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完美版
高二历史教案-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最新

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学习目标1.东欧剧变的原因;2.东欧剧变的实质和方式;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和历程;4."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和原因。
二、自学导引㈠东欧剧变1.原因(1)内部原因①在历史上长期受制于苏联,教条主义地照搬高度集中的体制,采用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方针,产生了许多问题和错误。
②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酿成危机和危机,使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
(2)外部原因①戈尔巴乔夫的建设“”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国政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②西方国家推行的策略。
2.概况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
共产党或工人党的领导人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把建设“”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实行政治化。
反对派势力大增,通过取得政权,东欧各国的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各国大都通过的和平方式发生了剧变。
其中,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是通过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发生剧变的国家;在政权更迭之后,并人了联邦德国;一分为五;一分为二。
㈡苏联解体1.原因(1)内部原因①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②戈尔巴乔夫背离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
(2)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推行战略。
2.经过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1990年,苏联的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开始大滑坡;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大爆发,活动愈演愈烈;斗争日趋尖锐和公开化。
1991年,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公民赞同保留联盟,而戈尔巴乔夫和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要签署《》,将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引起了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初一课程历史教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初一课程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2.掌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经过和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东欧剧变的背景和原因;2.东欧剧变的经过和影响;3.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4.苏联解体的经过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东欧剧变的经过和影响;2.苏联解体的经过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东欧剧变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二战后东欧国家成为苏联势力范围的原因,如波茨坦会议等。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东欧剧变的背景和原因,例如东欧国家民众对共产主义体制的不满等。
掌握东欧剧变的经过和影响(2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剧变经过,以及剧变对东欧地区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提供相关文献和材料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了解苏联解体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教师介绍苏联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的因素对苏联解体的影响。
可以涉及苏联的经济困境、民族问题、冷战结束等因素。
掌握苏联解体的经过和影响(2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包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和相关事件,以及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和文献材料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总结与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小论文、制作PPT 展示等,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相关文献和材料。
六、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2.学生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3.学生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来介绍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能够较好地满足初一学生的学习需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东欧剧变的过程及原因;2. 东欧剧变的影响;3. 苏联解体的过程;4. 苏联解体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掌握其历史背景和原因;2. 使学生认识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提高对国际事务的敏感度;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东欧剧变的过程及原因a. 讲解东欧剧变的过程,涉及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变革;b. 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如经济困境、政治体制僵化、民族矛盾等。
(2)东欧剧变的影响a. 分析东欧剧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如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的瓦解等;b. 讲解东欧剧变对东欧国家自身的影响,如政治体制的转型、经济发展等。
(3)苏联解体的过程a. 讲解苏联解体的过程,涉及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等事件;b. 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如经济困境、民族矛盾、政治体制僵化等。
(4)苏联解体的影响a. 分析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如冷战的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等;b. 讲解苏联解体对苏联自身及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如政治体制的转型、经济发展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东欧剧变a. 过程: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变革;b. 原因:经济困境、政治体制僵化、民族矛盾等;c. 影响: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国家政治体制转型等。
2. 苏联解体a. 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等事件;b. 原因:经济困境、民族矛盾、政治体制僵化等;c. 影响: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苏联及独联体国家政治体制转型等。
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历史教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东欧剧变的实质和方式;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八一九”事件;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要求学生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然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3.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今天,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还在实践和发展。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波兰、民主德国和罗马尼亚剧变的经过,找出三国在剧变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并以此深化学生对特定历史进程的分析和认识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苏联的解体。
二、本课难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显示教学提纲及资料教学过程引言导读:本章引言共有三段。
第一段指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内部原因和消极影响。
请同学们具体说明。
内因是苏联东欧改革进程中的重大挫折;消极影响是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第二段说明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的政治形势。
请同学们说出其特点。
1.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的局面和走向缓和的世界形势的总趋势;2.美国的霸权主义,一些地区、一些国家固有矛盾的激化,导致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3.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争取世界和平。
) 第三段指出了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经济局势的特点。
复习小结:导入新课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过程?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一、东欧剧变:3、实质: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国家性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阶段:80年代后期,各国经济困难,引起政局动荡--各国政党改革,放弃社会主义,实行政治多元化--反对派通过大选上台。
3、概况波兰:最早--团结工会执政;民主德国:先剧变,后并入联邦德国实现统一罗马尼亚:唯一发生突发性事和流血事发生剧变的国家;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并爆发地区性战争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4、原因:内因:长期受制于苏联,教条主义地沿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弊甚多;改革没有突破就框架,酿成经济、政治危机,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外因: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二、苏联解体:1、经过:198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以"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引起思想混乱--实际上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复辟资本主义1990年苏联共产党放弃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日益严重八一九事爆发,大大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告独立1991年建立独联体,苏联完全解体2、原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直接和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三、苏东剧变的影响1、标志着二战以来的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各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中遭受的挫折①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
②原有的社会主义大国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3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东欧剧变、苏联的解体。
(2)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进程和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全面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资料,感知东欧剧变的过程和概况,从而理解东欧剧变的实质,正确认识东欧剧变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2)吸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重点:苏联解体5、难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新课学习:一、东欧剧变1、自主学习(1)观察《1991年,阿尔巴尼亚的地拉那食品短缺,连日常食用的面包都成了紧俏商品》,阅读教材相关的文字,说出你获得的历史信息。
(2)讲述信息:东欧剧变的时间,哪些国家出现了剧变,剧变的表现是什么?东欧剧变是指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8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的一系列事件。
2、合作探究:(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实质: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
(2)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东欧剧变的内因:①历史原因。
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
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推行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经济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
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
但这些改革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
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
③政治原因。
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
东欧剧变的外因:①苏联因素。
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同时,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
2024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世界历史》第十五章“冷战的终结与全球化的形成”,重点讲解2024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东欧剧变的背景、过程和原因;2. 苏联解体的背景、过程和原因;3.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2. 掌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3. 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2. 教学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2. 讲解:详细讲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背景、过程、原因及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选择题为例,进行讲解;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影响的简答题;7.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疑问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东欧剧变:背景:冷战、经济困境、民族矛盾;过程: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政治变革;原因:经济体制僵化、民族矛盾加剧、国际压力。
2. 苏联解体:背景:冷战、经济困境、民族矛盾;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原因:经济体制僵化、民族矛盾加剧、政治改革失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答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具体影响如下:1. 欧洲政治地图重塑,多党制民主制度在东欧国家逐步确立;2. 苏联解体导致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3. 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关系更加紧密;4. 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借鉴,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事件的起因:“八一九”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导致了局势的混乱;其直接导火线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签署问题。这一条约的签署,不仅意味着苏联国家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变为一个松散的邦联,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离活动的让步和认可,苏联瓦解开始(有6个加盟共和国拒绝参加签订新联盟条约)。第二,事件结局所反映的问题实质:“八一九”事件历时不到60个小时即告失败,这固然与事件发起者的计划不周有关,但其实质则是事件的发起者们也无力应付由事件发生引发的国内外局势。第三,事件的影响: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苏共处于分崩离析状态。叶利钦威信大增,掌握了大权。其后不久,苏联完全解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上述事变虽然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
2.通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态度与情感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学期我任教初三年级的历史课。我所教的这两个班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要想提高历史整体成绩,还有一定的难度。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
1、学生普遍没时间学历史只靠课上45分钟,又要熟悉教材,又要分析透知识点,还要训练做题方法,时间非常紧。而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对课本内容不熟悉,学生做题太少,知识面狭窄,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待提高。
2.东欧剧变的原因
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八一九”事件
3.苏联的解体及其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东欧剧变、苏联的解体。
(2)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进程和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全面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资料,感知东欧剧变的过程和概况,从而理解东欧剧变的实质,正确认识东欧剧变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2)吸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重点:苏联解体
5、难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
新课学习:
一、东欧剧变
1、自主学习
(1)观察《1991年,阿尔巴尼亚的地拉那食品短缺,连日常食用的面包都成了紧俏商品》,阅读教材相关的文字,说出你获得的历史信息。
(2)讲述信息:
东欧剧变的时间,哪些国家出现了剧变,剧变的表现是什么?
东欧剧变是指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8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名称也改变了的一系列事件。
2、合作探究: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东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
(2)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东欧剧变的内因:
①历史原因。
在苏联大国主义的控制下。
东欧各国完全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推行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经济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
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出现了高潮。
但这些改革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
以致改革成效不大,经济发展日趋缓慢,甚至出现滑坡。
③政治原因。
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
东欧剧变的外因:
①苏联因素。
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同时,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新思维”,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的反对派借势突起。
②西方因素。
“和平演变”战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
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扶植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
(3)什么叫和平演变?你知道和平演变有哪些手段?
(4)有人说:东欧剧变完全是“和平演变”的结果。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理由是什么?
二、苏联解体
1、自主学习,看教材获取相关信息:
(1)苏联解体的时间是哪年?导致苏共中央解散,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事件是什么?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说说苏联从建立到解体的历史演变历程。
(3)苏联解体有什么影响?
2、合作探究:
(1)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①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新思维”是苏联解体最直接的原因。
②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且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实现,致使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③西方国家的干预、压力和“和平演变”战略,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外部原因。
(2)“独联体”是苏联的继续吗?为什么?
(3)谈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影响。
(4)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但也有人说: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
老师总结: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
3、拓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借鉴什么经验教训。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教训:①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③要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④要抵御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
4、课后延伸:现在世界上还有哪些社会主义国家?了解一下它们目前的发展状况。
总结: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其多方面的意义为走向新世纪的人们留下了一份内涵丰富的历史遗产。
巩固练习:
1、“八。
一九事件”后得以控制全局的俄罗斯领导人是()
A.利加乔夫 B.安德罗波夫C.叶利钦 D.普京
2、苏联自建立到解体存在了()
A. 20年 B. 37年 C. 69年 D. 82年
3、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是()
A.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B.东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D.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4、东欧剧变开始的时间是()
A. 20世纪80年代初期B. 20世纪80年代中期
C. 20世纪80年代末期D. 20世纪90年代初期
5、苏共最后一位总书记是()
A.叶利钦 B.戈尔巴乔夫 C.赫鲁晓夫 D.普京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07年·芜湖市)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3)东欧剧变的性质怎样?
(4)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考答案:
(1)标志 l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2)斯大林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3)性质: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严重挫折。
(4)启示: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经济文化建设;
(3)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