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合集下载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第一章:糖类的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糖类的概念和分类;2. 学会使用费林试剂检测还原糖;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2. 费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糖类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糖类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和作用;2. 讲解费林试剂的原理和作用;3. 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糖类的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费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脂肪的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脂肪的概念和分类;2. 学会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脂肪的定义和分类;2. 苏丹Ⅲ染液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脂肪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脂肪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和作用;2. 讲解苏丹Ⅲ染液的原理和作用;3. 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脂肪的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苏丹Ⅲ染液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的熟悉程度;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蛋白质的检测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分类;2. 学会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定义和分类;2.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步骤;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活动:1. 引入蛋白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在生物组织中的存在和作用;2. 讲解双缩脲试剂的原理和作用;3. 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方法;(2)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正确观察实验现象;(3)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对生物组织中的成分进行鉴定。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实验结果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科学,提高综合素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方法;(2)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的观察。

2.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实验现象的解读;(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生物组织样本(如苹果、花生、鸡蛋清、马铃薯等);2. 实验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等;3. 实验仪器:显微镜、试管、滴定管、玻璃棒、培养皿等;4. 教学PPT和实验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方法;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并进行实验演示;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4. 实验结果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五、课后作业2. 思考题:思考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描述是否准确;3. 思考题:评估学生的思考题答案,判断其对实验过程的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评价同伴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2)学会使用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进行实验操作;(3)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还原糖的检测(1)介绍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2)讲解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区别;(3)演示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2. 脂肪的检测(1)介绍苏丹Ⅲ染液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2)讲解脂肪的鉴定原理;(3)演示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2)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2.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技巧;(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苹果、花生、鸡蛋等。

2. 实验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等。

3. 实验仪器:试管、滴定管、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组成成分;(2)提问: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 讲解与演示:(1)讲解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及实验现象;(2)演示脂肪的检测方法及实验现象;(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3. 学生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生物组织进行检测;(2)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2)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生物组织中其他有机物的检测方法,如淀粉、核酸等;2. 介绍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检测在科研和医学领域的应用;3. 思考如何优化实验方案,提高检测准确性。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课堂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内容分析:1.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原糖、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此为根据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这三类有机物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需要识记确认。

学生要识记化学试剂的名称(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Ⅲ)和相应的组成成分以及产生的相应的颜色,容易混淆。

2实验的操作技能的训练:滴加溶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不要接触管壁等,,化学里面已经讲过。

本实验操作的试剂多,容易混乱,需要训练学生用过的器材及时送回原处的实验习惯。

本实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需要进行显微镜的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在初三时已经训练过,但是到高二已经事隔一年。

在本实验之前有一个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应该对显微镜的使用重新复习讲解,对高倍的物镜的使用进行训练,这样就为本实验扫清了显微镜使用的障碍。

3.探究的过程:先假设、预期待测的组织样液可能发生的颜色反应,实验操作后观察结果是否像预期的那样发生颜色反应。

待测样液的选择,要考虑组织样液本身的颜色遮盖特定的颜色反应的情况,表格的设计提前做好,对学生实验操作有一个预设实验方案,指导操作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还原糖、蛋白质、脂肪三类有机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点,实际上类似的知识在初中遇见过,那就是淀粉遇碘变蓝色,由此引出,学生对全新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认同。

先用一个课时来讲解实验原理,引导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再用一课时来进行实验操作。

三、实验目标:1.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知道实验原理。

2.养成有序取用器材,用过的器材及时送回原处,有条理的实验操作习惯。

3. 熟练使用高倍物镜。

练习徒手切片的制作。

4.在探究实验中培养科学严谨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设计实验的方法。

四、实验准备:1.实验材料:检测的组织样液由实验老师准备,用榨汁机或豆浆机加水研磨,梨匀浆比苹果匀浆效果好一些,大约十分钟之内不会氧化变色。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教案:一、知识准备1.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主要物质。

2.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可以帮助了解生物组织的代谢状态和营养状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科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3.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生化指标检测、免疫学检测、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技术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 葡萄糖测定仪、三酰甘油测定仪、总胆固醇测定仪、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仪、尿素测定仪、肌酐测定仪、白蛋白测定仪等。

2. 乙醇、石油醚、三氯化铬、硫酸铵、硫酸铜、碘化钾、酚酞、酚酞钠、氢氧化钠等试剂。

3. 生物组织标本、试管、移液管、离心管、草酸钙加热器、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检测糖类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待样品冷却后,称取0.1~0.2g样品,加入10ml去离子水,超声波震荡30min。

(3) 取适量的样品溶液,加入葡萄糖测定仪中测定葡萄糖含量。

2. 检测脂肪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将干燥后的生物组织样品磨成粉末,称取约0.1g的样品,加入10ml乙醇中,使用超声波震荡30min,使样品充分溶解。

(3) 取适量的样品溶液,加入石油醚中摇匀,并离心10min。

(4) 将上清液转移至试管中,用氮气吹干,并在85℃下干燥。

(5) 将干燥涂片涂于玻片上,在三氯化铬-硫酸铵反应剂中加热浸渍5-10min后,取出放入碘化钾-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样品颜色变化。

(6) 根据颜色变化程度,对样品的脂肪含量进行定性观察。

3. 检测蛋白质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将干燥后的生物组织样品磨成粉末,称取约0.1g的样品,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使用超声波震荡30min,使样品充分溶解。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实验教学设计
动物体内具有储能和保温作用的物质是。(脂肪)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淀粉)
学生回我们是怎样才能鉴定和检测出来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动手检测这些化合物。
二、实验原理讲解
教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4)随时仔细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由蓝色变为砖红色)(证明梨中含有还原糖)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花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
(1)制作花生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2)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2、实验用具
双面刀片,毛笔,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水纸,滴管,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3、实验试剂
(1)斐林试剂甲液:
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
(2)苏丹Ⅲ染液
称取0.1 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 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待全部溶解后使用。
教学课题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的检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鉴定)的检测方法
难点:1、菲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及使用方法
2、制作花生子叶切片的步骤
用法:先加A液摇匀,再加B液摇匀。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一、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①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

③脂肪+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二、目标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鸡蛋蛋清)。

3.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或用色拉油)。

五、仪器、试剂1.仪器:试管,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载玻片,水浴锅。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m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溶液);②苏4溶液)。

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0.1g/mL的NaOH溶液+ 0.01g/mL的CuSO4六、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在初中生物中我们已学过一种颜色反应,同学们有没有印象,是什么?(淀粉 + 碘液→蓝色)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三种颜色反应:①可溶性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③脂肪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脂肪 + 苏丹Ⅳ染液→红色。

教师:在实验桌上我们已经准备了四种材料:①苹果汁②蔗糖溶液③豆浆④花生种子,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分析下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学生:还原糖、非还原糖、蛋白质、脂肪教师:这位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8“检测的方法步骤”(3分钟),参考课本或者自己设计检测方法分组对果汁、豆浆成分进行验证(一、二组检测果汁、蔗糖溶液,三、四组检测豆浆,8分钟)。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案]
1. 糖类检测:可以采用苏丹红反应法和不定量蓝色磷钼酸法。

苏丹红反应法基于苏丹红与糖类产生的红色复合物,颜色深浅程度可以反映糖类的含量;不定量蓝色磷钼酸法则是利用蓝色磷钼酸与糖类生成蓝色复合物,再根据颜色深浅程度进行糖含量的定量。

2. 脂肪检测:可以采用苏丹三染色法和乙醇提取法。

苏丹三染色法是将组织切片染色,然后进行显微镜观察,染色深的部位表示脂肪含量高;乙醇提取法是用乙醇将脂肪溶解,然后通过温度恒定、有机溶剂飘移法进行脂肪量的测定。

3. 蛋白质检测:可以采用比色法和光度法。

比色法根据蛋白质与某种化学试剂生成的色素深度,来反映蛋白质的含量;光度法则是利用蛋白质与特定光源产生的光学反应,通过光密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选择哪种检测方法要根据样本的类型和检测的目的确定。

同时,检测前要进行适当的样本处理和前处理,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讲课人:曾永昌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
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要显微镜观察)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要先加A液NaOH 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今天,我们学习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选材: 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 放如研钵中 制备组织样液 研磨成浆:加石英砂,加5 ml 水研磨
注入组织样液2ml 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加斐林试剂:2ml (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水浴加热:煮沸2min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结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②斐林试剂要两液混合均匀且现配现用。

斐林试剂的配制过程示意:
斐林试剂甲液( 0.1 g/ml 的 NaOH 溶液)
斐林试剂乙液( 0.05 g/ml 的 CuSO 4 溶液)
(二)、脂肪的鉴定
1、脂肪的鉴定步骤:
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斐林试剂
组织样液2ml 开水 刚配制斐
林试剂2ml
加热2min 无色 砖红色
蓝色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 ),将子叶削成薄片
取理想薄片
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
去浮色 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后,转为高倍镜观察。

结论: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 ~4h)。

②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③滴苏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 ,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三)、蛋白质的鉴定
1、 蛋白质的鉴定步骤:
选材:卵清稀释液或黄豆(浸泡1-2d ) 豆浆 滤液
结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制片 呈色


组织样液 (或蛋白稀释液)2ml 试剂液2ml 双缩脲试剂B 液4 –5滴
无颜色变化 紫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稀释液)。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 g/ml的NaOH 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0.01 g/ml的CuSO4溶液)。

③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