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20779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护理质量与安全三级管理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对全院护理质量与安全进行督导检查与持续改进。
二、成立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在分管院长和医院质量安全与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
(一)研究讨论医院护理发展方向,制定护理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
(二)每年修订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持续完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三)制订年度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及目标管理方案,并督导落实和总结评价。
(四)监控全院护理质量与安全动态,每季度召开一次委员会会议,及时讨论分析重要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并按PDCA 循环督导持续质量改进。
(五)评估护理队伍现状,加强护士职业规划管理,建立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机制,稳定和发展临床护士队伍。
(六)按护士层级培训计划组织各层次护士学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相关管理理论等,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三、成立各专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组由5-7 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参加并负责。
按照相关专项质控标准及质控方案对护理质量进行督查与持续改进。
四、成立病区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3-5 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
负责本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相关工作,并按照PDCA循环促进病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医疗机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加强质量监控和风险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下面将从医疗机构建设、人员管理、质量监控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介绍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机构建设1.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团队的组建:医疗机构应设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团队,包括医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临床部门主任和护理质量管理人员等,负责制定和执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2.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团队成员应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和修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护理质量安全设施的建设:医疗机构应配备先进的护理设施和器材,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确保患者安全。
二、人员管理1.护士岗位设置和编制管理:医疗机构应根据服务需求和科室特点,合理设置护士编制,确保人员配备和工作量的平衡。
2.护士招聘和培训:医疗机构应严格护士招聘程序,确保招聘到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员。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护士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安全意识。
3.护士考核和绩效评价: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护士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对护士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激励他们积极工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质量监控1.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临床路径管理机制,明确护理工作的操作步骤和质量标准,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2.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和需求,及时改进工作,提升护理质量。
3.护理质量审核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护理质量审核和评估,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四、风险管理1.因果分析:医疗机构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因果分析,对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我院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3.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善护理服务水平。
三、管理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意愿,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2.依法依规开展护理工作,遵循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3.护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素养,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质量;4.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实行全员质量责任制;5.持续改善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四、组织架构为保证护理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设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主要由院长、护理部主任、医疗质量管理部主任等组成。
五、管理体系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护理服务质量控制(1)建立完善的护理服务评估制度,进行定期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估;(2)建立护理巡视制度,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现场管理和监督;(3)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服务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价。
2. 护理安全管理(1)建立护理风险评估机制,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2)建立护理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发生的护理事故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并追究责任;(3)加强患者护理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3. 护理质量改进(1)建立护理服务持续改进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2)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和分析,并采取改进措施;(3)建立护理病史追踪制度,对护理服务效果进行追踪和评价。
4. 护理质量培训(1)建立健全的护理培训机制,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2)举办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班,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3)定期组织护理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
六、监督机制1.建立护理服务监督机制,由护理部门对各科室的护理服务进行定期监督;2.定期组织护理服务质量检查,对护理服务的质量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3.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定期对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评估。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2、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或输血等各类诊 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 少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 据)。转科交接时,;首先确认患者身份, 使用“腕带”作为身份标识的患者,必须 核对“腕带”信息。
3、手术患者身份确认,
3.1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 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腕带” 标识。
3、腕带标识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特殊情况 (患者上肢缺失、双上肢手术、肢体肿胀 易损伤等)佩戴于下肢。
4、严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腕 带标识取下。
5、在执行各种诊疗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二 种患者识别方法。操作前查对腕带标识, 必须同时使用床号、姓名对患者进行识别, 意识不清患者和患者近亲属核对,确认无 误后才能实施操作。
4.2.2.5按要求书写护理记录,必要时遵医嘱 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2.2.6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提供相关的心理护 理、康复指导和健康指导。
4.3二级护理 4.3.1病情依据: 4.3.1.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4.3.1.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3.2护理要求: 4.3.2.1每两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
2、责任护士负责给患者系上腕带,并向患者 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的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护士在给患者佩戴或更换腕带标识前,必 须双人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 别、住院号、血型等,清醒患者本人确认、 意识障碍/小儿等患者由其近亲属确认“腕 带”信息后佩戴。佩戴后应同时注意观察 佩戴部位有无擦伤,末稍血运情况。佩戴 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局部血运良好。
化;
4.3.2.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有异 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4.3.2.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部设专人分管质量管理,护理部下设护理质控组,专人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控制。
2、建立健全二级护理质控网络,二级质控由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组成,一级质控由护士长和护士组成;3、制定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并加强监控,定期分析,提出整改,保证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4、制定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及管理规范,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与督导,通过及时的总结、反馈,并不断修订、完善。
5、加强对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明确各项工作质量标准,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6、护士长对病区护理质量把关,每天查房至少四次(晨会交班前,中午下班前,下午上班后、下午下班前)以上,掌握病区动态和危重患者情况,保证各项护理措施的安全、有效。
7、护理质量控制实行随机与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二级护理质量检查每月一次,一级护理质量检查每半个月一次,结合每日随机巡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并限期改正。
8、每月进行一次质量分析、评价,每年进行一次质量管理研讨会,分析总结护理质量与安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对护士执业资格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为患者安全护理服务提供保障。
2、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
节假日期间,护士长应定期巡查病房。
护士长排班合理,各班次护理人员层级搭配合理。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保障患者的治疗护理安全。
4、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特殊治疗、检查均需履行告知程序。
5、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6、对专科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7、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8、各类药品放置有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9、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不得隐瞒,并保存好病历。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院的护理工作能够依照规范、科学、安全的要求进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订立本《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护理人员,包含住院部、门诊部、急诊科等全部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院护理工作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护理伦理规范、科学指引和国家标准等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充分敬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尊严权。
第四条医院要建立健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连续改进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患者的最佳护理效果。
第二章护理质量管理第五条医院应依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订立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和评估。
第六条医院护理人员要准确记录患者的护理过程和护理效果,并及时进行沟通,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准确性。
医院要组织护理质量评估工作,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专业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和质量提升。
第八条医院要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档案,记录各类护理质量管理活动和相关事项,以备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第九条医院要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护理安全管理第十条医院要订立并严格落实患者护理安全标准,包含防备跌倒、误咽误吸、感染掌控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第十一条医院要定期对护理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前,应正确核对患者身份、护理项目和用药时间,严防错误操作和用药过错。
第十三条医院要建立并完善事故报告制度,对护理事故和意外事件进行及时、准确报告和处理,并进行事故回顾和教训总结。
第十四条医院要组织护理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和事故应对本领。
医院要建立护理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反馈机制,收集护理质量和安全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和质量掌控手段。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从护理职业道德和伦理,承当起护理工作的责任。
护理 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一、护理质量管理体系1. 护理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护理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和监督护理工作的开展,包括护理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督导等工作。
2. 护理质量评估护理质量评估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3. 护理标准化护理标准化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基础,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护理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 护理质量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是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改进机制,定期开展护理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活动,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 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护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护理质量考核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3.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有序进行,防范和预防护理事故的发生。
4. 护理质量监督制度建立护理质量监督制度,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 护理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的护理培训制度,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患者护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安全患者护理制度,制定和执行患者护理计划,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 患者信息保密制度建立和完善患者信息保密制度,保障患者的隐私权和利益,及时处理和保护患者的信息。
3. 护理事故处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事故处理制度,对护理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及时处理事故责任人,减少和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
4. 临床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临床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医疗事故分析和总结,提高临床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结语: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切实维护患者的权益和利益。
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护理人员,包括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等。
二、护理安全管理目标1.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2.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护理风险。
3.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
4. 营造安全、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 科室安全管理由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按程序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护士长为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责任人。
3.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
4. 加强对危重、昏迷、瘫痪老人、老年及小儿的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走失、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5.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安全。
6. 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
7. 毒、麻、限、剧药品做到安全使用,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并加锁。
8.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9.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档案,定期分析护理安全风险,制定针对性措施。
10.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护理差错事故处理1. 护理人员发生差错事故,应及时报告护士长和科室负责人。
2. 科室负责人应立即组织调查,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3. 护理差错事故处理结果应及时上报护理部,并通报全院。
4. 对护理差错事故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3.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如有违反,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通过实施本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吸氧设施有“四防”标志(防热、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
安全带,氧气筒的氧气不可用尽。
2.对危重患者及小儿防止发生意外措施
1防坠床 小儿要使用有床档的小儿床;昏迷及烦躁者有专人守 护,必要时加床档。
2防烫伤 需要热敷的患者,护士要及时巡视,严格交接班;给婴
幼儿、老人、昏迷、肢体瘫痪麻痹患者用热水袋时,温度在50C以内,
十二、跌倒的防范管理制度14
十三、跌倒与坠床上报及处理流程15
十四、跌倒事件报告16
十五、手术安全检查制度
十六、手术部位确认标识制度与规范18
十七、使用监护仪的管理办法19
十八、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的管理制度19
十九、标本采集核对制度20
二十、皮肤压伤登记报告制度20
二十一、皮肤压伤管理制度22
二十二、住院患者压疮处理流程23
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1.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 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爱岗敬 业精神,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树立“以人为本,满意服务”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真情为患者 服务。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 握新仪器的使用,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 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14.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手术、特 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5.按有关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 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6.按规定处理医用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 伤害。
17.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10.注意药品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1.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2.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 部,不得隐瞒,并保存好病历。
13.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 员要熟悉放置位置,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如有损坏及时维 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无用。
(二)监控措施
1.氧气管理
1用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告知患者及家属勿在室内抽烟,氧气管道周围禁烟火和易燃品。
热水袋不可直接接触病员的皮肤。
(三)制度落实
1.执行分级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及长期卧床初起活动者,有 人扶持,动作要轻慢,以防因体位变化,引起虚脱。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三查八对”,按时巡视病房,发现不 良反应及时处理。
5.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
6.维护全局,搞好医护配合,加强护患沟通。
7.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
书写护理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抢救病人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
记。
8.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执行“三查 八对”制度。
9.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对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并登记 记录,制定相应护理常规,报护理部审批、备案。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成立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 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 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四、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
(一)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 结合各科室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 按时巡视病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真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工作计划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3.按工作计划及考核办法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实施及 落实情况。
4.由护理部质控组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
5.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
6.针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知全体护理 人员。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 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 防院内交叉感染。
5.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 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 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 备,一般不准外借。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3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3
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4
四、护理安全管理与监控措施5
五、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8
六、病人身份识别程序8
七、患者身份查对制度9
八、护理危急值报告流程11
九、患者意外跌倒应急预案12
十、住院患者约束带使用规范12
十^一、患者坠床防范制度13
二十三、压疮报告单24
二十四、住院患者转运流程25
二十五、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26
二十六、护理投诉管理制度27
二十七、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28
二十八、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29
二十九、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30
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法案
1.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总结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 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
4.实行护理部、护士长二级网络质量管理,科室质检小组每周抽查
两次,护理部每月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并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 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 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 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 长管理考核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