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打不过纣王,妲己之父为何还敢题下反诗: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

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在古代,臣子劝谏君皇总能成为一段佳话。
而在这些劝谏的臣子当中,也有很多没有成功而受到迫害的。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篇1:关龙逢夏桀时大臣,关姓始祖,因忠谏而被桀所杀。
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
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
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
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
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
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
关龙逢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
在关龙逢被杀后,夏桀众叛亲离,夏朝不久就被商汤灭亡了。
关龙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谏臣。
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篇2:比干纣王亲近奸佞,排斥忠良,残害百姓,变成天怒人怨的暴君.他的哥哥微子劝他他不听,只好离开他,他另一个叔父箕子批评他,他就把箕子囚禁起来.从此无人敢再劝谏,有人干脆投奔周武王去了.比干想到自己是国家元臣,责任重大,他苦苦相劝,纣王不听.他叹息说:“主上有过错不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敢说真话就是不勇敢,即使劝谏不听被杀,也是尽到了忠臣的责任了.”于是下决心冒死强谏.纣王被责问得无言以答,就问比干:“你为什么要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我为的是叫你痛改前非,保住商朝的江山.”比干连续三天进谏,纣王恼羞成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现在我要拿你的心来验看一下!”于是就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赏,并且用火焚毁比干的王的叔父,由于直谏纣王以死相争,被摘心而死.古代劝谏不成功的故事篇3: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苏护,《封神演义》人物,商朝冀州侯,商朝末年大将。
下面是有妲己父亲苏护介绍,欢迎参阅。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后周武王在西岐建周,与纣王为敌,两厢敌对,纣王令苏护出兵西岐攻打周武王,铲除异己,然苏护心已向周,不仅不出兵相对还一心投靠,终寻得良机与周兵汇合,投靠归顺。
其中,他顺利劝降郑伦,记一大功。
受命十一年,商纣王出兵讨伐东南夷,长期征战国家内耗加剧,暴乱四起,周武王当下决断掌握时机联合各部族发兵讨纣。
在潼关战役中,苏护被暗算死于余家二子余兆枪下,结束了一生。
周武王灭商后,姜子牙将其与金奎、姬叔明、赵丙一道封为东斗星官星,手拿日月神镜跨坐凤凰。
苏护最为知名的,是他的女儿,一代妖女苏妲己。
然而据《封神演义》记载,苏护早早便与女儿苏妲己决裂。
苏护为人耿直,始保初心,一心为民爱民,虽手上大权在握却不居功自傲,不愚忠,明辨是非,冀州候苏护不是神秘莫测的高人,他有的就是一副铮铮铁骨,身为将领,面对残暴的纣王他能毅然说出:君乱臣纲,败坏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由此看出,苏护确有有一身正直的傲然之气。
妲己的个人资料每个人心中对于妲己都有一个自己的定义,红颜祸水,绝色美女,狐媚妖姬,商纣宠妃,蛇蝎毒女,诸如此类的等等。
妲己这个人物,在我们心中并不陌生,通过频频在电视上热映的封神榜,我们初步了解到这个女人,又或是在历史经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纵观其生平,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女性,她到底是谁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接触妲己这个人物的途径是在封神榜的相关影视剧中,妲己成了妖精狐媚的代表。
起初,妲己是苏家善良的小姐,可惜在进宫途中,由于九尾狐狸精嫉妒她的美貌,遂夺其性命,占据她的真身。
此后妖精幻化成妲己的摸样,进宫引诱纣王,将其迷得魂不守舍,两人整日饮酒作乐,荒淫度日。
妲己在电视剧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就是她的残酷狠毒,以残暴施虐为乐,以血腥毒害为刺激,看得观众心惊肉跳,对她恨得咬牙切齿。
然而神话归神话,妖精之说在现实生活中不会成立的,那么妲己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大家都知道,妲己被称作是红颜祸水的代表,是因为她是殷商最后一位君王帝辛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她是在纣王攻讨有苏氏部落得胜归来后的战利品。
冀州侯苏护为何对商纣王的不满而造反?

冀州侯苏护为何对商纣王的不满而造反?本文导读:《封神演义》是一本小说,其中包含了很多民间故事,以及神话故事,以周文王讨伐商朝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斗智斗勇故事。
其中里面也有一些商朝的官员,因为对商纣王的不满而造反,苏护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本来身为商朝的大将,被任命为冀州侯,起兵造反之后,被商纣王所打败。
只好把自己的女儿苏妲己给献上,来消除自己造反的罪责。
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被狐狸精给附身,但是苏护对这一对奸夫淫妇都有所不满。
老版《封神榜》中的苏护之后,以周文王为主的西岐起兵,于是商纣王就派他去攻打,但是苏护一心想归附西岐。
但是被他的手下部将郑伦处处阻拦,导致他无法投降。
并且申公豹叫来了一些人,用来阻拦苏护,也让他没机会去归顺。
最终,还是被苏护找到了机会,率领自己的军队,说服了郑伦,举众投降到姬昌旗下。
在姬昌讨伐商纣的时候,打到了潼关,苏护跟余兆交手,却遭到杏黄幡的暗算,被一枪给刺杀。
在姜子牙封神的时候,他被封为东斗星官之一。
在《封神榜》中,传说身为四大大王之一的苏护,他手中的法宝,名为火龙枪,长大概有一丈,全身都是用红铜所炼制,在枪的前端雕勾出火龙头的形状,样子看上去呈火焰状。
苏护还有一个兵器,那就是日月神镜,坐着凤凰,给人一种法力高深的形象。
苏护这个形象,在多个版本封神榜电视剧中都有所饰演,其中王伟饰演的苏护,应该是我们看过最多的一个版本。
苏护的女儿苏妲己出生时间不详,只知道是在河内温,就是如今的河南省温县境内,卒于公元前1046年。
她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但也是商纣王的妃子,可以说纣王看到她的美之后,就开始如痴如醉,逐渐不理朝政,商朝的灭亡,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妲己身上。
温碧霞版苏妲己由于苏护对纣王的不满,起兵造反,在商朝大军的攻击下,冀州抵挡不住,在屈辱的情况下,苏护只好委曲求全,献出自己的钱财,以及自己的女儿妲己。
谁都知道商纣王是一个昏君,贪图享受,平时就喜欢喝酒,贪恋美色,过着奢靡的生活。
高中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楚国诗人屈原的一生及其遭遇。
以下是《屈原列传》的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世族也。
少时事楚怀王,为其左徒。
怀王亲幸之,与游戏。
而楚相孙叔敖恶其无礼,乃谮杀怀王,而立其弟惠王。
惠王之立,屈原去楚,游吴、越、宋、卫诸侯。
屈原既去,楚国之政由重耳与夫差共图之。
及重耳返国弑其兄而自立为王,夫差怒,乃图攻楚。
楚人使屈原之吴,以厚遗重耳,重耳弗纳。
吴王阖庐使夫差曰:“楚之有屈原者,能使楚楚者也。
今遗之以金,不如遗之以归楚之侯伯,以厚其心,使游说其君,以动其国,是无楚人之利也。
”夫差曰:“善。
”於是遗之楚之侯伯,而使游说楚王。
屈原乃入楚,说惠王曰:“臣闻之,善言者不讳於市。
今王不得意於夫差,是以乐正、毛遂之徒左右其门而舞,而群臣之议王者莫敢言王之过也。
臣敢为王言之:夫差之怒,岂独王之所及哉?王之府库非夫差不得入,王之舟楫非夫差不得用。
今王之境内三分,而夫差之柄制其二,此犹荆轲之割发也,而王弗能制夫差之口,以御夫差之心,而欲以礼义从事於诸侯,此亦不可得而为也。
王其图之!”惠王曰:“善。
”屈原曰:“请赐臣死,毋使楚国臣臣之辱。
”乃自投於汨罗。
汨罗水,湘江之所出也,而岳阳之山水极高,故水在山上,常有旋风,其水上下急,船不能济,溺者甚众。
翻译:屈原,本名平,是楚国的世家。
年轻时为楚怀王做左辅。
怀王非常喜欢他,经常与他一起游戏娱乐。
但楚相孙叔敖却认为他没有礼貌,于是诬陷杀害了怀王,立了他的弟弟惠王为王。
惠王登基之后,屈原离开了楚国,到吴国、越国、宋国和卫国等各国游历。
屈原离开后,楚国的政治由重耳和夫差共同谋划。
当重耳回国弑杀了他的兄弟自立为王之后,夫差非常生气,于是决定攻打楚国。
楚国派屈原去吴国,给重耳送去厚礼,但重耳并没有接受。
吴国的国王阖庐对夫差说:“楚国有个屈原,他能让楚国的人服从。
现在你们送给他金子,还不如送给归楚的侯伯,以此讨好他们的心,让他去说服楚王,这样才是对楚国有利的。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苏护,《封神演义》人物,商朝冀州侯,商朝末年大将。
下面是有妲己父亲苏护介绍,欢迎参阅。
妲己父亲苏护介绍后周武王在西岐建周,与纣王为敌,两厢敌对,纣王令苏护出兵西岐攻打周武王,铲除异己,然苏护心已向周,不仅不出兵相对还一心投靠,终寻得良机与周兵汇合,投靠归顺。
其中,他顺利劝降郑伦,记一大功。
受命十一年,商纣王出兵讨伐东南夷,长期征战国家内耗加剧,暴乱四起,周武王当下决断掌握时机联合各部族发兵讨纣。
在潼关战役中,苏护被暗算死于余家二子余兆枪下,结束了一生。
周武王灭商后,姜子牙将其与金奎、姬叔明、赵丙一道封为东斗星官星,手拿日月神镜跨坐凤凰。
苏护最为知名的,是他的女儿,一代妖女苏妲己。
然而据《封神演义》记载,苏护早早便与女儿苏妲己决裂。
苏护为人耿直,始保初心,一心为民爱民,虽手上大权在握却不居功自傲,不愚忠,明辨是非,冀州候苏护不是神秘莫测的高人,他有的就是一副铮铮铁骨,身为将领,面对残暴的纣王他能毅然说出:君乱臣纲,败坏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由此看出,苏护确有有一身正直的傲然之气。
妲己的个人资料每个人心中对于妲己都有一个自己的定义,红颜祸水,绝色美女,狐媚妖姬,商纣宠妃,蛇蝎毒女,诸如此类的等等。
妲己这个人物,在我们心中并不陌生,通过频频在电视上热映的封神榜,我们初步了解到这个女人,又或是在历史经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纵观其生平,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女性,她到底是谁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接触妲己这个人物的途径是在封神榜的相关影视剧中,妲己成了妖精狐媚的代表。
起初,妲己是苏家善良的小姐,可惜在进宫途中,由于九尾狐狸精嫉妒她的美貌,遂夺其性命,占据她的真身。
此后妖精幻化成妲己的摸样,进宫引诱纣王,将其迷得魂不守舍,两人整日饮酒作乐,荒淫度日。
妲己在电视剧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就是她的残酷狠毒,以残暴施虐为乐,以血腥毒害为刺激,看得观众心惊肉跳,对她恨得咬牙切齿。
然而神话归神话,妖精之说在现实生活中不会成立的,那么妲己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大家都知道,妲己被称作是红颜祸水的代表,是因为她是殷商最后一位君王帝辛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她是在纣王攻讨有苏氏部落得胜归来后的战利品。
【冀州侯苏护】冀州侯苏护的介绍,苏护的女儿是苏妲己吗

【冀州侯苏护】冀州侯苏护的介绍,苏护的女儿是苏妲己吗《封神演义》是一本小说,其中包含了很多民间故事,以及神话故事,以周文王讨伐商朝为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斗智斗勇故事。
其中里面也有一些商朝的官员,因为对商纣王的不满而造反,苏护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本来身为商朝的大将,被任命为冀州侯,起兵造反之后,被商纣王所打败。
只好把自己的女儿苏妲己给献上,来消除自己造反的罪责。
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被狐狸精给附身,但是苏护对这一对奸夫淫妇都有所不满。
图片来源于网络之后,以周文王为主的西岐起兵,于是商纣王就派他去攻打,但是苏护一心想归附西岐。
但是被他的手下部将郑伦处处阻拦,导致他无法投降。
并且申公豹叫来了一些人,用来阻拦苏护,也让他没机会去归顺。
最终,还是被苏护找到了机会,率领自己的军队,说服了郑伦,举众投降到姬昌旗下。
在姬昌讨伐商纣的时候,打到了潼关,苏护跟余兆交手,却遭到杏黄幡的暗算,被一枪给刺杀。
在姜子牙封神的时候,他被封为东斗星官之一。
在《封神榜》中,传说身为四大大王之一的苏护,他手中的法宝,名为火龙枪,长大概有一丈,全身都是用红铜所炼制,在枪的前端雕勾出火龙头的形状,样子看上去呈火焰状。
苏护还有一个兵器,那就是日月神镜,坐着凤凰,给人一种法力高深的形象。
苏护这个形象,在多个版本封神榜电视剧中都有所饰演,其中王伟饰演的苏护,应该是我们看过最多的一个版本。
苏护的女儿苏妲己出生时间不详,只知道是在河内温,就是如今的河南省温县境内,卒于公元前1046年。
她是冀州侯苏护的女儿,但也是商纣王的妃子,可以说纣王看到她的美之后,就开始如痴如醉,逐渐不理朝政,商朝的灭亡,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妲己身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由于苏护对纣王的不满,起兵造反,在商朝大军的攻击下,冀州抵挡不住,在屈辱的情况下,苏护只好委曲求全,献出自己的钱财,以及自己的女儿妲己。
谁都知道商纣王是一个昏君,贪图享受,平时就喜欢喝酒,贪恋美色,过着奢靡的生活。
天问的原文和译文

天问的原文和译文天问的原文和译文《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除《离骚》之外的另一篇长诗,有浓厚的道家色彩。
下面为同学们带来关于天问的原文和译文,欢迎阅读!天问先秦:屈原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苏护为什么要杀妲己?原因是什么_1

苏护为什么要杀妲己?原因是什么本文导读:纣王一听,卿言甚善,纣王八年四月,天下八百镇诸侯朝商,纣王呢,就悄悄地把冀州侯苏护传进宫来,示以天家恩典,准备开开心心的当冀州侯苏护的乖女婿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苏护对这件事非常抵触,不但冒着杀头的危险当面顶撞,还在纣王大度的原谅他之后,于午门墙壁题诗一首,曰:“君坏臣纲,有败五常。
冀州苏护,永不朝商!”什么意思?: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即所谓的三纲五常,古代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也就是苏护率先给了纣王一顶破坏纲常,不堪为君的帽子,然后向天下宣告,他也是被逼无奈,所以才造反的,可问题是,纣王怎么破坏纲常了?此时纣王才登基八年,封神演义里也说,这时候的殷商天下,还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就因为纣王想娶妲己进宫,然后,原本很贤明的君王一下子就变坏了,纣王变坏的这么突然,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上哪儿去了?由此可知,因为纣王率先破坏纲常,所以才导致苏护愤而反商,完全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苏护既然不是因为暴政反商,那他为什么不愿将女儿献给纣王呢?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担心妲己未谙人事,到王宫里吃苦,如果是因为这一点,冀州侯苏护当然还是个好父亲,然而……纣王登基不久,就有下臣如此挑衅,好好地凑一张笑脸过去,被人家打的啪啪响啊,打的啪啪响怎么办?纣王当然很生气,当时就准备御驾亲征,解决这个叛臣,然而,大臣们不干,认为他如此小题大做,实在有失一国之君的风范,不过,冀州侯苏护也的确做得非常过分,必须拿过来明正典刑,可派谁去呢?北伯侯崇侯虎,因为他是冀州侯苏护的直接上司,当然,同时领命的还有西伯侯姬昌,谁让两家离得近呢。
崇侯虎领命之后,率五万军马,率先出发,很快就和苏护乒乒乓乓的打起来,本来两家互有胜负,孰料崇黑虎赶来帮他的哥哥,崇侯虎得了生力军,加之崇黑虎还有点本事,苏护就有点吃不消了,吃不消怎么办?“仗剑走进后厅,不若先杀妻女,然后自刎,庶不失大丈夫之所为”,为了保全名节,准备杀掉老婆、妲己,来他个玉石俱焚,简而言之,是宁肯杀掉妲己,也不愿献给纣王,是个人都贪生恶死,妲己献给纣王,只是有可能受苦,可现在呢,这还是爱女儿吗?多亏后面来了个郑伦,仰仗高明的哼术取得胜利,眼看局势即将有所转机的时候,怪事发生了,什么怪事?西伯侯姬昌派散宜生带来一封书信,提出三利三害之说,大概意思是:献出妲己,一则永享富贵,二则永镇冀州,三可免百姓受苦;如果不献妲己,家亡、城破、百姓苦,实在是很不划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知打不过纣王,妲己之父为何还敢题下反诗: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商朝末期,朝中腐败。
商纣王宠用费仲、尤浑两位奸臣小人。
虽然说“敬君子,远小人”,但同朝为官,朝臣们眼见费、尤二人把持朝政,知道惹不起,便
有意讨好。
这些大臣,包括天下诸候中的东伯候姜桓楚,南伯候鄂崇禹,西伯候姬昌、北伯候崇候
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别的大臣们慑于费、尤二人擅权作威,纷纷在进见时送礼示好。
但有一人却不这么做!他就是冀州候——苏护。
“源易缘”注意到,天下事,大概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故讲求“中庸之道”。
神话名著《封神演义》里,奸臣费仲、尢浑两人看到众朝臣都送有礼单,却独不见苏护礼物,于是怀恨在心。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没过几天,两人便在好色的纣王面前进了谗言,告诉商纣王帝辛:苏护家有国色天香,极为美姿漂亮的千金女——苏妲己。
纣王一听,求之不得。
于是当即宣诏召见苏护,却遭到了拒绝。
苏护因此又得罪了纣王,遭
下令限期离开朝歌。
就在辞行前,气愤不过的苏护在驿亭的午门墙上,题下一首反诗,全诗为:君坏臣纲,有败五常。
冀州苏护,永不朝商!然后扬长而去。
“源易缘”查阅资料发现,“五常”与中国传统文化《易经》中的五行五德有关。
天地五行中的“五德”:木、金、火、水、土,就分别对应着人的核心价值体系“五常”:“仁、义、礼、智、信”。
苏护公然题下反诗,因言获罪,更加激怒了纣王,于是发兵征讨。
结果基本上没有悬念:苏护虽为一方诸候,勇猛有加,但纣王彼时还拥有天下之力。
苏护肯定不能取胜。
那么,苏护明知打不过商纣王,为何还敢公然题下反诗,自留证据呢?
通读《封神演义》,“源易缘”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性格的原因,一时的冲动
性格能决定人生,也能决定人的命运。
从朝臣们都向奸臣送礼,而只有苏护不送这一件事的细节上,不难看出,苏护是个耿直、正直的人;
从他题下反诗的细节中,又可看出,他还是性情直率、容易冲动的人。
再从他受到纣王提亲遭拒,有意掉为难他,而他敢于反抗一事上,还说明他是个性子刚烈,宁折不弯的人。
所以,冀州候苏护,敢公然题下反诗,应该大部分因素,就是自己的冲动使然,盛怒之下。
二、错误的判断,抵估了形势
苏护再怎么冲动,再怎样义气行事,但也不会傻到不知题反诗的严重后果。
要不然,苏护也做不到冀州候,苏家也不可能满门均为忠烈。
苏护在明知题下反诗,会遭到商朝大军的围攻下,依然题诗,是他对眼前的形势有个判断。
《封神演义》中,曾多次提到,纣王无德,沉迷色酒色,朝政大乱,百姓颠倒流离,这是亡国的征兆。
“可怜成汤社稷将化为子虚乌有……”这是苏护与众家将的原话。
在苏护的心里,他已经认定商朝要败亡,而自己行的是道义之事。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
既然纣王无道、百姓苦不堪言,苏护又是忠良君子,忠心为国,治兵有方……即使开打,自己也不一定就会输。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老人家,早就说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错就错在,苏护高估了自己的形势一方,而忽略了纣王拥有的天下大势和四方力量:百足之虫,尚死而不僵。
三、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我自思若不将此女进贡,昏君必兴师问罪之师;若要送此女进宫,以后昏君使德,使天下人则耻笑我不智;”
《封神演义》第2回,“冀州候苏护反商”一章节中,苏护就曾对众人说过上面的话。
或许,苏护明知道反出朝歌,自己会败,但他还是这么做了,视死如归!
权衡利弊之后,身为将军诸候,他宁为玉碎,也不愿瓦全,这就是苏护选择的人生之道。
后来,“源易缘”也看到,原本想亲征的纣王,被众人劝下;只是动用了北方、西方二诸候的
力量,便令苏护陷入了困局,差些惹下灭门之祸。
好在西伯候姬昌的“大丈夫当舍小节,而全大义”的劝说解围下,苏护最终向纣王进献了自己
的女儿苏妲己。
冲动是魔鬼!人在生气激动的时候,智商等于零。
从苏护公然题下反诗,自留罪证的举动看,此举对他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中,我们也得出一个经验教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少说多做,谨言慎行!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中国通史》、《易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