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专题训练(二)_大气运动_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地理江苏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与气候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江苏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与气候含答案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与气候5年5考题目考点考向分值高考说明2017第7、8题天气系统综合分析4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锋面、低压和高压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第27(2)、(4)、30A(4)题气候类型判读、特点及成因分析、全球变暖8分2016第5、6题锋面天气系统判读、寒潮4分第12、27(1)题气候类型判读、特点及成因分析5分2015第9、10题锋面天气系统判读、台风4分第15、16、27(2)题气候类型判读、特点及成因分析8分2014第5、6题锋面天气系统判读、寒潮、沙尘暴4分第14、20、27(1)、(2)题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10分2013第25题锋面天气系统判读3分第26、27(1)题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9分第13、14题气候变化特点及成因分析8分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理·主干知识]1。

大气受热过程(1)受热机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2)原理应用①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②“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高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

③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④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⑤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⑥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2。

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气温的分布规律时空表现分布规律时间变化日变化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年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月。

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空间变化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 1000米,气温下降约6℃水平分布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陆间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内陆地区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沿海地区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悟·方法技巧]典题感悟【典例1】(2010·江苏高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8高考地理二轮课时作业3 大气运动规律 含解析 精品

2018高考地理二轮课时作业3 大气运动规律 含解析 精品

课时作业3大气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温哥华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市内草地常绿、繁花似锦。

结合温哥华附近等温线图,完成1~3题。

1.夏季温哥华最有可能盛行()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解析:夏季温哥华西部海域形成高压中心,东侧陆地是低压,因此最有可能盛行西北风。

选D。

答案:D2.温哥华冬季温和的主要原因是()A.洋流的影响B.海陆分布的影响C.地形的影响D.纬度位置的影响解析:温哥华位于加拿大南部,其东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使温哥华成为同纬度冬季温和的城市。

其他不是主要原因。

选C。

答案:C3.温哥华所处纬度较高,但港口冬季一般不结冰的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B.洋流的影响C.大气环流的影响D.海陆位置的影响解析:温哥华虽然纬度较高,但沿海有暖流经过,所以冬季港口一般不结冰。

选B。

答案:B(2017·湖北新联考四模)纳瓦里诺岛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屿面积2 473平方千米,人口1 677人(2012年),人口稀少。

岛上最高点海拔1 195米,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毫米,南部年降水量800毫米。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

岛上有一些农场。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4~5题。

4.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解析:从纬度位置和地形分布状况判断,纳瓦里诺岛的北部为西风(西北风)的迎风坡,A错误;德雷克海峡流经西风漂流,该洋流为寒流,对其南部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错误;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岛南部可以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也受极锋的影响,多锋面气旋雨,C正确;岛上大部分山脉不是西北走向,D错误。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专题二 大 气 运 动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专题二 大 气 运 动

(2017·全国卷Ⅰ·T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 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 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 (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 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2、3题。
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地形
B.洋流
C.大气环流
D.纬度位置
()
2.乙地与甲地相比,乙地日平均气温≥10 ℃的日数多 少及其主要原因是 ( ) A.多 乙地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多 乙地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气流控制 C.少 乙地纬度较高 D.少 乙地海拔较高
【解析】1选A,2选B。第1题,图中①处等值线的弯曲, 表明日平均气温≥10 ℃日数比同纬度多,是因地势低, 温度高;②处等值线的弯曲,表明日平均气温≥10 ℃ 日数比同纬度少,是因地势高,温度低。第2题,甲乙两 地夏半年均高温,日平均气温≥10 ℃的日数多少主要 取决于冬半年;而乙地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从海洋上 带来温暖气流,所以使本区冬季气温较高,日平均气温
部沿海地区出现大雾❶,古城扬州在大雾中若隐若现, 宛如“天宫”,气温上升缓慢,一直持续到10时左右❷ 。 下图示意扬州地区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2) 题。
(1)大雾说明,扬州近地面 ( )
A.风力较大
B.对流强烈
C.垂直温差小
D.空气湿度小
(2)大雾导致扬州气温上升缓慢的原因之一是 ( )
A.a强
B.b弱
C.c强
D.d弱
【审题模板·规范解答】培养良好规范的审题思路
材料信 息解读
信息❶:出现大雾的时间、区域范围 信息❷:气温回升慢,大雾持续的时间 长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 专题2 大气 含解析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限时集训:1 专题2 大气 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二)(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一、选择题(2017·陕西省西北九校模拟)下图为某海岛的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78194015】1.图示区域所在的半球及造成图中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南半球地形B.北半球地形C.南半球寒流D.北半球海陆分布2.图中岛屿()A.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东南部降水比西北部多C.冬温夏凉,终年湿润D.成因与台湾岛相同1.A 2.C[第1题,图中等温线明显弯曲处地势较高,其成因是地形所致;根据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可知,图示区域气温是北高南低,故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第2题,图中岛屿位于南半球西风带,且位于大陆的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岛西北部是迎风坡,降水多于东南部;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可知,图中岛屿为火山岛,台湾岛属大陆岛。

](2017·江西省高三调研考试)海雾多为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水汽凝结而形成,且大部分海雾发生时,气海温差在0.5~3.0 ℃范围内。

下图为某次海雾出现时海面以上2 m高度气温与海表面温度的差值等值线(简称气海温差)和表面风场(箭头表示风向,长短表示风力大小)分布。

完成3~4题。

3.最易出现海雾的地点在()A.①B.②C.③D.④4.专家称西南气流触发了此次海雾的形成,西南气流对海雾的触发作用主要体现在()A.提供水汽B.提供运动动力C.降低温度D.增加凝结核3.A 4.A[第3题,出现海雾的地方应该位于0.5~3.0 ℃的冷海面上,且无风或者微风最好,②④风力大,③的温差在0 ℃以下。

第4题,海雾形成条件为气温低,空气湿度大。

西南气流由低纬度地区吹向高纬度洋面,带来了大量水汽有利于海雾形成。

](2017·泉州考前模拟)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地理主体要素 专题强化练(二)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地理主体要素 专题强化练(二)大气运动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专题强化练(二) 大气运动一、选择题(2018·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

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

回答1~2题。

1.该山可能是( )A.长白山B.太行山C.贺兰山D.武夷山2.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得出该山地山麓地带1月份平均气温在0 ℃以上,因此该山应位于亚热带,据此结合选项选D。

第2题,图中Ⅱ表示平均最低气温,结合上题,该山为武夷山,1月份山区西北坡属于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且受冷空气影响强烈,气温较低,据此图中的③符合要求,选C。

答案:1.D 2.C(2018·甘肃张掖三诊)下图为北半球中纬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 ℃等温线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该地当日25 ℃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坡向B.纬度C.海拔D.气压4.“山风是沿山坡吹向谷底的风,谷风正好相反”。

当日,在相同的天气和地面状况下,图中甲乙两地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甲乙两地当日最高温相同B.上午,甲地的谷风比乙弱C.下午,乙地山风比甲强D.甲地气温日较差可能比乙地小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在不同坡向不同时间气温分布状况不同,说明导致该地当日25 ℃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坡向。

故选A。

第4题,据题干知,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据等高线可知该山谷走向为南北走向,且甲位于山谷西坡,上午为阳坡,乙位于东坡,下午为阳坡。

2018年高考真题:大气的运动规律

2018年高考真题:大气的运动规律
(4)春季,中低纬度地区升温快,高纬地区尚 未有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 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 交替控制)。
专题小结
• 地理原理:(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解题思路:
温度差
气压差
大气运 动
天气多 变
问题解读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 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 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温
问题解读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 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 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2)3个。 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 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 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 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高考综合题专题:大气运动
(2018年全国2卷)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 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
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 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 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 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 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 升;在此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专题二大气运动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专题二大气运动

[名师精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近地面对流层中,
大气的稳定程度;对流强烈程度取决于大气的垂直温差,一般 地上冷下热温差越大,大气越不稳定,对流越旺盛。二是根据 “北半球中纬度”和图中海拔高度定位。第(1)题,从图中可以 看出,在垂直方向上,等温线自西向东越来越稀,即同一高度
范围内,垂直温差是西侧大,东侧小,说明西侧空气对流旺盛, 大气不稳定,东侧大气稳定。
第(3)题,由材料及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
拔在500 m以下,符合题意的只有东南丘陵,故选D。
[答案] (1)D (2)B (3)D
[易错提醒] 本题组失误的常见原因有两种:
(1)信息获取解读能力差。如第(1)题,不能根据等温线温差
的变化判定对流的强弱。第(3)题,因注意不到海拔不足 500米的信息而无从入手。 (2)图像转换能力和动态思维能力差。此题组是根据等温线 判
[例1]
(2011· 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 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 米/时。据此完成(1)~(3)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
5.各种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要关注“数值、走向、弯曲、闭合”等特征。
让术语化答题成为一种习惯 1.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冷热不均、膨胀上升、收缩下沉。
3.空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4.气压带风带:大气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 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盛行上升气流、盛 行下沉气流。 5.气压中心与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

2018年高考地理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5篇

2018年高考地理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5篇

2018年高考地理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5篇第一篇:2018年高考地理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2018年高考地理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解析】2017年1月3~4日成都市(31°N,104°E)空气质量较差,下图是成都当时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变化图,数值越高,污染越严重。

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成都市3~4日空气质量指数偏高的因素不包括()A.大风扬沙 B.交通工具 C.工业生产 D.家庭炉灶【解析】由材料可知,3—4日空气质量指数偏高,说明污染严重。

此时为冬季,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但由于四川盆地的北匕部有山脉的阻挡,因此成者受西北风的景响较小,再加上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所以大风扬沙天气较少,A不是影响因素,故A正确;大气中的染物质主要来自交通、工业、生活等方面,因此B、C、D是相关因素。

排除B、C、D。

故选A 【答案】A 2.①表示的时间最可能是()A.0时 B.6时 C.16时 D.20时【解析】读图分析可知,从①时开始,成都的污染指数开始下降,这说明此时污染物质的扩散条件转好,污染物扩散速度加快。

晚上,地面气温开始下降,自下到上逆温逐渐形成,大气稳定,污染物质不易扩散,因此A、D错误;日出前后,逆温层最厚,污染物质不易扩散,B错误;午后,气温最高,对流运动旺盛,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污染指数开始降低,故C正确。

【答案】C 3.图示时期,控制成都市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冷锋 B.暖锋C.低气压 D.高气压【解析】读图分析可知,该时期污染指数持续较高,说明大气稳定,污染物质的扩散条件较差,冷锋、暖锋和低气压天气系统控制时,都能形成利于污染物质扩散的大风天气或对流天气,故A、B、C错误;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大气稳定度,不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D 正确。

【答案】D 中央气象台于2017年2月7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为2017年2月7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二)大气运动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8届高三·池州联考)“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珠穆朗玛峰7 500 m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 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3题。

1.“旗云”多在( )A.阴雨天出现B.日出前后出现C.晴朗白天出现 D.晴朗夜间出现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C.湖陆风 D.盛行西风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下倾,不易登山解析:1.C 2.D 3.D 第1题,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等或者它们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可见物。

在天气晴朗时,受太阳光照,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对流上升,在快到达峰顶时,凝结成云。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山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

综合这些再看题目选项,只有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受到太阳辐射升温,夜晚,阴雨天,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不能形成旗云。

所以本题选C。

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以看出,旗云的成因与热力环流的热力性质有关,这与山谷风、湖陆风、华北季风的形成都类似,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个高低气压不同而形成的风带,而两个气压带的形成皆是由动力因素而导致的,所以其成因和旗云差异最大。

所以本题选D。

第3题,分析示意图中山坡两侧的气流运动箭头指向,可以推测出旗云若上掀,则说明气流上升对流运动强,高空的风对其影响小,也就是高空风小,风力条件有利于登山;若其下倾,则说明对流运动弱,高空中的风大,这时候影响登山;旗云飘动的位置跟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

所以本题A、B、C错误,D正确。

如图是2014年12月7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图(阴影表示海洋),单位为hPa。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甲、乙两地此时天气状况分别是( )A.甲:干热乙:大风 B.甲:晴天乙:暴雨C.甲:阴雨乙:低温 D.甲:大风乙:雨雪5.未来戊地天气变化过程是( )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微风,雨雪,低压C.气压一直保持稳定 D.气温下降,气压升高6.图中丙、丁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A.东北风西北风 B.东南风西南风C.东北风西南风 D.西南风东北风解析:4.B 5.D 6.C 第4题,据图,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带来晴朗天气,排除C、D 项;乙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成云致雨,所以A项错误,B项正确。

第5题,由图可知,戊地位于冷锋前,未来冷锋过境时将带来降温、降水、大风天气,冷锋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戊地,天气晴朗,温度降低,气压升高,综合判断,A、B、C项错误,D项正确。

第6题,先画出丙、丁两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丙、丁所在的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依据图中陆地轮廓可知是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丙、丁处风向向右偏,可判别出丙地是东北风,丁地是西南风,选C项。

读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等压线图(图1)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7~8题。

7.图1所示季节(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8.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 )A.②③① B.②①③C.③①② D.③②①解析:7.D 8.B 第7题,由图可知,图1所示为地中海地区,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故图示季节应为北半球夏季。

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华北地区玉米收获季节为秋季;夏季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有变化,信息不足,无法判断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青海湖海拔较高,油菜花盛开时间为北半球夏季。

选D。

第8题,甲地纬度较低,位于西风的迎风地带,因此冬季气温应高于乙、丙两地,且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由此可知②应为甲地气候资料;乙地距海较远,降水相对较少,所以①为乙地气候资料;丙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量要多于乙地,由此可知③为丙地气候资料。

故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②①③。

选B。

大安的列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加勒比海北缘,年平均气温为25 ℃~26 ℃,8月最热;年降水量因向风、背风而异,山地迎风坡在1 500 mm以上,背风坡在1 000 mm左右。

如图为大安的列斯群岛局部区域图。

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海峡①和海峡②盛行( )A.东南信风 B.东北信风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10.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高峰为杜阿尔特峰,海拔3 175 m,其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的是( )A.东南部——热带荒漠带;西北部——热带草原带B.西南部——热带草原带;东北部——热带雨林带C.东南部——热带草原带;西北部——热带荒漠带D.西南部——热带雨林带;东北部——热带草原带11.杜阿尔特峰所在岛屿的河流特征为( )A.全岛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B.水流平稳,利于航运C.流域面积较小,含沙量大D.河流短小,水流急解析:9.B 10.B 11.D 第9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大安的列斯群岛位于低纬信风带,且位于北半球,故盛行东北信风,故B正确。

第10题,杜阿尔特峰因受东北信风影响,其东北部为迎风坡,降水量在1 500 mm 以上,为热带雨林气候,山麓自然带应为热带雨林带;西南部为背风坡,降水量在1 000 mm左右,为热带草原气候,山麓自然带应为热带草原带,故B正确。

第11题,该岛屿有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两种气候类型,西南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东北部较小,故A错;该岛屿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故C错;该岛屿面积小,地形以山地为主且海拔高,故河流短小,落差大、水流急,不利于航运,故B错,D正确。

二、练重难小题——不失分(2017·湛江测试)读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13.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A.0°~10° B.40°~60°C.30°~40° D.70°~90°14.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条件C.下垫面性质 D.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解析:12.D 13.B 14.D 第12题,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近地面,所以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这一规律与纬度无关,只是对流运动的强度随纬度增加而变弱。

另外气温随纬度的变化应从同一海拔高度上去看,而选项没有这一限定。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管1月还是7月,低纬区对流层由于厚度大,顶层海拔高,气温低,而高纬区对流顶层海拔低,气温偏高,(其实这也是对流层厚度的分布规律)所以A、B、C错。

冬季北半球气温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夜长,所以北半球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而对流层大气受近地面影响大,故D对。

第13题,平流层底部即为对流层顶部,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应是接近-40 ℃,而其对应的纬度大致在40°~60°,故本题选B。

第14题,对流层气温的垂直递减率高度每增加100 m,气温下降约0.6 ℃,因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越低。

所以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主要是因为下部离地面近,受地面辐射影响大,再加上上部空气稀薄密度小,水汽含量少,大气吸收作用差。

故本题选D。

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印度尼西亚制定了在该国第一大城市雅加达和第二大城市泗水之间建设高铁的计划(如图)。

其一期工程——雅万高铁由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企业合资修建,已于2016年1月21日举行了开工仪式。

读图完成15~16题。

15.爪哇岛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16.雅万高铁修建期间,因天气原因使工程进度受阻最严重的时间段最可能是( )A.1~4月 B.4~7月C.6~9月 D.9~12月解析:15.B 16.A 第15题,从图中可知,爪哇岛位于8°S附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岛为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第16题,爪哇岛位于赤道以南,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每月的降水天数及降水量不同。

10月至次年4月爪哇岛盛行西北风,高铁沿线地区位于山地迎风坡,阴雨天气多,降水量大;5月至11月爪哇岛盛行东南风,高铁沿线地区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因此工程进度推进最慢的是1~4月。

三、练主观大题——重规范17.如图为2015年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地的气压值范围。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3)与D地相比,判断C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描述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解析:第(1)题,图中等压差是5 hPa,A为锋面气旋,为低压系统,所以A的气压值为1 010~1 015 hPa。

第(2)题,根据B地周围的风向标可知,该地气流呈逆时针方向从四周向中心辐合,那么此天气系统是气旋(低压)。

B位于西北太平洋,时间为秋季,所以该天气系统加强最可能引发的气象灾害是台风。

第(3)题,比较C、D两地的等压线疏密情况,C地的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所以风力小。

第(4)题,E是位于低压槽内的锋面系统,根据锋面两侧的风向判断,北侧的冷气团主动向南侧的暖气团移动,所以此天气系统是冷锋,那么受冷锋的影响,甲地的天气现象是雨雪、大风、降温。

答案:(1)1 010~1 015 hPa。

(2)气旋(低压)。

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合)。

台风。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固堤坝。

(3)C地的风力小于D地。

C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4)冷锋。

雨雪、大风、降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