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历史27页PPT

合集下载

第六章明清时期ppt课件

第六章明清时期ppt课件

历史背景
4、文学艺术大发展。
文学作品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 生的《金瓶梅》、蒲松龄的(1640——1715)《聊斋志异》、吴敬梓 (1701——1754)的《儒林外史》、曹雪芹(1715——1763)的《红 楼梦》;戏剧作品有明代汤显祖(1550——1616)《牡丹亭》、清初 洪 昇 ( 1645——1704 ) 的 《 长 生 殿 》 、 孔 尚 任 ( 1648——1718 ) 的 《桃花扇》;
历史背景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制度更加强化、完善、成熟的时期,也是商品货币经济空前发达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特殊时期。
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明太祖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主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主司法;都指挥使司主军事;)、设通政使司行“敷奏 封驳”之事;废中书省、废丞相“关白”之权、分相权于六部;掌控 军权(兵部、都指挥使司、都督府)立严刑峻法、三法司(刑部、都 察院、给事中)协同断案;改科举(三甲,一甲状元、榜眼、探花, 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赐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兴文字狱、设 特务机构“厂卫”(明太祖朱元璋设“东缉事厂”、明成祖朱棣设 “锦衣卫”、明宪宗设“西厂” )、大力削藩(二十五王与宁、晋、 燕三王);
第一节 概述[3]
1840年帝国主义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人民饱受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历年不 断,加速了封建制度的没落和崩溃。中国在西方炮舰的威胁下被迫接 受西方商品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文化。欧洲音乐的理论、乐器、技 法输入我国。清末民初,学堂乐歌蓬勃兴起,它对我国新音乐的形成 具有启蒙意义。
历史背景
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李时珍(1518年—1593年)的《本草纲目》、 徐光启(1562年——1633年)的《农政全书》、宋应星(1587年— 1661年)的《天工开物》、徐宏祖(1586年——1641年)的《徐霞客 游记》。数学发展、测绘技术、明长城6000多公里、明清宫殿群、天 坛等。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PPT精品课件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PPT精品课件
④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 因地制宜的政策。
⑤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强化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
二、疆域的奠定
(二)版图奠定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教天理教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一)统治危机的初显 2.表现: (2)对外:闭关锁国
①背景: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措施: 清初,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广州十三行管理 对外贸易事务。 外商受到严格制约。 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③结果: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 时,统治危机出现,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4.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崛起,清朝在世界局势 的变动面前却表现出迟钝、僵化和不适应,古老的中华文明遇到了新的挑战。 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经过清朝的统治,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 凝聚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二、疆域的奠定
(二)版图奠定——示意图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一)统治危机的初显 1.出现:
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嘉庆、道光时期 衰象更为明显。 2.表现: (1)国内矛盾激化
①伴随经济繁荣、国土开发,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使得资源危机 日益显露。
②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导致农民起义频发。大部分由民间 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7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7张ppt)

文韬武略皆长
色彩。
仕途坎坷,遭贬官流放
坐而悟道,心学始成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 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孺子入井, 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阳明的言论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 动,另一位说是风动,六祖慧能 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 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学习目标: 1.分析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变化; 2.掌握明清思想的发展与进步; 3.了解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4、分析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进步
材料:各地众业兼营的的情形,除了粮食作物外,大体上在 沿江沙地和地形高昂的常熟、昭文、嘉定、坤山和镇洋的大 部分地区,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主……在沿太湖地区和 毗邻浙江嘉兴和湖州府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 缫丝织绸为主。在属于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 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淀山湖、阳澄湖……和其他水 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
2.手工业的发展
领 域
发展表现
手 明朝后期一些江南手工行业: 工 新经营方式:开设工场,自由雇佣劳动生产。 业 新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材料一 吴民生齿(人口)最繁,恒产(不动产)绝少,家杼轴(织机)而户纂组 (纺织品),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材料二“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范金民 《清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
表现: 1、 高产作物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 2、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3、经济作物繁多(茶叶、棉花、烟草、花生) 4、生产区域化; 5、农产品商品化。

高中历史课件-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高中历史课件-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考点:清朝京剧
B
阶段特征
[2012·新课标全国卷]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
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
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
权力、评价


地 方
2、经济
洪武后期(1391)在三 司之上设置阶巡段抚特征一职, 节制三司,总览地方大 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出现风力水车。
阶段特征
注意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 影响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阶段特征
3、思想文化
阶段特征
1、中国科技的特点;中外对阶比段特。征 2、明清时期科技落后的原因。 3、中国古代科技无法促进社会
B
考点:明朝地方体制
阶段特征
2.[2016·全国卷Ⅲ]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
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
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
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转型的原因。
明清小说反映 商品经济发展 和市民阶层的
社会生活
阶段特征
1.[2017·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 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 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_清朝的鼎盛与危机(共28张PPT)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_清朝的鼎盛与危机(共28张PPT)

收复
台湾 设南
书房
1662 1677
在台 湾设 府
《尼 布楚 条约》 册封
大规 模改
1683
班禅 土归 流 派驻
1689
藏大
1713
臣 设军
1722
机处
康熙(1661-1722)
1727 1729
时空观念
大小 和卓 之战
平定 准噶 确定 尔叛 西藏 乱 管辖

雍正 (17221735)
1757
1793 乾隆(1735-

——康熙
朕安。尔虽无知小孩,..特恩至此,虽不管地方之事,亦
可以所闻大小事,照尔父密密奏 闻,是与非朕自有洞鉴。就

是笑话也罢,叫老主子笑笑也好.....
——康熙57年珠批曹類奏折
雍正帝……藉奏折搜 集情报……故虽深居大 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 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 态,无不了如指掌…… 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龚自珍
阻碍思想、学术的进步与发展
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 书籍3 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 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 者不在其内。
—— 据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造成文化摧残
二、疆域的鼎盛
1、巩固疆域的斗争
(1)台湾
1662年 南明将领郑成 功收复台湾(右)
论文化,则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 的“御纂诸书”;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 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 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一种任 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 (30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67页,找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目的?
(1)原因: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2)目的:巩固统治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 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政治方面: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 化皇权。 1 . 在 地 方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朱元璋
特点: 权力三分, 互不统属, 互相牵制。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 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 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胡惟庸案”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百官之首而位高权重,处于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常与朱元璋发生了“口角”, 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制 度。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 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造反
1368-1398年,主要 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强化皇权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 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 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 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朱元璋队伍逐渐壮大,消灭 东南各地群雄,向北进军。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时 间: 1368年 都 城: 应天(南京)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 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 (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 。明朝开国皇帝 (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

《高中历史必修课件-明清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课件-明清时期》

政治变革与社会动荡
1
明朝末年的政治动荡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和民变频发,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2
清朝的建立与征服
清朝建立后,经过多次战争征服其他政权,稳定了国家局势。
3
内忧外患与社会动乱
明清时期,内忧外患的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各种动荡和不稳定因素。
文化艺术与思想变迁
文学与戏剧
明清时期的文学与戏剧经历了 各种风格的转变,展现了社会 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变迁。
政治制度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明朝末年的动荡与清朝的建立,最终形成了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状况
农业经济
农业是明清时期主要的经济 支柱,农民对国家财政的贡 献举足轻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商业与手工业发展
在明清时期,商业与手工业 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经济的 持续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进步与文化繁荣
明清时期的科技进步和文化 繁荣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 进了人们的思想与知识的积 累。
《高中历史必修课件——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有着丰富的背景和 独特的特点,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历史背景
明清时期起源于明朝衰落,清朝兴起的背景。明朝末年,内忧外患,社会动 荡不安,为清朝建立埋下了伏笔。
时代特点
明清时期有着显著的特点,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政治体制的演变以及 文化艺术的繁荣等方面。
绘画与艺术
明清时期的绘画与艺术形式丰 富多样,表现了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审美追求。
思想与科学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学呈现出 丰富多样的发展,推动了社会 的进步与变革。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包括海外殖民与外交联系,对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产 生了重要影响。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共27张PPT)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
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 关白。"也就是说内阁此时仍然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 是权力机构。
清朝于天聪五年(1631)仿明制设六部。初以贝勒(亲王、郡 王)分别总理各部部务;各设满洲、蒙古及汉承政、参政、 启心郎、额哲库等官。顺治元年(1644),停贝勒总理部务
广州十三行
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他们垄断 对外贸易,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人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 期,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 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而到了嘉庆十 九年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六分之 一。
社会危机:
清代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缺,面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官僚、 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细 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 后果: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 旨意拟写成文,经过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 各部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根据材料,用三个字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军机处无专官,无衙署,有值班房
简,人员精少,陈设简单,只有桌、椅 、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皇帝有旨,随时承办,且规定必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