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ppt课件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ppt课件
• 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 及全麻手术患者等,在麻醉前、 穿刺鞘管前由手术医生、技师、 护士三方根据病历、腕带共同核 对患者信息,准确、确定患者身 份及穿刺部位。
• 术后由手术医生、护士根据腕带 信息将患者准确无误的送回病房 ,并与病房护士共同完成交接工 作。
6
2018
THANK YOU
7
7

8
8
• 4.住院患者必须建立、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尤其对于治疗护理时不能 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手术、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 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儿科病房住院患儿等)和成批救治的 伤员(≥5人时),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3
治疗
• 5.在为患者进行各种治疗、护 理、检查及转运前,护理人员 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 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 法,禁止床号或房间号作为识 别依据。PDA扫描腕带条形码 是患者身份识别的最主要形式 ,同时还要采用床头(尾)卡 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 问核对)、病历夹核对等形式 。
4
核对
• 6.在核对患者姓名时,请患者 自己说出姓名,主动邀请患者 参与医疗安全;产妇、儿童、 昏迷、语言障碍等无法进行沟 通的患者请家属说出患者的姓 名,或核对腕带上的住院号, 确保核对等形式。
5
介入手术室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 者身份,使用姓名、性别、住院 号三种方式确认患者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 制度
1
门急诊
• 1.每位来院就诊患者必须如实 提供身份信息,建卡处工作人 员输入患者身份信息时加以核 对,对有疑问的患者信息加以 核实。
• 2.门急诊护士在对患者评估时 需核对患者姓名、就诊卡号、 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发现 不符合及时纠正。

患者身份识别 PPT

患者身份识别 PPT
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 病房转接
❖ 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 就诊的病历、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 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 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 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 可离开。
❖ 2、实施有创或高危护理活动前,应主动使用两种以上 患者识别 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 3、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腕带上应有患者的姓 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等信息。
❖ 4、急诊急救过程中,一时无法辨认患者身份时,可先给患者临时 命名或编号,待病情稳定后再作进一步的身份确认。
➢ 医务人员应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若遇到 患者识别腕带丢失或严重损坏等情况,病房护士应重新补写腕带, 经两人重新核对后补戴。
➢ 患者出院时,病房护士为患者安全去除腕带,按生活垃圾处理。
★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原则
❖ 1、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时,应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语言、 行为能力,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获得患者的信息。
一、入院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 当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应与意识/精神 正常、沟通无障碍的患者充分沟通,协 助填写相关资料,确认姓名、年龄、性 别、籍贯、出生年月、住院号、身份证 号码,确认患者的真实身份。
二、特殊人群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 特殊人群: 指意识/精神障碍、感觉器官功能不全、婴幼儿、
痴呆者。
❖ 5、治疗前,应有两位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对患者进行身份的核 对——“双人核对”,必要时主动邀请患者/家属参与部位确认。
❖ 6、对于患者中的特殊人群,在特殊场所(如急诊科、中心输液室、 产房等人员流动快、风险高的诊疗场所),接受特殊治疗(如放 疗、化疗、手术、拔牙等有创或高危诊疗活动)时,应特别强调 有效的身份识别,避免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伤害。

患者身份识别PPT课件

患者身份识别PPT课件

• 3、将患者安置到病床后,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 释佩戴腕带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 合。再次与患者及家属核对腕带内容,确认无误 后佩戴于患者手腕,若双手手腕均不适宜佩戴时, 可改在脚踝部佩戴.
• 4、急诊进入抢救室的患者,若神志清楚或有家属、 亲友陪伴,则应在抢救生命的同时,确认患者的 身份,并为患者佩戴腕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等;若其神志不清,且无家属或亲友陪 伴,急诊抢救室的护士应立即为患者佩戴腕带, 腕带内容包括临时编号、患者的性别、初步诊断 等。待患者病情稳定或进入病区后,病房护士应 重新采集并核对患者临时腕带上所载的信息,并 更换正式腕带。
• 1、患者手术前一日,主刀医师、麻醉医师应亲
自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且有护士在场三方共同 确认患者身份,同时获得患者对病情和手术、麻 醉的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房护士在核对 患者的身份与病历后,按照医嘱的要求做好术前 准备。
• 2、手术当日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医师应在患 者的 手术切口部位用记号笔划线进行显现标识, 并与患者及家属仔细核对基本信息、腕带及手术 相关内容,核对无误后填写《手术病人术前确认 记录单》的相关内容。
• (二)住院过程中一般患者的身份识别
• 1、在标本采集、服药、输液、输血、注射等各种 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 2、在给予患者化疗、放疗、介入、手术、拨牙 等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除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好腕带身份识别外,还应认真核对患者的病历 相关信息,包括病理结果、影像学资料等,并应 当以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 最后确认手段,防止误诊误治
• 3、体表标示(手术部位的划线):位于体表可以标示 的手术切口部位原则上必须用黑色记号笔划线标 示; 体表手术部位划线时一定要和病人或家属做必 要的沟通,说明体表划线是为了明示手术部位, 但手术切口的长短与划线的长度无关;表格中划线 仅是明确部位,与实际手术切口的具体形状无关.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8、每日专人检查腕带,如有松脱,立即更新。 9、执行各项操作时,护士应核查新生儿床头卡及手腕、脚腕识别带;
尤其是在为新生儿沐浴时,护士在为其脱衣物前后要仔细核对,腕 带和衣物上的标识应一致。 10、出院时,护士须与家长再次核查新生儿手腕、脚腕带、床头卡, 盖新生儿脚印与家长右拇指印存档。
新生儿查对指引.doc
.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的原则
4、实施有创或高危护理活动前,应主动使用两种 以上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 唯一依据。
5、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 儿室等科室中,对手术、神志不清、无自主行为 能力的患者,必须为其佩戴“腕带”,作为身份 识别的标记。腕带上应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出 生年月、入住科室、ID号/住院号等信息。
5、 巡回护士将胸卡(床头卡)佩戴在新生儿包被外。剖宫产分娩者应 在手术室佩戴腕带及床头卡。
6、同时多名产妇分娩时,助产士按以上要求处理后,将新生儿分开放置 于操作台上,以免混淆。
7、产妇与新生儿转入爱婴区时,护士应与助产士核对产妇分娩记录、新
生儿床头卡和腕带。
.
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
产房(新生儿身份识别)
3.拔牙前,经治医生再次查对患者信息,X线定位片,准确无误后方 可拔牙。
4.拔牙完毕后,操作者和护士再次核对患者的资料。观察患者的病情, 交代拔牙后注意事项。
.
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
急诊科
1.急诊科应对急诊留观区、中心输液室、注射室、抢救室等区域床位和 座位进行编号,编号应固定、清晰、醒目。
2.接诊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意识、精神、语言、思维、行为能力,与神志 清楚、行为正常的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确认患者的姓名、年龄、就 诊原因,查对性别、ID号/住院号,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与主诉是否 相符。

患者身份识别课件(培训)ppt课件

患者身份识别课件(培训)ppt课件

一、入院患者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 当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时,应与意识/精神 正常、沟通无障碍的患者充分沟通,协 助填写相关资料,确认姓名、年龄、性 别、籍贯、出生年月、住院号、身份证 号码,确认患者的真实身份。
二、特殊人群身份与部位的识别
• 特殊人群: 指意识/精神障碍、感觉器官功能不全、婴幼儿、痴
呆者。
• 我院手腕带有机器打印、手写两种类型。
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
•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 号 • 住院号 过敏史 血型
腕带佩的目的
• 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手术、 外出检查等)
• 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 • 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 • 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 • 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信息
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核对腕带信息。 3、无名氏患者,护送人员详细交代,核对腕带信息。 4、核实无误后签写转科交接记录,挂床头牌, 修改腕带信息:科室 和
床号。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
• 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 急诊就诊的复写病历、入院病历;认真与科室 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 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
★ 患者身份与部位识别原则
• 1、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时,应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语言、 行为能力,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获得患者的信息。
• 2、实施有创或高危护理活动前,应主动使用两种以上 患者识别 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 3、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腕带上应有患者的姓 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等信息。
◆转出科护士: 1、完善病历记录,全面评估患者,检查腕带信息是否准确清楚。 2、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腕带特殊标示,医务人员专人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ppt课件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ppt课件
22/8/8
3 .所有医务人员在实施药物疗法的“三查八 对”时,使用手腕带核对患者身份。核对患者身份 时应主动使用两种以上患者信息识别,不得仅以床 号作为身份识别的唯一依据。
4 .如腕带倍息内容字迹模糊、松脱,应重新填写 或打印,核对无误后再使用。患者转科后需重新填 写或打印。
22/8/8
5 .特殊科室(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产房、 新生儿室等)、特殊人群(手术、意识不清、无 自主行为肯旨力、感觉器官功能不全者、婴幼 儿、痴呆者)、特殊场所(急诊科抢救室、中心 输液室、产房、高压氧科等)、特殊治疗(放 疗、化疗、手术、拔牙等有创或高危诊疗活动) 患者的身份识别见相关章节。
5 .巡回护士将床头卡佩戴在新生儿包被外。剖宫产分娩者应在手术室佩载 腕带及床头卡。
6 .同时多名产妇分娩时,助产士按以上要求处理后,将新生儿分开放置于 操作台上,以免混淆。
22/8/8
7 .产妇和新生儿转入爱婴区时,护士应与助产士核对产妇分娩记录、新生 儿床头卡和腕带。
8 .每日专人检查腕带,如有松脱,立即更换。 9 .执行各项操作时,护士应核查新生儿床头卡及手腕、脚腕识别带。尤其
22/8/8
3 .接待单个、无陪伴、意识不清的患者时,因无 法知晓其姓名、年龄、病情等,为争取抢救时间, 护士可暂为其取名,系手腕识别带,待联系到亲属 确定身份后再更换手腕带。
4 .遇成批患者救护时,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 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绿、黄、红、黑 4 种颜 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 (分类标记用塑科材料制成腕带),并扣系在伤病 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 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2/8/8
1 身份识别原则 2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3 急诊患者身份识别 4 新生儿身份识别 5 特殊人群身份识别

患者身份识别课件(培训)

患者身份识别课件(培训)

对能有效沟通的 患者,实行双向 核对法。即除了
核对床头卡以外,
还必须要求患者 自行说出本人姓 名,确认无误后
方可执行。
对无法有效沟通 的患者,如手术 、昏迷、神志不 清、无自主能力 的重症患者,在 诊疗操作前除了 核对床头卡以外 必须核对腕带, 识别患者身份。
在实施任何介入 或有创诊疗活动 前,实施者亲自 与患者(或家属) 沟通,作为最后 确认的手段,以 确保对正确的患
三、身份不明(无名)患者的身份识别
身份确认前:
❖ 1、急诊护士通过电话联系给身份不明患者挂号获取病历号。
❖ 2、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病历号)、 性别、 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
命名方式 :1)无名﹢日期—数字 例:无名氏20130820—1 2)无名﹢住院号
* 3、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无名+日期—数字、 住院号、性别等,并在必要时报告行政总值班/医务部。
身份识别对策
对策二
规范护士行为:一方面向全体护理人员耐心讲解身份 腕带,对快速确认患者身份、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尽量 减少护患纠纷的作用,转变护士传统的查对模式,将腕 带查对纳入患者身份确认的常规工作。要求护士书写时 字迹工整,便于辨认。
身份识别对策
对策三
全面落实健康教育,规范护士腕带佩戴的 健康宣教行为,随时提醒患者:为了您的安 全,请随时戴好腕带,解决患者心理上的拒 绝。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必须经双人核对后方可 使用。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4、腕带若损坏需更新时,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填写的信 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同样需要经双人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程序
在进行标本 采集、给药或 输血等操作前, 必须严格执行患 者身份识别查对 制度,应至少使 用两种身份识别 方法(床头卡、 腕带,双向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PPT课件 ppt课件

患者身份识别PPT课件  ppt课件

6
ppt课件
现代人身份的最基本标志
身份证
7
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居民身份证
8
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身份证
现代识别身份的标志 身份证
9
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身份证
10
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簿
11
ppt课件
现代患者身份的标志
身份证 户口簿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障卡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就诊登记簿 离休干部医疗证
19
ppt课件
三、实施各项操作时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 属)沟通。
实施有创诊疗活动前,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 家属)沟通,作为对患者身份的最后确认,以确保对 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0
ppt课件
四、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 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医疗安全是医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42
ppt课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主动报告制度
43
ppt课件
44
ppt课件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
定义: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 造成的损害,包括诊疗的失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引 起的损害等
分六级别
45
ppt课件
迹近错失(潜在不良事件)、 无伤害、 轻度伤害、 中度伤害、 重度伤害、 极重度伤害。
3ppt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法定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户口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身份证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身份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同胞回乡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外籍人员护照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居留证4ppt课件?现代人身份的最基本标志?身份证5ppt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居民身份证6ppt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身份证?现代识别身份的标志?身份证7ppt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身份证8ppt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簿9ppt课件现代患者身份的标志?身份证?户口簿?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障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就诊登记簿?离休干部医疗证10ppt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居民社会保健卡11ppt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卡12ppt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卡13ppt课件百色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14ppt课件百色市离休干部医疗证15ppt课件医疗行为中患者身份识别确认制度?一门诊患者辨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反向查对,让患者和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 姓名,核对正确无误后执行。核对患者姓名的标准用语: 应使用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的标准问句,以患者或 患者家属的回答为准。不得采用“你是xxx病人吗?”等 含患者姓名的问句。 • 3、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核对“腕带”信息。 • 4、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 龄、出生年月、床号、性别等。不可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 识别的唯一依据。 • 5、查对患者身份信息与输液卡、输血单上信息查对完全 一致后,方可执行。
腕带使用流程
办理住院手续, 由收费窗口打印腕带, 患者持住院证及 腕带(绿色)到病区
接诊护士核对住 院证及腕带信息(姓名、 性别、年龄、住 院号、床号、科别)
两 名护 士共 同核对 无误 后, 经家属 或患 者 确认 ,松 紧适宜 的佩 戴在 患者的 左手 腕部,并向患者 告知用途及注意事项
转科、转床: 转科交接 、病房内转科交接 、都必 须取下腕带,到 收费室重新打印, 由两名护士核对 无误后,再次给患 者佩戴以确保腕 带标识的准确
• 手腕带为一次性无毒防过敏的医疗专用材料制成, 不易损伤患者皮肤,所写的信息不会因水或摩擦 而褪掉。
• 我院目前采用手腕带为机器打印类型。
6
7
使用腕带的必要性?
8
腕带使用的重医 生开 具住 院证
门诊医生需给病房护 士站打电话 ,注明床号
病区医生需询问 护士,注明床号
在实施任何 介入或有创 诊疗活动前, 实施者亲自 与患者(或 家属)沟通, 作为最后确 认的手段, 以确保对正 确的患者实 施正确的操

11
不同场所患者身份的 识别
12
急诊科
• 1、接诊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意识、精神、语言、行 为能力,与神志清楚、行为正常的患者进行有效 的沟通,确认患者的姓名、年龄、就诊原因,观 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与主诉是否相符。
* 2、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无名+日 期—数字、住院号、性别等,并在必要时报告行政总值班 /医务部。
无名患者其身份得到确认,急诊室医生护士应分别在检查 报告单、病历、护理记录单等相关资料注明,患者真实姓 名,年龄等。
14
患者转接时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
• 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因手术或因治疗需要科室间转接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之 间),双方应认真查对交接,确保病人身份正确。
破损、字迹 不清及时 到收费室 更换
感染三科、呼 吸二 科如有痰检阳 性的 结核病人,由 科室 自行进行腕带 打印 (红色)。
出院时,有病区护士将患者的腕带剪断,处理。
10
患者身份识别程序
在采血、给 药或输血等 操作前,必 须严格执行 患者身份识 别查对制度, 应至少使用 两种身份识 别方法(床 头卡、腕带 双向核对)
对能有效沟 通的患者, 实行双向核 对法。即除 了核对床头 卡以外,还 必须要求患 者自行说出 本人姓名, 确认无误后 方可执行。
对无法有效沟 通的患者,如: 手术、昏迷、 神志不清、无 自主能力的重 症患者,除床 头卡以外,必 须使用腕带。 在各诊疗操作 前除了核对床 头卡以外,必 须核对腕带识 别患者身份。
19
如何提高身份识别的依从 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呼吸二科:排日代姆
1
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 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
查对制度 识别“患者身份
2
评审要点
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进行患者身份确认 同时使用三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床号等
(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 2、遇到成批患者救护时,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 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红、黄、绿、黑4种颜 色,对危重、重、轻、死亡人员作出标志。系于 患者手腕或脚踝上。
13
身份不明(无名)患者的身份识别
• 、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病历 号)、 性别、年龄(不详)。 命名方式 :无名﹢日期—数字 例:无名氏 20140101—1
17
(3)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
• 手术后,手术室工作 人员与病房护士做好 病情、药品及物品的 交接,填写手术室与 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无误后方可离开
18
例: 用药治疗、输血前患者身份识别
• 1、查对用药、输血医嘱,保证给准确的患者实施治疗。 • 2、用药治疗、输血前必须严格查对,核对床头牌信息,
◆转出科护士: 1、完善病历记录,全面评估患者,检查腕带信息是否准确清楚。 2、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腕带特殊标示,医务人员专人
护送。 3、填写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记录患者身份信息及病情变化。 ◆转入科护士: 1、详细交接患者,反向查对,由患者(或家属)自述姓名。 2、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
可离开。
16
(2)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
• 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检查 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准确填写患者信 息。
• 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 真与手术室人员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 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 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 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3
患者身份的重要性
患者:医疗护理操作的对象。 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 ——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
4
患者身份识别的主要内容?
•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 科室 住院号
5
腕带?
• 患者腕式识别带(简称腕带)是患者标识的一种, 是对在医院接受诊疗患者的一种信息识别,是整 个医疗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核对腕带信息。 3、无名氏患者,护送人员详细交代,核对腕带信息。 4、核实无误后签写转科交接记录,挂床头牌, 修改腕带信息:科室 和床
号。
15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
• 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 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历、入院病证;认 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 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 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