表现出不同的亲合力;
或由于器官组织解剖生理学的特点的差异,有的则主 要分布于一定的组织或器官。
例如:肝、肾----解毒器官;
——蓄集库
公害、药物滥用
§2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一. 中毒法医学鉴定的任务 为有关案件的侦察提供线索和司法审判或民事调解
提供科学证据。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 是否发生中毒? 2. 何种毒物中毒? 3. 毒物是何时、以何种途径进入体内? 4. 进入体内毒物的量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 5. 死亡方式(自杀、他杀、意外或其它)?
4、特异质反应
因个体差异表现出对某些毒物(药物) 产生的异常敏感性。常见于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性疾病,如接触某些麻醉药物导致恶性高 热等。
5、可逆性与不可逆性毒性效应
➢ 可逆性指停止接触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如肝毒 性、肾毒性作用;
➢ 不可逆性指停止接触后毒性作用依然存在并进一步造 成中毒效应,如重金属毒性作用。
4.中毒量 凡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 毒物之最小剂量
5.致死量 能使机体中毒致死的毒物之 最小剂量
6.中毒血浓度 出现中毒时血中毒物的最小浓 度值
7.致死血浓度 引起死亡的血中毒物最小浓度 值
二、毒物的分类
毒物的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不一;法医学上常
用混合分类法(毒作用方式,来源,应用范围):
腐蚀性毒物 金属毒物
一、基本概念
1.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少剂量 进入生物体内后,能与生物体之间发生化 学作用并导致生物体器官组织功能和(或) 形态结构受损的物质。

法医毒理学(概述)

法医毒理学(概述)
4.中毒量 凡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 毒物之最小剂量
5.致死量 能使机体中毒致死的毒物之 最小剂量
6.中毒血浓度 出现中毒时血中毒物的最小浓 度值
7.致死血浓度 引起死亡的血中毒物最小浓度 值
二、毒物的分类
毒物的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不一;法医学上常
用混合分类法(毒作用方式,来源,应用范围):
腐蚀性毒物 金属毒物
瞳孔缩小、肌纤维颤动、多汗、口吐白沫——有机磷 农药中毒
※注意与疾病相鉴别
✓尸体检验
1.尸体衣着检查 2.尸体外表检查 3.中毒尸体解剖
✓检材采取
口服——胃、肠及其内容物 经一定时间死亡——肝、肾、血、尿 注射——血液及局部注射组织 阴道——阴道分泌物、阴道粘膜和血液
★毒物化验检材的采取、保存和送检
〔尸检所见〕
1.急性麻痹型:无特殊病变。有时可见出血 性胃炎。
2.急性胃肠型:胃、小肠粘膜充血水肿,镜 下粘膜及粘膜下层小血管极度扩张充血。有的在 小肠壁可见灶性黄色斑块,这是由于砷和肠道内 产生的硫化氢形成硫化砷所致。心、肝、肾等实 质器官水肿、脂肪变性甚至坏死。
临床表现: 中毒性肝病:急性、亚急性肝坏死、黄疸、肝损害; 中毒性肾病:蛋白尿、血尿、多尿、少尿; 周围神经炎:麻木、针刺感; 胃肠道病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皮肤病变:湿疹样,大疱形成、水肿、毛囊炎或形成溃疡。 有的手掌、足跖皮肤角质增生或色素沉着,亦常见于颞部、 眼睑、颈部或胸部等处皮肤,与色素脱失相间存在,称为雨 点样色素沉着(raindrop pigmentation)。
二、检验鉴定步骤
1.案情调查 2.现场勘察 3.中毒症状分析 4.尸体检验 5.检材提取 6.毒物分析及其结果评价 7.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法医毒物的任务:a确定是否发生了中毒,b确定
何种毒物引起中毒,c确定毒物进入人体的量,
并判断是否构成死亡量,d分析毒物进入人体的
途径,e推断中毒的死亡方式。

2.毒物:引起生物体损害的外源化学物质。

3.中毒: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
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遭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

4.毒物毒性的反应类型:a局部和全身毒性效应,b速
发型和迟发型毒物效应,c致敏和自身免疫效应,d特异质反应,e逆性与不可逆性毒性效应,f致
癌、致畸、致突变。

5.LD50半数致死量:能引起一组受实验动物半数死
亡的剂量。

越小,毒性越强。

6.LD100绝对致死量:能引起一组受实验动物全部
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

7.MLD最小致死量:能引起一组受实验动物个别死
亡的最小剂量。

8.MTD最大耐受剂量:一组受实验动物中,不引起
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9.法医毒物分析的内容:a提取代谢物,b对毒物定
性分析,c对毒物定量分析。

10.氰化物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其毒
理作用取决于在体内代谢过程中释放氰离子的速
度和数量。

11.氰化物中毒机理:氰离子与3价铁离子结合后可
中断电子传递,使生物氧化过程终止,细胞失去
对氧的利用能力,引起细胞“内窒息”,细胞的生
理生化功能随之停止,结构损伤,最终可导致细
胞死亡,氰离子对细胞呼吸酶抑制所造成的内窒
息是其毒理作用的核心。

12.氰化物中毒症状的四期:I前驱期,II呼吸困难期,
III痉挛期,IV麻痹期。

13.氰化物长期小剂量引起神经衰弱和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的机制:主要是其解毒产物一硫氰酸盐在血
中水平升高,阻碍甲状腺对碘的摄取,并抑制碘
与酪氨酸生成碘酪氨酸,进而影响甲状腺素的合
成;血中甲状腺素浓度降低反馈性地引起腺垂体
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是甲状腺增生肥大。

14.氰化物中毒尸体表现:皮肤肌肉黏膜尸斑呈鲜红
色。

死亡迅速者发绀。

15.氰化物中毒检材不能用福尔马林保存,需冷藏并
尽快送检。

16.氰化物中毒法医学鉴定要点:a迅速死亡案件中
应考虑氰化物中毒。

b口服死亡者,胃粘膜有腐
蚀现象,c鲜红尸斑不一定出现,苦杏仁味也可
不明显。

D有胃肠道外途径中毒者。

17.一氧化碳中毒毒理作用:与血红蛋白中二价铁离
子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
带氧的能力;与氧竞争细胞色素氧化酶造成细胞
内窒息。

18.一氧化碳的中毒症状:a闪电式中毒:急性中毒
19.闪电式中毒:中毒者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反射
消失,在短时间内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

20.co重度中毒者并发有横纹肌溶解及筋膜间隙综合

21.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急性co中毒神经性系统
后发症):部分急性co中毒者意识障碍恢复后,
经2~3周德假愈期后,又出现一系列的精神症状。

机制:与中毒性脑软化及局部脑血管继发性供血
不良有关。

表现:①精神症状:反应迟钝,记忆
力丧失②锥体外系神经障碍③椎体系神经损害④
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

22.co中毒者尸体所见:速死者尸斑樱红色,。

数天
后死亡者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损害最严重。

脑血
管扩张充血、水肿,可出现多发性细小血点及局
灶性出血。

常在双侧苍白球形成对称性软化灶。

23.co中毒大脑白质变化额三种形式:①血管周围的
神经纤维髓鞘脱失。

②广泛弥漫的神经纤维受损,
③融合或不融合的脱髓鞘斑片。

24.co中毒者常出现局灶性心肌坏死。

25.co中毒者可用福尔马林保存。

26.co中毒者法医学鉴定要点:①对现场co浓度的测
定很重要,②尸斑肌肉血液呈樱红色。

27.亚硝酸盐中毒尸斑呈蓝褐样青紫。

采取血液检查
高铁血红蛋白。

28.亚硝酸盐中毒者法医学鉴定要点:①缺氧症为主
②皮肤粘膜呈蓝褐色③血液呈棕褐酱油状。

29.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抑制机体胆碱酯酶,使其失
活,从而降低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乙酰胆碱在
体内蓄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中毒表现。

30.有机磷对胆碱酯酶的抑制分两个阶段。

31.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
胆碱能危象。

32.反跳:有机磷中毒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在症状
明显缓解后,病情突然急剧恶化,重新出现中毒
症状且比前更重的临床现象。

33.有机磷中毒的尸体表现:①尸僵早②尸斑暗紫③
瞳孔大④口唇指甲青紫⑤口鼻有泡沫⑥肌肉痉挛
⑦有有机磷的特殊气味⑧胃底粘膜灰白样坏死⑨
中性粒细胞浸润⑩支气管横切面呈花瓣状。

34.有机磷中毒的法医学鉴定要点:中毒患者大汗,
肌肉颤动,瞳孔缩小、口吐白沫、呼吸有特殊气
味、死亡快,尸检见上消化道有糜烂,胃内容物
有特殊气味,四肢痉挛,肺水肿。

35.氨基甲脂类杀虫剂三类:I取代苯基氨基甲酯,II
杂环氨基甲酯,III氨基甲酸洿酯。

36.氨基甲酯的剂型主要有:颗粒剂、粉剂、乳剂、
油剂。

37.氨基甲酯的毒理作用和有机磷一样
38.氨基甲酯与有机磷抑制胆碱酯酶(che)的不同点:
①作用快②恢复快③与红细胞的che抑制程度明
显相关④影响复能,而有机磷仅在“老化”前有
复能作用。

39.氨基甲酯法医学鉴定要点:快速、简便、才学后
尽快送检。

40.百草枯中毒机制与症状:百草枯通过细胞电子传
递系统产生过氧化物和过氧游离基,这类物质与
脂肪结合后形成脂肪酸过氧化物,后者干扰肺表
面活性物质的功能,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造
成组织细胞损伤。

41.有机氮农药中毒表现:嗜睡、青紫和出血性膀胱
炎。

42.杀鼠剂:用于防治鼠类等有害啮齿动物的药剂。

43.毒鼠强的毒理作用:毒鼠强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性神经递质r氨基丁酸的拮抗剂,阻断GABA对
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使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导
致强直性痉挛和惊厥;同时抑制体内某些酶的活
性;另外毒鼠强本身有类似酪氨酸衍生物的生物
胺类作用,能导致肾上腺素作用剧增。

44.毒鼠强的典型中毒表现:突发强直性、阵发性抽
搐,类似“癫痫大发作”。

45.毒鼠强中毒尸检所见:①死亡急速者尸斑,尸僵
显著,窒息征象明显,各器官多有水肿等急性死
亡的病理变化,尤以脑淤血显著。

②有时有因抽
搐咬伤的牙印痕③左心室乳头肌纤维收缩带坏
死、肌浆溶解④基底神经节出现对称性软化。

46.氟乙酰胺中毒的毒理作用:①阻断三羧酸循环中
柠檬酸的氧化,②氟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氟血红
蛋白,引起缺氧、发绀、呼吸困难,从而引起消
化、心血管、呼吸、神经系统等一系列中毒症状。

③作用于中枢神经和心脏,痉挛性抽搐和心率失
常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47.致死合成:氟柠檬酸与乌头酸酶的而结合是不可
逆的,所以成为
48.氟乙酰胺的中毒症状:恶心、呕吐、头痛、头晕、
口渴、视力模糊、复视、上腹有灼热感。

重症者
疼痛加剧,烦躁不安,视力丧失,阵发性抽搐、
颈强直,有的四肢瘫痪。

49.氟乙酰胺的中毒类型:①神经型,抽搐是此型的
典型,反复发作进行性②心脏型:常见各种心率紊乱死于室颤。

50.氟乙酰胺的检材提取:呕吐物、胃内容物。

51.氟乙酰胺中毒的法医学鉴定要点:①痉挛性抽搐
是神经型氟乙酰胺中毒的典型症状②心脏型中毒者则以心肌损害为主要表现③中毒无特征性病变
④分析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