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02
文学语言的风格
古典与现代
古典文学语言
典雅、庄重,注重修辞和文采,多采 用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修辞手法。
现代文学语言
简洁、明快,注重表达内在情感和思 想,多采用现代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 式。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语言
强调情感、想象和个性,追求自由、奔放和无拘无束的表达。
现实主义文学语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时代文化对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语言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以适 应社会文化的需求。不同时代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会采用 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使得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些语言特色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审美观念、科 技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05
社会历史价值评估
评估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 现象、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理解作品在文学史和社会发 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06
文学语言的应用与实践
写作技巧的训练
写作技巧
掌握文学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叙述、描写、对话、象征等,以提 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作品更加流畅、自然、富有表 现力。
文学语言的功能
表达情感
文学语言能够通过文字的音韵、意象等手段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引发读者的共鸣。
塑造形象
文学语言能够通过描绘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塑造出丰满 的人物形象。
营造氛围
文学语言能够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细节,营造出特定的氛 围和情境,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传承文化
文学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概论全文

文学概论全文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一般地说实用说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体验说是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口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的体验和现创造。

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

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11章
+ (三)文学文本层面
文学文本三个层次:
第一、文学语言组织: 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这是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
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第二、文学形象系统: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 学意蕴世界的中介,处在核心层面。 第三、文学意蕴世界:
第11章
4.叠字
叠字是单音节词重叠造成的,从语音情况来说,叠字也属于 叠音现象。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天净沙·即事四曲》 (乔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一、二句的怀与蔡、发与下、向与阳,三四句的为 与耻、雉与鸡,或连贯或间隔,都是叠韵。
第11章
+ 3.叠音
是由两音相叠的单纯词造成的语音状况,古典诗往往喜欢 使用叠音词。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张仲素《春闺思》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 专用概念层次: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 阅读的语言系统。
+ 文学作品则是指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 一般术语上无差别:“这篇作品写得不错”。
第11章
+ (一)中国古代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 + 1.言意两层面说
——《周易·系辞》 ——《庄子·外物》 + “言”的目的是要表达“意”,如果拘泥于“言”,就无法“得 意”。“言”在这里只起到暗示的作用。
第11章
第11章
+ 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一种文化活动,总要通 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诗、小说或散文等) 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语言特点文学语言是指作家按照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创造的特殊话语.作家的目的不是告诉人们现实中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并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而是要把自己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创造性地表现出来.诗人的表达可以不合事理而合情理,它指向了作家的精神世界,它把作家对现实的审美感悟用虚拟化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它具有一般语言的形象生动性、音乐性、流畅性、整体性,还具有一般语言所不具有的内指性、心理蕴涵性和新奇性的特点.文学语言往往返身指向它自身的内在文学世界,不一定指向外在客观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能够真实传达作家的审美感悟即可.如“寂寞嫦娥舒广袖”“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尽情地展现出了诗人心中真实的体验.因此,文学语言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行事,总是返身指向内在心灵世界的,是内在地自足,具有内指性.文学语言提升了一般语言的表现功能,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将读者具体带入到感受世界中.“夜正长,路也正长”的“夜、路”更多的是作家对现实社会的黑暗、对革命斗争的长期性的体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人融为一体,共宣感时伤逝的忧国情怀.意在言外的文学语言,传达和表现了作家内心情绪,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具有心理蕴涵性. 文学的体裁行的“四分法”,把文学体裁分为四类:1、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主,塑造文学形象的文体,包括古代的故事、话本等,是说事写人,引人入胜,因而很有市场的文学体裁。

2、诗歌,以精炼的语句,写出特定意境的文体,包括古典诗、辞、歌、赋,和现代的抒情、叙事的诗歌以及新发展的散文诗。

特点是精炼、明快、含蓄、深刻、易记。

经典的诗歌可以流传千古。

3、剧本,用于表演的文学体裁,要求人物语言有特色,突出戏剧冲突,情节大喜大悲,或幽默搞笑,能够吸引观众。

包括舞台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广播剧本等等。

4、散文,除前面三类以外的文学体裁,统统都归入散文之类,包括抒情的、叙事的、还有游记、杂文、戏说、评论,书信、日记,等等。

文学概论 第三章一二节

文学概论 第三章一二节
自然中的各种事物与人的关系是多元的。 文学活动中,人与自然发生的是诗意的情感 的关系。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过程) 人的生活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 一。“合目的性”就是人的活动是有意识、 有计划、有目的活动。“合规律性”就是 符合自然的规律和人的规律,即“人的尺 度”与“物的尺度”的统一。 人的生活活动体现着人的自觉意识。文学 活动就是一种合目的合规律的自觉能动的 创造,是全面性的生产,是感性与理性的 共同作用,是先天与后天的共同结果全面 表现了人的本质特性。
第三章 文学活动论




运动 维持生命本能 自由自觉 物质性生活活动 活动-生命活动 生活活动 文学活动 精神性生活活动 审美 质 生物 人类 其他艺术

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对象化,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活动。文学 的出发点、联结点和归宿点的人。

第一节 文学是一种活动



第二节,反映是能动的创造,创造是文学的 生命。 中国古代文论都重视作者的作用。作品是作者创造的 产物,既是情感的产物,又是认识的结果。“诗言 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乐也,人之情所 不免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朝 卢延让)。 西方文学理论中,古典文艺理论强调模仿与再现,浪 漫主义思潮中,强调作者的决定作用,认为文学是作 者心灵的表现,作者对作品的意义有生成的作用,文 学创造能力来于作者的“天才”。华兹华斯认为:诗 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福科关注作者在文本中的“出现”与“消失”,不是 “出席”而是“缺席”,是表示社会中某些话语的存 在、传播的运作的特征。

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基本概括: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文学概论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文学概论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提高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探讨文学理论的有关问题、学好其他的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学理论基础,文学概论将中西方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用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

它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性、广博性和对实践的依赖性。

因此设置的主要教学环节有课堂讲授、文学文本评析、课堂讨论等。

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概念,领会原理,掌握体系,学会抽象思维,注重分析与应用。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文学的性质和特征;认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及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基本问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感物说、诗言志和诗缘情、模仿说、文学的主体性、艺术真实、文学的审美性及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的审美性及语言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审美是文学的根本特征。

4.教学内容第一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一、文学源于生活二、文学高于生活三、文学的主体性四、艺术真实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二、文学是人学三、文学的审美性与对象化第三节语言的艺术一、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二、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三、语言艺术的特点第二章文学形象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言、象、意三者的关系及文学形象的特点、类型。

★★文学概论各章重点及要点问题

★★文学概论各章重点及要点问题

文学概论各章重点及要点问题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学的属性:1.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教材引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解释语言属性。

通过这样的诗领会文学属性可以说它对文学属性的概念解释比较清楚,大家还可以用别的作品领会文学属性的解释。

我们不妨借助这首诗去领会文学的属性。

(1)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

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为基本的属性。

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

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

“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

(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

第一,文学总有所表现。

第二,文学以个体为视角。

第三,文学指向生存体验。

(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

文学在以语言蕴藉去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时,总是注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个体生存体验所得以生成的社会境遇。

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与学习途径:1.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零散性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文学理论无限地开放,可以灵活自如地伸展向各个学科、领域,从而似乎具有强大的普遍适用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普遍适用性又往往缺乏一种公认的统一的普遍性范式去支撑,从而常常不得不面对难以概括的个别的、零散的现象,无法寻到原来信仰的有机整体。

这样,文学理论既要求普遍适用性又不得不面对普遍性范式的失落,既追求整体又面对无法还原为整体的个别,从而形成难以调和的矛盾状况。

尽管文学理论领域存在着普遍适用性与零散性之间的矛盾,但每种文学理论却毕竟可以努力寻求自身的特殊立足点、相对连贯性和有序性,以及个人的独特见解或结论等,从而形成自身区别于其他文学理论的独特特点。

2.文学理论的学习途径体验作品、阅读理论、读解文化、思索问题、亲自实践。

第二章文学文本1、高雅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平仄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一种文化活动,总要通 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诗、小说或散文等) 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 文学文本首先是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的。 •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美的具体表现及其相应 的构成法则。这种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 内指性 蕴藉性 陌生性 音乐性
词法 句法 篇法
(一)词法
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 构成法则。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 (二)句法
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 法则。诗歌类型: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为四字句。
(1)字面意义层面、超意义层面 但丁,中世纪晚期意大利著名诗人。 “四义说”即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 字面意义具有优先性 (2)外在形状、内在意蕴 贬低外在语言的作用,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作品的本文层次和形象的理想形态
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
黑 格 尔
中认为:
一件艺术品,我们首
先见到的是它直接呈现给

6.押韵
黄鹤楼
押韵是相邻或相间的诗行或文句的末尾之间形成的韵母相 同或相近的语音状况。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文法”一词借用中国古典诗学,指的不是现代语言学 意义上的“语法”,而是指“作文”和“作诗”之“法”,即文学创 作的法则,这里主要指文学语言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 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
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 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三对六种基本辞格:
比喻和借代 对偶和反复 倒装和反讽
(一)比喻
就是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 熟知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 道理。(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
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比如:跳舞是走路的陌生化,唱歌是说话的陌生化,绘画 是写字的陌生化。用陌生化的表达方式,诡异、怪诞、另类、 扭曲,以求博得注意和兴趣。 如:钱钟书《围城》的语言 郭沫若《凤凰涅槃》的风格
双声叠韵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凄凄。
对偶押韵 如李白《静夜思》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一)节奏
• 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 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 奏的三种类型:
长短型 高低型 轻重型

杜甫 秋兴八首(一)
一般语言侧重其指称功能,从而走向其抽象。 文学语言侧重发挥其表现功能,语言中蕴含作者丰富的 情感、想象、直觉、暗示等心理体验,有特定的隐喻性, 需细心去体悟。 比如: 雪莱《西风颂》“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风和冬天春天成了希望、乐观、憧憬的 象征。 朦胧诗、象征派诗歌都有隐喻性。比如:北岛、顾城、 舒婷的诗歌。
部和谐的状况。音律的基本类型:
双声 叠韵 叠字 平仄 押韵
1.双声
鸳鸯、踌躇、玉宇、琵琶、秋千、瀚海、蒹葭等等都是 古诗词中的双声词。 诗句: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弼:《周易略例》 庄子、王弼在分析文本层面时都只是从设定的符号性 文本这一总体上考察,还没就文学文本的层面构造作出 专门梳理。

• •

3.粗精两层面说 自觉地分析文学文本层面构造,刘大櫆和姚鼐
• •
——刘大櫆《论文偶记》
——姚鼐《古文辞类纂》
• (二)西方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 • 1.两层面说
A、本体:表达对象
B、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C、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 D、喻解:即“相似点”
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 : “甲像乙”
本体(甲)、喻体(乙)、喻词都出现。常用的喻词有: 像、好像、如、如同、仿佛、宛然、宛如、…… 一样/一般/ 似的 ①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③那声音(指浪涛声)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 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 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我们的东西,然后再追究 它的意蕴和内容。
• 2.四层面说 • ★20世纪波兰现象学家罗曼· 英加登
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 意义单元 多重图式化面貌 再现的客体
英加登的文学文本四层面说明确、具体、细致地区分了 文学文本的层面构造,并且通过认可“形而上特质”而为文学 文本的深层意蕴留下了空间。
• (三)文学文本层面
普通语言是外指性语言,指向语言符号之外的现实 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文学语言是内指性语言,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不必遵守生活的逻辑。 比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
(二)蕴藉性
——本体、代体、相关性(只出现代体) 类型: 特征代本体 专名代泛称 部分代整体 形象代本体 材料代本体 结果代原因 具体代抽象 借作者代著作等。
部分代整体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前……
专名代泛称
• 文学文本自身特点:
• • • • 1.文学文本是一种实际语言系统。 特定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2.文学文本要通过传达人生体验而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 3.文学文本有待于读者阅读和接受。
• 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 的实际语言系统。
• (二)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
• 专用概念层次:文学文本是指由作者创作出来有待于读者 阅读的语言系统。 • 文学作品则是指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三)陌生性
最早由亚里士多德《诗学》提及“风格的美在于明晰而 不流于平淡,最明晰的风格是由普通字造成的,但是平淡无 奇的” 二十世纪,俄国形式主义者 维· 什克洛夫斯基 明确提出 了“陌生化”概念。 陌生化定义: 是使文学形式变得困难,增加人们感觉的难度与时间长 度的一种艺术手法。陌生化主要把语言加工成陌生的、扭曲 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语言,以求增加读者感知的难度,延 长感知的时间,以获得更强的审美效果。
文学文本三个层次:
第一、文学语言组织: 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这是文学本文首先呈现于读 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话语系统。
第二、文学形象系统: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 学意蕴世界的中介,处在核心层面。 第三、文学意蕴世界: 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空 间,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
2.暗喻 : “甲是乙”
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①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②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
③那排冬青越长越高,变成一堵绿色的墙。
3.借喻 : “乙代甲”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 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一)文本与文学文本

“文本”(text):正义为本文、原文的意思。一般来说, 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文学概论中的“文本”指单 个文学创作成品,是未经读者阅读前的作品存在形式。

“文学文本”(literary text):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 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如运用语 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它是传达人 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剧本等 形态。
2.叠韵
叠韵是指两个或几个韵母部分相同的音节连在一起构 成词或词组。
阳翟新声
王融 怀春发下蔡.含笑向阳城。 耻为飞雉曲,好作鵾鸡鸣。 一、二句的怀与蔡、发与下、向与阳,三四句的为 与耻、雉与鸡,或连贯或间隔,都是叠韵。

3.叠音
是由两音相叠的单纯词造成的语音状况,古典诗往往喜 欢使用叠音词。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张仲素《春闺思》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②小猫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
(明喻:小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像小梅花一样。)
▲三类比喻中,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
明喻 ↓ 相似 → 暗喻 ↓ 相等 → 借喻 ↓ 替代
(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一)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 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构成要素: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 (二)音律
• 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 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韵调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