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1、什么叫做质量?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
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
(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
物理八年级第六章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内容:
1. 电流和电路:介绍了电流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电路中的电流方向、电流计的使用方法等。
还介绍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电阻和电阻定律:介绍了电阻的概念和单位,以及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还讲解了欧姆定律,即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电阻的应用:介绍了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如限流电阻、电子元件中的电阻、电阻在电灯、电热器等电器中的作用原理。
4. 电功和功率:介绍了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还讲解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原理。
5. 简单电路的分析:通过实例来分析简单的电路,如电池、开关、灯泡等组成的电路,并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和功率。
6. 安全用电知识:介绍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如正确使用电器、避免触电、防止电器起火等。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将了解电流、电阻、电功、功率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参数。
同时,也能够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提高对电器使用的安全意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桌子等)、人耳。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S 21。
6.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如耳塞)。
8. 人耳可听声波: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气态(没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2.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桌子等)、人耳。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S 21。
6.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如耳塞)。
8. 人耳可听声波: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气态(没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2.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全章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全章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梳理1.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千克,常用单位有吨、克、毫克。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感性认识质量,比如一枚大头针约为80毫克,一个苹果约为150克,一头大象约为6吨,一只鸡约为2克。
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我们可以使用案秤、台秤、杆秤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或者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和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质量。
使用托盘天平时,我们需要遵循二十四个字的操作方法: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观察天平的称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然后我们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公式m=G/g来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且需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2.密度: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常用单位有克/立方厘米。
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克/立方厘米=103千克/立方米,1千克/立方米=10-3克/立方厘米。
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立方米,这意味着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我们可以使用密度公式ρ=m/V来计算密度。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时,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如左图所示,ρ甲>ρ乙。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最新整理)

第一章一.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
都可以作为声源。
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
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
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4.噪声的控制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
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存在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学习的第六章主要是涉及力学的内容。
在力学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力,力的比较,力的叠加,机械压力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详细地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力力是驱动物体产生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
物体的质量越大,所需要的力就越大。
二、力的比较力可以被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我们可以知道哪个物体更重。
同样,通过比较不同力大小,我们可以知道哪个力更强大。
三、力的叠加当两个或更多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叠加。
力的叠加可以产生一个更大的力,因此,叠加的力比单个力更强大。
四、机械压力机械压力是指当物体之间有接触时产生的力。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弹性压力和塑性压力。
弹性力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会产生一个反向的力,这种力通常是弹性的。
而塑性压力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会产生一个压碎物体的力。
五、摩擦力物体之间的摩擦可以使物体停止移动或保持运动状态。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积。
六、动量动量是运动物体的一种性质,计算公式为动量=m*v。
其中m 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物体的动量越大,它的运动越难以改变。
七、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地球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引力,是由地球的质量和其他物体的质量、距离和速度共同决定的。
万有引力是太阳系中其他星球和行星之间发生的引力。
总结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第6章知识点的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力学和运动。
如果你最近正在学习这些知识点,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们。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声音传播的条件: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传播介质(如空气、水、桌子等)、人耳。
4.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vt S 21 。
6.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声音的特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如耳塞)。
8. 人耳可听声波: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9.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10.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气态(没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2.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Summary of knowledge points in Chapter 6 of physics in the second grade of junior high sch ool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
=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
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
(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
(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
(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