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古代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距离学生生活较远,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尊重和认识,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等方面的问题。
3.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4.讲解法:教师对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埃及的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古埃及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古埃及的历史、文明、社会、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课《古代埃及》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课《古代埃及》一. 教材分析《古代埃及》是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方面。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古代埃及的途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点,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埃及的一些具体历史事件和文化特点把握不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资源感兴趣,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了解历史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基本内容,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基本内容。
2.难点: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材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埃及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文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成就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古代埃及的框架。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埃及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逐步掌握古代埃及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查阅资料,掌握古代埃及的基本情况。
2.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共同探讨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3.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历史情境再现,深入探究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埃及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古埃及文明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深入挖掘其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九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古埃及的重要成就如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开始,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古埃及文明距离我们较远,学生对其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学科有陌生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掌握古埃及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重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以及重要成就。
2.难点: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编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为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金字塔、木乃伊等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性产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是什么?它们与哪个古代文明有关?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埃及文明的发展、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内容,让学生对古埃及文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本课内容提出问题,如:古埃及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哪些特点?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2.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3.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2.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及金字塔的关系。
课前准备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拥有绮丽的文化,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成绩”。
让我们走进古代埃及,了解这段历史。
【新课讲授】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的位置【教师活动】出示材料与图片,并讲述。
材料万岁,尼罗河!你在这大地上出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阿孟神啊,你将黑夜引到白天,你的引导使人高兴!繁殖拉神所创造的花园,给一切动物以生命,不歇地灌溉着大地,从天堂降下的行程,食物的爱惜者,五谷的给予者,普塔神啊!你给家家户户带来光明!【教师活动】提问:尼罗河在哪里?对于古埃及来说有什么意义?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教师活动】讲述古埃及国家的兴亡。
(1)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2)发展: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3)强大: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赴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4)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文明设有延续下去。
第1课古代埃及-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古代埃及-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制度;2.掌握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3.能够分析古埃及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之间的联系;4.提高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2.古埃及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3.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4.古埃及的科技和经济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介绍“古埃及”的概念和地理位置。
让学生了解古埃及由来已久,是东非、亚洲和欧洲在历史上的重要交汇点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
2. 课堂讲解(1)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1.古埃及位于什么区域?2.古埃及的地理环境是什么样子的?3.古埃及的历史背景有哪些重要事件?(2)古埃及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1.古埃及的社会分为哪几个等级?各有什么重要特征?2.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古埃及的文字和神话故事对后世有什么影响?(3)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1.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有哪些特征?2.古埃及的神庙和金字塔建筑如何体现建筑艺术的发展?–讲解古埃及的金字塔有哪些特点、谁建造的、为什么建造等–讲解古埃及的神庙是如何讲究比例、构造等方面的(4)古埃及的科技和经济发展1.古埃及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2.古埃及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有哪些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古埃及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的关系,可以给学生举例古埃及的奴隶制度、士兵制度、法律制度等。
4.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就“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进行讨论,让同学们深入理解古埃及文明和建筑。
并让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以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 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古埃及文化的特点和贡献。
让学生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改进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成就。
教材内容包括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尼罗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古埃及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艺术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埃及的基本概况,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但他们对古代埃及的了解可能局限于一些表面现象,对于古埃及的深层次文明成就和影响还需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艺术成就等,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尊重和欣赏,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社会制度、艺术成就等。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埃及文明的基本情况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知识框架。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古埃及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分析归纳法:学生通过对古埃及文明的学习,分析归纳出其特点和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教师收集相关古埃及文明的图片、文献等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尼罗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古代埃及》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埃及》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教材以尼罗河的孕育为背景,阐述了古埃及文明的兴起,法老的统治,以及古埃及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通过对古埃及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认识古代埃及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埃及文明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古埃及文明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浓厚,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古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认识古埃及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审视和理解古代埃及文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埃及文明。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让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古埃及文明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古埃及的景观、文物,引导学生产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古代埃及
【三维目标】
1.掌握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合作和探究学习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3.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难点】
重点:古埃及的文明成就、金字塔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难点:尼罗河在古埃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2.建构知识──合作探究;
3.深化主题──反思总结。
【课时数】
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PPT,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自西向东,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
今天我们学习古埃及文明。
说到埃及,很多同学首先就会想到金字塔(出示图片),为什么说金字塔式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的法老与金字塔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出事地图和世界著名建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
教师:古代文明的产生往往都和河流有着或远或近的联系。
但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提出问题:(出示图片)你能否从气候、土地、文化等各个方面,说说尼罗河对埃及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具体作用?
生:自主阅读,各抒己见。
教师过渡: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为古代埃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埃及人就是在与尼罗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埃及文明。
设计意图:关于尼罗河对古埃及的重要性是本课难点。
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古埃及的位置和气候,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尼罗河定期泛滥对古埃及的养育作用,让学生明白古代文明往往都和河流有着一定联系。
也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性。
2.古埃及文明
师:那么古埃及的发展历程是什么?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完成年代尺的填写。
生:(学生阅读教材很容易得出古埃及的发展历程:①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③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④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
师: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埃及,古代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虽然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但是在它存在的过程中,古埃及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辛勤劳动,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阅读课本找出有哪些成就。
生:科学与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最早的文字之一。
(教师出示图片,补充太阳历、象形文字和木乃伊,加深学生对古埃及文化成就认识)设计意图:关于古埃及的文明是本课重点。
通过生生合作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师生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能力;同时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金字塔
1.胡夫金字塔
教师:提到埃及,很多人就会想到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那么金字塔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古埃及人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精力修建它呢?
生: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师:金字塔确实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
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的胡夫金字塔。
出示图片介绍:从左到右依次为第四王朝门卡乌拉(胡夫之孙)、哈佛拉(胡夫之子)、胡夫三位法老的金字塔,小金字塔是孙子的几个妻子。
金字塔大小代表财富和实力。
(播放视频金字塔)
生:(阅读教材,结合相关史事得出:它高146.5米,底边长230米。
塔身约用230万块平均2.5吨重的巨大石块砌成。
据说胡夫金字塔修建动用10万劳工,花费了20年时间。
)
教师补充:在世界历史上,它保持最高建筑物的记录达4500年之久,直到19世纪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后才被超过。
2.狮身人面像
师:除了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也是古埃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他是胡夫儿子哈佛拉金字塔的附属建筑,一个雕着哈佛拉头像,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狮身人面像”,高20米,长57米。
请同学们观察狮身人面像,你会发现它没有鼻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生: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其面部,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寻找宝藏。
【课外拓展】
(教师补充介绍与金字塔相关的课外知识:帝王谷和金字塔建造之谜)
【拓展延伸】
教师补充材料:
(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
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金字塔呢?
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全面评价::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
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②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③金字塔也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设计意图:关于金字塔这一部分是本课重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
因此介绍金字塔时让学生多看、多说,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相应补充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法老的统治
1.背景
师:统一的国家、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都要求强化国家统治机构和国王权力。
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
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拉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
2.发展
师: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法老的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
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本册书的开端,知识点不多且多位常识性知识,在学习的时候侧重让学生在整体上加以把握,并且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知识要点,在老师指引下得到新的结论。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既有图片资料,又有音频和视频资料,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