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概论船舶概论(一)(1)汇总

合集下载

船舶概论名词解释

船舶概论名词解释

船舶概论一•名词解释(老师上课讲的为主,书本为辅)1•垂线间长Lpp :船中首、尾垂线之间的纵向距离称为垂线间长。

(P11 )2•型表面:钢船船体外板的内表面称为船体的型表面。

(P11)3•型深D :在船长中点处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上甲板横梁上缘的垂直距离。

(P11)4•型宽B:在船体最宽处。

沿船舶设计水线自一舷的肋骨外缘量至另一舷的肋骨外缘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P11)5•吃水d:在船长中点处由平板龙骨上缘量至夏季载重水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型吃水。

(P12)6•干舷F:在船长中点处由夏季载重水线量至上甲板边缘线上缘的垂直距离。

F=D-d+干舷甲板厚度(P12)7•水线面系数Cw :水线面面积Aw与船长L和型宽B的乘积之比,称为水线面系数。

即:Cw=Aw/L XB (P12 )8•中横剖面系数Cm :中横剖面浸水面积Am与对型宽B和型吃水d的乘积之比,称为中横剖面系数。

即:Cm=Am/B xd (P12 )9•方形系数C B:型排水体积V与船长L1型宽B及型吃水d的乘积之比,称为方形系数。

即:C B=V/L XB X d (P12 )10•纵向/垂向棱形系数C VP:型排水体积V与设计水线面面积、型吃水乘积之比,称为垂向棱形系数。

即:C vP=V/d X A w=C B/C w (P12 )11. 浮性: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漂浮于水面一定平衡位置的能力,称为船舶浮性。

(P19 )12. 稳性:船舶受给定外力作用发生倾斜但不倾覆,当外力消失后能自行回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性能,称为船舶稳性。

(P19 )13. 储备浮力:船体设计水线以上水密体积所能提供的浮力,称为储备浮力。

储备浮力通常用干舷表示,干舷越大,储备浮力越大,船体强度越好。

(P22 )14. 空船排水量:是指船舶出厂时空船的排水量。

它包括船体、机器、锅炉、设备、船员及行李等的重量。

(P20 )15•抗沉性:船舶一舱或连续数舱破舱浸水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浮性和稳性的性能,称为船舶抗沉性。

船舶概论知识点总结

船舶概论知识点总结

船舶概论知识点总结船舶是指用于在水上航行的载货或载人的交通工具,是人类用于海上运输的重要工具之一。

船舶可分为商船、军舰及其他专用船舶。

船舶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其共同点是都需要遵循相关的航海规则和航行标准。

一、船舶的分类和基本结构船舶的分类主要取决于其用途和功能。

按用途可分为货船、客船、油船、工程船等;按功能可分为推进船、辅助船、特种船等。

船舶的基本结构包括船体、船台、船底、船首、船尾、甲板等主要部分。

1. 船体是船舶的基本外形,包括船首、船尾、船体各部分以及门窗舷等装置。

2. 船台是承受船体全重和各种荷载的主要构件。

3. 船底通常为平面或稍呈拱形,以增加船艏的上升力和减小阻力。

4. 船首是船头的部分,一般采取弓形、锥形或家宽形设计。

5. 船尾通常为尾突尾、平坦尾或干形尾设计,以减小对流阻力。

二、船舶的基本性能和动力系统船舶的基本性能包括航速、载重量、平稳性、安全性等方面。

航速是船舶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了船舶的运输效率和经济性。

船舶的动力系统包括主机、辅机、动力传动系统和操纵系统等。

1. 主机是船舶的动力来源,通常采用柴油机或蒸汽轮机。

2. 辅机是用于供船舶各项设备使用的动力机械。

3. 动力传动系统包括主机与螺旋桨的连接系统,主机与辅机的连接系统等。

4. 操纵系统包括舵机、推进器、操舵机构等。

三、船舶的结构及材料船舶的结构和材料直接影响了船舶的使用寿命、航行性能和安全性。

船舶的结构主要包括船体结构、舱壁结构、甲板结构等。

船舶的主要结构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复合材料等。

1. 钢材是船舶结构的主要材料,其特点是强度高、韧性好、可塑性强。

2. 铝合金是轻质、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耐腐蚀性的船舶结构材料。

3.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能的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比重轻、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

四、船舶的安全管理和规范要求船舶的安全管理和规范要求是确保船舶安全、环保、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船舶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船舶建造、操作、维护、动力系统等方面。

大一船舶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一船舶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一船舶概论知识点总结船舶是人类利用水力推进和携带货物或旅客的水上交通工具。

在大一船舶概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船舶的各种基本知识和概念。

以下是对大一船舶概论课程所涵盖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1. 船舶的分类船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货船、客船、油轮、渔船等;按照船舶的驾驶方式可以分为帆船和动力船;按照船舶的结构可以分为滚筒轮船、散货船、集装箱船等。

了解船舶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对不同类型船舶的特点和用途有一个基本了解。

2. 船舶的结构和部件船舶的结构和部件决定了其性能和功能。

船舶的主要结构包括船体、甲板、舱室和机舱等。

船舶的关键部件包括引擎、推进装置、锚和舵等。

了解船舶的结构和部件有助于我们理解船舶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3. 基本航行原理船舶的航行受到水流、风向和水动力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船舶的基本航行原理对于船舶的操控和导航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船舶的平衡原理、舵效原理、操纵原理等。

4. 航海术语和示意图航海术语和示意图是船舶通信和导航的重要工具。

了解航海术语和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船舶的结构和操作。

例如,了解航向、航速、航线等术语以及示意图中的船舶符号和标志。

5. 船舶安全知识船舶安全是我们学习船舶概论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船舶火灾防护、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

船舶安全知识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6. 船舶法规和国际准则船舶运输受到一系列的法规和国际准则的约束和规范。

了解船舶法规和国际准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船舶运输行业的管理和规范要求。

例如,认识国际海事组织(IMO)的作用和功能,了解国际公约和规章制度。

7. 船舶航行安全管理系统(ISM)ISM是一种用于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的管理体系。

了解ISM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船舶运输行业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体系。

8. 船舶技术发展趋势船舶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了解船舶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来船舶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船舶管理概论

船舶管理概论

船舶管理概论一、船舶概况(一)船舶构造按部位划分,以纵向方向可分为艏、舯、艉;以左右方向可分为左舷、右舷;以上下方向可分为船体、上层建筑(甲板室)等。

按专业进行划分,为船体、轮机、电气。

船体部分包括船舶性能(浮性、稳性、快速性、操纵性、摇摆性、抗沉性)、船舶强度、船舶舾装(舵、锚、系泊)设备等。

轮机部分也称船舶动力装置,包括:船舶推进系统、辅助装置、船舶管路系统、船舶甲板机械、及机舱自动化系统。

电气部分包括船上所有发电、配电、用电设备等。

(二)船舶结构1、外板:有平板龙骨、船底板、舭板和舷侧板,除保证船体水密等作用外,还与骨材一道起到保证船舶强度的作用。

2、船底骨架:有中龙骨、旁龙骨、实肋板和船底肋骨。

3、舷侧骨架:有肋骨、强肋骨、舷侧纵桁。

4、甲板:有甲板板和甲板边板,起到保证船舶抗弯扭的作用。

甲板骨架——有横梁、强横梁和甲板纵桁。

5、舱壁板——起到加强船舶横向强度,保证舱与舱间的水密作用。

6、舱壁骨架——有扶强材、垂直桁和水平桁,起到保证舱壁强度和刚度的作用。

(三)船舶设备1、舵设备舵是用来控制船的航向,使船能按驾驶人员的意图来改变航向或保持航向。

2、锚设备锚设备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抛入水中着底的锚产生抓力,通过锚链的传递,使船舶停泊在水面上,以进行货物和给养的装卸、人员上下、避风、等候码头等;还可以利用锚设备帮助船舶靠离码头,在狭窄航道中调头;当发生机损、操纵失灵、紧急避让等情况时,可利用抛锚制动船舶,避免事故。

3、系泊设备系泊是利于缆绳将船舶与码头系牢,使船舶安全停泊于码头。

船舶系泊设备主要有缆绳、系缆桩、导缆器和钢丝绞车。

4、消防设备火灾是失去控制的燃烧,会给船舶和船上人命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燃烧必须具备三要素:即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

预防和灭火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考虑的。

可燃物质的种类较多,将其分为 A 类(固体碳系物质)、B 类(易燃液体)、C 类(易燃气体)、D 类(金属)、E 类(带电物体)。

船舶概论总复习

船舶概论总复习

船舶概论总复习船舶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建造、维修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的科学。

(P3)海洋工程:应用海洋学、其他相关基础科学和技术学科开发利用海洋所形成的综合技术学科。

包括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

(P3)最大宽度:包括船舶外板和永久性固定突出物在内的垂直于纵中线面的最大水平距离。

用Bmax表示。

(P37)登记尺度:主管机关在登记船舶和计算船舶总吨位、净吨位时所使用的尺度,它载明于吨位证书上。

(P37)船舶浮性:指船舶在一定装载情况下浮于水面一定位置保持平衡的性能。

根据船舶的重力和浮力的平衡条件,船舶的浮性关系到装载能力和航行的安全。

(P45)船舶稳性:指船舶受外力作用离开平衡位置而倾斜,当外力消失后,船能回复到原平衡位置的性能。

一般水面船舶的稳性主要是横倾时的稳性。

稳性是保证船舶摇摆而不至于倾覆的能力。

(P45)详细设计:这一阶段应对设计方案的细节深入进行设计,绘制详图,编制计算书,有的项目还需要进行模型试验并编制试验报告,完成准确而完备的图样和技术文件。

这一阶段的主要图样和技术文件,应提交船级社、船东、建造厂审查,并按退审意见修改设计。

(P57)生产设计:是结合建造厂的具体工艺条件,绘制建造所需的全部施工图纸,编制具体的施工工艺规格等技术文件。

(P57)船舶舾装:是将各种船用设备、仪器、装置和设施等安装到船上的生产过程。

按作业区域和专业分,船舶舾装包括甲板舾装、住舱舾装、机舱舾装和电气舾装等工作内容。

按工作地点和阶段分,有内场预制舾装、外场分段舾装、船台舾装和码头舾装(后两者统称为船上舾装)。

(P59)船舶涂装:是对全船进行除锈、涂漆的生产过程。

按作业阶段分,分为钢材表面预处理、分段除锈及底漆喷涂、下水前船体外部面漆涂装和交船前船舶进坞进行完工涂装等几个阶段(后两者统称为船上涂装)。

(P59)系泊实验:是在船体建造和船舶动力装置安装等工程即将完工时进行,一般将船舶系于船厂码头或附近的浮筒旁进行。

船舶生产设计第一章船舶生产设计概论

船舶生产设计第一章船舶生产设计概论
船舶生产设计涉及从初步设计到详细 设计、工艺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对 船体结构、舾装、涂装、管系、电气 等多个专业的综合协调。
船舶生产设计的目标
提高船舶建造效率
通过合理的生产设计,优化建 造流程,减少重复作业和资源 浪费,从而提高船舶建造效率

降低建造成本
有效的生产设计有助于降低材 料、人工和时间的成本,从而 降低整船的建造成本。
质量问题,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03
船舶生产设计的原则
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是船舶生产设计的基础,它要求在船舶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遵循统一的 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标准化原则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 安全性。
标准化原则还涉及到对生产设备的标准化要求,以确保设备的互换性和通用性,方 便维修和替换。
模块化原则
模块化原则是船舶生产设计的重要思想,它通 过将船舶整体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实现 并行设计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模块化原则的应用可以简化生产流程,降低生 产难度,同时便于模块的维修和升级。
模块化原则还要求对各个模块进行统一规划和 布局,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协调性和美观性。
信息化原则
01
船舶生产设计第一章 船舶生产设计概论
目录
• 船舶生产设计概述 • 船舶生产设计的重要性 • 船舶生产设计的原则 • 船舶生产设计的未来发展
01
船舶生产设计概述
船舶生产设计的定义
船舶生产设计是指根据船舶的建造要 求和规范,对船舶的各个生产阶段进 行系统的规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以确保船舶建造过程的顺利进行。
信息化原则是现代船舶生产设计的必然趋势,它通过引入信息 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船舶概论课件总结

船舶概论课件总结

石油与天然气:海洋中可开采的油气资源占世界可开采的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砂、锰、磷土、磷矿、硫磺、铂砂、铬砂、锡砂、金刚石、砂、砾、贝壳等。

海上油气资源及开发现状本国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要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成为加速开发海洋石油最紧迫的原因。

海洋成为我国重要的原油生产基地这些海洋结构物包括固定式平台、移动式钻井平台、海底管线、油气浮式生产系统、精确定位的深水半潜式平台及顺应式深海平台。

海水淡化、制盐、提取铀、提取重氢等我们铀与重氢是原子能的重要原料海洋风力发电有两大优点,一是海洋风速比陆地风速快且持续时间长;二是海洋风力电厂不会像陆地风力电厂那样干扰附近居民的生活。

其安装也比较方便海洋能通常是指海洋中所特有的依附于海水的可再生自然能源,即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流能和盐差能。

有的学者也把海上风能和海洋中的生物质能也列为海洋能,但它们都不是海洋中所特有的,所以我们把它们放在海洋能之外。

海洋能的分类:按照能量储存形式分类:机械能、热能、物理化学能。

机械能包括:潮汐能、海流能、潮流能、波浪能;热能包括:温差能物理化学能包括:盐差能除潮汐能和潮流能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的作用产生的以外,其它均产生于太阳辐射。

在月亮和太阳引力作用下产生的地球表面海水周期性的涨落潮运动,一般统称潮汐。

这种运动包含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海水的垂直升降,也称为潮汐;一种是海水的水平流动,称为潮流。

海水的涨落潮运动所携带的能量也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势能,即潮汐能;后者为动能,即潮流能。

涨潮时,随着海水逐渐向岸边流动,岸边水位逐渐升高,动能变为势能;落潮时,随着海水逐渐离岸而去,岸边水位逐渐下降,势能变为动能。

潮汐能的能量与潮水量和潮差成正比,或者说与流速的立方成正比。

波浪是海洋表层海水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波动,波浪中所储存的能量,称为波浪能。

其能量与波高的平方和波动水面的面积成正比。

波浪能是全世界被研究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海洋能。

海事实用型人才教材之船舶概论培训资料

海事实用型人才教材之船舶概论培训资料

第一章船舶概论海上运输的工具是船舶,船舶是一种能航行或漂移于水域中的建筑物。

本章将介绍船舶的种类、船舶的构成及各局部的名称、船舶的要紧尺度、船舶的要紧设备和要紧性能等根底知识。

第一节船舶类型一、各种船舶分类方法船舶是水上运输和工程作业的要紧工具,种类繁多。

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目的能够把船舶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用途分,有民用船和军用船;按船体材料分,有木船、钢船、水泥船、铝合金船和玻璃钢船等;按航行区域分,有极区船、远洋船、近洋船、沿海船和内河船等;按动力装置分,有人力船、帆船、蒸汽机船、内燃机船、汽轮机船、电动船和核动力船等;按船舶的推进方式分,有明轮船、螺旋桨船、平旋推进器船和风帆助航船等;按航行方式分,有自航船和非自航船;按航行状态分,有排水型船和非排水型船;按机舱所在位置分,有中机型船、尾机型船、中尾机型船;等等。

二、高速船艇的特点提高船速的方法一是把船体从水中抬起,使之减小或脱离水的阻力,在贴近水面的空气中前进;另一种是利用波浪理论来减少船舶在水面排水航行时的阻力;从而使航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水翼艇:水翼艇是在艇底装有水翼的艇,在艇底前后各装有一只水翼者,称双水翼艇,只在艇底首部装有一只水翼者称单水翼艇。

水翼剖面呈机翼状,运动时浸没水中的水翼产生升力,抬起艇体,从而减少水阻力,当航速到达一定值时,水翼的升力可将艇体全部抬出水面,艇体只与空气接触,速度也就高了。

2.气垫船:气垫船是靠升力风扇把压缩空气打进气囊,从船体周边的射流喷口射出而形成气垫将船体全部抬出水面。

航行时,气垫将船体与水面隔开,使船舶所受到的阻力比一般船要小得多。

气垫船分为四面有柔性围裙的全垫升式和两边具有刚性侧壁、船首尾用气封维持气垫的侧壁式。

3.气翼艇:是利用机翼的外表效应,依靠气动升力支承船重,能做超低空飞行的高速船舶,外形和结构近似飞机,装有短展舷比的机翼,是介于飞机与船舶之间的运输工具。

分为飞机型和平板型。

4.双体船:双体船是由两条船型一样,尺度相同的船体〔又名片体〕,中间采纳联结桥将它们联结起来的一种船型,在每个片体尾部各装一台主机和推进器,直线航行时,左右两只螺旋桨可同时运转发出推力起到推进船舶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用船舶
水下战斗舰艇:攻击
型潜艇、弹道导弹潜艇等
辅助舰艇:供应舰、补给舰、训 练舰、侦查舰等;
2、按造船材料分类:木船、水泥船、钢船、铝 合金船、玻璃钢船、橡皮船等
3、按航行状态分类:排水型船、潜艇、滑行艇、 水翼艇和气垫船
运输船舶
运输船舶
运输船舶
运输船舶
运输船舶
运输船舶
运输船舶
运输船舶
1918年“官府”号(4万吨,长135米)
二、船舶工业的发展概况
3、现代造船工业的发展 1)艰苦创业时期(1946~1966) 2)曲折前进阶段(1966~1978) 3)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
三、船舶类型
1、船舶按用途分类:民用船舶,军用船舶
运输船:客船、客货船、杂货船、散货船、集装 箱船、油 船、液化气船、滚装船、化学品船、冷藏船渡船等; 工程船: 挖泥船、起重船、救捞船、打桩船、浮船坞、钻井船
船舶概论
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面向全校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课程教 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系统地了解一些海洋工程领域 的基础知识,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对未来工 作的适应面宽度,也可以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打下基础。
第一章船舶类型和结构的基础知识
一、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地位
陆地面积 14900万平方千米 29.2% 1、地球表面总面积
舟师(春秋战国时代-冶铁业发展) 海船(秦始皇)
舟船技术大发展(秦、汉 )
技术成熟(唐、宋)
郑和下西洋(明)
帆船(古埃及-公元3000年前)
舰队(古罗马-公元
3000年前) 哥伦布
麦哲伦
二、船舶工业的发展概况
2、近代造船业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1865年 第一艘蒸汽机轮船“黄鹄”号(长 17.6米)
运输船舶
工程船舶
工程船舶发船、钻井平台等; 渔业船:网渔船、钓鱼船、渔业加工船、捕鲸船等; 港务船:拖船、引航船、消防船、交通船、供应船等; 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船、深潜器等; 其它:农用船、供电船、游艇、环境保护船等;
三、船舶类型
水面战斗舰艇: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 护卫舰
战斗舰艇 登陆舰、布雷艇等;
鱼雷艇、导弹艇、
海洋面积 36100万平方千米 70.8% 2、我国情况:
海洋面积为陆地面积的一半,海岸线长约18000 km, 岛屿5000多个,可通航的河道100000多千米。
3、海底矿物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4、国土安全。
二、船舶工业的发展概况
1、 古代的造船业 独木舟(新石器时代)
木板船(殷商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