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15颁奖词里的诗情

合集下载

2015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

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

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与颁奖词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与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于敏: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颁奖辞: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人物事迹: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朱敏才、孙丽娜:老骥伏枥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10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事迹以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事迹以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事迹以及颁奖词第一篇:“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事迹以及颁奖词“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事迹以及颁奖词2月14日,“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颁奖盛典。

新华网北京2月14日电“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评选”结果近日揭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4日晚播出了颁奖盛典,慈善老人吴锦泉等人入选。

获得“感动中国2015年度十大人物”荣誉的分别是:慈善老人吴锦泉,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办者张宝艳、秦艳友,率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的教练郎平,获得诺贝尔医学家的科学家屠呦呦,一代艺术大师阎肃,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最好的校长爸爸莫振高,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大学生官东,模范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江•吾买尔,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

此外,“感动中国”还将年度人物授予抗战老兵和海外华侨。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栏目,是中央电视台一个传统的精神品牌,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制作,活动创办于2002年,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十四届举办,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

评选活动在每年春节之后推出,已经连续举办多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

过去14年间,《感动中国》共评选出了16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感动中国》节目已成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以下为获奖名单:吴锦泉(1928-),江苏省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五星村村民,是南通市最年长的红十字志愿者,一名老党员。

吴锦泉老人一生靠磨刀为生,生活俭朴,却乐善好施,常年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多次向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捐款,至今已捐款4万多元。

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2007年4月,张宝艳与秦艳友开通宝贝回家网站,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面对被拐、流浪乞讨儿童的公益寻亲网站。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1.屠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2.郎平——重夺世界杯冠军的女排主教练3.吴锦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4.阎肃——琴弦上的放歌者5.徐立平——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6.莫振高——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7.买买提江•吾买尔——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8.王宽——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9.官东——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当代大学生10.张宝艳秦艳友——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夫妇11.特别致敬——抗战老兵爱国侨胞屠呦呦——春草鹿呦呦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原有抗疟药逐渐失效,国际上迫切寻找新型抗疟药。

在国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中国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1969年,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项目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

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

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颁奖辞】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郎平——雄心志四海重夺世界杯冠军的女排主教练郎平,原中国排球队著名运动员,现任中国女子排球国家队主教练。

郎平1978年入选女排国家队,多次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词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词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词2月14日电“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评选”结果近日揭晓,获得“感动中国2015年度十大人物”荣誉的分别是:慈善老人吴锦泉,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办者张宝艳、秦艳友,率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的教练郎平,获得诺贝尔医学家的科学家屠呦呦,一代艺术大师阎肃,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最好的校长爸爸莫振高,奋不顾身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大学生官东,模范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江·吾买尔,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

此外,“感动中国”还将年度人物授予抗战老兵和海外华侨。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栏目,是中央电视台一个传统的精神品牌,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制作,活动创办于2002年,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十四届举办,评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当年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

评选活动在每年春节之后推出,已经连续举办多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

过去14年间,《感动中国》共评选出了16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感动中国》节目已成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以下是感动中国2016十大人物颁奖词【吴锦泉高节卓不群】【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

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

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

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

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郎平雄心志四海】【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屠呦呦春草鹿呦呦】【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杜甫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杜甫篇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杜甫篇(2015届版)(2013-05-04 21:36:08)转载▼标签:高中语文颁奖词杜甫教育分类:桃红柳绿[学生的美文]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杜甫篇(2015届版)【注】模仿“CCTV感动中国颁奖词”写作训练之一——学完《杜甫诗三首》,命学生按传统惯例作“感动中国杜甫颁奖词”,选较佳颁奖词若干篇。

(近日不断增补中,以孩儿们来邮件先后为序。

)你一步一回首,定格为少陵野老,永远的悲戚,国忧民忧,被你抑扬顿挫成一篇篇史诗。

记录下了唐朝由盛至衰和压在最低层百姓的呻吟,你的每一个字都影响着后代,成为无价的文化瑰宝,诗圣是闪耀于你身上最美的光环。

【2015届高一(9)班张欢】“车辚辚,马萧萧”之中,我看见了瘦骨嶙峋的杜甫。

他可以不顾自己常年多病,可以忘记自己“艰难苦恨繁霜鬓”,可以忘记自己“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坚韧善良的杜甫没有顾怜自哀,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百姓,自己蜷缩在茅屋,却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可谓字字血,声声泪。

纵然只有一身疾病,一叶孤舟,杜甫炽热的胸怀里绵亘着的依然是万里江山,满载着的依然是家国之悲。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诗圣”杜甫漂泊一生,却忧民一世,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在青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届高一(9)班杨雅晶】十载长安的屈辱和心酸,饱尝“感时花渐泪”的心伤,战乱贫困病老积淀的一生,有如苍老坚毅的西南高山,厚重的底蕴承载千年华章。

即便杨花落尽,仍旧锲而不舍,“戎马关山北”如你,“永夜月同孤”如你。

“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沉郁顿挫即是你的基调,厚德载天即是你的涵蕴。

你的人生是一个传奇,你的名字亦是一个传奇!—“诗圣”杜甫。

【2015届高一(9)班柏晓庆】翻越那崇山峻岭,渡过那汹流急湍,我一直在找寻你的脚步,也一直在聆听你的声音。

你的脚步轻轻,只可见你“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却不曾听到你内心“戎马关山北,凭轩泗流”的惆怅;你的脚步单单,只可望你“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却不曾知道你胸中“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的壮志;)你一直在行走,人生的旅途总少不了“玉露凋伤枫树林”的陪伴,也少不了“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悲凉。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词1吴锦泉:高节卓不群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

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2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

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

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

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3郎平:雄心志四海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4屠呦呦: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5阎肃:弦歌感人肠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

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6徐立平:大国多良材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

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

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

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7莫振高:化作光明烛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

你走了,你没有离开。

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

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8官东:天下英雄气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

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

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人物事迹】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

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

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

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人物事迹】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中国(2015)颁奖词里的美丽诗情!诗词世界2016-02-20 10:48吴锦泉:高节卓不群【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

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

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美丽诗情】“高节卓不群”出自西晋诗人左思的《咏史》其三: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全诗如下:咏史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

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

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

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

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

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

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美丽诗情】1.“阳春布德泽”出自汉乐府《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全诗如下: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全词如下: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郎平:雄心志四海【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人物事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

“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

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美丽诗情】“雄心志四海”出自魏晋时期的诗人傅玄《豫章行苦相篇》: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全诗如下:豫章行苦相篇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

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

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

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

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

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

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

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

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

屠呦呦:春草鹿呦呦【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

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美丽诗情】1.“春草鹿呦呦”出自唐代诗人杜甫《题张氏隐居》: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全诗如下:题张氏隐居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2.“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全诗如下: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阎肃:弦歌感人肠【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

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

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

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

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

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

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美丽诗情】1.“弦歌感人肠”出自三国时期的诗人曹丕《善哉行》:弦歌感人肠。

四坐皆欢悦。

全诗如下:善哉行朝日乐相乐。

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

长笛吐清气。

弦歌感人肠。

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

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

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

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

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

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

罗者安所羇。

冲静得自然。

荣华何足为。

2.“铁马秋风”"楼船夜雪”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全诗如下: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战地黄花”出自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全词如下: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

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

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

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

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

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

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美丽诗情】“大国多良材”出自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赠丁翼》: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全诗如下:赠丁翼嘉宾填城阙,丰膳出中厨。

吾与二叁子,曲宴此城隅。

秦筝发西气,齐瑟扬东讴。

肴来不虚归,觞至反无馀。

我岂狎异人,朋友与我俱。

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君子义休偫,小人德无储。

积善有馀庆,荣枯立可须。

滔荡固大节,世俗多所拘。

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

莫振高:化作光明烛【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

你走了,你没有离开。

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

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人物事迹】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

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