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16章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学案(含解析) 北师大版(1)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5.16.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16.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教案北师大版

5.16。

3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课标要求概述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初步学会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回答问题:(1)法布尔研究昆虫;弗里施研究蜜蜂色觉;廷伯根研究银鸥幼雏求食行为;劳伦斯研究小野雁学习行为。

(2)法布尔采用了观察法;弗里施、廷伯根和劳伦斯都同时采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

(3)弗里施证明了蜜蜂能分辨不同的颜色;廷伯根的研究表明银鸥幼雏求食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劳伦斯发现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完成表格的填写A.利用一个去掉上半段的可乐瓶,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盖在可乐瓶的土壤上面。

B.捕捉10只蚂蚁(最好有蚁后)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放入可乐瓶中。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暗处,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进行饥饿处理1—2天.C.向可乐瓶内放入等量的糖、食盐、饭粒、菜叶、面包屑等食物。

D.每隔30min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种食物附近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10次.E.比较哪种食物减量多。

(4)实施实验并记录。

(课后完成)(5)实验结果。

和学生一起预期实验的结果。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

也就是说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时,将这种动物的所作所为不加渲染地如实记录,即见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初期,这种观察、记录工作几乎全部由观察者去做。

例如,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1823-1915年)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被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八年级生物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八年级生物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1.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是什么?
2.观察法和实验法有什么联系?
(五)学生展示讨论结果
三、活动 探究蚂蚁的行为
本活动分为观察和实验两部分
(一)观察
1.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好任务,要求学生课下观察。同时要强调注意事项:
(1)在自然环境下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不要干扰蚂蚁的正常活动。
(2)观察要持之以恒。连续观察一星期,每天观察2-3次。
教学难点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阅读法、小组讨论法、观察实验法
教学用具透明可乐瓶、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我们怎样去研究动物的行为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进行新课
一、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
(一)学生自学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4.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成果是什么?主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的?
5.什么叫观察法?
6.什么叫实验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科学研究的氛围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2.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方法概述本节课我们运用了阅读、比较、探究等方法来学习新知
课堂检测
1.观察法主要是在野外的____________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2.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而_________动物的生活,是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观察____________的方法。
3.动物行为的研究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二者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是__________的。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提前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知识结构科学家的案例,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哪些方法?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点拨: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点拨: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阅读: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

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共同学习,填写下列表格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

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

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例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

这种探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好是:查阅资料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知道了多名科学家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例,并认训到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

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板书设计: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二、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5.16.3动物行为的研究导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16.3动物行为的研究导学案北师大版

5.16.3动物行为的研究【目标感知】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重、难点预设】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问题导学】知识点一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阅读教材P35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国籍研究的主要成果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法布尔通过仔细观察写成了《昆虫记》弗里施廷伯根劳伦斯知识点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阅读教材P36—-P37,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教材上有的可以直接标注)1.什么是观察法?什么是实验法?2.观察法和实验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类别主要目标方法程序材料处理联系观察法实验法【问题训练】1、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A.实验室里 B。

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 D。

笼子里2、处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这是因为( )A.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 B。

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C。

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 D。

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3.下列有关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的判断,错误的是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B.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C.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4.科学家为了了解家燕的育雏行为,在它育雏期间,在它的窝旁安放了一台录像机,记录家燕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调查法 D.资料分析法5。

下列研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B.用望远镜观察乌鸦在繁殖季节的活动,并如实记录C.动物园通过闭路电视研究熊猫生育幼崽的过程D.用超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知识梳理】【问题生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2。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提前准备
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三、知识结构
科学家的案例,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
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
积极思维,抢
板书设计: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二、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教学反思:
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帮助学生认识、掌握两种方法的基本要点,向学生灌输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提供科学研究的氛围。

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3.撰写一篇关于动物行为研究的短文,内容需涵盖动物行为的概念、分类、研究方法及其在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的意义。短文不少于600字,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
4.结合课本第16章第3节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动物行为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后,相互交流答案,讨论解题思路,共同提高。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动物行为研究资料,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行为研究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动物行为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点评,针对学生错误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强调动物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动物行为现象。
(1)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分析其行为特点,进行分类。
(2)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动物行为,分析中的动物行为现象,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如蜘蛛结网与鸟类迁徙。
-阐述生殖行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等类型的特点和作用。
2.介绍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重点讲解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能力目标:学会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难点: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学生准备: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

教学过程:(板书: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观察法多媒体展示材料:观看影片,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1、本片中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动物的行为?(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或观察,老师进行点拨,观察比看更要有计划,有目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科学家是否改变了动物自由自在的生活条件?对动物的生活及行为施加了影响吗?(没有)那么科学家对动物的行为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观察的方法(板书:观察法)请同学们阅读P35法布尔对昆虫研究,并完成自主学习一,然后请同学回答。

(要求学生回答出观察法都具有的不施加的影响措施,不改变了被研究对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并纠错)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于摄影机、录音机、摄像机等现代化手段去记录观察对象的一切,必要时可以重放、再现当时的场景,以利进一步观察研究。

(观看视频,学会用现代化手段去记录观察对象的一切)二、实验法多媒体展示材料:观看影片,思考问题。

(同学们对小鸟惯化学习行为的研究的视频)请同学们根据视频提供的信息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小鸟开始见到纸片的反应是属于什么行为?(乱跳,本能防御行为)2、小鸟最后不害怕了,这叫做____。

为什么?(习惯化学习行为。

当同一种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就逐渐减弱直到消失)3、影片中B叫试验的________组(对照组)那么同学们对小鸟习惯化学习行为的研究的视频主要采用了实验法(板书:实验法)请同学们阅读P35“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并完成自主学习二,然后请同学回答这三个研究分别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出实验法都具有的根据实验目的人为施加的影响措施,改变了被研究对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并纠错)三、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些案例,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观察法和实验法,那么观察法和实验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请同学们阅读P36后相互讨论后完成交流讨论。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6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word教案(1)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16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word教案(1)

课题: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课型:新授课主备:jpfs2011 审核:班级: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学习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学习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离不开观察。

【合作探究】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方法获得的。

2、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3类别主要目标方法程序材料处理联系观察法实验法【检测】1、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C.野外自然状态下D.笼子里2、处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

这是因为( )A.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B.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3、将蟑螂放在暗室做生物钟调拨试验。

左:白天变成黑夜右:黑夜变成白天(1)、表示蟑螂正常活动是图。

(2)、左图表示一周后蟑螂在(时间)活动。

(3)、以上试验说明蟑螂的生物钟被拨快了小时。

【本章小结】学(教)后记:【本章检测】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和。

和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

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3.社群中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流的。

动物的语言包括、和等。

4.白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群体内的成员有不同的职能。

雌蚁的专门职能是;雄蚁的职能是;工蚁的职能是,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

5.与动物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贮食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研究,终于写就《昆虫记》一书。

他在书中栩栩如生地记录了昆虫世界各种各样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敌、繁殖等。

如开篇的“屎壳郎推粪球”,讲得极为详细,包括了那些食粪虫如何制作、滚动和食用粪球等;在描写两只圣甲虫如何争夺一只粪球时,情节也非常复杂。

【例1-1】 法布尔用观察法观察动物的行为时所采用的条件是( )A .进行一定的实验对照和比较B .野外的自然状态C .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D .对所观察的动物施加一定的外界影响 解析: A ×法布尔研究昆虫,主要采用了科学探究的观察法,具体过程是让动物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B √C ×D ×答案:B(2)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弗里施是奥地利动物学家,是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他在对动物感觉器官的研究上很有成就。

用实验证明了蜜蜂能分辨不同的颜色。

(3)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廷伯根是英籍荷兰动物学家,是研究海鸟行为的科学家。

他发现银鸥幼雏在饥饿时,就会去啄亲鸟的喙,触发亲鸟反吐食物,饲养幼鸟。

这种行为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廷伯根利用模型研究表明,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的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

【例1-2】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 .蜜蜂是色盲,只能辨别物体形状B .蜜蜂不是色盲,能分辨多种颜色C .蜜蜂只能辨别黑白两种颜色D .蜜蜂只能识别鲜艳的颜色解析:A ×弗里施通过实验证明蜜蜂不是色盲,能分辨多种颜色 B √ C ×D ×答案:B(4)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劳伦兹(K.Lorenz,1903—1989)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刚孵化出来的雏鸭或野雁就能够行走,离开巢时总是追随自己的母亲走,此后再也不会跟随其他的动物了。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学习行为。

劳伦兹利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野雁出壳后首先接触的不是母雁而是劳伦兹,结果他本人成了野雁的学习对象。

在他走开时,野雁竟排队跟在他的后面,可见野雁已经认识劳伦兹了。

劳伦兹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

【例1-3】 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母亲的情感的。

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并把它们放在气球周围听英国母鸭叫的录音;乙组小鸭则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会模仿英国母鸭叫的声音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印随”。

(1)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A .实验模型B .对照组C .实验组D .一个变量(2)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录音,而是把它们放在一只猫周围同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A .不知所措B .失去繁殖能力C .发出类似猫的叫声D .误认猫做母亲解析:(1)该实验的变量是小鸭是否和母亲在一起,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为实验组,而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和甲组形成对照,为对照组。

(2)如果将甲组小鸭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的录音,小鸭就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答案:(1)B (2)D2.观察和实验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就是观察法。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外界影响或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精确、仔细、真实、反复地观察,认真地记录,根据观察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对动物的行为进行研究。

今天许多动物行为学家还是利用观察法,隐蔽在茂密的森林中或草丛里,或将自己伪装起来,用望远镜或其他仪器观察动物的行为。

(2)实验法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施加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然后再观察研究动物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兹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都是在对研究对象施加了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后,再观察动物行为的变化,都属于实验法。

( 观察法 实验法区别 主要目标 描述动物行为的表现 说明动物行为的变化或发生方法程序 借助器具观察 实验处理后再观察材料处理 对动物不施加外界影响或将影响降低到最小 对动物施加不同程度的外界影响联系 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A .在野外自然状态下进行B .在人为改变外界条件下进行C .在不施加任何影响的条件下进行D .在动物生活的实地进行A ×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

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法中研究者会根据研究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再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B √C ×D ×3.探究蚂蚁的行为的实验设计方案(1)材料器具透明塑料瓶、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等。

(2)方法步骤①在校园或其他便利的地方寻找一个蚂蚁窝。

②不要干扰蚂蚁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

连续观察一星期,记录所观察到的蚂蚁的各种行为。

③剪去塑料瓶上半段,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

④取一些蚁穴土壤盖在塑料瓶的土壤上。

捕捉10只蚂蚁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最好有蚁后。

放少许食物,如面包屑等,盖上玻璃板,放置在暗处饲养。

⑤每日加入一定量的食物和水,并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重点观察取食行为。

例如设计“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的研究活动。

⑥配合收集到的有关蚂蚁行为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推荐班级报告会发言人。

⑦班级交流各组探究结果,例如,蚂蚁有哪些行为?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有没有社群行为?(3)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的实验设计方案①材料器具:水果糖、面包屑、打死的苍蝇等。

②方法步骤a.在校园或其他便利的地方寻找一个有蚂蚁出没的地方。

b.不要干扰蚂蚁的活动,在三只蚂蚁前面放一颗水果糖,观察蚂蚁的反应。

c.取一些面包屑放在三只蚂蚁前面,观察蚂蚁的反应。

d.取一些死的苍蝇放在三只蚂蚁前面,观察蚂蚁的反应。

【例3】生物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观察实验“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小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喜欢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喜欢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喜欢吃小昆虫。

然后他针对“蚂蚁喜欢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喜欢吃甜的食物”。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设计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设计的实验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探究中做了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

解析:(1)该实验探究蚂蚁喜欢吃甜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

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该实验变量是有、无糖。

(2)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

该实验不足之处是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

(3)尽量通过重复实验,或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排除其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小明在探究中做了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答案:(1)糖的有或无(2)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4.设计合理的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作通讯。

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作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传递信息的。

(2)制订计划,完善计划用大些的鱼缸或其他的容器饲养一些蚂蚁,在离蚁穴稍远些的地方放置一些食物,蚁群会派出侦察蚁先进行侦察;然后大批工蚁就会出来搬运食物。

你可以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

待大批工蚁出动时,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蚂蚁的行动。

也可将纸片排成圆形或半圆形,并将食物放在圆心,观察蚂蚁的行动。

设计实验时纸片也可以用树叶或其他材料,饲养蚂蚁时注意为蚂蚁提供一定的空间和造穴营巢的条件,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根据蚂蚁的不同食性,提供不同的食物,肉食性的提供昆虫的尸体、肉块等,草食性的提供种子、茎、叶等,杂食性的提供种子、肉渣等。

最好让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方法直线铺纸取走纸片圆形铺纸半圆形铺纸现象蚂蚁和侦察蚁沿直线取食蚂蚁乱爬,找不到原先路径在圆形纸上爬一圈后才找到食物在圆形纸上爬半圈后才找到食物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在走过的路上释放了气味,自己既可以沿着气味回归巢穴,还可以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

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

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

【例4-1】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由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

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

原来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的几个大字,招来许多蚂蚁,项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

(1)蚂蚁能够按照人设计围成几个大字,这与蚂蚁的食性有关,蚂蚁喜欢吃____________。

(2)蚂蚁之间靠________传递信息。

当侦察蚁发现食物后,会在返巢的路上留下________,回巢后向其他蚂蚁做出用触角相互磕碰的动作,其他工蚁收到这种信息后,会沿路寻着__________________去搬运食物。

(3)蚂蚁是靠头部的触角嗅到气味,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还能去搬运食物吗?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题中资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的食物。

(2)蚂蚁在找到食物,而自己又无法搬动的时候,会在沿途的路上散发一些特殊气味,同伴就根据气味寻找到食物的来源,它们相互间碰触触角,实际上是在用“化学语言”交换气味传递它们的信息。

同去的蚂蚁都散发出相同的气味,在来往的路上形成了“气味长廊”,成群的蚂蚁就沿着这条长廊忙碌地搬运着食物。

(3)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

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

答案:(1)甜食(或糖类)(2)气味气味气味(3)不能因为将蚂蚁的触角剪去,它无法与其他蚂蚁进行信息交流【例4-2】蜜蜂告知蜜源的信息方式是()A.声音B.动作C.气味 D.性外激素解析:当蜜蜂发现哪里有香甜的蜂蜜可以采时,就会以跳舞的方式告诉同伴花蜜的位置,而蚂蚁是通过气味的方式传递信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