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试题及答案
2024年全国语言文字学问测验(附答案)

2024年全国语言文字学问测验(附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是中国的官方语言?a. 汉语b. 英语c. 法语d. 德语答案:a2. “书法”在汉字文化中指的是什么?a. 用毛笔写字的艺术b. 书写法律文件的技巧c. 用钢笔写字的技巧d. 用打字机打字的技巧答案:a3. 以下哪个成语与“助人为乐”相关?a. 一箭双雕b. 指鹿为马c.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d. 画蛇添足答案:c4. 中国的四大名著中,不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d第二部分:填空题1. 中国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 __星__ 。
2.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推动经济合作和 __互联互通__ 的倡议。
3. “白酒”是中国的传统 __酒品__ 之一。
4. 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筝”有 __21__ 根弦。
第三部分:简答题1. 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家人会一起吃团圆饭,还有拜年、赏灯等俗。
2.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哪些发明?简要介绍一下其中一个发明。
答案: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其中,造纸术是指利用纤维素原料制作纸张的技术。
中国古代发明了纸张,这对人类的文化传播和记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判断题1. 中国的京剧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剧形式。
答案:正确2. 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建筑物。
答案:正确3.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
答案:正确4. 中国的首都是上海。
答案:错误。
语言文字规范试题及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穿流不息B. 再接再励C. 出奇不意D. 迫不及待2. “不假思索”中“假”的意思是()。
A. 假设B. 借用C. 依靠D. 假装3. “一言九鼎”中的“九鼎”最初指()。
A. 九个鼎B. 九个州C. 九个部落D. 九个朝代4. “不胫而走”中的“胫”指的是()。
A. 腿B. 脚C. 胫骨D. 胫部5. “不速之客”中的“速”的意思是()。
A. 速度C. 快速D. 迅速6. “不翼而飞”中的“翼”的意思是()。
A. 翅膀B. 翅膀的羽毛C. 鸟类D. 鸟类的翅膀7. “不以为然”中的“然”的意思是()。
A. 这样B. 正确C. 那样D. 错误8. “不卑不亢”中的“卑”和“亢”分别表示()。
A. 低、高B. 高、低C. 低、低D. 高、高9. “不耻下问”中的“耻”的意思是()。
A. 羞耻B. 耻辱C. 可耻D. 不以为耻10. “不寒而栗”中的“栗”的意思是()。
A. 栗子B. 颤抖D. 栗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不劳而获”中的“劳”指的是____。
2. “不二法门”中的“二”指的是____。
3. “不打自招”中的“招”指的是____。
4. “不经之谈”中的“经”指的是____。
5. “不学无术”中的“术”指的是____。
6. “不卑不亢”中的“卑”和“亢”分别表示____和____。
7. “不耻下问”中的“耻”指的是____。
8. “不寒而栗”中的“栗”指的是____。
9. “不翼而飞”中的“翼”指的是____。
10. “不速之客”中的“速”指的是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不以为然”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使用该成语的例句。
2. 描述“不寒而栗”的情境,并解释其比喻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不耻下问”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及答案语言文字标准化知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每空2分,共72分)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哪一年起施行?A。
2002年1月1日B。
2001年1月1日C。
2000年10月31日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A。
北方话和汉字B。
普通话和汉字C。
普通话和标准汉字D。
地方语言和文字(删除明显有问题的选项D)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什么?A。
标准汉字B。
通用汉字C。
标准汉字(删除明显有问题的选项B)4.公民有研究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什么?A。
义务B。
权利C。
责任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什么?A。
法制建立B。
现代化建立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什么?A。
使用B。
开展C。
使用和开展7.国家机关以什么为公务用语用字?A。
汉语和汉字B。
普通话和标准汉字C。
中文(删除明显有问题的选项A)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什么教授普通话和标准汉字?A。
汉语文课程B。
语文课程C。
各种课程9.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什么?A。
法律和规定B。
方针和政策C。
标准和标准10.公共效劳行业以什么为效劳用字?A。
标准汉字B。
通用汉字C。
常用汉字11.提倡公共效劳行业以什么为效劳用语?A。
普通话B。
普通话和当地方言C。
普通话和外国语12.因公共效劳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什么?A。
简化汉字B。
印刷体汉字C。
标准汉字13.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方言?A。
各种艺术形式B。
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C。
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14.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存或使用什么?A。
繁体字B。
异体字C。
繁体字、异体字1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什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A。
汉语拼音方案B。
汉语拼音正词法根本规那么C。
注音字母16.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什么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A。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试题(带答案)20240110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试题(带答
案)20240110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哪个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 A. 汉字
- B. 英文
- C. 阿拉伯字母
- D. 日文
- Answer: A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A. 简单易学
- B. 高效表达
- C. 统一标准
- D. 无歧义
- Answer: C
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正确应用?
- A. 在官方文件中使用
- B. 在私人聊天中使用
- C. 在外国人交流中使用
- D. 在学术研究中使用
- Answer: A
第二部分:判断题
1. 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提高沟通效率。
- True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范围只限于学术领域。
- False
第三部分:简答题
1. 请简要说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的共同语言,它可以统一人们的交流方式,提高沟通效率,促进国家发展和进步。
2. 请列举三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场景。
- 官方文件和公文的起草和编辑
- 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
- 商务谈判和合作交流
以上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试题及答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测试试题(带答案)xxxxxxxx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测试试题(带答案)xxxxxxxx姓名: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1月1日起施行。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6.汉语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7.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8.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9.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1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1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13.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14.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姓名: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1月1日起施行。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6.汉语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中国语言文字试题及答案

1、七大方言区,代表性方言是什么?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赣语、吴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
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
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
以南昌话为代表,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客家话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
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
2、举例说明现代汉语中的语流音变现象。
人们在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
因发音器官的制约和发音方便的需要,音位与音位接续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类型。
语流中两个相邻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语音的这种语流中变化就叫同化。
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词尾s本应读作[s],但在dogs中因为受到了前面浊音g的读音的影响,变成浊音[z]。
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自己原来的发音不同了,这就是异化。
如普通话中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前面一个就不能再读上声,而必须读成近似于阳平(即调值由214变为24),“冷水”、“选举”等就是这种情况。
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得比原来更弱更轻了,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如普通话中的轻声,很多就是典型的声调弱化,如“看一看”中的“一”、“我的书”中的“的”等就是。
语流中有些音在连读时因缩并等原因而不再发音或消失了,这就是脱落,也称减音。
如普通话中,“我们”会读作[uom],“豆腐”读作[touf],“小孩儿”读作[tiauxar]等都是脱落。
语言文字测试题及答案

语言文字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汉字“明”的正确读音是()。
A. ménB. míngC. mèngD. mǐng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观摩学习持之以恒B. 滥竽充数破斧沉舟C. 一诺千金明哲保身D. 按部就班破釜沉舟3.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学习语言,不仅要“听、说”,还要“读、写”。
C. 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D.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上进的学生。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的话让我深受感动。
B.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诚实是金。
C. 通过这次活动,使他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D. 无论困难多大,他都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5. 以下关于修辞手法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比喻。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的“明月”是借代。
D.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二、填空题1. 请用正确的笔顺书写汉字“国”,并注明笔画名称。
__ __ __ __。
2. 请填写下列成语中的空缺字。
__ __ 笑,十年少。
3. 请用恰当的词语完成句子。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__ __,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
4. 请根据上下文意思,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他虽然年纪小,__ __ 很有见识。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在遥远的古老国度,有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
村庄里的人们勤劳善良,他们种植庄稼,养殖家畜,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幸福和安宁。
然而,村庄的宁静被一条恶龙的出现所打破。
恶龙居住在附近的山洞中,它经常飞出来袭击村庄,掠夺粮食和财物,村民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一天,一个勇敢的青年决定站出来对抗恶龙。
他带上了村民们为他准备的食物和水,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恶龙洞穴的旅程。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1. 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国家通用字体标准?a. 宋体b. 楷体c. 隶书d. 仿宋体答案: c. 隶书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标准中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语法规范b. 文字书写规范c. 声调标注规范d. 笔画顺序规范答案: a. 语法规范、b. 文字书写规范、c. 声调标注规范、d. 笔画顺序规范3. 以下哪个部门负责制定和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a. 国家教育部b. 国家语言文字管理局c. 国家文化部d.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答案: b. 国家语言文字管理局第二部分: 填空题1.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的制定目的是提高国民的语言文字 __规范化__。
2.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的适用范围是整个 __中华人民共和国__。
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的实施有助于促进语言文字的 __统一__。
第三部分: 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的重要性和作用。
答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的重要性在于规范和统一全国范围内的语言文字使用。
它的作用包括提高国民的语言文字能力和素养,促进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维护语言文字的规范与文化的传承。
2. 请列举3条你认为重要的国家通用字体标准。
答案:- 宋体:作为中文字符的常用字体,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易识别性。
- 楷体:适合书写书法和书信等正式文体,具有优美的笔画和清晰的结构。
- 仿宋体:仿古字体的一种,适合用于设计古风文化作品和出版物。
以上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国家语言文字管理局. (2018).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七大方言区,代表性方言是什么?七大方言分别是指官话、赣语、吴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话。
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
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
以南昌话为代表,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客家话以广东梅州话为代表,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
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
2、举例说明现代汉语中的语流音变现象。
人们在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
因发音器官的制约和发音方便的需要,音位与音位接续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类型。
语流中两个相邻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语音的这种语流中变化就叫同化。
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词尾s本应读作[s],但在dogs中因为受到了前面浊音g 的读音的影响,变成浊音[z]。
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自己原来的发音不同了,这就是异化。
如普通话中两个上声字连在一起,前面一个就不能再读上声,而必须读成近似于阳平(即调值由214变为24),“冷水”、“选举”等就是这种情况。
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得比原来更弱更轻了,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如普通话中的轻声,很多就是典型的声调弱化,如“看一看”中的“一”、“我的书”中的“的”等就是。
语流中有些音在连读时因缩并等原因而不再发音或消失了,这就是脱落,也称减音。
如普通话中,“我们”会读作[uom],“豆腐”读作[touf],“小孩儿”读作[þiauxar]等都是脱落。
3、说明现代汉语中合成词的基本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也有称作词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
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了绝大多数。
合成词中,多数由两个语素构成,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是少数。
汉语合成词主要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构词方式。
(1)复合式:联合型(并列型):1、两词根意义并列,可互相说明,准确表达含义。
例如:途径价值关闭治理富强2、两词根结合后产生了新的意义。
例如:方圆聪明眉目骨肉始终3、两词根意结合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项在起主要作用。
例如:国家人物忘记没有质量。
偏正型:前一词根对后一根起修饰限制作用。
如:高山小说汉字公牛红色倾销飞奔。
补充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表示动作的结果。
例如:说服打倒延长改进合成推广2、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
例如:船只人员羊群花朵房间牛只。
动宾型(支配型):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
例如:司法管家扫地投资动员拔河挂钩。
主谓型(陈述型):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
例如:嘴馋民主肉麻眼熟自动心慌海啸。
(2)附加式:前加式(前缀加词根):老- 老乡老师老鼠老爸,第- 第一第十第五,阿- 阿公阿婕阿毛,后加式(词根加后缀):子瓶子胖子孩子刀子,头石头个头木头山头活头,-儿鸟儿花儿个儿歌儿。
(3)重叠式:完全重叠式:天天刚刚仅仅轻轻姐姐奶奶其重叠的合成词和单一语素的意义相同,不完全重叠式:毛毛雨毛毛虫泡泡糖娘娘腔等,这些词语整体一般被视为偏正型,即把重叠部份视为修饰成分。
4、简述现代汉语语法的5个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 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
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无任何变化。
3.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
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商量商量,干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作的不同过程等,但这类形态不仅很少,而且在表示一定语法范畴时缺乏普遍性,出现与否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不像在有形态标志的语言中,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的形式变化是强制性的。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由于汉语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于是语序、虚词就成为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汉语表示语法和语义关系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1)语序不同,结构就不同。
(2)语序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3)语序不同,表达的重心也不同。
(1)虚词的有无,会造成句法结构的不同(2)虚词的有无会导致语义发生变化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词类指词在句法结构中的语法功能为依据而划分出来的,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在汉语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不是简单对应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具有多功能性。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在西方语言里,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
现代汉语的数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中间要加上一个量词。
如:英语:two books 汉语:两本书汉语有丰富的量词特别是个体量词,不同的名词往往要配用不同的个体量词。
如“一张床”、“两台电视机”、“一部电话”、“一匹马”、“一口猪”、“一把刀”等。
5、根据谓语的构成成分不同,现代汉语单句可以分为哪4类(一类举2个例子)(1)动词谓语句:1、定义: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
2、常见形式①动词谓语句的常见形式是动词前面有状语或后有宾语、补语,也可以是这几个成分同时出现,就是说,谓语动词对它前后的成分有一定依存性。
②否则,有些动词就要重叠一下,例如:我考虑考虑,你们俩认识认识。
(2)形容词谓语句:1、定义:所谓形容词谓语句,即由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
2、常见形式:状+形、形+补、状+形+补,性质形容词则要常常加上程度副词、某些语气副词或者表示比较的成分等作状语、补语。
如:海风特别凉爽。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今年的夏天比以往来得更早。
(3)名词谓语句:1、定义: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叫名词谓语句。
2、名词谓语句的表意功能说明主语的时间、日期、天气、节日、处所、籍贯、年龄、职业、数量、容貌、特征等。
例如:今天星期日(名||名,表时间)后天清明节(名||名,表节日)昨天晴天(名||名,表天气)我,山西人(名||名词短语,表籍贯)(4)主谓谓语句:1.定义:凡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统称为主谓谓语句。
(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 施事——动作例如:这件事||我没有听说过。
那些水果||我们已经吃完了。
这部电影||我看过。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 受事-动作。
例如: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他||一口水都不喝。
6、举例说明什么是六书。
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1] 》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转注属于“用字法”。
各说文家解释不同。
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
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
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字有两类。
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
如“北”,甲骨文字形像二人相背。
假借字的另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本有其字的意思是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
7、现阶段能否实行汉字的拼音化?为什么?一、汉字自身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汉字拼音化的不可行性。
汉字的同音字比较多,同音字可以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汉字拼音化的一大障碍。
比如如果用拼音记录“zhang fu yu qi zi chao jia”这句拼音可以翻译为“丈夫与妻子吵架”,也可以翻译为“张富与其子吵架”,两句话的意思完全不同。
因此如果汉字实现拼音化,这些原来靠字形来区别不同于语素的文字就不能识别,会给语言文字带来新的不便。
廖旭东的现代汉语中也有所体现。
汉字几千年来所固有的这种表意性质是无法轻易改变的。
二、方言的存在是汉字拼音化的一大阻碍。
汉字如果实现拼音化,就必须要适合各个社会群体。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分布比较广,方言现象明显。
一共有七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的语言又各不相同。
比如说,很多南方人n、l不分,而山东诸城话中z c s与zh ch sh不分,山东省胶东方言中 j zh 不分,这样就造成很多字在他们的方言中单靠听觉是无法区分的,比如说“四”和“十”,“造”和“照”,“囊”和“郎”等。
三、汉字拼音化对阅读古籍来说有很大的困难。
古典文集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留给我们下来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阅读与研究古籍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
因此,对于古籍的阅读不可怠慢。
如果汉字抛却了文字的魅力,那么《诗经》、《尔雅》等这些富有文采的古诗就会变得晦涩难懂,黯然无光。
四、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不可随意丢弃。
首先,汉字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他把人类的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