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大气运动(分层练习)解析版

专题1.1 大气运动(分层练习)解析版
专题1.1 大气运动(分层练习)解析版

专题1.1 大气运动

【基础篇】

一、选择题

(2020·山东高三月考)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浓雾使()

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

C.空气能见度降低D.大气逆辐射减弱

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

【答案】1.C 2.D

【解析】

1.浓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D 错误,C正确。故选C。

2.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散失,D正确。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影响,ABC错误。故选D。

3.(2019·甘肃武威月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答案】3.B

【解析】

3.读图大湖和湖岸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湖面和湖岸之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该题选择B。

(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一时刻我国部分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

A.成都较昆明气压低B.三亚盛行东北风

C.北京比上海风力小D.上海出现暴风雪

5.此时成都较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B.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

C.海拔较低D.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

【答案】4.B 5.B

【解析】

4.读图可知,成都气压在1046~1050之间(hPa),昆明气压在1034~1038(hPa)之间,故成都较昆明气压高,A错误;此时三亚盛行东北风(根据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东北风),故B 正确;北京附近等压线较上海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上海大,风力比上海大,C错误;此时上海位于高压脊附近,不会出现降雪天气,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5.读图可知,此时蒙古一西伯利亚地区受高压控制,应该为北半球冬季;成都和上海均位于31°N附近,故A错误;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利于保温,冬季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寒冷的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小,风力弱,故B正确;上海的海拔比成都更低,故C错误;江淮准静止锋主要发生在夏季,图示季节为冬季,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2020·北京海淀·期中)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大气环流时手绘的北半球某季节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甲、乙示意风带,其盛行风向分别为()

A.东南风、西北风B.东南风、西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D.东北风、西北风

7.图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错误的是()

A.① B.②C.③D.④

8.图示季节()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B.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

C.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非洲南部的草原区高温多雨草木葱绿

【答案】6.C 7.C 8.B

【解析】

6.甲图纬度位于0°N-30°N之间,其盛行风为东北信风带,乙图的风带位于30°N-60°N之间,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C正确。故选C。

7.图中乙图的为中纬度大气环流圈,高空大气应由高纬流向低纬,③的流向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从图的气压带的位置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在印度半岛形成低压,A错误。此时,亚洲东部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风,B正确。北印度洋海区受西南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C错误。非洲南部此时正值干季,D错误。故选B。

9.(2020·上海普陀·二模)下图是2019年12月某一时段亚欧大陆部分区域等压线分布图,此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D.丁地

【答案】9.B

【解析】

9.本题考查锋与天气特点的判断:图中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常伴随着雨雪天气,乙地位于冷锋过境时,因此可能出现雨雪天气。乙地位于冷锋后,最有可能出现暴雪天气,故正确;丙地地位于冷锋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C错误;丁地地位于暖锋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错误;甲处于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10.(2020·洮南市第一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的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下图示意7月1日澳大利亚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说明7月1日该时刻澳大利亚大陆天气系统的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比较7月1日澳大利亚南、北部沿海地区风速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珀斯夏季的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形成原因。

【答案】(1)高压(反气旋)

原因:澳大利亚7月正值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较海洋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7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区域。

(2)南部沿海风速大于北部沿海依据:南部沿海地区等压线较北部沿海地区密集,南部沿海地区气压差大,

故风速大。(或答北部沿海风速小于南部沿海

依据:北部沿海地区等压线较南部沿海地区稀疏,北部沿海地区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故风速小。)(3)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海陆风显著;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解析】

(1)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和弯曲可知,此时澳大利亚大陆等压线呈闭合状且数值从外向里增加,因此可判读为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该高压中心的形成与纬度、气压带、风带移动、海陆热力性质等因素有关。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澳大利亚7月为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较海洋降温快,因此气温低,形成高压;同时7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据图可知,30°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区域。

(2)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风速大小看等压线的疏密,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速越大,越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据图可知,南部沿海地区等压线较北部沿海地区密集,南部沿海地区气压差大,因此南部沿海风速大于北部沿海。

(3)位于海边的城市风向日变化主要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陆风。据图可知,珀斯西临海洋,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多晴天,昼夜温差大,海陆风显著;白天,沙漠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提高篇】

一、单选题

(2020·北京海淀期中)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四天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A.雾霾加剧 B.持续升温C.大风降温D.对流雨盛行

2.图示时段最可能在()

A.1月 B.4月C.6月D.8月

3.灌水法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由于该方法可以()

A.增强地面反射B.削弱大气逆辐射

C.增加土壤肥力D.提高土壤比热容

【答案】1.C 2.B 3.D

【解析】

1.由材料“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可知,霜冻主要是受冷锋或是冷高压影响。受冷锋过境影响,会形成大风、降温等天气特征。C正确。冷锋过境,雾霾会被大风吹散,空气质量升高,A错误。冷锋带来降温,B错误。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水汽含量很少,且气温较低,对流雨不明显,D错误。故选C。

2.我国冬春季节容易受寒潮影响,再观察图中霜冻线的变化,从12日至14日,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此时间段,冷气团势力比较强,降温明显。而在15日,霜冻线反而向北移动,说明南方的暖气团势力增强,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就是春季,中纬度地区升温明显。B正确。故选B。

3.水的比热容较大,灌水法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导致夜晚冷却较慢,气温较高,可以防止霜冻对农作物

的影响。D正确。增强地面反射、削弱大气逆辐射都会使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下降,不符合题目的要求,AB错误。增加土壤肥力,并不能起到降低地面热量的散失,C错误。故选D。

(2020·湖南郴州·一模)为排除城市热岛效应等干扰因素,选取位于郊区的甲、乙、丙、T四个气象站多年观测数据研究某直辖市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该直辖市近百余年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增暖时期(1937-1953年和1987-1999年)。下表为两次增暖期的年、冬季气温相关数据(单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注:①气候要素多年平均值以1961-1990年为基准;

②气温距平是指某时段的气温平均值与对应基准值的差值。

③气象站海拔:甲,4.6m;乙,4.0m;丙,4.4m;丁,5.5m

4.该直辖市为()

A.上海市 B.天津市C.北京市D.重庆市

5.该直辖市两次增暖期均体现出日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

①1937-1953年:白昼增温为主②1937-1953年:夜晚增温为主

③1987-1999年:白昼增温为主④1987-1999年:夜晚增温为主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6.据两次增暖期的日较差推断,该直辖市1987-1999年较1937-1953年明显减少的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C.地面的植被覆盖面积D.天空中的云层厚度

【答案】4.A 5.B 6.A

【解析】

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年平均气温大于0℃,说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天津市和北京市排除,BC错误。重庆市位于第二阶梯上,平均海拔在100米以上,D错误。上海平均气温高于0℃,且郊区的四个气象站的海拔符合上海是的地势特征,A正确,故选A。

5.从表格数据可以判断,1937~1953年,最高温比距平多1.72,说明白昼增温为主;1987~1999年,最低温比距平多0.68,说明夜晚增温为主。①④正确,故选B。

6.两次增暖期的日较差相比,明显减小了,说明阴雨天气增多了,大气的削弱作用比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少,A正确。天空中的云层厚度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BD错误。单纯从气温日较差,无法判断地面植被覆盖面积的变化,C错误。故选A。

(2020·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月考)下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在经历了一次天气剧烈变化过程后,L附近形成如下图所示的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甲、乙两点的风向分别为()

A.东北风、西北风 B.西北风、西南风 C.东北风、东北风 D.东南风、西南风

8.图中L处锋面为()

A.低压槽—冷锋系统B.低压槽—暖锋系统

C.高压脊—冷锋系统D.高压脊—暖锋系统

9.L处锋面形成前经历的天气剧烈变化过程为()

A.出现强对流 B.气旋过境 C.寒潮爆发D.沙尘暴过境

【答案】7.A 8.B 9.C

【解析】

7.根据所学知识,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图示区域为北半球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结合等压线和经纬线分布情况,可以判断甲点风向为东北风,乙点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读图L处等压线向高压弯曲,所以L线附近应为低压槽;该图所示区域为北半球,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故L锋面应向东南方向移动,根据图示等温线的分布,该区域内北部气温高南部气温低,L锋面由温度高的区域向温度低的区域移动,应为暖锋系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根据材料该地高空形成低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易形成寒潮天气,C正确。垂直方向该地气流下沉,不会形成强对流天气,A错误。气旋为低气压,垂直方向气流上升,该地垂直方向气流

下沉,为反气旋,B错误。读图该地纬度较高,冻土广布,缺少沙源,D错误。故选C。

(2020·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

A.山顶夜雨少 B.河谷盆地昼雨多

C.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11.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山顶与河谷盆地地形起伏不同B.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

C.山顶与河谷盆地植被状况D.山顶与河谷盆地气温的差异

【答案】10.A 11.D

【解析】

10.据图中降水量特征可知,山顶降水主要集中在白天,夜雨较少,故A项正确;河谷盆地夜雨较多,故B项错误;山顶日降水量变幅较大,故C项错误;山顶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故D项错误。

11.据图可知,山顶夜雨少,白昼降水较多,原因是山顶白天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对流雨;夜晚盆地谷地盛行上升气流,多夜雨,白天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D项正确。

(2020·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侨育中学期中)风火山地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区,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夏季融化深度为0.8-1.5m,土壤发育缓慢。区域内植被群落类型有高寒沼泽草甸、高寒高草草甸、高山草原。下图表示2004-2017年风火山多年冻土区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的月平均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决定该区域夏季气温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拔C.植被D.土壤

13.该区域冬季相对湿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风力小,蒸发弱②土壤冻结,蒸发弱③气温低,蒸发弱④白昼短,蒸发弱

A.①④ 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12.B 13.B

【解析】

12.该区域地处青藏高原,该地夏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主要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B正确。故选B。

13.由图可知,该地冬季风力大,蒸发强,①错误。冬季冻土活动层冻结,土壤失去水分蒸发通道,②土壤冻结,蒸发弱正确。该区域冬季气温在-10℃以下,③气温低,蒸发弱正确。与同纬度相比,该地海拔高,白昼时间较长,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

(2020·莒南第二中学月考)热浪通常是指持续数天甚至数周,影响范围较大的极端酷热天气,城市地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事件中易出现更大的风险。下图示意上海市2016-2017年7月城、郊在热浪和非热浪期间的2m气温(离地2m高度的气温)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表示该月非热浪期间上海市郊区2m气温的是()

A.① B.②C.③D.④

15.热浪期间,下列城市中与上海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变化一致最接近的是()

A.乌鲁木齐B.雅典

C.伦敦D.北京

16.热浪期间,上海()

A.城市风增强,海陆风减弱B.城市风增强,海陆风增强

C.城市风减弱,海陆风增强D.城市风减弱,海陆风减弱

【答案】14.D 15.B 16.B

【解析】

14.根据材料可知,热浪期间的2m气温应高于非热浪期间的2m气温,所以②④表示非热浪期间2m气温,排除AC;城区由于热岛效应的影响,2m气温应高于郊区,所以②表示城区非热浪期间2m气温,④表示郊区非热浪期间2m气温,B错,D正确,故选D。

15.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两城市城区与周边海区的热力性质差异相似。同时,7月上海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形成伏旱天气,雅典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晴天,天气特征相似,因此两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变化最接近,B正确;相比而言,乌鲁木齐城郊热力性质差异无上海显著,伦敦受西风影响而多雨,北京7月正值雨季,其天气特征在该时间段与上海差异较大,所以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变化特征均没有雅典与上海典型,ACD错,故选B。

16.热浪期间,上海城区气温与郊区气温差异更为显著,城市风增强;同时,热浪期间为7月,陆地增温迅速,海陆气温差异加大,海陆风也增强,故选B。

(2020·襄阳市襄州区第一高级中学期中)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2018年12月,入冬以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全国多个城市达到严重污染。下图是我国南方局部区域该时段某日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据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7.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低的是()

A.长沙 B.重庆C.南昌D.武汉

18.若仅考虑天气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庆盛行上升气流,雾霾天气更轻B.在武汉行车时司机开雾灯持续时间较短

C.武汉盛行下沉气流,雾霾天气更重D.在重庆行车时司机开雾灯持续时间较短

【答案】17.D 18.B

【解析】

17.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气压状况相反,可推测出近地面气压越高,高空气压越低,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越大。读图可知,四个城市所在地海平面与相应5000m高空等气压差从大到小依次为重庆、南昌、长沙、武汉,武汉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最小,近地面气压最低,D正确。故选D。

18.由材料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可知,近地面受高压控制时,气流下沉,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图中重庆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最大,位于近地面的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雾霾扩散,雾霾天气更重、持续时间较长,A、D错。武汉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容易扩散,雾霾天气更轻、持续时间短,B正确,C错。故选B。

二、综合题

19.(2020·浙江省东阳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某区域简图,图2为图1中虚线框范围内海坛岛区域图,表为海坛岛历史各月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表。

表:海坛岛历史各月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表

频率/

(注:风向NNE代表风向介于北风和东北风之间)

材料二:海坛岛是福建省平潭县主岛。据史料记载,该岛历史上沙害极为严重,曾有“一夜风沙起,埋没十八村”的惨况。芦洋浦的风沙主要来源于闽江,其风沙堆积量与长江澳沙滩侵蚀所产生的沙量存在95:5的悬殊关系。

材料三:福建省2015年电力总装机规模是4930万千瓦,其中水电1180万千瓦,风电176万千瓦,水电的开发已接近饱和。平潭岛海上风力发电和陆地风力发电并进,发展势头强劲。

(1)海坛岛平均风速最大、频率最高的风向是,分析海坛岛冬半年风力强劲的成因。

(2)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芦洋浦风沙的形成过程。

(3)评价海坛岛风电开发的区位条件。

【答案】(1)NNE(北北东)。冬半年高低纬之间的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当地冬半年盛行东北风,与台湾海峡走向平行,狭管效应显著;下垫面为海面,摩擦力小,对风力的削弱作用小。(必须是“原因+结论”式表达,3选2)

(2)闽江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在NNE向波浪和洋流等作用下向南移动,在海坛岛东北部等海域沉积。退潮期间,海滩泥沙裸露,在强劲的NNE向岸风的作用下向陆运移,在芦洋浦形成风沙沉积。

(3)有利条件:常年多大风,风力发电量大;风能开发对环境破坏少;福建省能源市场需求量大(福建省水电生产季节互补;距离市场近。

不利条件:地处岛屿,输电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台风、风暴潮等灾害对风力发电设备的破坏较大;海水及海风中盐分等对发电设备的腐蚀强。(有利任选3点和不利任选2点)

【解析】

(1)从“海坛岛历史各月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表中可知,风向NNE是海坛岛平均风速最大频率最高的风向。海坛岛冬半年风力强劲的原因从地形、气压变化、下垫面性质等方面来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影响风的大小:冬半年高低纬之间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相差较大,因此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岛屿周边为海面,海面光滑,摩擦力小,对风力的削弱作用小。当地冬半年盛行东北风,与台湾海峡走向平行,狭管效应显著。

(2本题从风沙来源入手,再结合外力作用来分析。芦洋浦风沙的形成应与风力搬运作用有关。由材料可知,芦洋浦的风沙主要来源于闽江,岛上频率最高的风向是NNE(北北东)。闽江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在NNE向波浪和洋流等作用下向南移动,泥沙在海坛岛东北部等海域沉积。退潮期间,海滩泥沙裸露,在强劲的NNE向岸风的作用下向陆运移,在芦洋浦形成风沙沉积。

(3)风电开发的区位条件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内容为有利条件:表格信息显示该岛常年多大风,风力发电量大;风能开发对环境破坏少;福建省经济发达,但常规能源短缺,能源市场需求量大;材料显示,福建以水电为主,但受气候影响,水电季节变化大,电量不稳定,风力发电可缓解冬季水电不足的局面。不利条件:地处岛屿,周围被海域包围,因此输电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台风经常登录我国东南沿海,因此该岛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影响,风力发电设备的破坏较大;海水及海风中盐分等对发电设备的腐蚀强。

20.(2020·临朐县实验中学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或近地面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易形成雾。图1甲地,图2乙地易出现大雾。

(1)秋冬季节,我国华北地区冷锋过境后的时段里,往往出现大雾天气。请解释此过程中华北地区形成大雾的原理机制。

(2)利用大气运动的原理,分析甲地多夜雾的原因。

(3)乙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乙市。分析乙市及其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天气的原因。

(4)有人认为大雾天适宜晨炼,也有人认为不适宜晨炼。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冷锋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随着天气转晴和太阳的照射,空气中的水分的含量逐渐增多,夜晚地面热量散失多,近地面气温低水汽易凝结,容易形成(辐射)雾。

(2)甲地位于高山围绕的山谷中,白天谷地蒸发蒸腾水汽含量大,夜晚山地气温冷却快,比重大,冷空气沿山坡下沉;使谷地湿润空气气温下降,凝结成水滴,形成大雾。

(3)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暖湿空气丰富;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暖湿空气受下垫面冷却,为雾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弱,空气流通差,不利于雾的扩散。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产生大量的凝结核。

(4)不适宜;雾天近地面往往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天气,大气稳定,污染物在近地面漂浮,不利于扩散。【解析】

(1)根据材料中雾的形成原理,“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或近地面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易形成雾。"冷锋过境后,由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随着天气转晴和太阳的照射,空气中的水分的含量逐渐增多,夜晚地面热量散失多,近地面气温低,水汽遇冷凝结,易形成(辐射)雾。

(2)结合图可以看出甲地位于山谷,夜晚山坡气温冷却快,比重大,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山谷气温较高,沿

山坡下沉的冷空气就使谷地湿润空气上升,气温下降,下面气温低,上面气温高,湿润空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形成大雾。

(3)根据材料“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这一信息提示,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应考虑下垫面状况应为“寒冷”;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等判断S市为旧金山,该市西侧海域有自北向南流动的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降温作用较强,所以夏季多雾。同时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区受其影响,天气晴朗,风力作用小,不利于雾气的扩散;该地区人口较多,经济发达,污染物多,提供较多凝结核。

(4)大雾天近地面往往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天气,大气稳定,污染物在近地面漂浮,不利于扩散。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不适合晨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