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尺子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身上的尺子 北京版教材 (3)(9张PPT)

•
6.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 动状态 的对比 ,表达 了作者 对底层 人民的 同情和 对社会 的批判
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
姓名
① ② ③ ④
分组测量1号同学的一拃和一庹 要求: (1)想办法量准确,减少误差。 (2)读数、记录要准确。
你们喜欢哪组的方法?为什么?
1、第一组
2、第二组
姓名
① ② ③ ④
小组分工合作要求: (1)想办法量准确,减少误差。 (2)读数、记录要准确。 (3)注意分工合作。
•
2.间或有水鸟扑楞楞地从岸边的芦苇 丛中飞 出,引 起一串 更响亮 的笑声 。当此 起彼伏 的棒槌 声渐渐 停息下 来,女 人们会 就着河 水洗发 ,会将 清清的 水面当 作妆镜 ,欣赏 一番自 己的容 颜,一 朵红云 会腾上 脸来。
•
3.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 ,芦花 开始出 穗,男 人们开 始下湖 忙活。 这时候 的女人 也忙碌 起来, 她们像 莲花一 样开放 在近湖 和堰塘 里,一 个个小 小的木 桶,一 根根细 长的竹 篙,让 女人们 融入到 一片诗 意之中 。
1.2组量黑板的长 3.4组量教室的宽
5.6组量课桌的长 7.8组量门的宽度
9组量空调的宽度
要测量你选择的物体,用哪一种 “尺子”来测量呢?
①一拃
②一庹
测一测教室的长有多少步?
一步长
数
估测
•
•
1.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 穿花似 的巧手 忽上忽 下,令 人眼花 缭乱。 一级一 级的石 板台阶 ,一个 一个的 水埠头 ,女人 的嬉闹 声里, 常常掺 杂着汉 子粗粗 的嗓门 ,泥土 一样朴 实。
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一《身上的“尺子”》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二年级上册一、认识厘米和米《身上的“尺子”》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测量活动,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巩固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方法。
(2)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自己身上的“尺子”的长度,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长度。
(3)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4)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小组合作意识。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尺子进行测量,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难点: 运用尺子进行测量时做到尽量准确,减少误差。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初步了解“身体尺”,体会它在生活中的用处
1.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并学会了用米尺或直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1
有几个小朋友到植物园玩,发现了一棵古树,有的同学说:“这棵大树到底有多粗呀?”。
我们身体上的”尺“

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一拃、一庹、一步、一脚,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经历认识各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计。
教学准备:每6人1把米尺,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认识生活中的尺子。
出示图片:米尺,卷尺,三角尺,软尺等。
2、激发兴趣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这些测量工具,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测量工具就能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相信吗?(用一拃量一量课桌的长和宽)我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呢?(身体尺)3、导入课题。
小结:是的,我们人身体上都有很多“尺子”。
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上的“尺”。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们身体上的“尺”,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
(板书课题)二、活动1:认识“身体尺”1.初步感知“身体尺”为什么老师要在“尺”字上加引号呢?这不是真正的尺子,却能像尺子一样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你们身体上有吗?找一找。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引导:如果知道身体上一些长度,就能测量一些物体大约多长。
你想知道自己身体上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大约长多少厘米吗?现在我们就来量一量自己身体上的这些长度,记录下来。
2.讨论测量方法提问:小朋友先想一想,自己测量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上的小尺子”的含义,理解身体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部位进行简单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身上的小尺子:手指、手掌、脚步等身体部位的测量方法。
2. 测量身边的物品:书本、桌子、椅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个关于身体部位测量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介绍“身上的小尺子”:手指、手掌、脚步等身体部位的测量方法。
(2)讲解如何运用身体部位测量身边的物品,如书本、桌子、椅子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身体部位的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身边的物品。
(2)小组讨论:如何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身体部位测量方法及转换标准单位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运用身体部位测量家里的物品,并尝试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
2. 学生能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出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 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身体部位测量方法,还学会了将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同时,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新课”部分中的“如何将身体部位的测量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
这个细节是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我们身上的“小尺子”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小尺子”,即身体部位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 培养学生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身体部位的长度作为测量工具的认识。
2. 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身体部位长度的准确性。
2. 测量方法的一致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学生自带直尺或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提问:“我们的身体上有哪些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的身体上有手指、手掌、脚掌等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二、新课内容1. 讲解身体部位的长度作为测量工具的原理。
a. 以手指为例,讲解手指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b. 以手掌为例,讲解手掌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c. 以脚掌为例,讲解脚掌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 讲解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方法。
a. 以手指为例,讲解如何用手指进行测量。
b. 以手掌为例,讲解如何用手掌进行测量。
c. 以脚掌为例,讲解如何用脚掌进行测量。
3. 强调测量方法的一致性。
a. 讲解在进行测量时,要保持身体部位的放松状态,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b. 讲解在进行测量时,要确保身体部位与被测量物体的接触面充分贴合,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
2. 每组学生用选定的身体部位测量教室内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3.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交流分享。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我们身体上的‘小尺子’有哪些?如何运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2.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补充讲解。
3.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用身体部位测量家中的物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2. 家长参与,帮助学生进行测量,并指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我们身上的尺子(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

我们身上的尺子(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体上的“尺子”,并能用身体上的“尺子”量一量、比一比周围的物体。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身体上的“尺子”:手指、手掌、脚步等。
2. 使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和比较。
3. 探究身体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身体上的“尺子”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具:绳子、书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身体上的“尺子”。
2. 新课导入:讲解身体上的“尺子”,如手指、手掌、脚步等,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和比较周围的物体。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践操作的结果,讨论身体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身体上的“尺子”在测量和比较物体时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上的尺子2. 板书内容:(1)身体上的“尺子”:手指、手掌、脚步等。
(2)测量和比较: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和比较物体。
(3)应用:身体上的“尺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家里的物品,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与家长一起探讨身体上的“尺子”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运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测量和比较。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对实践操作的兴趣。
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身体上的“尺子”及其应用。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对身体上的“尺子”在生活中应用的思考。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课件数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

预习反馈
1、想一想,填一填。
教室的长6( 米 )
一两卡车长8( 米 )
数学基础训练的长28(厘米)宽16(厘米 )。
预习反馈
2、量一量你的妈妈的身高是( )米( )厘米。
课堂探究
探究一: 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小尺子”吗?
要测量身体的哪些部位,需要用到哪些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制定出活动计划 吧
课堂探究
探究二: 量一量: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身体的一些部位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我拳头一周的长是18厘米,脚长19厘米,长度很接近。 我的一庹长118厘米,身高120厘米,长度也很接近。
课堂探究
探究二: 试一试:用柞、庹等作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吧!
我量一量课桌长大约多Leabharlann 厘米。量一量黑板长大约多少米。
√
讲桌的长 √
随堂检测
在距离 5厘米的地方画一棵
。
● ● ● ●●
●●●● ●
本课小结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1 2
作业布置
1、量一量你的掌宽。 2、预习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
谢谢聆听
空 白 演 示 单 击 输 入 您 的 封 面副 标题
一年级下册
8.3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情境导入
我们身上还有这样的“小尺子”吗?
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本节目标
1、经历合作测量身体上一些部位长度的活动过程,加深对“米”和“厘米” 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活动中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 法。 2、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 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年级数学教案《身上的“尺子”》

我身上的“尺子”北京市顺义区双兴小学梁艳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1综合实践,综合是主线。
《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出:综合实践是指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可以理解为“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或数学实际应用”。
“数学探究”就是综合运用所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数学建模”就是综合所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解决一些生活和社会中的问题。
本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以及用尺子测量长度,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随身带着尺子,所以出现了“身上的尺子”这一综合实践内容。
如果综合实践课知识让学生活动体验,也许不能准确地体现数学的价值。
而综合实践还是应该以综合为准绳:一要综合课堂结构,一节综合实践课的活动设计要把目标、内容、顺序、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觉得每个环节都是连贯的、有整体感;二要综合知识结构,一节综合实践课的活动设计要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连成线、形成片、织成网;三要综合能力结构,一节综合实践课的活动设计要把教师的研究、开发、生成的能力和学生分析、解题、创新能力有机的结合。
2综合实践,理解是重点。
综合实践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全面理解。
数学源于生活,所以生活原型是数学理解的基石,所以本节课从生活中的故事引入。
数学结于知识,所以本节课利用数学知识的萌芽点进行课前活动、利用数学知识的联结点进行课堂活动、利用数学知识的生长点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活动。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就是主动地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诠释新问题、新知识,与此同时建构“数学结构”、促进“数学记忆”、活化“数学思维”、引发“数学想象”。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练习。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把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用处,加深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你身上的“小尺子”去测量 生活中的物体长度。
用一拃作“尺子”可 以量出物体的长度。
2、假如你的“一拃”的长度 是15厘米,量一下你课桌的 桌面的长是( )拃。可以知 道桌面的长大约是科学家,他为了估测需要, 练习每步都走80厘米,时间久了,走路的样子都 与其它人不同。被十几年不见的学生从背后一眼 就认出了他。
?
一庹
测量要求
1、4人一组进行测量。 2、测量完毕,填写8页的表格。 3、每组轮流到讲台测量身高。 4、小组内交流:你的身高和你的
一庹长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5、比一比哪些小组声音小、速度 快。
?
每个人的身高和自己 的一庹长差不多。
一拳
? 一拃
一脚
测量要求
1、每人测量自己的一拃长、一拳 长、一脚长。 2、测量完毕,填写9页的表格。 3、比较:你的身高和你的 一脚长 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比较:你的一拳长和一脚长比 较,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身体上的尺子除了一拳、一拃、一脚和一庹的 长度之外还有许多。
声音测量长度 你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远,可 以请声音帮你量一量。声音每秒钟能传331米,那么你 对着山喊一声,再看几秒钟后可听到回声,用331乘听 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能算出来。
学会用你身上的这几把尺子,对你估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