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中的黔籍将士

合集下载

黔东独立师:英勇之师 悲壮之师

黔东独立师:英勇之师 悲壮之师

黔东独立师:英勇之师悲壮之师作者:文俊来源:《红岩春秋》2016年第07期1934年6月4日,贺龙率领红三军进入重庆酉阳南腰界。

在红三军的指导下,酉阳、秀山、松桃等地的游击队合并组成川黔边独立团,覃世安任团长,马吉山任政委。

9月,川黔边独立团与沿河、印江、德江独立团以及收编的冉少波“神兵”合并,正式改编为红三军黔东独立师,贺炳炎任师长,冉少波任副师长。

10月27日下午,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庄严隆重的会师大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红二、六军团统一行动,并整编了部队,为东征湘西做好准备。

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在南腰界胜利会师时,中央红军已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正沿粤赣边境向湘南前进。

于是,“追剿”红六军团的湘、桂两省敌军迅速东调,围堵中央红军。

为了策应中央红军的行动,1934年10月2 8日清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红二、六军团从黔东出发,向湘西地区发动攻势。

贺龙撤离南腰界时,与任弼时、萧克商议,为了加强黔东苏区的工作,决定将黔东苏区作战分区司令部改为黔东独立师,由王光泽任师长,段苏权任政委,并派交通员去黔东苏区传达。

随着湘西攻势的展开,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下,红二、六军团先后占领了桑植、大庸、桃源、慈利等大部分地区。

11月26日,为进一步开展湘西攻势作战,加快湘鄂川黔边根据地的建设,贺龙、任弼时根据中央指示,在大庸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和湘鄂川黔军区等领导机构,任弼时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贺龙任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兼军区司令员。

随后,在相继展开的湘西攻势作战中,红二、六军团先后歼灭了敌第34师大部和独立第34旅主力,控制了永顺、桑植、大庸3县的大部和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各县的一部,并在永顺、大庸、桑植、保靖4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地方游击武装,初步建成了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红二、六军团湘西攻势作战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迫使敌人不得不抽调“追剿”中央红军的4个师兵力驰援湘西,从而有效地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军事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抗战中黔籍军队的特点及其地位

抗战中黔籍军队的特点及其地位

抗战中黔籍军队的特点及其地位作者:周承陈永胜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15年第04期摘要:黔籍军队是国民党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相关研究很少,关于黔籍军队在抗战中的贡献鲜为人知。

本文拟从黔籍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战的特点、以及黔籍军队在抗战中的地位两个方面对正面战场上黔籍军队的抗战进行粗略研究。

关键词:黔籍军队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特点地位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5)04-07-12黔籍军队是指:第一,军队的主体是贵州人,即军队官兵的籍贯大多是贵州籍;第二,军队所属中央军,即军队是在抗战前已被国民政府收编了的贵州籍军队(主要包括第八十五师、第一零二师、第一零三师、第一二一师、第一四零师、新编第八师)以及抗战后才成立且被国民政府认可并纳入国民党军队编制的贵州籍军队(主要包括预备第二师、新编第二十八师和陆军补充师);第三,军队的主体是先前黔系军阀的一部分,后由于黔系军阀垮台而流窜到异地,直到在抗战中才被国民政府收编并成为建制师的贵州籍军队(主要包括先前黔系军阀第十军王天培余部中的两支,即当时的罗启疆部和周志群部,这两支部队在不断的转战中,成为后来抗战中的第八十二师和第二十六师)。

一、黔籍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概况参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的黔籍军队主要有第八十五师、第八十二师、第一零二师、第一零三师、第一二一师、第一四零师、第新编第八师、第新编第二十八师、预备第二师、第二十六师和陆军补充师共十一个整编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黔籍军队纷纷请缨抗战,奔赴前线英勇杀敌。

据初步统计,黔籍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参加重要战役会战有淞沪会战、忻口战役、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常衡会战、宜昌会战、桂柳会战、南昌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晋南会战、豫中会战、桂南会战、随枣会战、滇西抗战、芷江地区作战共二十次,大小战斗成百上千次。

抗日将领糜藕池被zg枪杀前后

抗日将领糜藕池被zg枪杀前后

“请问,你找谁?”父亲一听,转过身问,见有人跟他上了楼,有些惊诧。
“啊,糜先生....区长有请....你没关朝门,我跟着上来了。”来人说。
“区长找我?有何贵干?”父亲问。
“没什么事,区长请糜先生,去閒坐閒坐,想请教先生。”来人递过公函。
父亲看了公函,说,“那好吧,你稍等。”随即转向母亲,“祖英,你把我的那包东西翻出来,让我带着。”
糜藕池之女糜崇斌忆父亲之死
1950年秋,一天,5岁的我和弟弟,正与楼下房东家的小男孩在客厅拌“姨妈妈”,这时父亲走出房间,和往常一样,要去参加新政府组织的“学习”。但他走过我们身边时,竟停了下来,蹲下看我们玩。
“我当妈妈,小灰当爸爸,弟弟当娃娃,好不?”我正在分配“角色”。
“来,爸爸教你们一个玩法,也许更好玩呢!”忽然,父亲慈祥地对我们说。
一封给妈妈的信:
“祖英,我对不起你,丢这么多儿女给你! 你的性格我知道,善良、重情义。但请你听话:你才35岁,这样子年轻,务必改嫁,过新生活;也请你给娃娃,找一个好心的继父!
永远爱你!
你的夫君 九泉保佑你”
没办法维持生活,“反革命家属”的母亲,找不到工作。亲戚劝母亲:“娃娃以后都是国家下一代,何必跟着你饿饭?”母亲终于忍痛,将两个最小的妹妹送人。而那即使对我,也是怎样不堪回首的往事!
“ ....特改判如下:
一、撤消本院一九五一年度特刑字第99号刑事处分书对糜藕池的量刑判决。
二、对原判宣布没收财产于予维持。
三、对糜藕池按起义人员对待。 ”
我申明:“这样的改判书我不能接受,请问:
一、承认他是起义人员,又维持'没收财产'原判,这是为什么?
二、我的父亲无房无地,一生从未置过不动产,所谓'原判决书'的'没收财产',对我家不起作用,尽管我们从未见过'判决书'。可是今天,你们的“改判书” “对原判宣布没收财产于予维持”这条,是再此侮辱我父亲,也辱没你们自己——没有诚意、不怕人耻笑。试问,我的父亲倘若有财产,那也是他的权利和自由,谁也无权没收,不是吗?然而他被强权夺去生命,妻儿在饥饿线上挣扎。而挺到今天,最珍贵的,难道不是精神上的道歉?可你们却为可怜的所谓财产,继续凌辱被杀害的英魂,继续欺负他的亲人,这是为些什么?试问,我能签字,将这份“改判书”交给悲苦一生,现已七十多岁的母亲,让她再次接受你们的欺侮? ”

贵州省先烈的事迹500字

贵州省先烈的事迹500字

贵州省先烈的事迹500字听我说贵州革命先烈故事——王若飞【编者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精神,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近期小编将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在革命战争时期、剿匪斗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贵州革命先烈(含贵州籍和在贵州牺牲的中共党员及席大明等5位著名的民主人士)事迹,弘扬浩然正气,感悟精神力量。

今天介绍的是王若飞革命先烈事迹。

王若飞(1896—1946),幼年原名大伦,小名运笙(运生)、荫生,号继仁,曾用名王度、雷音,出生于贵州安顺,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四八”烈士,2009年他被评选为“100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王若飞)一王若飞,原名王运生,号继仁,1896年10月生于贵州省安顺县(现安顺市西秀区)。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开始饱含热情地追求革命真理。

1918年赴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学习,开始接触马列主义。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期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在巴黎建立起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共旅欧支部。

1923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有关问题。

1925年王若飞回到国内,开始了他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火热而动荡的战斗生涯。

曾任中共北方区委巡视员,负责筹建中共豫陕区委,后任中共豫陕区党委书记。

在河南工作期间,他领导中共豫陕区委创办军事学校,筹备并成立河南省总工会,成立河南省学生联合会,对河南党组织的建设和工农运动的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6年王若飞到达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完成中共中央大量的日常工作,积极发表文章,揭露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罪行。

他还参加上海工人第3次武装起义的组织和指挥工作。

随后到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

1928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在列宁学院学习。

二1931年王若飞回国,领导开辟陕甘宁绥一带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张子勤为烈士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张子勤为烈士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张子勤为烈士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1.24
•【字号】黔府函〔2017〕21号
•【施行日期】2017.01.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革命烈士与抚恤优待
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张子勤为烈士的批复
贵阳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追认张子勤为革命烈士的请示》(筑府报〔2016〕196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张子勤,生前服役于原国民党财政部盐税警总团第四团迫击炮连。

1937年在
上海淞沪战斗中英勇牺牲。

张子勤牺牲情节属实,根据民政部《关于对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人和其他爱国人士追认为革命烈士问题的通知》(民〔1983〕优46号)等相关规定,同意追认张子勤为烈士。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7年1月24日。

贵州王王家烈

贵州王王家烈

贵州王王家烈王家烈(1893年7月10日-1966年8月),字绍武,贵州省桐梓县新站区小水乡人。

中华民国时期黔军高级将领,国民党陆军中将,毕业于贵州陆军讲武堂。

后入黔军,历任贵州民政厅厅长、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常务委员、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第2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5军军长兼贵州省政府主席等职,权倾贵州,人称“贵州王”。

1949年以后赋闲在家。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感召下加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历任贵州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6年8月病逝于贵州。

三中全会以后平反。

他的后半生为贵州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文史资料。

从“盐老二”到“贵州王”王家烈1893年出生在桐梓县新站小水慈井台,父亲是私塾先生。

父亲去世后,王家烈离家就读于县城西街免费的向家义学。

在此,他结识了周西成、毛光翔、江国璠、何知重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贵州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

从向家义学结业以后,王家烈还参加了中国最后一期科举考试,但名落孙山。

于是,只好到松坎去背盐巴。

他从小水到松坎背150斤盐巴到县城,往返120里,可以得到3块川板银元的“脚力钱”。

因为贫穷,王家烈来到遵义学着经商,结果却债台高筑。

无奈之下,他学着父亲去教私塾。

在教私塾期间,王家烈出去抢人,被东家姚某知道后,打了他一耳巴子,然后扫地出门。

1914年,王家烈在遵义加入了贵州陆军步兵团,并逐渐成为以周西成为首的桐梓系军政集团主要骨干。

在这段征程中,王家烈在铜仁娶了才女万淑芬为妾。

1925年,周西成当上贵州省委主席,王家烈也受到周西成的器重。

1929年,龙云、李晓炎联军进攻周西成,周西成命丧于镇宁鸡公背。

龙李联军占领贵阳,李晓炎当上了贵州省主席。

此时,毛光翔和王家烈在遵义集结桐梓系的余部,并拥戴毛光翔独统贵州军政。

王家烈率部反攻贵阳,在李晓炎当了十八天省主席后,桐梓系再次“回到”贵阳,毛光翔也“顺理成章”成了贵州省主席和25军军长,王家烈升为25军副军长。

滇缅会战中的黔籍军人

滇缅会战中的黔籍军人
刘铁轮虽长期在高层指挥机 关从事参谋工作, 表面看去一付 书生模样, 但当他面对顽固守 敌, 临阵受命之后, 指挥作战, 却丝毫不显手生。
他将几支临时组合起来的部 队调整部署完备, 便带领各营长 至敌阵前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 反复对比, 刘铁轮选定了敌阵侧 翼一条山谷水道形成的峡沟。这 条沟走势险要, 崎岖难行。按照 通常的判断, 能够形成一定规模 战斗力的部队, 是根本无法由此 条山谷水道通过的。即便单个士
逃走, 片马要地, 终被克服。威 胁 我 反 攻 部 队 侧 翼 的 “ 钉 子 ”, 被彻底拔掉。
北策应滇西大反攻。本小节的主 人公刘铁轮(贵州贵阳人, 黄埔毕 业 )时 为 总 指 挥 部 参 谋 课 上 校 课 长。1944年初 春 , 总 指 挥 部 接 到 重庆发来蒋介石的直接电令, 着 令配合即将开始的缅北、滇西大 反攻, 限滇康缅边区远征部队即 刻攻下片马及周围敌占区, 剪除 其对我反攻部队的侧翼威胁。
这里介绍的是, 远征军中的 几位优秀黔籍军人。我们追述他 们的事迹, 权作我数万贵州籍远 征军将士们的优秀代表, 共为今 人敬仰之。
腾冲攻坚战中的中国远征军重枪阵地
! 往事追忆 ! 2008—1
一 、 在 缅 北 殉 国 的 200 师599团柳树人团长
柳 树 人 (贵 州 安 顺 人 、 黄 埔 五 期毕业), 1924年, 柳树人从黄埔 毕业后即分配到第5军。历任排、 连、营长, 至抗战爆发后, 升任 第 5 军 200 师 戴 安 澜 部 599 团 团 长 。 率部先后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昆 仑 关 大 战 等 著 名 战 斗 。1941年 , 200师 驻 防 贵 州 安 顺 时 , 在 戴 安 澜师长的率领下, 柳树人带领部 队帮助家乡人民整顿贯城河, 修 筑公路, 挖井取水。还捐款创办 保民学校, 免费为地方百姓中缺 医少药者治病, 帮助家乡人民做 了不少好事, 盛得老百姓的称 赞。

烽火抗日路

烽火抗日路

王典则将军抗战轶事白桦林王典则将军,贵州兴义人,国军著名抗日将领,黄埔军校(南京分部)六期工科及陆军大学将官班毕业,国民政府元老重臣何应钦先生之亲妹夫,抗战中出生入死,功勋卓著。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在贵州盘县率部起义,投奔共产党,曾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

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一九二七年前后,神州大地,军阀割据,内战频仍,内忧外患,接踵袭来。

国民革命军掀起的北伐怒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时,正在贵阳省立师范学校就读的,来自兴义的寒门子弟,青年王典则,再也坐不住了。

国父孙逸仙先生也曾教导青年:当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当大官。

在时代潮流的感召下,他不甘心一辈子当一个孩子王,决定放弃将来从事教育的夙愿,投笔从戎,去报考军校,参加国民革命军,奔向更广阔的天地,为国效力。

那时候,贵阳省立师范是边陲黔省最好的师范学校,考取极难,几乎百里挑一,毕业后当教师,至少不愁温饱。

在民生凋敞,人无三分银的黔省,是一份颇受人尊敬羡慕的职业。

眼看就要师范毕业的王典则,毅然退学,投笔从戎,令人不解,实在是惊人之举。

青年王典则,偕同学同乡俩人,各携少量川资,义无返顾,不远万里,取道香港,奔赴首都南京,以求从军报国。

孰料赴宁不久,川资用罄,而军校招考尚无消息。

三位黔省青年,当初满腔热血,如今流落京华,报国无门,食宿俱难,几乎沦为乞丐。

白天,三人轮流外出,向碰到的川滇黔省人乞求相助;夜则露宿鼓楼脚下或到郊外破庙里栖身。

所幸南京不乏爱心人士,同情流落之人,三人倘能得到多少不等的施舍救济,勉强果腹。

在如此困境中,他们毫不气馁,坚持效法古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的勤奋精神,学习不辍,相互探讨疑难,准备应考,历时半载。

正是所谓,天无绝人之路,苦心人,天不负。

正当他们感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际,中央军校(即黄埔军校南京分部)终于招考了。

王典则以优异成绩如愿考取了六期工科,他的俩个患难之交,亦金榜题名,考上了军校其它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烽火中的黔籍将士(2005-08-11 10:25:57)“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的野心毕现。

事变第三天,尚处在国民党重重“围剿”之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主张抗战。

同一天,著名的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诞生,饱受欺侮的中国人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1937年,卢沟桥畔的枪声,让已走到“最危急时候”的中华民族彻底觉醒。

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以8年血战和3500万儿女的死伤,最终换来了百年抗击外来入侵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儿女,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在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队伍中浴血奋战,为国捐躯。

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一次次粉碎了侵略者“速亡中国”的迷梦;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中,到处都留下了贵州儿女的身影。

岁月流逝,为国捐躯的英烈早已白骨成灰,而生机勃发的今日中国,正继承先烈的遗志,大步迈向富强文明!请读本期——《抗日烽火中的黔籍将士》(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5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中国在8年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

★三次革命的经验,尤其是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

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英国首相丘吉尔(1942年)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

——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1939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抗日战争,一场中国人民进行的八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一场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这场血与火的战争中,中华民族终于打败日本法西斯强盗,争得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成为世界民主、和平的中坚力量。

民族解放战争的烈火,淬砺出新的精神风貌和新的思想理念,催促着僻处西南边陲的贵州儿女迅速觉醒。

大后方的贵州,不仅组织了成建制的10个师约20万人奔赴前线抗击日寇,更有一批又一批革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队伍,用生命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一页。

燎原烈火伫立于贵州日报报业集团27层的楼顶往下俯瞰,山城贵阳尽收眼底。

8月的骄阳,让这座省会城池平添了一层耀眼的金色。

宽阔的柏油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款式各别的大小车辆以及一张张喜形于色的脸庞,融会成一道现代化气息浓郁的亮丽风景。

这道景观实属来之不易,她与60多年前日机轰炸贵阳留下的残垣断壁和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为肇始,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伸出了侵略的魔爪。

处于大后方的贵州未能幸免于难。

自1939年2月4日18架日机齐轰贵阳,整个抗战时期日机入侵贵州多达33次,受损最重的贵阳遭受空袭10次,伤亡人数逾千。

1944年底,得寸进尺的日本侵略者入侵黔南,独山、荔波、三都、丹寨相继沦陷,贵州遭到历史上空前的大劫难。

当时的新华日报发表了《火急了!共同救火!》的社论,指出:“火急了!敌人鬼火,已经烧到了贵州!……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人民,共同救火’,而且必须在今天!”抗日救国的燎原烈火,沸腾着贵州赤子的一腔热血。

抵制日货、游行示威、组织军事训练、反对破坏抗日运动的会考,请愿、募捐、筹款、义演……在爱国学生抗日宣传和抗议行动的带动下,社会各界纷纷响应。

贵阳、安顺、紫云、都匀、惠水、贵定、独山、瓮安、凯里等地,抗日救亡社团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二、红六军团,中央红军,于1930年至1936年期间,先后在贵州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进行了惊心动魄的长征大转移,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在贵州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从1937年到1945年,贵州总计有639631人先后奔赴抗日前线,其中许多直接参加了对日作战;数万贵州儿女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抗击日寇的老资格”“你大概不知道吧?先后担任贵州省委第一书记、省长、西南局书记处书记、教育部副部长等职的周林同志,曾经是一个抗击日寇的老资格。

”8月8日的历史名城遵义,一派风和日丽。

记者在原中央军委工程兵副司令员马苏政将军那里,听到一个精彩的战斗故事:“周林同志是仁怀人,平易近人,谈笑风生,是个大嗓门。

那时我还是刚参军不久的学生,一、二支队合并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后,周林同志任军法处处长。

当时有一个司务长贪污士兵伙食费,被军法处判处死刑,周林处长在宣判大会上宣布枪毙。

当时我们就觉得这个人肯定厉害,有枪毙人的权力。

我们当时驻扎在农村,鬼子经常派汉奸到驻地刺探军情,以便进行‘扫荡’。

周林同志原来就是锄奸科长,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经常指点我们。

我也常把从他那里学来的知识给我们通信排进行队前教育,让大家提高革命警惕。

“有一次,一股敌军来到指挥部附近。

当时指挥部是个机关,参谋、干事大部分人没有枪。

危急关头,周林站出来命令执法队向敌人冲击。

执法队里多半是老兵,有的还是红军,他们一手举着驳壳枪,一手挥着大刀,“缴枪不杀”喊得震天响。

那一仗,打得顽军四处逃散,还抓了几十个俘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许多贵州优秀儿女作出了卓绝贡献。

他们中的代表有:1938年被反动当局秘密杀害的贵阳人李策;1940年被秘密杀害的思南县人肖次瞻;1941年惨遭反动当局杀害的大定县人蔡应达、织金县人王木式。

共产党员杨经国是普定人,参加过抗日救亡活动、“一·二九”学生运动和西安事变。

先后任二总队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骑兵二团政治处主任,1942年日军进行大扫荡在突围中牺牲;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百团大战的毕节人刘仁,历任八路军作战股长、营长等。

1943年在华北战场一次激战中身负重伤,被日寇活埋,年仅24岁……这些优秀儿女和全国抗日军民一起,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战。

他们是贵州的骄傲,是党的好儿女,他们没有留下勋章,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尸骨,但却以一腔热血,铸就了不朽的民族英魂!血染的家书遵义市郊的元宝山公墓正对大门不远处,一座嵌有“抗日将领革命烈士刘眉生将军墓”的烈士墓碑格外醒目。

墓碑前面的一块石碑上,记述了68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站在墓前,刘伯禄老人欣慰而自豪:“每年清明和抗战胜利日,都有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为先父献上鲜花。

父亲,您看见了么?我们胜利了!我们强大了!我们不会再轻易受人欺负了!”刘眉生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第一位黔籍将领,生前任八十五师五一○团上校团长,“七·七”事变后奉命率团参加忻口战役。

他深知敌我双方大军云集,一场恶战必不可免,到阵地当日就给夫人夏坤融女士写下这封《诀别书》: 坤融卿鉴:自京一别,忽已三月,此次随陈师长北上,途中虽鞍马劳顿及与敌激战,感于抗日之宏愿得以实现,亦不觉其苦也。

近日已达晋北,拟于原平一带阻击敌人。

日寇凶残夺我疆土,戮我同胞,愿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即令战死沙场,我之荣矣。

望吾卿切勿悲啼,希抚育两子,续吾未尽之志,未完之业,誓死抗敌,光我华夏,吾虽死犹生,安笑九泉。

阵中草此,顺祈安好眉生上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七日于忻口10月13日,5万日军向忻口发起进攻,刘眉生团守卫的洪山阵地遭到多次猛烈炮击,临阵指挥的刘眉生两次负伤仍坚守阵地。

全团将士英勇抵抗,虽伤亡惨重仍固守阵地十数日。

28日,日军投入更多兵力向洪山阵地猛烈炮击,刘眉生被弹片击中头部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2岁。

刘眉生的牺牲令同是遵义人的八十五师师长陈铁失声痛哭,师政治部主任陈德明(遵义人,陈铁堂弟)奔赴前沿阵地料理后事。

灵柩转运回遵义进行了公祭和安葬,刘眉生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刘眉生牺牲后,其妻立下终生不改嫁、精心抚育好两个儿子的志愿。

在母亲教导下,刘伯禄和弟弟刘协禄长大后参加了解放军,像父亲那样精忠报国。

与刘眉生一样,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据守砀山阵亡的陈蕴瑜将军的家书,同样写得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抗战胜利60周年,也是爷爷陈蕴瑜将军殉国67周年的纪念日。

5月23日,从深圳赶回平坝的陈瑾,和姐姐陈玲含泪在爷爷墓前献上她们写的挽联。

“小时候听父亲讲爷爷的故事,印象非常深刻,我们为有这样的爷爷感到无比光荣。

”陈瑾知道,眼前的坟茔,只是一个为纪念爷爷而建的衣冠冢。

爷爷的遗骨,早在67年前就长眠在他当年激战的砀山阵地上……陈蕴瑜是平坝县天龙镇人,毕业于贵州省陆军讲武学校,历任黔军排长、连长、参谋长,相继兼任黔西、织金、水城、正安、思南、威宁等县县长。

抗战爆发后,他先后任一○二师六○七团团长和三○四团上校团长。

奉命率六○七团开赴上海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的陈蕴瑜,在给3位兄弟写的家书中表示了抗日的决心:御侮抗敌,军人天职,为国而死,亦有价值。

而在给两个子女的家书里,他显然已作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懿先吾儿知之:懋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日寇欺侮我中华,正值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上阵杀敌,是我军人应尽的天职。

我部奉命开赴前线抗日,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取义为我之夙愿。

若有不幸,叔父即你父,你们千万要听叔父的话,努力读书,为计希望。

父字十一月四日1938年六○七团整补后改称三○四团,5月陈蕴瑜率团投入砀山战役。

砀山是五战区通往后方的惟一要道,陈蕴瑜率三○四团于当天上午10时奔赴韩道口与日军遭遇,击毁日军坦克5辆。

双方血战两昼夜,敌以3倍兵力向一○二师进攻,23日晨渐渐逼近苇楼庄。

陈蕴瑜部队与日军激战中弹尽粮绝,他在率部队突围中牺牲。

砀山战役,一○二师浴血奋战近10天,牺牲军官140人,全师8000余官兵仅剩3000。

这一仗,中国主力部队得以赢得时间机动转移。

战后师部派人到苇楼寻找陈团长遗体,未果,将军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战场上。

1939年11月,陈蕴瑜追悼大会在他的家乡举行。

前来哀悼的人络绎不绝,近万人的送葬队伍中,响起了悲壮的哀歌: 烈士陈公蕴瑜,曾使倭奴丧胆,转战经万里,举步英名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壮烈牺牲,敬仰莫忘……息烽人阮则文的《告国人书》以及他投水玄武湖以尸谏的壮举,曾震惊了当时的南京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