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

合集下载

冠心病心绞痛如何分辨危险程度

冠心病心绞痛如何分辨危险程度

冠心病心绞痛如何分辨危险程度发布时间:2022-11-23T06:55:29.60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7月13期作者:林智军[导读]冠心病心绞痛如何分辨危险程度林智军(沐川县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500)因为冠状动脉病变所导致的心脏病被称为冠心病,冠状动脉作为主动脉的第一分支,其主要发挥心肌供血的作用,但当病变发生后,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冠状循环障碍,降低了心肌供血量,最终导致心脏病变发生。

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因心肌突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

主要症状包括阵发性前胸压榨或疼痛,多发生在胸骨后部,也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尤其是在劳动或处于兴奋状态时,以数分钟持续为特点,经休息或使用硝酸盐后改善。

基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类型,其严重程度和症状表现也均不相同,故本文将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特点以及类型进行概述。

一、心绞痛的发生机制需要明确的是,机械性刺激对心脏无明显影响,而缺血缺氧对心脏的影响是相对严重的。

心绞痛的发生虽然存在心肌绝对或相对缺血,但是都是在心肌缺氧的基础上发生的,在缺氧发生后,代谢不全的物质聚集,对心脏局部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信息经神经和脊髓传递至大脑,位于脊神经分布的皮肤区域发生不适感,主要不适感为疼痛表现、憋闷、紧缩等。

由此得知,心绞痛属于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反射性症状。

症状发生主要和心率、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等具有密切联系。

二、心绞痛的诊断和临床表现心绞痛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症状,患者的病史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分型。

因为患者胸部不适的位置、性质以及放射区域基本相同,经硝酸甘油使用后可有效缓解。

所以在诊断中,需要注意心绞痛是心肌缺氧以及供氧不平衡所导致的,持续时间主要为数分钟或十几分钟,部分患者在发作后会存在一段时间的胸部不适感,但持续时间应当≥30分,疼痛程度则是逐渐上升的。

心绞痛疼痛发生位置多发生在胸骨后,若距离胸骨位置越远,心绞痛的可能性就随之降低,但也有部分患者疼痛发生在牙、下颌、前壁以及腹部等位置,放射部位包括颈部、左臂内侧以及右侧肢体,患者多无法准确指出疼痛位置。

冠心病心绞痛常见证型诊断标准量表

冠心病心绞痛常见证型诊断标准量表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心绞痛是其主要表现之一。

为了准确诊断心绞痛,临床上通常会依据一些常见的证型和诊断标准进行评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绞痛证型及其诊断标准量表,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量表1. 根据临床症状,运动试验和心电图a) 典型心绞痛表现:胸部压榨感或不适,持续时间一般在5-15分钟之间,可由情绪激动或身体活动诱发,通常可缓解休息或硝酸类药物,具有典型心绞痛者。

b) 非典型心绞痛表现:如局限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休息或硝酸类药物不能缓解者属非典型心绞痛。

c) 无心绞痛表现:运动试验阳性而临床上无心绞痛表现者。

d) 静息心电图:常常无异常改变,心肌缺血时有时仅有ST段水平段或倒置。

2. 根据诊断标准a) 疼痛特点:是否有胸痛,部位、持续时间、影响因素等。

b) 运动试验检查:是否有运动试验阳性表现,包括ST-T改变等。

c) 静息心电图:是否有ST-T改变等异常表现。

d) 其他相关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等。

二、非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量表1. 根据症状和体征a) 临床症状:如休息时出现心绞痛、近期加重或频繁发作等。

b) 心电图变化:如动态ST段改变、T波倒置等。

2. 根据血液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a) 血液检查:包括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心肌损伤标志物。

b) 冠脉造影:是否存在冠脉狭窄、斑块等。

c) 心脏超声检查:是否有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异常等。

三、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量表1. 根据临床表现a) 突发性剧烈疼痛:如休息时发作的剧烈持续性疼痛。

b) 心电图改变:如ST段抬高、T波改变等。

2. 根据血液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a) 血液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

b) 心脏超声检查:是否有室壁运动异常等。

以上所述为常见心绞痛的三种类型及其诊断标准量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血液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以便尽早发现并治疗心绞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心绞痛和心梗)

冠心病(心绞痛和心梗)
感谢您的观看
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训练,以消 耗多余的热量和脂肪,保持健康 的体重范围。
戒烟限酒
总结词:戒烟和限制饮 酒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风 险,吸烟和过量饮酒都
是有害的。
01
戒烟是预防冠心病的首 要措施,应尽早戒烟,
避免吸入二手烟。
03
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和 含糖饮料,减少糖分摄 入和酒精对身体的危害。
02 心绞痛
心绞痛的症状
胸痛
心绞痛最常见的症状是 胸痛,通常在胸骨后方, 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
或颈咽部。
呼吸困难
心绞痛可能导致呼吸困 难,尤其是在活动或情
绪激动时。
恶心和出汗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可 能出现恶心、呕吐和出
汗等症状。
心悸和头晕
心绞痛可能导致心律失 常和血压下降,引起心
悸和头晕。
心绞痛的诊断
冠心病(心绞痛和心梗)
目录
• 冠心病概述 • 心绞痛 • 心梗 • 冠心病的生活方式与预防
01 冠心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 病。
分类
冠心病主要分为心绞痛和心肌梗 死两类,其中心绞痛是心肌缺血 缺氧引起的疼痛症状,而心肌梗 死则是心肌缺血导致的坏死。
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
01 02
心绞痛症状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感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 内侧或下颌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闷痛或压榨感,持续时间通常为数分 钟至十余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心肌梗死症状
心肌梗死发作时,患者常出现持续的剧烈胸痛,可伴随出汗、恶心、呕 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循环衰竭表现。
运动时应避免过度疲劳和不适,注意逐 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摘要:I.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A.劳累性心绞痛1.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2.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3.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B.非劳累性心绞痛1.卧位型心绞痛2.变异型心绞痛3.梗塞后心绞痛4.混合型心绞痛正文: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根据病程和症状的不同,冠心病心绞痛可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标准。

一、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是冠心病心绞痛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的心绞痛。

根据病程的不同,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一个月以内。

此类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少,症状较轻,多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

2.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一个月以上。

患者在同等程度的劳累下,发作心绞痛的次数、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基本稳定。

3.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在病程中,同等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突然加重。

二、非劳累性心绞痛非劳累性心绞痛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或睡眠中出现的心绞痛。

根据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非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卧位型心绞痛:患者在卧位时出现心绞痛,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可能与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有关。

2.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在心肌缺血的基础上,出现暂时性的ST 段抬高或T 波倒置,通常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3.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在心肌梗塞后出现心绞痛,通常与梗塞部位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

4.混合型心绞痛:患者同时具有劳累性心绞痛和非劳累性心绞痛的特点,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复杂性有关。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症状、诱发因素和体征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型的辨证诊断标准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型的辨证诊断标准

一、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

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诊断标准,是中医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的诊断内容。

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诊断,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重点阐述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型及辨证诊断标准,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中医学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型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型、痰湿阻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火旺型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证型进行介绍。

1.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情志不畅,气郁化火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为胸闷、疼痛胸部疼痛拘紧,胸部疼痛拘紧,疼痛牵引至左肩臂及双肩背部,有时也伴有胃脘痞闷、呕吐等症状。

2. 痰湿阻滞型痰湿阻滞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浑身沉重,乏力,心悸等症状。

3. 气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

4. 阴虚火旺型阴虚火旺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长期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为心烦、口干咽燥、口苦、多梦、失眠等症状。

三、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诊断标准1. 气滞血瘀型的辨证诊断标准1)胸闷、疼痛,疼痛部位拘紧,不适牵引肩臂、颈项;2)脉象沉涩或弦数;3)舌质暗、胖苔紫暗。

2. 痰湿阻滞型的辨证诊断标准1)胸闷憋闷,疼痛沉重;2)乏力;3)脉象滑数;4)舌质胖润、苔腻。

3. 气虚血瘀型的辨证诊断标准1)心悸、气急、胸痛;2)脉象沉细或迟;3)舌质淡、胖嫩、边有瘀点。

4. 阴虚火旺型的辨证诊断标准1)心烦、口干咽燥;2)失眠多梦、秋极;3)脉象细数;4)舌质红绛、裂红无苔。

四、结论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证型及辨证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辨证施治一直是中医治疗的核心。

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现状

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现状

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现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心绞痛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因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着重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现状,以及近年来的相关进展。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且尚未完全明确。

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狭窄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

此外,其他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也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在诊断方面,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在工作状态下的电活动,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然而,心电图在一些患者身上并不敏感,因而可能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其他一些诊断手段,例如心肌断层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准确性。

除了诊断手段的不断改进,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通过应用一系列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来缓解心绞痛症状。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等操作,直接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心肌的正常血液供应。

这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和研究。

例如,干细胞治疗是新兴的治疗方式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注射干细胞进入患者的冠状动脉,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改善心绞痛的症状。

此外,有研究者提出了中医药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可能应用。

中医药的特色是综合调理,通过调整整个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目的。

尽管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冠心病引发的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有哪些不同?

冠心病引发的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有哪些不同?

冠心病引发的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有哪些不同?
冠心病引发的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有哪些不同?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就是心绞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心绞痛都发生在胸骨或左胸部的心前区,甚至会扩散到患者身体的各个部位。

那么,冠心病并引发的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睡眠性心绞痛:患者往往在夜间突然憋醒,心前区疼痛,胸部有重压感。

多为睡眠中被噩梦惊吓,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所致。

2、牙痛性心绞痛:据专家报告,约有18%的冠心病患者疼痛只表现在牙齿上,为隐性发作的冠心病反射引起,医学上称为“心源性牙痛”。

患者应利用牙痛这一早期信号及时作心电图检查,及时诊治。

3、牵涉性心绞痛:心绞痛除反应在上腹部和牙齿外,还会涉及到颈、指尖、脚跟、下腹部等处,引起这些部位的疼痛。

这虽属少数,但不可忽视。

4、腹痛性心绞痛:病区不在心前区而弥漫于上腹部,容易被误认为“溃疡病发作”、“急性胆囊炎”或“胆石症”等而延误治疗。

此病的发作与惊吓、劳累、情绪激动有关。

5、贫血性心绞痛:此病伴有贫血的冠心病人更易引起心绞痛发作。

这是由于红细胞减少,携氧能力降低,引起心肌缺氧而造成的。

贫血纠正后,心绞痛会随之好转或消失。

6、无痛性心绞痛:只有胸部不适、气短、乏力、头晕、恶心等
表现,无疼痛感。

当认清其真面目,使用抗心绞痛药物时,这些症状即消失。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心绞痛是会辐射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因此对于牙痛、腹痛也不可轻视,感觉身体不舒服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及治疗方案

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及治疗方案

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及治疗方案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及治疗方案一、概述冠心病(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类心血管疾病。

根据病情和治疗需求的不同,冠心病可以分为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型及治疗方案1、分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高危型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危型不稳定型心绞痛- 低危型不稳定型心绞痛2、高危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测-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 稳定慢性冠心病方案的预防性放射性治疗3、中危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情监测,包括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和心肌标志物监测-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 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 定期随访和心血管康复4、低危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情监测,包括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和心肌标志物监测-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和阿司匹林- 定期随访和心血管康复三、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案1、非药物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增加体育运动等 -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 心理调适2、药物治疗方案-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 阿司匹林3、心绞痛发作时的处理方法- 安静休息- 使用硝酸甘油- 如果症状持续,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四、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包括相关研究报告、治疗指南和临床案例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不稳定型心绞痛:指心绞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或非常剧烈的一类心绞痛。

2、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种通过导管插入患者冠状动脉,应用药物或进行手术修复的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定义】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冠心病。

冠心病中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冠心病心绞痛。

该病属中医“厥心痛”、“胸痹心痛”范畴。

【诊断】
依据2006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具体情况,参考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有关指南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一、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发作为突然发生的疼痛,多有诱发因素,部位为胸骨后,也可以在心前区,可放射至颈颌部、左肩胛部、左臂内侧、甚或上腹部,性质为沉重、压榨、紧束、憋气或窒息感,持续时间为1~15分钟,多数为3~5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有效,1~3分钟内疼痛缓解。

自发型心绞痛,特别是变异型心绞痛,可无劳力活动诱发,疼痛较为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含用硝酸甘油效果差。

WHO将心绞痛分为:
1.劳力型心绞痛
①稳定劳力型心绞痛:1~3月内病情固定不变。

②初发劳力型心绞痛:近1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③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原为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发作渐趋频繁,
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常变动,进行性恶化。

2.自发型心绞痛:即变异型心绞痛,特点是一过性ST段抬高,
多数自行缓解。

不稳定型心绞痛:即表示病情不稳定,较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及自发型心绞痛,还包括冠脉成形术后冠脉旁路术后心绞痛。

二、体征: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

三、心电图表现:ST-T变化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最可靠的心电图表现,静息心电图可出现2个或更多的相邻导联ST段下移≥0.1mv。

四、实验室检查
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脏肌钙蛋白测定可鉴别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根据病史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发或一过性ST段压低≥0. 1mv,或者T波倒置≥0.2mv)以及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CK-MB)测定,可作出诊断,诊断未明确的不典型的患者而病情稳定者,可在出院前做负荷心电图,或负荷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造影术等。

【入院指征】
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入院指征。

【诊疗常规】
西医
一、一般治疗:
发作期间卧床休息数日,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合理饮食,不吸烟,不饮酒,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

二、药物治疗:
1.抗缺血治疗,常用药物有:
①硝酸酯类:硝酸甘油,单硝基异山梨酯等。

②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③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缓释/控释片,氨氯地平等。

④硫酸吗啡:以减轻症状,保证患者舒适。

三、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
首选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过敏或胃肠道疾病不能耐受者可使用氯吡格雷,尚可使用低分子肝素等。

四、他汀类药物应用:早期使用可以改善预后,降低终点事件。

五、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治疗。

中医中药
一、辨证论治
1.心血瘀阻证
主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当归,赤勺,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甘草)。

2.气滞心胸证
主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脘痞胀闷,嗳气或矢气后减轻,苔薄或薄腻,脉细弱。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

3.痰浊闭阻症
主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半夏,薤白,白酒)。

4.寒凝心脉证
主证:猝然心痛如绞,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形寒,甚则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

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方药: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白酒)。

5.心肾阴虚证
主证: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耳鸣,头晕,口干
便秘,舌红少津或有紫斑,脉细带数或促代。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朱砂,炙甘草,桂枝,生姜,阿胶,火麻仁,大枣)。

6.气阴两虚证
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声低息微,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易汗出,舌淡红体胖有齿印,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人参,麦冬,黄芪,白术,茯苓,陈皮,桂心,地黄,当归,白芍,远志,五味子,甘草)
7.心肾阳虚证
主证: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动则加重,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紫青,舌质淡胖或紫暗,脉沉细迟。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人参,附子,肉桂,熟地,枣皮,枸杞子,杜仲,山药,甘草)。

二、中成药
补心气口服液:10mg,每日3次,补益心气,理气止痛
麝香保心丸:1~2粒,,每日2次,芳香温通,益气强心
速效救心丸:5~10粒,每日2次,活血理气
复方丹参滴丸:5~10粒,每日2~3次,活血理气
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三、中药针剂
可选择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葛根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

【出院标准】
治疗后心绞痛以及心电图均达显效或有效标准。

【临床评定指标】
疗效评定
⑴心绞痛疗效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80%以上或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减少不到5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及持续时间加重,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加。

⑵心电图疗效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改善: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1.5mv以上,或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达50%以上,或T波平坦转直立;无改变: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静息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5mv,主要T波加深≥50%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或平坦T波转为倒置。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