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优质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十二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数据,教师巡视。
4、展示分析
(1)在展示台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
师:你们认为这几幅图中,哪一副最好?
师:请两位小作者上台来解释下你们是如何做图的?
(2)完善折线统计图
师:这幅折线统计图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
(横轴、纵轴、方向箭头、标数据、标题、数据省略的地方……)师:我们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课件展示绘制步骤。
PPT展示:
(3)分析,进一步认识
师:在这幅图中,横轴和纵轴表示什么?纵轴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师:这幅图中的每一个点表示什么意义?每一条线代表什么意思呢?
师:线代表变化,(手指着PPT上的折线)线平——变化小;线陡。
2023年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5篇

2023年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优秀5篇《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市20xx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3、这个地区20xx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三、读折线统计图1、让学生读课本99页某市20xx年水位变化的内容和折线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3)(4)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简单的统计(五)。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运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人教版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幅什么统计图?你们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师:是的,这是折线统计图。
我们以前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师(出示条形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那么折线统计图又是怎么表示数量的?它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了解特点:师:这幅折线统计图,你能看明白吗?说说你能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我们来听听下面几位同学的汇报吧。
预设:生1:我发现3月8日日平均气温最高,因为它的点最高;3月6日日平均气温最低,因为它的点最低。
生2:我发现3月9日和10日日平均气温一样,因为它们之间的线是平的,说明气温没有变化。
生3:我发现有的地方线很陡,比如8号和9号,6号和7号,说明气温上升下降的比较快。
师:刚刚几位同学的汇报中都提到了两个字“点”和“线”,在折线统计图里,点和线有什么作用呢?师:是的,点的高低可以看出气温的高低,线的平、陡、缓可以看出气温的变化:如果线是水平的,说明气温没有变化,比如9号和10号;如果线比较陡,说明气温变化大,比如8号和9号。
线的上升、下降,我们就能感受到桃源天气的变化趋势,这说明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师:说的很对,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事物的一种变化趋势。
师:那么关于某一天的气温,我们怎么知道呢?师:林林同学告诉了我们一个好方法:先找到日期,沿着日期所在的线垂直向上移找到点;再把点水平向左移,找到对应的刻度,就知道了某一天的气温是多少了。
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看来,这个点在表示数量的时候反映了两个信息:日期和温度。
师:我们用林林的方法说说这些点表示的信息吧。
(逐个说出点表示的信息。
如:3月5日日平均气温是12℃)师:你都说对了吗?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还能发现了哪些信息呢?预设:①横轴表示日期,纵轴表示温度;②这幅统计图统计的是桃源县3月5日∼3月11日的日平均气温。
……三、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师:从刚才的折线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桃源这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快,起伏大,如果我们不及时增减衣服,就很容易感冒。
折线统计图优质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十二册

折线统计图优质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十二册)设计用意]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置将成为现代人最大体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
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硕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份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置信息的练习题,以培育学生按照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式。
二、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育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培育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彼此交流、讨论,培育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制图的步骤和方式[教学难点]纵轴的刻度划分[教学进程]一、引入:一、出示:条形统计图(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世人数统计图(2)学校图书馆XX年3月第一礼拜故事书借阅情况统计图二、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电影院XX年(7--12)月观世人数统计图(2)老鸦陈村一农户XX---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一、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二、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咱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4、结合讲义进一步深切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一、你以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适合?二、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A、小组讨论B、汇报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3、学生尝试绘制。
(1)出示“咱们的调查资料”。
(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适合?(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转变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优秀5篇)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学目标:篇一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对比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利用迁移让学生经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数量的变化趋势作出适当的推测。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23年济南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如下: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师:从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的长短可以看出气温的什么?师:条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出各个数据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引入:师:从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并能直观地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用怎样的统计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呢?3、揭示课题:认识折线统计图二、新授(一)探究一1、认识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1)在折线统计图中看到了一些什么?(2)介绍横轴与纵轴、刻度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相同点:横轴与纵轴不同点:直条表示数量、点表示数量。
(4)看数据师:2023年3月济南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你是怎样看的?(先看横轴、再看纵轴)(11℃)师: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5)看上升与下降幅度师: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上升幅度表示什么意思?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你是怎样知道的?(看折线越陡峭程度)2~3月,3~4月师: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10~11月)师: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通用6篇)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练习十三第2题,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各一张、图线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通过复习,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而且还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出示折线统计图的投影片)教师: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再打出条形统计图的投影片)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通过出示投影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进而通过比较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为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打下了基础。
]2.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出示例3:指名读出例3中统计表中各数据,师边引导边教学制作步骤。
教师述: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023年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最新

2023年人教版折线统计图教案最新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科书第116~118页上的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做简单分析。
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
教具准备各类统计图表,有关非典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03年春,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在抗击"非典"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数。
2.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能很直接地看出"非典"病人数量的哪些变化?生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生2:其实,从统计表上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数。
师:总结得很好。
生3: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

《折线统计图》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
学生通过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较,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进一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同时为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生活经验:对折线统计图有初步认识,在生活中见过股票走势图、心电图等折线统计图。
学科知识储备: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年龄特点: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地掌握了独立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借助矛盾冲突,让学生感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然后从点、线、整体等方面研究折线统计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探究,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确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变化中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3.在学习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为实现教学目标,确定的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对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推断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五、教学思路设计: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思考了这有四个问题:1.怎样怎样引导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2.怎样引导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入?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4.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对这4个问题的钻研,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1.从生活到数学,构建折线统计图与现实的联系在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提出现实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探索,感悟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优质课教学设
计(人教版十二册)
设计意图]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
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图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纵轴的刻度划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学校图书馆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借阅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电影院XX年(7--12)月观众人数统计图(2)老鸦陈村一农户XX---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张扬(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老鸦陈村一农户XX---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双风鞋店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出示:两家童装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好儿童”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设计意图]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
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
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图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纵轴的刻度划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学校图书馆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借阅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电影院XX年(7--12)月观众人数统计图(2)老鸦陈村一农户XX---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张扬(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老鸦陈村一农户XX---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双风鞋店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出示:两家童装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好儿童”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设计意图]
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
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图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纵轴的刻度划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学校图书馆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借阅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电影院XX年(7--12)月观众人数统计图(2)老鸦陈村一农户XX---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你认为哪幅条形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来绘制更合适?
2、小组讨论:把这幅条形统计图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
A、小组讨论
B、汇报
C、提问:绘制的关键是什么?
3、学生尝试绘制。
(1)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张扬(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老鸦陈村一农户XX---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双风鞋店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出示:两家童装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比较这幅图,说说哪一幅比较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B、猜猜为什么“好儿童”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