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三)-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基础篇】一、选择题(2020·山东高三月考)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浓雾使()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C.空气能见度降低D.大气逆辐射减弱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答案】1.C 2.D【解析】1.浓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
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散失,D正确。
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影响,ABC错误。
故选D。
3.(2019·甘肃武威月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答案】3.B【解析】3.读图大湖和湖岸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湖面和湖岸之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该题选择B。
(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一时刻我国部分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成都较昆明气压低B.三亚盛行东北风C.北京比上海风力小D.上海出现暴风雪5.此时成都较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低B.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C.海拔较低D.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答案】4.B 5.B【解析】4.读图可知,成都气压在1046~1050之间(hPa),昆明气压在1034~1038(hPa)之间,故成都较昆明气压高,A错误;此时三亚盛行东北风(根据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东北风),故B正确;北京附近等压线较上海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上海大,风力比上海大,C错误;此时上海位于高压脊附近,不会出现降雪天气,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3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运动一、选择题下面甲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完成下面小题。
1.乙图中()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2.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答案】1.D2.A【解析】1.据图可知,①表示太阳辐射,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对其进行削弱,其中太阳辐射的一少部分被吸收,A项错误;②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B项错误;③表示大气逆辐射,弥补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并非只在夜晚起保温作用,C错误;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故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D项正确。
故选D。
2.7~8月,正值南昌市伏旱天气,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A项正确;阻挡②可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但没有必要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B错。
覆盖黑色尼龙网,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利于土壤温度的提高,C错。
④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那部分大气辐射,其多少较为稳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无法增强④,D错。
故选A。
地表反照率反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下图为该沙漠某月26日-28日降雪前后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巴丹吉林沙漠出现降雪最可能在()A.1月28日B.4月27日C.10月26日D.12月27日4.下列有关地表反照率的大小排序正确的是()A.雪后晴天>雪前晴天>雪天B.雪天>雪后晴天>雪前晴天C.雪后晴天>雪天>雪前晴天D.雪前晴>雪后晴天>雪天5.被稳定积雪覆盖的巴丹吉林沙漠地温会偏高一些的原因主要是()A.沙子反射地面辐射少B.积雪减少地面辐射散失C.沙子吸收太阳辐射多D.积雪吸收大气辐射较多【答案】3.D4.C5.B【解析】3.可通过三条曲线大致确定月份,当地表反照率存在,从图中曲线可知,这三天的昼长都小于12小时,为昼短夜长即北半球冬半年。
2022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大气运动习题含答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1〜2题。
1 .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于()A.①B.③C⑤ D.⑥2.图中辐射波长类似的组合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
下图示意2019年8月24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变化。
据此完成3〜5 题。
也依q F FF 公公-nF-n ill । i iOS ]0 12 14 ]d IN 2D ” 24 02 CM 06 制时3.该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为()A. 6时前后B. 11时前后C. 18时前后D. 24时前后4.与夏季相比,该气象站冬季谷风()A.出现早,风力大B.出现早,风力小C.出现晚,风力大D.出现晚,风力小5.武夷山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坡地,原因是与谷底相比坡地()A.白天多上升气流B.白天多下沉气流C.夜晚多上升气流D.夜晚多下沉气流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日两个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
据此完成6〜8题。
6 .当日14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 ③D.④7 .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 )A.①B.② C ③D.④8 .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 )A.①B.② C ③D.④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
海云的演变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 发展,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
下图为海云形态图。
据此完成9〜11题。
A.一小时B.一个白天C.—昼夜D.一年10 .维持时间长且快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 A.午夜的陆地上B.黎明前的海上 。
.日出时的陆地上D.午后的海上11 .夏季时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的情况, 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是()B.无风A.晴朗b 2时等隹线 •..J 14时等压绽口城市/ 2时风向./ 14时风向9 .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循环周期一般是()D.暴雨B.C.丙12 .20时,M 地比丙地风力,主要原因是。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运动)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运动)练习 选择题[2023ꞏ山东临沂高三校考期末]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下面图1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图2为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及焚风多发的季节是()A.东坡 夏季B.东坡 冬季C.西坡 夏季D.西坡 冬季2.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其主要原因是()A.白天水汽含量高B.冬季风夜晚更强C.山风与焚风叠加D.谷风增强风势3.太行山春季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气温升高,小麦返青提前②热量增加,熟制改变③平原积雪消融,缓解春旱④蒸发增强,加剧干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3ꞏ安徽六校教研会测试]我国幅员辽阔,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地方性风系十分发达。
天山北坡天池的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
图a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b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6时到28日15时的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图b中甲表示的要素以及27日16时风向分别为()A.温度 偏东风B.温度 偏西风C.相对湿度 偏东风D.相对湿度 偏西风5.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判断影响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时长的主要因素是()A.背景风速B.植被覆盖率C.昼夜长短D.山坡坡度6.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并且不同季节影响程度不同,推测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附近山谷风影响有()①冰川风加强了山风 ②冰川风加强了谷风 ③冰川风效应冬季最为显著 ④冰川风效应夏季最为显著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2023ꞏ开原市第二中学高三一模]读北半球某地高空气压形式示意图,完成7~8题。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大气运动三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大气运动(三)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巴拿马运河(位置见图)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境内,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国际航运要道,属于水闸式运河。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J海域在夏、秋季节,最易发育生成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热带气旋D.反气旋2.加科亚德航道选线时重点考虑的是()A.水域面积B.航线距离C.水流速度D.通航吨位3.将巴拿马运河设计成船闸式,主要是为了()A.利用水流发电 B.便于收取通行费C.帮助船只升降D.加快船只的航速下图示意沿88°E经线的局部地形和气温变化,其中阴影表示地形剖面,曲线表示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
据此完成4-6题。
4.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青藏高原比恒河平原高的原因是()A.经度差异B.下垫面海拔高C.纬度差异D.冰川面积广大5.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恒河平原()①气压比青藏高原高②气压比青藏高原低③吹偏西风④吹偏东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图中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沿88°E经线的气温变化,反映了()A.非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纬度地带性D.垂直地带性为提高日光温室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保溫性能,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推广阴、阳棚温室系统。
该系统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在后墙的北侧增设了阴棚(左下图)。
右下图示意某年3月部分日期的阴棚、阳棚、传统日光温室对照棚及室外的最低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7-8题7.图中阴棚、阳棚、传统日光温室对照棚及室外的最低温分别对应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8.推测室外昼夜温差最大的日期可能是()A.3月15日B.3月20日C.3月25日D.3月27日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地表反射率的差异,获取我国某区域植被生长状况,从而了解数十年来该地植被生长季始期与末期的变化。
解密03 大气运动规律(分层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

解密02大气运动规律分层训练A组基础练(2023·浙江·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
雾凇是罕见的自然奇观,沙漠戈壁中更难得一见。
雾凇的形成与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密切相关。
下图为某次降雪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雾凇景观。
完成下面小题。
1.与此次雾凇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受热环节是()A.大气反射作用强B.地面反射弱C.大气逆辐射弱D.地面辐射强2.沙漠垄上雾凇一般要比垄间雾凇量大,其原因最可能是()A.垄上地势更高,降温更明显B.垄间处于背风处,多晴天气温高C.垄间地势低洼,地下水更丰富D.垄上处于迎风处,水汽更易与草木接触【答案】1.C2.D【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雾凇的形成与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密切相关”可知,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弱,导致近地面气温较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雾凇,C 正确;大气反射作用、地面反射都不是导致近地面气温较低的原因,若地面辐射强,说明地温高,不利于形成雾凇,ABD错误。
所以选C。
2.垄上与垄下高差相差较小,温度差异较小,A错误;垄上与垄间的天气状况差异较小,B错误;地下水丰富,会导致雾凇更大,C错误;垄上为迎风坡,水汽更易与草木接触,更有利于雾凇的形成,雾凇较大,D正确。
所以选D。
(2023·广东·统考一模)平流雾是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形成的雾。
湖南省郴州市东江湖的著名景观“雾漫小东江”与平流雾密切相关。
图示意2020年小东江库区气温和水温的逐月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东江库区易出现平流雾的时段为()A.2-4月B.5-9月C.10-12月D.1-2月4.与“雾漫小东江”现象形成有关的自然条件是()A.冷空气南下B.夏季水温高C.风速较强D.河谷地形【答案】3.B4.D【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平流雾是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形成的雾,在图示中,5-9月气温与水文的差值较大,且气温高于水温,因此易形成平流雾,B正确,A、C、D错误。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 大气运动规律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1题;共40分)1. (4分)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洋流环流所处位置和环流方向判断正确的是()A . 南半球顺时针B . 南半球逆时针C . 北半球顺时针D . 北半球逆时针(2)若该洋流环流位于太平洋中,则a洋流为()A . 墨西哥湾暖流B . 千岛寒流C . 日本暖流D . 东澳大利亚暖流2. (4分) (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中) 冰楔作用是指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的作用。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冰楔作用属于外力作用中的()A . 冰川侵蚀作用B . 流水搬运作用C . 风化作用D . 流水侵蚀作用(2)图示现象在下列哪一地区表现最显著()A . 三峡谷地B . 淮北平原C . 青藏高原D . 皖南丘陵3. (6分)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下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判断正确的是()A . ①﹣a,②﹣b,③﹣cB . ①﹣b,②﹣a,③﹣cC . ①﹣c,②﹣b,③﹣aD . ①﹣c,②﹣a,③﹣b(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 . 侵蚀、搬运、沉积B . 侵蚀、沉积、搬运C . 沉积、搬运、侵蚀D . 搬运、沉积、侵蚀4. (2分) (2019高二下·天津期末) 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为无流区。
读阿拉伯半岛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最不能成为该半岛气候干燥原因的是()A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 . 东北信风来自内陆,性质干燥C . 西部地势较高(高原),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D . 半岛沿岸寒流流经,减湿明显(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主要应为()A . 地下水B . 季节性积雪融水C . 高山冰雪融水D . 海水5. (2分) (2019高三上·武汉月考) 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小柴旦湖,属于咸水湖。
高考地理二轮知识专题复习文档: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规律 含答案

[网络构建][名师点拨]本讲复习过程中,应围绕“大气运动”这一核心,把握以下几点:(1)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和特点;(4)天气系统变化及其影响;(5)注重对等温线、等压线和天气系统图示及气候资料图的分析和判读。
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3.气温的分布规律4.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1)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 (4) 洋流 方法技巧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D4•三伏是长江流域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有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此时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B •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一个时段C .入伏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D .七八月份在副高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2016 •天津和平区质检) 下图是仰光(17°N , 96°E )和凯恩斯(17°S , 146°E )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回答5~6 题。
咼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三)读风速、相对湿度与体感温度的部分关系图,完成 1~2题。
35 #n 度JO 6322r 争 d ( M , !i ■ 尸』售—― ― •d,三 三 — G a ^i a —耳 _, — * a _— 一 — — — 一 _ — —壬 — 一 壬 i6 12 la 5u艸lAiiimM 和时飆虞1%J 1关于风速、湿度与体感温度的影响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 .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B. 气温越高,风速对体感温度的作用越明显 C. 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D .冬季,衢州的体感温度普遍低于气温 2•下列天气预报指数最能用图中信息判读的是( ) ①着衣指数②舒适度指数 ③洗衣指数④洗车指数 ⑤运动指数⑥防晒指数 A .①②⑤B .②⑤⑥C .①③⑤D .④⑤⑥ (2016 •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是指长江流域在一年中最热的三、 四十天,大约处在阳历的 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据此完成3~4题。
3.三伏期间,下图中四地降水最丰富的是()5.关于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凯恩斯气温年较差大于仰光B •形成原因相同C.仰光降水季节变化大于凯恩斯 D •都分布在大陆西岸6•下列日期中,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的是( )C .秋分前20天内至秋分D .冬至至冬至后20天内(2016 •浙江五校二次联考) 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图(图1)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图2),回答7~8 题。
7. 图1所示季节( ) A •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 •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C .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 .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图1中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A .春分至春分后20天内B .夏至前20天内至夏至 Pl!理I 呼朮 Mi Him) 气翻‘1:」障水)1*^1701*•给甲、乙两地带来大量水汽的风向相同,其风向是()A .东北风B .西南风C.西北风 D .东南风10.影响甲、乙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C.地形地势 D .昼夜长短(2016 •北京丰台区期末)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1题。
A .甲地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乙地河流水系发达C.丙地可种植喜热耐旱的作物D .丁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12.(2016 •四川绵阳一诊)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说出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
(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从气候角度推测卑尔根和巴黎所在地区小麦生产规模。
13.(2016 •浙江压轴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南地区等日照时数线图(下图)材料二:白酒生产的原料主要是高粱、玉米、稻米、麦类、薯类。
川酒制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四川目前已是我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2008年四川省政府提出了打造“白酒金三角”(图中阴影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1)比较昆明和成都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 )昆明有“春城”之美誉。
请你从地理角度解释原因。
(3)分析四川省打造“白酒金三角”,发展酿酒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大气运动(三)答案1~5. DACBC 6~10. DDBBA 11. C12.(1)差异性:巴黎年均温较卑尔根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2)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
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
(3 )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成带状,南部面积广大。
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北部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
(4)由于两地热量条件(作物生长期)差异较大,故巴黎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广,(单或总)产量高,卑尔根地区小麦种植少,(单或总)产量低。
13 .(1 )昆明日照时数比成都长。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成都位于成都平原,昆明比成都海拔高,空气相对稀薄,太阳辐射强;昆明多晴天,成都多阴雨天气,昆明比成都日照时间长。
(2)冬季,昆明因地处低纬度(25° N),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日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能多;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位于单一暖气流一侧,温暖晴朗;昆明北部的山地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侵入,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夏季多云雨天气,云雨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气温并不高;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同纬度低(10C左右)。
(冬季任答两点即可)(3)大多位于河流上游,水源充足,水质好;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接近粮食产区,酿酒原料充足;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国家级名酒产地核心区,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川南经济文化中心,酒文化盛行,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白酒酿造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产品品质优良,品牌知名度高等。
(任答四点即可)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三)解析1.【解析】由左图分析可知气温25C 、— 5C 时,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33C 时风速的大小对体感温度没有影响,温度高于 33C 时,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高。
故A .B 错;分析右图可知气温 10C 时,体感温度与相对湿度的大小没有关系,当气温较高时,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高;当气温较低时,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C 错;衢州冬季气温较低,降水少空气干燥,相对湿度较小,风力较大,体感温度较 低,D 对。
2.【解析】体感温度、风速大小、相对湿度,会影响人们的舒适度,着衣指数,以及适不适合运动等,选 A项。
3.【解析】题中限定条件为三伏,材料中三伏的时间为 7.8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A 处位于新西兰东海岸,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地区,降水少;B 位于台湾岛西海岸,7. 8月份盛行东南风,处于背风坡,降水少;C 处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东南信风、马达加斯加岛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D 处受寒流影响,降水少。
故选 C 正确。
第4.三伏的长江流域最热三、四十天,受副热带 高气压控制,温度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风速小,天气闷热;入伏后大多数天气为晴朗,太阳辐射 强,地面吸收的热量多, 由于地表气温较高,地面散热少,故地面积热多;长江流域达到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6月22日前后(夏至日),而不是三伏。
故选 B 正确。
5.【解析】读气候资料和经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凯恩斯的气温年较差小于仰光, A 错;仰光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而凯恩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是 地形和洋流作用形成的,B 错;图示仰光降水季节变化大于凯恩斯,C 对。
凯恩斯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岸,D 错。
6•【解析】春分日后 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 17°方向移动,所以仰光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大,而凯 恩斯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夏至日前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17°N 向北回归线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减小;秋分日前 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17°N 向赤道方向移动,所以仰光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凯恩斯的正 午太阳高度增大;冬至日后20天内,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 17°S 方向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增大。
故选D .7•【解析】根据图 1中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可知,图中此气压中心为高压,而且高压中心位于海洋上,所以图中此时应该为夏季;冬季时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风暴潮高发,排除 秋季国庆节前后,排除B 项;图中不能够显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分析变化, 排除C 项;青海湖海拔较高,油菜花盛开时间为北半球夏季,D 项正确。
8. 【解析】根据图1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区。
而且位于西风的迎风地带,因此冬季气温应高于乙、丙两地;三地中甲地受副高控制时间长,降水季节变 化较大,因此②应为甲地气候资料;乙地位于图中半岛的内部,距海较远,降水相对较少,所以①为乙地A 项;华北地区玉米收获为所以不能判断南半球昼长变化,由图可知甲地所处纬度较低,统计资料;丙地所处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量要多于乙地,因此③为丙气候资料,B项正确。
9.【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气温、降水资料,甲地终年温和,各月降水分配均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7月份气温高,位于北半球,盛行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
乙地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给甲、乙两地带来大量水汽的风向相同,其风向是西南风,B对,A . C . D错。
10.【解析】结合前面分析,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热带,影响甲、乙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对。
天气状况、地形地势、昼夜长短不是影响两地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B, C, D错。
11.【解析】: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项错误;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故河流的支流较少,B项错误;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可以种植喜热耐旱的作物,C项正确;丁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不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D项错误。
12 .【解析】:第(1)题,根据气候资料图判断,巴黎年均温较高,降水少。
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第(2)题,读图,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所以年均温较高。
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
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
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内,受海洋水汽影响较小,降水少。
第(3)题,读图,欧洲大陆北部沿海有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进入内陆,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面积狭小且成带状。
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所以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面积广大。
第(4)题,由于两地热量条件差异较大,作物生长期长短差异大。
巴黎热量较充足,故巴黎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广,单产或总产量高。
卑尔根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小麦种植少,单产或总产量低。
13.【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可知,昆明日照时数比成都长,从地形和天气状况两方面分析。
第(2)题,主要从纬度、地形、天气状况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