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阿斯教育】三大基础力综合复习手写笔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试知识点全景图(学霸笔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试知识点全景图(学霸笔记)一、教育理论与实践1. 教育学基本概念2. 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育目标与任务4. 教育规律与方法5. 教育评价与改革二、教育心理学1. 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2. 学习与教学心理学3. 个体差异与教育4. 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三、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师范教育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 教育行政管理法规四、教育经济与管理1. 教育经济学基本概念2. 教育经济学与教育发展3. 教育投入与产出4. 教育资源配置与管理五、教育技术与信息化1. 教育技术基本概念2. 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3.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发展4. 教育技术设施与教学应用六、教育测量与评价1. 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概念2. 教育测量与教育教学3. 教育评价与教育改革4. 教育评价方法与技术七、教育统计与研究方法1. 教育统计基本概念2. 教育统计与教育管理3. 教育研究方法与设计4. 教育研究与决策八、教育法规与职业道德1.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伦理2.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3. 教师权利与义务4. 教师法规与法律责任九、教育学科专业知识根据所报考学科选择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和复习。
十、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实践1. 教师综合素质要求2. 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3. 教师职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研究以上是教育综合考试的知识点全景图,详细内容包括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统计与研究方法、教育法规与职业道德、教育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提高自己的考试准备水平。
教资笔试学霸笔记

教资笔试学霸笔记以下是一份教资笔试的学霸笔记,仅供参考:1.教育学的发展过程和代表人物⏹古代教育代表人物:孔子、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
⏹现代教育理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杜威、布鲁纳、桑代克等。
1.教育学的流派及代表人物⏹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等。
⏹文化教育学:斯普朗格等。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等。
⏹分析教育学:彼得斯等。
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
⏹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课程理论及代表人物⏹课程的概念和类型。
⏹课程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课程编制的几个基本环节。
⏹课程评价的意义和类型。
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组织原则⏹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点。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组织原则。
1.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的概念和制定依据。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类型。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和优化组合。
1.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概念和类型。
⏹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评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角色定位⏹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责。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中小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方法⏹小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方法。
⏹中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方法。
2019~2020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思维导图】教育基础知识学霸笔记

2019~2020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思维导图】教育基础知识学霸笔记应部分学生的要求,把关于“教师资格、教师招聘”笔试环节涉及的所有细枝末节的知识点及重要考点,有针对性的迭代,再次进行深度的更新升级。
目的只有一个,把我讲课的过程,完整的复原到全新先行讲义版《教育基础知识思维导图》中,方便那些有学习需求的同学,加以利用,考一个相对理想的成绩,顺利进入面试。
全新先行讲义版《教育基础知识思维导图》相较以往的任何一版考试教材而言,此次“先行讲义版思维导图”结合了之前《学霸笔记》的特点,力求覆盖考点的同时一并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做了详尽的解释并添加了多个“深入浅出的实例”帮助你能够快速理解重点涵义,深刻记忆考点。
其次,层次分明,框架清晰的知识结构网络,秉承了“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法的精髓”在建构知识的同时,帮助你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查缺补漏,添砖加瓦,巩固加深记忆。
最后,嘱咐一句:以下内容,是很重要的废话。
如果你想早日上岸,那就往心里听。
考“教师招聘”你必须掌握的技术把笔试环节,放在最重要的复习战略层面上说一下:“教师招聘”无论是以专项招考,还是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组织,都脱离不开“教师职业素养”这几个字。
说白了,你想当老师,你应该具备的、除了自身专业知识之外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理论”,官方管它叫: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笔试,是组织考察“理论基础知识”,量化并测验应试者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便捷方式”。
这种便捷的笔试方式,本身也存在bug。
当然,此bug并非错误。
而是“任何一种科目笔试考试都有它存在的前提,即“理论知识点”俗一点叫“课本”也行。
By the way,只有理论知识点先行存在,笔试考题才能有依据的呈现在卷面上。
例如: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C.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能力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这题关于是“教学”二字的考点。
那么,对于“教学”你应该掌握什么具体细节内容来应付考试呢?无非是从这三个层次来应付:一、是什么?二、有什么意义作用?三、怎么用?是什么,在理论层面它叫概念,含义,内涵,关于这种考点,以选择、判断、名词解释题型为主。
【阿米阿斯教育】功和功率-手写笔记

第一讲滑轮、功和功率综合复习
版块一:功
一、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必要条件:
(1)有力;
(2)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3.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1)有F无s: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移动,这个力对物体不做功。
(2)有s无F:由于惯性物体保持运动,虽有通过的距离,但没有力对物体做功。
(3)F⊥s:当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对物体不做功。
4.功的计算:
(1)公式:W=Fs
(2)单位:焦耳(简称“焦”);1J=1N·m。
5.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理解:有时省力,有时省距离,但是不能省功。
二、功率
1.定义:功与时间的比值叫功率,用符号P表示。
2.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瓦特,简称“瓦”,用“W ”表示。
4.公式:P=W/t
推导公式:P=Fv
△注:当功率一定时,力和速度成反比。
三、滑轮组的功与功率综合
滑轮组中的公式:
W
F=Fs绳=F·nh
P= Fv绳=F·nv物
W G=Gh
P=G·v物
口诀:
拉力做功注意乘n。
高中物理笔记(人教版){_最全}

高中物理第一节力,重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质性)2.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
3.力是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支研究支持力时:桌面为施力物体,木块为受力物体研究压力时:木块为施力物体,而桌面为受力物体F压二.力的三要素1.内容: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问题:①作用点是否一定在物体上不一定②作用在物体上不同的点效果是否一样也不一定)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N)3.力的图示法和示意图:图示法要求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具备,另外还有标度。
示意图只要求两个要素(方向和作用点,高中作图多是这种)三.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按效果命名:如推力,拉力,向心力等。
记忆技巧:按性质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产生原因,按效果命名的力由名称可知其作用结果。
四.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区别于地球的吸引力)2.重力的方向:正确说法有①竖直向下②垂直于该处水平面向下②(总)指向地心(只是在赤O O3.重力的大小:①计算公式:G = mg②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关:在地球表面随纬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在地球上同一地方随高度的升高重力的大小逐渐减小。
(根据万有引力来推导)注意:重力的大小变化实质上是由g的大小变化引起的。
(质量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所以g的大小变化规律和重力的大小变化规律一样。
4.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② 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例3:铁环,篮球等③ 悬挂法(只)可以测薄板形物体的重心。
悬挂法是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物体的重心。
但注意悬挂法并非任何时候都可适用,有条件成立,强调薄板,物体厚度可忽略,其他条件不需要。
第二节弹力一.弹力的产生过程(弹力的定义)内容: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受力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称为弹力。
三个常见力——摩檫力

专题:《三个常见力》一、重力1、定义:放在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表达式:mg =G 单位:牛(顿) N3、方向: 竖直向下 或 垂直于水平面向下【例一】请在下面的地球模拟图中分别作出处于地球赤道、南极点、北纬α度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的示意图。
并分析两者间的大小和方向关系。
(注意地球自转对重力的影响)【例二】如图,长为L ,质量为m 的均匀铁链平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变力F 拉着铁链A 端缓慢将铁链提起。
求将铁链一直提到B 端刚好脱离水平面过程中外力F 所做的功。
二、弹力1、定义: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其接触的其他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弹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1): (2):3、弹力有无的判定方法:(1、)消除法:撤销接触面,若小球依然能保持原状,则该接触面与小球无弹力作用,反之则有; (2、)假设法:先假设接触面与小球间有弹力作用,然后受力分析,最终结合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判定假设是否正确,从而确定接触面与小球间是否存在弹力作用;(3、)平衡法:根据平衡条件结合其他受力情况确定小球与接触面间弹力的有无(及大小);4、弹力方向的确定方法:(1)面面接触、点面接触、点点接触: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2)绳模型:弹力沿绳子指向绳子收缩方向;(只能产生拉力)(3)弹簧模型:演弹簧轴线向外/被压缩或向内被拉伸;(可以产生拉力或支持力) (4)轻杆模型:固定轻杆弹力任意方向;旋转的静止轻杆弹力只能沿轻杆向外或向内;5、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1、)定性分析:相同物体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平衡条件:通过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3、)胡克定律:kx F =(k 劲度系数,与材料、形状粗细有关);AB 平面间弹力或弹簧弹力的大小。
k 有变化吗,有何规律?三、摩擦力1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2):(3):3、摩擦力的方向:4、摩擦力的大小:(1)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NF成正比,比例系数即为动摩擦因数μ(μ与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间粗糙程度有关),NFfμ=(kgm2=,4.0=μ,o37=θ,外力F=10N)NF如何确定?(2)静摩擦力静F静摩擦力静F是被动力,其大小有外力确定。
直线运动第8讲 三大基本力之重力与弹力

三大基本力之重力与弹力一、力及其基本特点二、重力1、产生:2、大小:3、方向:4、g的变化5、重心三、弹力1、定义:2、方向刚性,俗称()例:3、分类非刚性,俗称()例:(1)刚性物体<1>弹力的方向:<2>“杆”模型弹力判断方法自由杆固定杆<3>如何判断弹力是否存在<4>如何找全高中物理所有的弹力<5>“丁字路口”型弹力的判断方法<6>几种常见类型弹力方向的判断(2)非刚性物体(弹簧)弹力的判断方法胡克定律方向:方法突破之典型例题题型一重力及重心关于重心、重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B.任何物体都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位置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D.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其重力大小变大,但重力方向不变B.同一物体从赤道移到北极其重力大小不仅变大,而且重力方向也变了C.物体的重力作用在重心上,把重心挖去物体就没有受到重力D.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不变D.用一根细线悬挂的静止物体,细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B.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C.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D.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题型二弹力1.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垂直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2.关于弹力和形变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竿的推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物体A 、B 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A .B .C .D .2.(单选)原在水平地面上的小物块受到瞬时撞击后,沿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则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受到几个弹力作用( )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题型三 胡克定律1.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拉力相同、伸长不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相同B .劲度系数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也一定相同C .劲度系数相同的弹簧,弹簧的弹力也一定相同D .劲度系数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2.一根弹簧原长10cm ,挂上重2N 的砝码时,伸长1cm ,这根弹簧挂上重8N 的物体时,它的长度为(弹簧的形变是弹性形变)( )A . 4cmB . 14cmC . 15cmD . 44cm光说不练,等于白干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木块A 和B ,用一个劲度系数为k 轻质弹簧连接,最初系统静止,现在用力缓慢拉A 直到B 刚好离开地面,则这一过程A 上升的高度为( )A .kmg B .k mg 2 C .k mg 3 D .k mg 4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弹力分别为F 1、F 2、F 3,其大小关系是( )A .F 1=F 2=F 3B .F 1=F 2<F 3C .F 1=F 3>F 2D .F 3>F 1>F 23.(稍难)弹簧A 和B 分别是1m 和0.5m ,劲度系数分别是100N/m 和150N/m ,当把它们串联后拉到距离为2m 的两个柱子上固定,则弹簧A 的伸长量是( )A . 0.1mB . 0.3mC . 0.5mD . 0.2m4.(2012•山西一模)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L +k μm 1gB 、L +k μ(m 1+m 2)gC 、L +k μm 2gD 、L +kμ(2121m m m m +)g 5.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 A =3N 、G B =4N ,A 用悬绳挂在天花板上,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轻弹簧上的弹力F =2N ,则绳中张力F 1和B 对地面的压力F 2的可能值分别为( )A .7N 和10NB .5N 和2NC .1N 和6ND .2N 和5N6.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相同的轻弹簧,原长都是L 0=10cm 劲度系数k=500N/m ,如果图中悬挂的两个物体质量均为m ,现测得两个弹簧的总长为26cm ,则物体的质量m 是多少?(取g=10N/kg )7.(稍难)如图2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 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A.L2>L1B.L4>L3C.L1>L3D.L2=L4。
【阿米阿斯教育】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综合复习手写笔记

第七讲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综合复习
考点1 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4)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3. 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特殊容器问题口诀:
口大力小,口小力大
4. 连通器
(1)定义: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2)特点:同种液体在连通器内静止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洗手池回水管、牲畜自动喂水器。
考点2 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
1.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
2.历史上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口诀:
带气爬山降液面,其余情况都不变。
4.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温度、湿度:在地面附近,温度越高,大气压越低;湿度越大,大气压越低。
5.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三大基础力综合复习
考点1 力的基础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注意: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5.力的示意图
(1)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口诀:
变形变态大方点,物体相互寄首饰(既受施)
考点2 重力
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g=9.8N/kg。
(2)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3)悬挂法和平衡法寻找重心。
(4)物体重心越低,稳定度越高。
考点3 弹力
1.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三要素: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
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
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考点4 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静摩擦力
(1)大小:与外力相等(二力平衡)。
(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不一定总是阻力。
如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提供的是动力。
5.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