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继电器线圈绕制工艺
探讨继电器线圈绕制工艺

2 0 1 3年 1 1月下
C o n s u m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Ma g a z i n e 电子 科 技
Hale Waihona Puke 工艺 复 杂、清 洗 困难 、不易 操作 等特 点 ,该工 艺 正逐渐 被 淘汰 。 总之 ,采用 扭 绞工 艺 引 出继 电器 线 圈 的办法 ,不破 坏 漆包 线 漆层 ,可 不包 扎绝 缘层 , 因此其 工艺 越来 越被 广泛 采用 。 三、一体 化设计线 圈绕制工艺 通常情况下 ,继 电器线圈架为空心 的。空心线圈架绕制 线 圈相对 比较容 易,便 于操作 。因为空心线 圈架很容 易固定 在绕线机夹具上 。 随着继 电器设 计水平 的不 断提 高,为了提高继 电器磁 效 率 、提 高继 电器装配 质量和劳动生产 率,继 电器线 圈架和 铁 芯采取 了一体化设计 ,即线 圈架完全 固定在铁芯 上 ,如 图 3 所示。 线 圈 架
电子 技 术 . 2 0 1 0 .
图 5 误码 率曲线 分析 :随着信噪 比的增大 ,各种方式 的误码率都会减少 。 而对 同一调制方式而 言,相干解调方式 的误码率要低于 非相 干解调方式 的误 码率。在信噪 比较大 时,2 A S K系统 的相 干解 调和非相干解调 差距减少 。由曲线 图可 以看 出,2 A S K的误码 率整体要 高于 2 F S K 、2 P S K 。在误码率相 同的情况下 ,所 需要
[ 3 ] 徐 沛文 , 郝娟 . 基 于 MA T L A B的数 字 带通调 制 系统 仿真 Ⅱ ] . 软件导刊 , 2 0 1 1 . [ 4 】 刘立林 , 胡世 安 , 司兵 . 几 种 数 字调 制 方 式 的 仿 真 与 分析 m. 现代 电子技术 , 2 0 1 2 . 『 5 5蔡 1 兴奋 , 雷红 . 基 于 MA T L A B数 字调制 与 解调 的设 计与仿 真实现 Ⅱ 1 . 科技信息 , 2 0 1 3 .
线圈绕制工艺

线圈绕制工艺
线圈绕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定位夹具精确定位骨架,保证同心度和有效运行。
2.通过精确定位夹具,用速度从零开始逐渐提升,保证绕线主轴在任何速度下都能稳定、平滑、无抖动运行。
3.用户对线圈的质量以及性能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全自动绕线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能制造出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绕线机。
4.使用自动绕线机制造线圈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它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生产等特点,并结合自动化程度进行计算,每台设备可节省3-4个人的成本。
5.在绕制过程中,保证速度从零开始,缓慢提升速度,确保绕线主轴在任何速度下都能稳定、平滑、无抖动运行。
6.在绕制过程中,保证绕线圈排线整齐、无跳线、表面无破损、无压叠,这样才能算是合格。
7.检验绕制好的线圈,保证其符合要求。
用户对线圈的质量以及性能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全自动绕线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能制造出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绕线机。
一种带屏蔽线的半匝连续式线圈的绕制方法

一种带屏蔽线的半匝连续式线圈的绕制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磁元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线圈作为电磁元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绕制工艺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种带屏蔽线的半匝连续式线圈的绕制方法,供广大电子工程师参考。
一、背景1.1 线圈在电磁领域中的应用线圈是一种将线性导体绕制成一定形状的电磁元件,其在变压器、电磁感应器、电磁继电器等电气设备中起着重要作用。
1.2 目前线圈绕制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线圈绕制工艺存在着绕线困难、屏蔽效果差等问题,影响了线圈的性能和稳定性。
二、线圈的结构及绕制原理2.1 半匝连续式线圈的结构半匝连续式线圈是将一根导线绕制成一定圈数的线圈,其中间断开一半后再绕制相同的圈数。
2.2 带屏蔽线的作用带屏蔽线的加入可以提高线圈的抗干扰能力,减小电磁波的辐射,同时提高线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 绕制原理根据线圈的结构特点,需严格控制绕制过程中的匝间距、层间距和层间绝缘等参数,确保线圈的性能和质量。
三、带屏蔽线的半匝连续式线圈绕制方法3.1 材料准备准备好高质量的绝缘导线和屏蔽线,并根据设计要求裁剪成相应长度。
3.2 绕线工艺首先将导线绕制成半匝线圈的一半,然后在绕制另一半时,将屏蔽线同时绕制进去,要求匝间距和层间距均匀一致,确保线圈的匝数和绝缘度达标。
3.3 绝缘处理绕制完成后,进行线圈的绝缘处理,包括外层漆包和绝缘胶的涂覆,提高线圈的绝缘强度。
3.4 屏蔽线连接将屏蔽线接地,确保线圈的屏蔽效果发挥到最大。
3.5 质量检测对绕制完成的线圈进行匝间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和屏蔽效果测试,确保线圈的质量和性能达标。
四、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带屏蔽线的半匝连续式线圈的绕制方法,通过合理的绕制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检测,可以提高线圈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适用于电磁感应器、传感器等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希望这种线圈绕制方法能够为电子工程师提供参考,推动电磁元件的进一步发展,为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电磁继电器的加工工艺与制造工艺研究

电磁继电器的加工工艺与制造工艺研究概述: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流控制器件,广泛应用于电气控制系统中,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关与分离。
在实际应用中,电磁继电器的性能和质量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研究电磁继电器的加工工艺与制造工艺,探讨如何提高电磁继电器的加工精度和制造质量。
一、电磁继电器的加工工艺研究1. 材料选择:电磁继电器的材料选择直接关系到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合适的材料选择能够提高电磁继电器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性能。
一般情况下,电磁继电器的主要材料包括铜、铁、钢、铝等金属材料。
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绝缘材料,以保证继电器的绝缘性能。
2. 制造工艺流程:电磁继电器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材料准备、零件加工、装配调试和测试。
在零件加工环节,需要关注零件的精度要求和加工工艺。
例如,电磁继电器的铁芯制造中,需要注重铁芯的形状、尺寸和磁导率等参数的控制。
在装配调试环节,需要保证各个部件的配合精度,以确保继电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3. 加工精度控制:电磁继电器作为精密仪器,其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
加工精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到继电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重控制零件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以及各个元件的配合精度。
同时,还需要注重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免影响到继电器的绝缘性能和精度。
二、电磁继电器的制造工艺研究1. 自动化生产: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电磁继电器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进步。
自动化生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且可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电磁继电器的制造中,可以采用自动装配线,将各个部件进行自动化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全程质量控制:为了保证电磁继电器的质量,全程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全程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入库检验、零部件加工过程的质量检查、装配过程的检验以及出厂产品的终检。
通过全程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制造过程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干簧管继电器生产工艺

干簧管继电器生产工艺干簧管继电器是一种常用的继电器类型,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干簧管内部的磁性材料在电流通过时产生磁场,从而吸引铁芯,完成电路的闭合或断开。
干簧管继电器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
干簧管继电器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原材料准备:生产干簧管继电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铁芯、线圈、磁芯和外壳等。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
2. 线圈绕制:线圈是干簧管继电器的关键部件之一,负责产生电磁场。
线圈的绕制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工艺,通常采用自动化绕线机进行。
绕制完成后,需要对线圈进行电性能测试,确保其工作正常。
3. 组装:在组装过程中,将铁芯、线圈、磁芯和外壳等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
这一步骤需要工人具备良好的操作技巧和经验,以确保组装的准确性和质量。
4. 调试:组装完成后,还需要对干簧管继电器进行调试。
调试的目的是检查继电器的工作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规定的动态和静态特性。
调试过程中,需要使用专门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对继电器进行多项参数和性能测试。
5. 严格质检:在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包括原材料的入库检验、零部件的装配检验、调试前的功能性检验等。
严格的质检可以杜绝次品的出现,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 包装:经过调试和质检合格后,干簧管继电器需要进行包装。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塑料袋包装、盒装等。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对产品进行外观检查,确保产品无损伤或污染。
7. 出货:包装完成后,干簧管继电器可以出货到客户或最终用户手中。
出货前需再次对产品进行检验,并注意防止运输途中发生挤压、震动和湿气等因素对产品造成损害。
干簧管继电器的生产工艺需要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精细的制造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产出质量上乘的干簧管继电器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线圈绕制组装工艺规程

Q/XX 016-20XX代替 Q/XX 493-20XX1目的为了规范线圈绕制组装工艺符合产品设计要求特制订本企业标准。
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线圈绕制组装的材料、设备及工具、准备工作、工艺流程、检查、注意事 项。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有线圈骨架的单段及多段电磁线圈的绕制及后续处理,线径从 Φ0. 03~ 6 2. 0 (mm)o3材料3.1 绕制用导线常用电磁线的主要性能见表lo表1常用电磁线的主要性能注:1)电磁线应提供以下五项检验报告:①耐压性能;②耐刮性能;③针孔试验;④伸长率试验; ⑤耐溶剂试验2)具体性能指标见GB/T6109. 13.2 引出导线3.2.1 2.1铜特软绞线TTJR :沪Q/JB1847-79适用于作电磁线线径小于①0. 2mm 的线圈弓I 接线。
3.2.2丁睛聚氯乙烯复合物绝缘引接线JBF : JB1138-76适用于交流500V 以下线圈的引接 线。
允许工作温度130℃。
3.2.3橡皮绝缘丁睛护套引接线JBQ :适用于交流1140V 以下电磁线圈的引接线。
允许工 作温度130℃。
3.2.4镀锡铜芯聚四氟乙烯绝缘安装线AF-200:适用于耐热要求较高的电磁线圈的引接 线。
允许工作温度200℃。
3.3 绝缘带 XXX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线圈绕制组装工艺规程3.3.1 醇酸玻璃漆布带2432:适用于作线圈包扎。
允许工作温度130'C。
3.3.2 环氧玻璃漆布带2433:适用于包扎环氧树脂绕注的特种电气线圈。
允许工作温度130℃ o3.3.3 有机硅玻璃漆布带2450:适用于高温线圈的包扎绝缘。
允许工作温度180℃。
3.3.4 醋酸绝缘粘胶带:适用于作线圈的内缓冲层,外包扎材料和固定线圈标牌用。
3.3.5 聚脂薄膜粘带:适用于作线圈的内缓冲层,外包扎材料和固定线圈标牌用。
3.4 绝缘丝无碱玻璃纤维丝:适用于作包扎固定线圈引接线。
3.5 焊料、焊剂1 .5.1焊料3 . 5.1.1焊锡丝:工业级3. 5.1.2焊料:锡铅比为63: 37,直径为0. 8mm的管状焊锡丝。
继电器线圈绕制工艺探讨

继电器线圈绕制工艺探讨摘要:随着当前自动化以及电力机电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继电器也有了更多新的改变,目前正在朝着超小型化以及高可靠等多个有利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继电器线圈所面临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因此需要对继电器线圈生产工艺提出更多的需求,生产工艺需要满足在这方面的一些设计要求。
关键词:继电器;线圈;绕制工艺本文剖析的就是在继电器线圈中经常发生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匝间短路现象包括造成的严重后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提出笔者对此的一些建议。
1线圈安匝值线圈磁场大小的产生和线圈的安匝值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密切,当线圈的安匝值设计方面相对比较小的时候,那么相应的所产生的电磁吸力也会比较小。
继电器吸合电压如果说比较高,那么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吸合的电压,就应该随之而减少,继电器的反作用力,有效的降低,接触可靠性还可以不断的增加触点悬吊值。
那么反过来来看,如果电磁的吸引力相对来说比较大的话,那么就需要使得触点压力不断的增加,触点的运动速度也需要不断的加快,使得触点的冲击力得到增加。
在继电器原先进行工作时,加速触电出现了损坏的问题,会使得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不断的下降。
继电器的机构决定了继电器的线圈架那么相应继电器的线圈架周长比较长,那么所产生的电阻也会比较大。
2绕制工艺相关介绍在线圈绕制的时候,因为绕线机设备的精准程度以及操作技能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非常容易导致线圈出现跑线等多种问题。
如果说线圈出现了乱绕的情况时,那么线圈的电阻值也会变得更差,而线圈的匝数相同的时候,那么继电器在生产的时候就不会有较高的合格率,会出现更多的残次品,使得耗费的生产成本不断的增加。
当线圈绕制出现了一定的质量问题,无法及时的进入到市场中的时候,银漆包线的绝缘耐电压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超过相应的标准,所以说在应用的时候就会受到各种不同电机设备电气方面的干扰,线圈非常容易产生烧线圈的情况,那么相应的继电器的工作也会随着而受到影响,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去。
缠绕线圈的编法

缠绕线圈的编法介绍缠绕线圈是一种常见的电器元件,用于产生磁场、传输电能等。
线圈的编法是指线圈的绕法和排列方式,合理的编法可以提高线圈的效能和性能。
本文将探讨缠绕线圈的编法,从不同角度解析线圈编法的原则和技巧。
一、线圈编法的原则1.连续性原则:线圈的每一匝必须连续地绕在同一铁芯或绝缘材料上,以保证磁场的闭合和电流的通畅。
2.均匀性原则:线圈的每一匝应该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线圈上,使得磁场均匀,电流分布均衡。
3.最小化电感原则:根据线圈的设计要求,通过选择合适的编织方式,尽可能减小线圈的电感,提高电流传输效能。
4.抗电磁干扰原则:合理的线圈编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电磁干扰,提高线圈的阻抗匹配和性能稳定性。
二、常见的线圈编法1. 单层圆柱线圈单层圆柱线圈是最简单的线圈编法,将线圈的每一匝均匀地绕在圆柱形的铁芯或绝缘材料上。
这种编法适用于磁通量较小的应用,例如电磁铁。
优点: - 缠绕简单,制造成本低。
- 线圈匝间绝缘方便。
缺点: - 磁场分布不均匀,磁线集中于线圈中心。
- 电感较大,效能较低。
2. 多层线圈多层线圈是将线圈的每一层相互交错编织的编法,常用于需要增大电感的应用。
优点: - 电感大,适用于高电感的应用。
- 绝缘性能好,能较好地隔离匝间电压。
缺点: - 线圈制造复杂,绝缘难度大。
- 容易出现匝间电感和串扰问题。
3. 正反并排线圈正反并排线圈是将线圈从两个方向绕制在同一铁芯上,属于抗磁干扰编法。
优点: - 电磁干扰小,抗干扰性能强。
- 电感大,适用于高电感的应用。
缺点: - 制造和绝缘难度较大。
- 容易出现串扰和电压耦合问题。
三、线圈编法的技巧1.反向交替编织法:将线圈的每一层的方向交替编织,提高线圈的均匀性和电感。
2.异性回绕法:将线圈的匝间间隔不一致,使得线圈的电感均匀分布。
3.分段编织法:将线圈分为若干段,通过不同的编织方式和结构,提高线圈的性能和效能。
4.层与层之间的隔离:采用绝缘材料分隔线圈的每一层,避免匝间电压和串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继电器线圈绕制工艺
作者:魏兰英
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11期
摘要:继电器线圈质量十分重要,线圈匝间短路后果是不可设想的,故其绕制工艺相当重要,要想法解决。
关键词:继电器;线圈;绕制工艺
中图分类号:TM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电磁继电器主要由接触系统、电磁系统及一些附属部分组成。
其中电磁系统主要由线圈、衔铁和工作气隙等部分组成。
线圈中加入电压或电流后,产生电磁场,衔铁在其作用下发生位移,继而推动触点切换。
因此,线圈质量十分重要,有人把线圈比作继电器的心脏,
随着通信、电力继电保护、自动化等领域不断发展,继电器也逐步向高可靠、高灵敏度、超小型化方向发展,相应地对继电器线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对其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即生产工艺要满足继电器设计的需要。
一、提高线圈质量,严防线圈匝间短路现象
线圈的作用是加入一定的激励后产生电磁吸力,根据推导
F吸=1.5386(IW)2Sδ·δ-2·10-1(N)其中IW为线圈安匝值(安匝);Sδ为工作气隙的有效横截面积(mm2);Sδ为工作气隙总长度(mm)。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F吸∝(IW)2。
现在我们来看看电磁继电器的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可靠性较好的继电器,其吸力特性曲线与反力特性曲线必须很好匹配,这关系到电磁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继电器工作稳定性。
在吸合时,其F吸在衔铁运动的全过程中都大于作用在其上的机械反力,继电器的衔铁才能可靠地吸合,即在衔铁的全部行程上,吸力特性曲线必须处处低于反力特性曲线,衔铁才能可靠地释放。
只要继电器设计好了,其反力特性曲线也就基本固定了,其吸力特性曲线也定了,如果线圈发生匝间短路现象,其IW将变小,其吸力特性曲线将向下发生位移,其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的配合将变得很糟,甚至不能工作,一旦继电器装入整机投入使用,其线圈发生了匝间短路,继电器将不可能按预定的设计思路进行工作,即该吸合时不吸合,该释放时不释放,其后果是不可设想的!因此,绕制好继电器线圈,首先要注意的是如何防止线圈匝间短路。
大部分情况下,继电器线圈使用的线径在0.66mm~0.1mm之间,近年来,继电器线圈线径在逐渐变小,一般可到0.02mm,由于漆包线线径太小,其漆层越来越薄,其抗电能力也越来越小,所以要对漆包线倍加呵护,做到:
1.选定具有质保体系的漆包线分承包方,只有这样,漆包线漆层才能稳定。
2.运输途中需要良好的外包装,要轻拿轻放,以防撞伤。
3.绕制继电器线圈时,要调整好绕线机张力器,现在绕线机排线一般改用滚轮,其滚轮走线比线槽走线的阻力小得多。
这样有利于保护好漆包线漆层,而原来绕线机排线大部分采用的是线槽走线。
4.要强化操作人员的质量意思。
虽然漆包线线径越来越小,但绕线机性能越来越好,其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有些操作人员为了抢进度、赶速度,不管绕制什么线圈,用什么线径,都在高速运行档运行,这样既不利于维护绕线机,也不利于保护漆包线,要么断线,要么短路,欲速则不达。
一般情况下,绕线机的运行速度不宜超过10000r/min,线径较粗时,绕线机的运行速度应该降下来,否则容易损坏绕线机。
线圈线径与绕线机转速应该较好配合,如图2所示。
5.漆包线库存时和继电器线圈周转中,一定要采取防潮措施,以防潮湿锈蚀。
二、继电器线圈的引出工艺
继电器线圈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线圈引出线如何引出问题,目前,一些继电器生产厂家的继电器线圈引出线主要有以下集中工艺:
1.对于线径较粗的线圈(线径0.3~0.9mm),虽然其圈数少,但激励电流大,其IW仍能够达到继电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力,一般情况下,其漆包线可从线圈始末端正常引出,并不需要其它附加工艺.
2.对于线径较小的漆包线,由于漆层薄,且容易拉断,需要辅助工艺强化,有两种工艺:
(1)扭绞办法。
其采用的是用漆包线自身数股扭绞在一起引出的办法,但必须注意,绕制线圈是必须压住已经绞了头的漆包线。
(2)可用锌白铜引线(φ0.25mm)焊接在漆包线上,然后借助于包扎绝缘层的办法来维持和提高其抗电强度。
由于该工艺焊接时易残留酸性物质或产生虚焊,加上工艺复杂、清洗困难、不易操作等特点,该工艺正逐渐被淘汰。
总之,采用扭绞工艺引出继电器线圈的办法,不破坏漆包线漆层,可不包扎绝缘层,因此其工艺越来越被广泛采用。
三、一体化设计线圈绕制工艺
通常情况下,继电器线圈架为空心的。
空心线圈架绕制线圈相对比较容易,便于操作。
因为空心线圈架很容易固定在绕线机夹具上。
随着继电器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提高继电器磁效率、提高继电器装配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继电器线圈架和铁芯采取了一体化设计,即线圈架完全固定在铁芯上,如图3所示。
要绕制一体化设计的线圈,需要特种绕线机,绕线机绕制夹具需从线圈架两端定位,绕制线圈才能稳定、可靠。
该类型绕线机国内很少生产、使用,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
而且这种绕制方式绕制效率低,一次只能绕制一个线圈。
现在国内通常采用的是多头绕线机,如四头、五头等。
为了开发在多头绕线机上绕制一体化设计线圈架的继电器线圈,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设计了较新颖的夹具,如图4所示。
该夹具设计思路是首先把线圈架铁芯固定于孔中,然后借助于螺钉的固定作用把线圈架压紧固定好,螺钉头部为半圆形。
这样装、取线圈架都很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一次可以绕制四个或五个线圈。
四、其他应该注意的问题
1.线圈架内壁应光滑无毛刺,否则绕制线圈时易挂线,给线圈漆包线加了一个不应该有的压力,经过热胀冷缩很容易断线,从而降低了继电器的可靠性,另外挂线也降低了继电器的抗电强度等。
2.线圈包扎不能太紧太厚,否则不利于继电器线圈散热,导致线圈温升而降低继电器电寿命。
3.大电压线圈或大电流线圈在对其进行漆包线选型时,一般宜选高强度漆包线。
4.线圈绕制时,排线应尽可能平整美观。
参考文献:
[1]电子元件专业技术培训教材编写组.继电器技术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魏兰英(1973-),女,江西广昌人,南昌洪都无线电有限公司分厂厂长,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