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之大气运动专题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基础篇】一、选择题(2020·山东高三月考)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浓雾使()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C.空气能见度降低D.大气逆辐射减弱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答案】1.C 2.D【解析】1.浓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
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散失,D正确。
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影响,ABC错误。
故选D。
3.(2019·甘肃武威月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答案】3.B【解析】3.读图大湖和湖岸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湖面和湖岸之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该题选择B。
(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一时刻我国部分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成都较昆明气压低B.三亚盛行东北风C.北京比上海风力小D.上海出现暴风雪5.此时成都较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低B.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C.海拔较低D.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答案】4.B 5.B【解析】4.读图可知,成都气压在1046~1050之间(hPa),昆明气压在1034~1038(hPa)之间,故成都较昆明气压高,A错误;此时三亚盛行东北风(根据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东北风),故B正确;北京附近等压线较上海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上海大,风力比上海大,C错误;此时上海位于高压脊附近,不会出现降雪天气,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大气的水平运动docx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大气的水平运动(2023·浙江卷)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
“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
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A.B.C.D.2.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①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①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①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D 2.A【解析】1.1000米之下有两个热泡,相同气压系统控制说明甲地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①的偏西风,根据图示的等压线数值大小关系,A图中的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是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既不是西北风也不是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B错误;C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而在热泡1时风向需要是西北风,C错误;D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热泡1时,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应是西北风(偏西风),在热泡2时远离地面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西南风,西南风属于偏西风,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2.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云层底部更接近地面辐射,受海面辐射的影响,降温慢,①正确;云顶远离地面,大气的长波辐射散热快,冷却剧烈,①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说明下垫面气温低,对流运动微弱,不符合题意,①错误;云顶海拔高,气温低,水汽不易蒸发,①错误。
①①正确,故选A。
(2022·浙江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地理大气专题例题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考向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1.(2019·全国Ⅱ卷,6~8)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回答(1)~(3)题:(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2.(2015·四川卷,4)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图示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下题: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3.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而且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
据此回答(1)~(2)题:(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2015·海南卷,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 408平方千米。
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 ℃,最高曾达57 ℃,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考向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1.(2019·海南卷,19~20)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大气的运动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5小题)“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
如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
据此完成14~15题。
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
如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
据此完成12~13题。
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A.2~4月B.5~7月C.8~10月D.11~次年1月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如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
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
据此完成13~15小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B.甲丁乙丙C.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4.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5.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A.大陆岛B.珊瑚岛C.冲积岛D.火山岛二.解答题(共1小题)6.(2023•山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
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
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
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大气的运动(山东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6小题)1.“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①变干②变湿③增温④降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如图“等压线分布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B.夏威夷高压C.印度低压D.阿留申低压3.北半球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南北分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
读图,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A.准静止锋B.冷锋C.反气旋D.暖锋4.热带辐合带,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的总称。
热带辐合带气流在赤道南、北产生一串气流漩涡,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两种类型。
如图为全球全年热带辐合带位置,完成13﹣15题。
判断图示辐合带的季节(北半球)与类型()A.甲春季信风辐合带B.乙夏季季风辐合带C.丙秋季季风辐合带D.丁冬季信风辐合带对流风暴中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层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温空气交汇形成的边界叫阵风锋。
某年6月,渤海湾先后受到两次阵风锋的影响,形成了雷雨和灾害性大风天气。
下图示意国家自动监测站检测到的两条阵风锋移动路径,据此完成5﹣5题。
5.灾害发生时,当地低层气压的分布情况为()A.东南高,西北低B.西北高,东南低C.东北高,西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对流风暴中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层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温空气交汇形成的边界叫阵风锋。
某年6月,渤海湾先后受到两次阵风锋的影响,形成了雷雨和灾害性大风天气。
如图示意国家自动监测站检测到的两条阵风锋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推断,两次阵风锋()A.南岸路径移动中势力增强B.南岸路径暖湿气团势力较强C.西岸路径积雨云层更厚D.西岸路径水平温度梯度更大7.此次天气过程中风灾最严重的地点在()A.甲B.乙C.丙D.丁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广东惠州一模]2024年初,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成功发电。
该项目采用伞梯状风筝捕获高空风能,通过控制风筝开闭,实现风筝上下往返循环运动带动发电机,将动能转换为电能。
下图示意一伞梯状系留风筝高空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据此完成1~2题。
1.与近地面相比,高空风能发电的优势是()A.风向多变B.风力较大C.空气稀薄D.空气洁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近地面风力大小受摩擦力影响,而高空中摩擦力较小,因此风力较大,有利于进行风能发电,B正确;风向多变不利于风能发电,排除A;空气稀薄和洁净对于风能发电影响较小,排除C、D。
故选B。
2.图示系统中,电动机工作时间主要在()A.白天B.晚上C.弱风时D.强风时答案:C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电动机运行主要是通过储能装置进行运转,风力较大时,将风能发电的部分能量进行储存,在风力较弱时启动储能装置进行发电,因此,电动机工作时间应在弱风时,C正确,排除D;无法判断白天和夜晚,排除A、B。
故选C。
[2024·安徽六校教研会测试]我国幅员辽阔,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地方性风系十分发达。
天山北坡天池的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
图a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b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6时到28日15时的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图b中甲表示的要素以及27日16时风向分别为()A.温度偏东风B.温度偏西风C.相对湿度偏东风D.相对湿度偏西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气象要素以及风向的判断。
天山北坡山谷风相当典型,白天吹谷风,温度高,相对湿度小;夜间吹山风,温度低,再加上天池加湿作用,相对湿度大,故甲为相对湿度,乙为温度,A、B错误。
16时为白天,吹谷风,由低处向高处,结合图中气象站位置可判断此时风向为偏西风,C错误,D正确。
2024年高考地理10月新题复习——大气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10月新题复习——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3小题)读甲、乙、丙、丁四种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四种气候类型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乙气候海洋性最强C.丙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D.丁气候雨热不同期2.下列关于图示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气候只出现在北半球B.乙气候除南极洲以外,其它大洲均有分布C.丙气候只出现在亚洲D.丁气候非洲、南北美洲均有分布3.(2023秋•新乐市校级月考)“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4.(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下列天气现象,与冷锋有关的是()A.长江流域的梅雨B.冬半年,云贵高原阴雨连绵C.东南沿海的台风D.冬半年爆发的寒潮5.(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图中甲地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欧洲的总研发机构所在地,也是该国的风电基地。
甲地盛行的风向为()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东南风6.(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7.(2023•海淀区一模)图为某年连续两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2日到3日()A.①地气压升高,持续晴朗B.②地经历暖锋过境,阴雨连绵C.③地吹偏东风,风力减小D.④地下沉运动为主,气流辐散8.(2023•端州区校级开学)高压、低压和锋面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
读图“北半球各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与图①天气系统有关B.图②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C.图③中乙地狂风暴雨,气温降低D.图④天气系统降水主要为锋前雨9.(2022秋•天祝县校级期末)图为某中学学生制作的三圈环流模型实物照片,关于此模型说法正确的是()A.极地东风带的箭头从极点画起B.风带的箭头应该统一偏向东侧C.中低纬环流的高度应相对更高D.可表示北半球全年的大气环流10.(2023春•宁波期末)2023年4月12日,受北方沙尘暴南下影响,宁波空气质量进入轻度污染状态。
大气运动高考题集萃

大气运动高考题集萃(2004年全国高考文综卷一)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4~5题4.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5.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对流层气温的垂直降低率是高度每增加1000米,气温下降6℃。
图①中的地面气温是20℃左右,3000米处的气温约-15℃,理论值应是2℃,可见3000米处的气温垂直降低率要比理论高得多(即高度每增加1000米,气温下降的幅度大于6℃)。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其他高度范围的气温降低率即可。
答案:.解析:根据题干的提示,只要四图中5000米处的实际气温不低于理论气温,飞机的飞行就比较平衡。
通过画图计算,①②③图5000米处的气温都比理论温度低,④图5000米处的气温与理论温度相近。
答案:二、综合题6.(2005年上海高考地理卷)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联系2005年元旦前后上海市经历的一次寒潮过程,回答问题。
(1)读“上海市气温、气压变化示意图”,分析这次寒潮过境前后天气变化情况: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2)影响上海市的寒潮大多源于___一带。
(3)下面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____(单项选择)(4)下列选项中,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____(多项选择)A.感冒患者数量猛增B.交通事故频发C.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D.羽绒服装热销E.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答案:(1)气温较高(受暖空气控制)、气压较低气温骤降,风力加大(伴有雨雪)气温较低(受冷空气控制)、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西伯利亚、蒙古;(3)B;(4)ABDE.7.(2005年上海高考地理卷)甲、乙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真题之大气运动专题
一、单选题
下图(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
完成5、6题。
1.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A.大气吸收强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答案: B
2.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假定(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
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18、19题。
3.该日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答案: D
4.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向西
答案: B
地处(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Ⅱ卷)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9~11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
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5.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答案: B
【解析】考查考生对地理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判断能力,属容易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当地降水变率增大,这与当地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是否有因果关系无法判断(应该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尺度背景下),但是可以排除A、C选项。
据表,当月前4次降水都没有明显洪峰出现,而且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这足以说明当地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的确能够减水减沙,排除D选项,B选项正确。
6.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考查考生由果推因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第5次降水历时2天,并不长,可排除条件①,降水量90.7mm,强度居第一,条件②正确。
经过前4次降水,下垫面(土壤)水分含量达到极限(饱和),第5次降水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下渗少),条件③正确。
植被截流降水包括降水过程中从枝叶表面蒸发的降水量以及降水终止时枝叶上存留的水量(最终也消耗于蒸发),对于强降水来说,植被截流量占比极小,但是和前4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的植被截流量虽然具体量不知但并无特殊之处,排除条件④。
7.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D
【解析】汾川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水分饱和后坡面容易大块滑塌(坡)成为洪水的(泥)沙源,裸露坡面等不到第6次降水。
河床、沟谷很容易排除。
下图(2018年高考真题江苏卷)为2018 年5 月10 日2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7~8题。
8.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答案: D
【解析】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
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
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
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D项正确。
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预警,A项错误;甲地降水几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项错误;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项错误。
9.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 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 项错误;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故C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项错误。
下图(2018年高考真题北京卷)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6、7题。
10.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答案: B
【解析】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A错误;据等压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一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正确;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极地并不是气压最高的地方,C错误;台风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50hPa以下,据图可知,180°经线经过太平洋,该处低纬度热带洋面没有形成台风,D错误。
故选B。
11.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
答案: A
【解析】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三、综合题
12.(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Ⅲ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⑴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4 分)
⑵T 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
推测T 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8 分)
⑶预测P 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8 分)
⑷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4 分)
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 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
(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