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微生物的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

概述:遗传(heredity or inheritance)和变异(variation)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遗传即生物的亲代将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子代的行为或功能。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基因型(genotype)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表型(phenotype)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饰变(modification)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8.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8.1.1三个经典实验

1. 经典转化实验:1928年F.Griffith以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1944年O.T.Avery等人进一步研究得出DNA是遗传因子。

2.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年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32P标记病毒的DNA,用35S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证实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与TMV近源的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olmes ribgrass mosaic virus,HRV)所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8.2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genome)是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haploid);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diploid)。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由于现在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细胞中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的总称,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DNA序列。微生物基因组随不同类型表现出多样性。

8.2.1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拟核,nucloid)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其上结合有类组蛋白蛋白质和少量RNA分子,使其压缩成脚手架形的(scaffold)致密结构(大肠杆菌DNA分子长度是其菌体长度的1000倍,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压缩进细胞中)。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于1997年由Wisconsin大学的Blattner 等人完成。

大肠杆菌基因组结构特点:

1.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个别细菌(鼠沙门氏菌和犬螺杆菌)和古生菌的rRNA 和tRNA 含有内含子或间隔序列,其他绝大部分原核生物不含内含子,遗传信息是连续的而不是中断的。

2.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大肠杆菌共有2584个操纵子,基因组测序推测出2190个操纵子。如此多的操纵子结构可能与原核基因表达多采用转录调控有关。此外,有些功能相关的RNA基因也串联在一起,如构成核糖体的三种RNA基因转录在同一转录产物中,依次是16S rRNA-23S rRNA-5S rRNA 。三种RNA在核糖体中的比例是1∶1 ∶1。

3.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 基因的多拷贝:大肠杆菌有7个rRNA操纵子其特征都与基因组的复制方向有关即按复制方向表达。7个rrn 就有6个分布在双向复制起点oric(83min)附近,有利于核糖体的快速组装。

4.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一定数量的重复序列,但比真核生物少得多,重复序列一般为4~40 bp,重复程度十多次、上千次不等。

8.2.2啤酒酵母的基因组:啤酒酵母是单细孢真核生物,1997年,有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共96个实验室的633为科学家是艰苦努力完成了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是第一个完成测序的真核生物基因组。基因组大小13.5×106 bp,分布在17个不连续的染色体中。酵母菌的DNA与四种主要的组蛋白(H2A、H2B、H3 、H4)结合构成染色质(chromatin)的14bp核小体核心DNA;染色体DNA上有着丝粒(centromere)和端粒(telomere)没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有间隔区或内含子序列。

酵母菌基因组的特点:高度重复;tRNA有250个拷贝。rRNA 只位于Ⅻ号染色体的近端粒处,每个长9137 bp,有100~200个拷贝。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称为遗传丰余(genetic redundancy)——一种进化的策略(有备无患)。8.2.3詹氏甲烷球菌的基因组:詹氏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jannaschii)属于古菌,发现于1982年。生活在2600m深,2.63×107 Pa(260个大气压),94℃的海底火山口附近。1996年由美国基因组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Genomic Research,简称TIGER)和其他5个单位共40人联合完成了该菌的基因组全测序工作。这是完成的第一个古菌和自养型生物的基因组序列。根据对该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完全证实了1977年由Woese等人提出的三界学说。

詹氏甲烷球菌基因组的特点:詹氏甲烷球菌只有40%左右的基因与其他二界生物有同源性,其中有的类似于真细菌,有的类似于真核生物,有的二者融合。古菌在基因组结构上类似于细菌。詹氏甲烷球菌有 1.66×106bp的环形染色体DNA,具有1682个编码蛋白质ORF;功能相关的基因组成操纵子共转录成一个多顺反子转录子;有2个rRNA 操纵子;37个tRNA 基因,基本上无内含子;无核膜。负责信息传递的基因类似于真核生物。转录起始系统、RNA聚合酶的亚基组成及序列、启动子结构、翻译延伸因子、复制起始因子均与真核生物相似。古菌还含有5个组蛋白基因。

8.3 质粒和转座因子:质粒(plasmid)和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都是细胞中除染色体以外的另外两类遗传因子。前者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后者是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广泛分布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

8.3.1质粒

1.质粒的分子结构: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CCC)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三种构型即C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