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39教育科学方法论(一)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自考学生)

合集下载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10
几种错误的认识:科学研究是基础、 几种错误的认识:科学研究是基础、教育科研 是应用; 是应用;教育科研不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 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因而与所 有科学研究一样由客观事实、 有科学研究一样由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 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同样以发现规律、 同样以发现规律、探究新知识或寻求实际问题 解决策略等为目标。 解决策略等为目标。 发挥着解释、预测和控制的功能。 发挥着解释、预测和控制的功能。 教育研究的本质是创新。 教育研究的本质是创新。
12
系统性:科学研究要体现系统性。 系统性:科学研究要体现系统性。要求 研究的内容是系统的、 研究的内容是系统的、研究方法是系统 研究的程序是系统的。 的、研究的程序是系统的。 控制性:科学研究要体现控制性。在研 控制性:科学研究要体现控制性。 究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设计方案, 究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设计方案,排 除无关因素的影响, 除无关因素的影响,科学地定性定量分 以使研究结果可信、有效。 析,以使研究结果可信、有效。
21
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 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 (1)采用观察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 采用观察以及归纳、 采用观察以及归纳 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而教育理论观 点的表达也是以描述性为主, 点的表达也是以描述性为主,没有形成严谨的科 学的理论体系。 学的理论体系。 (2)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表现 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在这一时期的教育家们关于文与道、言与行、 在这一时期的教育家们关于文与道、言与行、知 与行、学与思、 与行、学与思、师与生等关系的辩证分析与论述 之中。 之中。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查组成员,资料及有关调查器材的准备 4.进行试探性调查,得到被调查对象的一般认识,
修改调查提纲及工作方案
调查法的研究程序(续)
四、选题的策略
▪ 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中选择课题 ▪ 从教育工作实践中选题 ▪ 善于扬长避短,选择与研究者条件相适应的
课题 ▪ 从理论学习及查阅研究文献中选择课题 ▪ 从中央到地方的研究规划中选择研究课题 ▪ 借用、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选择研究课
题 ▪ 从与同行的切磋、讨论中选择课题
五、课题论证
计算机检索:
脱机检索 联机检索
第五章 调查法
一、调查法概述
(一)调查法的含义
调查法是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有 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间接了解和考察,并对 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定量 与定性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查法的要求
明确调查的目的,弄清调查对象 收集反映客观事实的资料 采用标准化的调查手段 始终遵循客观性原则
语义类别法: 强迫选择法:给评价者一组叙述的短语,强迫
评价者选择其中最适合的短语
三、观察记录
记录的格式 记录的语言 记录的方法
(一)记录的格式
记录原则:清楚、有条理、便于今后查找
记录实例:
(二)记录的语言
语言要精确、具体、实在 定义要准确 对观察记录的整理,要注意不同的文化
背景和生活经验 在对观察笔记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不
程度,探究“如何(how)”
因果性课题:了解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或规律
性,探究“为什么(why)”
三、选题的原则
▪ 迫切性:指选题应是教育研究领域中急需要解 决的问题,包括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基础研究课 题
▪ 独创性:指的是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 有一定创新,富有新意和时代感的课题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提纲及主要知识点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原理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是按照某种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的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新闻报导不同。

如果说经验总结、新闻报导只是事后总结的话,那正式的研究是事先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现象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1、从古希腊到16世纪的直觉观察时期;2、17世纪至于9世纪末的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3、20世纪到达20世纪50年代的形成独立学科时期;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变革时期.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1、提高教师的教研的理论程度。

2、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特点。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性。

4、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一、分类和体系结构(一)按研究的目的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预测研究。

(二)按研究方法分: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历史研究等。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1、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归纳法:特殊到一般、形象具体思维)。

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演绎法:一般到特殊,抽象思维范畴)。

三、教育研究的认识层次和水平两个层次:1、经验层次;2、理论层次。

四种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这一水平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应不应该发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等。

2、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种现象?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等。

3、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同样的现象吗?4、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的原则?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确定研究课题2、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3、分析总结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原则一、作用1、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基础。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简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简介

(2)以开发智能为中心的多方面教育试验越来越广泛
从50年代开始,前苏联、美国、前西德以发展学生智能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验很多;例如在课程改革方面,出现了三大典型学派的改革实验,在教学方法上出现了“发现法“、“探究法“、“解决问题法“等改革实验。近20年来日本等国又在积极进行“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教改试验以及早期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实验。在我国,以发展学生智能为核心的教育实验也很多,例如,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赵宋光教授设计的“综合构建教学体系“教学实验,该项实验试图在儿童心理中构建一个“井架“,使儿童智力的潜能如地底的原油喷涌而出。这项实验从1978年开始,已在一些小学和幼儿园取得可喜的成果。又如,由北京市特级教师吕敬先主持的“小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发展“实验,该项实验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为中心,通过对语文教学结构的整体改革,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发展,这项实验从1962年开始,目前全国仍有许多省市的教育工作者在扩大进行此项实验。
历史法、文献法、测量评价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法也随之出现。我国古代孔子、朱熹等著名教育家对教育的研究,其方法主要是观察.研究和经验总结。古代许多教育家为了对先辈教育思想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常查阅历史文献资料或对先辈教育言论进行注疏诠释,这些做法均属历史研究和文献研究。我国古代考试,特别是科举考试,就是对考生进行测量评价。思辨法是依靠尚不充分的观察事实,用直观思辨和简单的逻辑推理,笼统地把握现象的一般性质的一种研究方法。古代的思辨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我国的“五行说“、印度的“四元素说“、古希腊托勒密的“地心说“等,对教育家们研究问题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推理三段论法和推理性猜测法贡献更大,它简直成为早期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研究问题的思考模式。古代的教育研究方法曾有效地推动了古代教育研究,但它仅仅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观分析推断的水平上,还缺乏全面系统的逻辑论证、精确的定量分析、严格的科学实验验证。因此,当时所采取的各种教育研究方法还没有达到真正科学研究的水平。例如,那时的观察法是缺乏系统性的,教育观察者往往以不完全的经验或证据为基础,忽视同时存在的复杂的教育因素在起作用,对直觉现象轻易地作出概括或结论。古代崇信“权威“的理念较为盛行,盲从权威,迷信古人是普遍现象,因此,人们观察教育现象,总结教育经验,思考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常常以权威的训谕为准绳。如我国古书记载的“圣人言“、“遵先王之道“等一类的话,就带有浓厚的教条主义和权威主义的色彩。在欧洲的中世纪,上帝和神高于一切,宗教思想也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科学思维。

05939教育科学方法论(一)--14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05939教育科学方法论(一)--14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1.实证性研究报告
2.文献性研究报告
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描述研究结果或进展的报告。
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报告。
(二)教育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 专门的研究和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或站在新角度作出新的解释 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
论文:投稿论文+学位论文 单篇论文+系列论文
4.讨论与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 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5.结论
通过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简单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 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以上几个部分,写时可以灵活安 排,适当合并,不一定面面俱到。
第10页,共31页。
(二)撰写初稿
撰写初稿是撰写过程的中心工作。对科研报告的三个主要组(引言、正文、 结论)的写作要求分别阐述如下:P289--290
(三)修改定稿
鲁迅先生说过,写作时不要十步九回头,写完后不要一去不回头。任 何文章,只要仔细审阅,都会发现或大或小的问题。文章写完后必须 回头认真修改。
第16页,共31页。
LOGO
❖ 各种类型的科研报告的写作形式不尽相同,但可以归 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个三段式的基本格局。
❖ 署名
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应写明 研究者的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
❖ 附录
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又 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试题、原 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
YOUR SITE HERE
(二)教育实验报告
LOGO
教育实验报告是在教育实验之后,对教育实验全过程 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

教育科学方法论

教育科学方法论

教育科学方法论【摘要】教育科学方法论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理论框架,它指导着教育实践的方向和方法。

本文从教育科学方法论的定义和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其历史演变、基本原则、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估中的应用,以及与教育改革的关系。

教育科学方法论的意义在于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及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教育科学方法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教育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教育科学方法论、定义、重要性、历史演变、基本原则、课程设计、教学评估、教育改革、意义、未来发展、教育实践、指导作用。

1. 引言1.1 教育科学方法论的定义教育科学方法论是指对于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所应用的科学方法和原则的总称。

它包括了教育研究的方法、教育实践的方法以及教育改革的方法等方面。

教育科学方法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指导性等特点,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研究、评估和改革中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引。

教育科学方法论旨在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和解决教育问题,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它在教育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石。

教育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是教育科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现代化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通过研究和运用教育科学方法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创新,推动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2 教育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教育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在于指导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通过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加系统地设计课程、教学和评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教育科学方法论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借助科学研究的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教育科学方法论还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对教育改革、教育挑战和新兴教育技术的发展,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教育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在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教育科研方法的历史与趋势

第二章 教育科研方法的历史与趋势

• 1、孔子的有关思想 • ①教育教学理论 • ②为学之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③为人之道:“推己及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2、老子的思想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3、庄子的思想 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是他的生命,而生 命的价值在于自由 • 4、荀子的思想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 5《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 至善” • “至善”就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 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 杜威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理 论基础上,对当时所谓的传 统教育理论的概念、范畴和 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造。 • 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构建 理论 • 传统派VS进步派
• 芝加哥大学1909年开设“教育入门”“教 育法” • 古特《教育之科学的研究》 • 古德《教育研究法》 • 柯斯《教育问卷法》 • 麦柯尔《教育实验法》 • 士路特《如何做研究工作》 • 特尔欧《教育之科学研究》 • 怀特《教育研究的方法》
• • • •
我国: 罗廷光《教育科学研究大纲》 朱智贤《教育研究法》 钟鲁斋《教育之科学研究法》

20世纪初至今,国外与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的新发展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五个发展 特点 • (1)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到教育科学研究 领域中来。 • (2)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 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 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化,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 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教育科研方法的发展期:“理性 ——分析”
研究阶段

05939教育科学方法论(一)--1绪论真题(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自考).doc

05939教育科学方法论(一)--1绪论真题(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自考).doc

2015101.以发展和完善理论为主要目的的是()A.基础研究B.理论研究C.发展研究D.评价研究2.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论述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A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B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与构思C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D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E教育科学研究结果的整理与表达3.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这种教育科学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

2014101.教育科学研究所属的研究范畴是()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人文科学D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和地理学。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其中包括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是科学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人们认知、维护、改善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工具。

人文科学是指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真理性探索,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价值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

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具体体现为社会实践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促进和制约两个方面。

西洋古典学、宗教学、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

科学技术: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技”。

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提出经验论的归纳法的是()
A康德B亚里士多德C培根D笛卡尔
2.我国最早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有罗廷光的()
A《教育之科学研究》B《教育科学研究大纲》
C《教育研究方法》D《教育实验法》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萌芽时期,将教育现象当做一个单一事物来认识,带有明显的朴素性和()。

201410
1.在其著作《工具论》中创立了形式逻辑的是()
A康德B亚里士多德C培根D笛卡尔
2.从研究方法性质上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的发展阶段包括()
A萌芽期B经验的定性分析C定量的与实验分析
D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E形成学科体系结构期
3.最早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补充分的观察、是对教育实际经验的总结以及在直觉基础上的()。

201407
1.提出理性的演绎法,被称为西方理性主义创始人是()
A康德B笛卡尔C培根D亚里士多德
2.跨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现象的共同性和()。

1.提出理性的演绎法的西方理性主义创始人是()
A康德B笛卡尔C培根D亚里士多德
201307
1.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
A古德B笛卡尔C培根D亚里士多德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过去无论实在中国还是国外,在教育研究上使用的大多数都是()的方法。

201210
1.在《工具论》中创立了形式逻辑,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演绎”程序的是()
A古德B笛卡尔C培根D亚里士多德
2.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了以()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3.论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4.以直觉观察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是教育研究的()。

A萌芽期B发展期C成熟期D形成科学体系结构期
201207
1.最早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不充分的()
A观察B调查C访谈D实验
201110
1.主张“一切真知都是由简单自明的观念演绎出来的,感觉经验
不可靠,科学知识体系应该建立在理性的直觉和演绎法的基础上”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康德B笛卡尔C培根D亚里士多德
2.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以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外部效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属于()
A综合化研究B现代化研究C跨文化研究D生态化研究
3.在《工具论》中创立了形式逻辑,提出科学研究的“归纳--演绎”程序的人是()。

4.近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基本特点?
201101
1.从哲学角度思考教育问题的“批判”精神,认为必须对包括“理性”在内的人的认识能力进行批判才能辨别真伪的代表人物是()。

A康德B笛卡尔C培根D亚里士多德
2.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研究规律,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外部效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属于()
A综合化研究B现代化研究
C跨文化研究D生态化研究
简答题:3.古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特点?
4.现场研究一般分为现场观察和现场实验两种.
201010
1.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探讨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共
同规律,或从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差异中,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方法叫做()
A综合化研究B现代化研究
C跨文化研究D生态化研究
2.近20年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在研究方法方面注重()
A基础性B应用性C数量化D综合化E现代化
200710
1.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这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称为()研究。

A综合化B现代化C跨文化D生态化
2.从()开始,教育科学研究初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风格,即重思辨轻实践经验,或重局部具体经验轻理论思维。

200610
1.教育科学研究的生态化倾向直接源于()。

A直觉观察的局限性B现场实验的局限性
C实验室实验的局限性D跟踪观察的局限性
2.在近代,教育科学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和唯理论两个派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