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映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考答案:1、D 2、B 3、D 4、B 5、B 6、C 7、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和谐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时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有鲜明的阶级性是因为()A、它所研究的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同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考答案:1、ABCDE 2、ABCDE 3、ABCDE 4、ABC 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什么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A. 货币的出现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C. 商品交换的实现D.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2、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厂资本每月获剩余价值()A. 5万元B. 10万元C. 30万元D. 60万元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A. 劳动力成为商品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C. 工人的劳动时间必须超过一定点D. 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4、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A.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B.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C.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D. 降低劳动力价值5、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A. 购买阶段B. 生产阶段C. 销售阶段D. 流通阶段6、当预付总资本量一定时,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A. 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B. 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C.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平均周转速度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各自的周转速度7、商品的生产成本是()A. c+mB. c+vC. v+mD. c+v+m8、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的是()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C. 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D. 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9、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 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D. 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10、银行利润的来源是()A. 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的平均利润B. 银行雇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 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 存贷款利息差额再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的余额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商品两因素的关系。

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3、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几个阶段,采取的职能形式和执行的职能。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3、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完成。

提出了劳动价值论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

◆研究对象1、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阶级性1、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

2、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力1、社会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明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人的因素)和生产资料(物的因素)构成在生产力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起着最根本作用的是人的因素2、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的主要标志、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主要表现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的应用4、生产力状况包括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性质取决于劳动资料的性质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性质5、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畜牧业从其他原始部落中分离出来;第二次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第三次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层。

◆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分配关系。

2、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主导的决定作用。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积极的反作用3、生产决定作用的表现p20;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积极的反作用的表现p21◆社会生产方式11、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经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

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

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

(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和生存资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

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

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

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它分成两类:一类是未经人加工可直接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如原始森林的树木、地下埋藏的煤层和矿石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棉花、钢铁等原材料。

要素关系:这些要素在彼此孤立存在的情况下不能构成生产。

要进行生产,就要使它们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

实现这种结合必然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它表现为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即生产力;②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

只有在一定形式的生产关系下,才有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能进行生产活动。

因此,生产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一定的生产力和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特定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第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既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

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

其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第四,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起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1.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1.3、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1.5、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2.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2.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2.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2.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2.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2.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2.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3.1、资本总公式是:G—W—G‘。

3.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3、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4、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5、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3.6、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7、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3.8、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3.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3.1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4.1、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4.2、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00009政治经济学 简答导 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

物质资料(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2)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就越重要。

(3)科学技术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通过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5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三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6.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1)经济规律的特点:一是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三是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2)类型: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三是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7.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1)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总结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总结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概念: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

/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生产关系: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生产方式: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思考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

2)只有人们的物质生活随着物质资料的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之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的活动才能发展起来。

2、如何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破坏生产力3、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有何异同?1)相同点:都具有客观性。

2)不同点:①经济规律与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②经济规律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③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具有阶级性第二章商品和货币概念: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它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互换劳动的相互关系。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品的价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一、概念题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规律二、思考题1、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5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怎样实现相互作用的?P53、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P9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P105、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有何异同点?P106、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P10第一章一、概念题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P202、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P213、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P224、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P235、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和变动的?P25第二章一、概念题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尺度、价格、价格标准、流通手段、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价值规律、二、思考题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思考货币产生的逻辑过程?P30--392、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P373、货币有哪些职能?货币五种职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39、P444、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P455、通货紧缩对时候经济发展的危害?P47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要求的?P50第三章一、概念题资本、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业主制、合伙制、股份合作制、公司制、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P55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P573、试述资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P64,P544、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P585、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P71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怎样?P727、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和价格?P808、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为什么转化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P809、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P7010、试述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关系及其趋势。

P8211、现代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能否认为劳动已不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P7312、比较说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

P7013、企业制度有哪些类型及其特征?P77三、计算题1、计算剩余价值率、超额剩余价值。

(P65)第四章一、概念题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相对人口过剩、并购、二、思考题1、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P952、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P993、资本积累、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P1014、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P965、试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人口过剩规律会发生作用的原因。

P100第五章一、概念题产业资本、资本循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资本周转、周转时间、周转速度、劳动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有形损耗、无形损耗、折旧、折旧率、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余价值率、固定资本更新二、思考题1、什么是产业资本?它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按照政治经济学的产业资本概念,目前所说的在第三产业中运动的资本是否都是产业资本?P1092、产业资本的循环要经过哪些阶段?与这些阶段相适应的资本形式和职能是什么?P1103、产业资本循环保持连续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P1144、生产资本有哪两种划分?简述两种生产资本划分的区别?P116,P625、企业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途径有哪些?P1226、简述固定资本的磨损和补偿,以及如何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以避免精神磨损的损失。

P1227、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是怎样计算的?P1188、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229、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什么样的影响?P118,P121三、计算题1、计算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量、年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

(P119)第六章一、概念题个别资本、社会总资本、个别资本运动、社会资本运动、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价值补偿、物质补偿、竞争性行业、非竞争性行业、二、思考题1、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的异同点有哪些?P1272、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在生产运动的两个理论前提是什么?P129,2大部类,实物,价值3、分析、阐述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P1284、简要说明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内容。

P1335、试说明扩大再生产实现的过程、前提条件、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内容.138—141第八章一、概念题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商业利润、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二、思考题1、什么是成本价格?它的意义是什么?P1722、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1733、什么是利润率?决定和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P174,P1754、企业增加利润的途径有哪些?5、什么是平均利润率?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P1776、什么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为什么不能否定价值规律?P179,P1807、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P1768、简述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内在联系。

P177,P1799、什么是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怎样形成的?市场价值形成的具体条件有哪三种情况?P18210、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是什么?P18411、商业利润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是什么?P19312、什么是商业流通费用?它是如何补偿的?P194三、计算题1、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P174,P177,P179)题型参考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名词解释选择题:单选、多选是非题简答题论述题考试题型与答题方法一、多项选择题: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二、辨析题: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说明正误,然后说明理由三、名词解释,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直接回答其定义四、简答题,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回答问题的要点五、论述题,1小题,共16分回答问题的定义、要点,还要结合实际,举例子六、案例题,1题,共10分要会用经济理论进行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有理有据。

第七章一、名词解释市场、市场机制、市场经济、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规则、交易费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简答题1、简述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P14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特征?P1533、健全的市场体系有什么基本特征?P1544、经济危机包括几个阶段?战后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P161,P162三、论述题1、试述市场机制功能的强点。

P1502、试述市场机制功能的弱点。

P1513、试述市场经济的共性。

P152第九章一、名词解释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利息、企业利润、利息率、利润率、平均利息率、银行、金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工具、金融风险、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股份制、股票、优先股、普通股、股息、虚拟资本、创业利润、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职能资本家、借贷资本家、生息资本、高利贷资本巴塞尔协议二、简答题1、简述借贷资本的来源和其主要特点。

P198,1992、利息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它在现实中表现为资本的价格?P2003、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平均利息率的因素又有哪些?P201,2024、银行的资本来自何处?有哪些业务?利润来自哪里?有何作用?P203,2045、金融工具有哪些基本内容?P2056、股份制有几种组织形式?股票的特征是什么?其价格如何确定?P209,公式7、虚拟资本和实际资本有何不同?P2118、商业信用的特点和局限性何在?P2159、银行信用的特点和优点何在?P21610.借贷资本和高利贷资本有何区别?P197三、论述题1、试论现代股份制的特征和作用。

P2132、试述市场经济中信用的作用。

P218第十章一、名词解释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垄断价格、垄断高价、垄断低价、卡特尔定价、价格领头制、垄断利润、国际垄断同盟、新殖民主义二、简答题1、垄断形成的基本动因是什么?P2202、简述垄断组织的形式。

P2213、简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规模资本输出的必要性是什么?P2244、简述垄断价格的形成方式。

垄断价格可以任意制定吗?为什么?P2325、垄断利润来源于几个方面?P2336、垄断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是如何变化的?P2337、简述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

P2348、简述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P234三、论述题1、试论垄断的形成为什么不会消除竞争?P235第十一章一、名词解释☐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地租、租金、土地资本、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级差地租II、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土地价格二、简答题1、简述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II的区别与联系。

P2492、简述决定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

P2573、简述地租的双重作用。

P258三、论述题1、试论土地价格的变化趋势。

P255公式的意义第十二章一、名词解释☐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恩格尔定律、消费方式二、简答题1、简述国民收入是如何避免“重复计算”?P2612、简述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合理与不合理部分。

P264及PPT3、简述GDP与GNP的区别。

P2614、简述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的区别。

P2615、简述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特点。

P268三、论述题1、试述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P2622、试论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

P269第十三章一、名词解释市场失灵、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凯恩思主义二、简答题1、公共产品有什么显著特征?P2782、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微观经济调节时要强调哪几点?P2873、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哪些方面?P288三、论述题1、国家为何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国家应当提供哪些公共产品和半公共产品?P2782、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公共引导?引导哪些方面?P2793、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公共管理?其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82以上均可参见PPT第十四章一、名词解释宏观调节、直接调节、间接调节、总需求、总供给、经济结构、自然性失业、经济性失业、充分就业、价格指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人文发展指数、需求管理、财政政策、扩张(紧缩)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二、简答题1、简述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